雙流區(雙流縣)

雙流區(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

雙流縣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雙流區是四川省成都市轄區,位於成都市四環路外西南,古稱廣都,西漢置廣都縣,隋改雙流縣,以《蜀都賦》中“帶二江之雙流”得名,2015年改置雙流區。東連龍泉驛區簡陽市,南接眉山市仁壽縣彭山區,西鄰新津縣崇州市,北靠溫江區青羊區武侯區錦江區。區政府駐東升街道。

雙流區幅員面積1032平方公里,實際管轄面積466平方公里,委託成都高新區管理35平方公里,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管理564平方公里。實際管轄12個街道,共106個社區、28個村。 2017年末,全區戶籍人口59.59萬人。

雙流區是四川天府新區重點區域,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所在地,成都市城市向南發展的中心地帶,成都臨空經濟示範區位於境內。成雅、成樂、成自瀘、成都繞城高速(四環路)、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六環路)、成新蒲快速通道、成昆鐵路成貴高鐵成綿樂城際鐵路)等穿境而過。

2011年12月,雙流被授予全國文明城市稱號。2014年,雙流榮獲“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範縣市“稱號。雙流曾是全國百強縣,經濟綜合實力曾連續18年位居四川省十強縣榜首,2015年位列全國百強縣排名第9位。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區。

2018年,雙流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29.44億元,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 、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中國幸福百縣榜。 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名稱由來,建制沿革,行政區劃,沿革變遷,政區劃分,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山脈,水文,土壤,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人民生活,城市建設,郵電,交通,航空,鐵路,公路,軌道,旅遊,歷史名人,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據《太平寰宇記》載“雙流,本漢廣都,至隋,避煬帝諱,改為雙流,在二江之間。”明天啟《成都府志》亦云:雙流,本漢蜀郡廣都地,隋改廣都為雙流,取《蜀都賦》“帶二江之雙流”為名。

建制沿革

雙流歷史悠久,古稱廣都。古蜀國王蠶叢、杜宇、開明氏等曾先後以廣都瞿上(即今勝利街道)、樊鄉(即今華陽街道)為國都,與成都、新都、並稱“蜀地三都”。
成都市行政區劃影像圖成都市行政區劃影像圖
周慎靚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周赧王元年(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封子通為蜀侯,以陳壯為相,以張若為蜀國守。雙流地屬蜀郡。
西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廣都縣,屬蜀郡。
王莽時(9年),廣都縣更名為就都亭,置就都大尹。
東漢建武十一年(35年),岑彭討公孫述,拔武陽(今眉山市彭山區),使精騎馳擊廣都。次年,漢光武帝命吳漢直取廣都,與述戰於廣都、成都之間,八戰八克,遂攻克成都。東漢永平元年(58年)復名廣都縣。蜀漢時期,廣都縣隸屬關係不變。
東晉永和八年(352年),廣都治所由古城壩(今華陽街道)沿江安河北移,徒治於文星集鎮(今西航港街道)。以蜀之流人置寧蜀郡(僑郡),廣都縣改屬寧蜀郡。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廢寧蜀郡,廣都縣仍屬蜀郡。
隋仁壽元年(601年),廣都縣遷徙縣治於城關(今東升街道)。避煬帝楊廣諱,借左思《蜀都賦》中“帶二江之雙流”語,改稱雙流,屬蜀郡。
唐龍朔三年(663年),析雙流縣復置廣都縣,同屬成都府。
北宋時期,雙流縣仍屬成都府。南宋時期,隸屬關係不變。
元世祖忽必烈中統元年(1260年),廢廣都縣。其轄區大部分入華陽縣,少部分劃入雙流縣、仁壽縣。至元十二年(1275年),雙流縣屬成都路錄事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隸四川等處行中書省。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洪武十年(1377年),撤銷雙流縣建制併入華陽縣。
洪武十三年(1380年),復置,隸屬關係不變。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雙流曾一度屬“大西”。
清康熙六年(1667年),雙流縣併入新津縣(曾一度用名“新雙縣”)。
雍正八年(1730年),復置雙流縣,屬成都府。
民國三年(1914年),屬西川道。
民國一十八年(1929年)直屬四川省轄。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屬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區,直至解放。
解放初,四川省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區並設行署。雙流縣屬川西行署區溫江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2年撤銷行署,恢復省制,設專員公署,雙流屬四川省溫江專區專員公署。
1959年雙流縣曾一度與華陽縣和署辦公,同年7月,撤銷雙流建制併入溫江。劃雙流縣屬黃甲、維新兩公社入華陽縣。
1962年復置,隸屬關係不變。黃甲、維新兩公社從華陽縣析出,劃歸雙流縣。全縣共3 個區、15 個公社、2 個鎮(15個公社:楊公、黃水、擦耳、柑梓、九江、金花、機投、通江、永福、紅石、東升、昇平、彭鎮、黃甲、維新)。其行政區域與原雙流縣轄區相同,縣級領導機關仍駐雙流縣城關鎮。
1965年,撤銷華陽縣建制,華陽縣以三鎮十八公社(18 個公社:中興、鶴林、協和、中和、新興、白家、文星、萬安、正興、太平、合江、平安、永興、興隆、三星、永安、公興、黃佛;3個鎮:中興、中和、太平)併入雙流縣。至此,雙流縣共33 個公社、5 個鎮。
1976年,仁壽縣籍田區(籍田鄉、紅武鄉、沿溪鄉、煎茶鄉、新秦鄉、回水鄉、紅花鄉、劉公鄉、大林鄉、玉皇鄉、三合鄉)劃入雙流。同年,雙流由溫江地區劃歸成都市管轄,面積為1102.98 平方公里,形成今雙流行政區域。
2010年11月16日,《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區總體規劃(2010-2013)》正式獲得省政府批准,標誌著天府新區正式成立。其中成都片區內,雙流縣除九江、金橋、彭鎮、黃水外其餘鎮(街道)全處於天府新區規劃範圍。
2015年12月3日和12月15日,國務院、四川省人民政府相繼批覆同意撤銷雙流縣,設立成都市雙流區,以原雙流縣的行政區域為雙流區的行政區域,雙流區人民政府駐東升街道順城街1號。
2016年1月18日,雙流區正式掛牌成立。同年3月1日起,雙流縣各級機構整體更名。
2017年3月3日,成都正式獲批建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示範區位於成都市雙流區,規劃範圍以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為中心,北至成雙大道、牧華路,南至大件路外繞線,東至劍南大道、西航港大道,西至環港路、勝利區域,包括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雙流園區、成都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成都國際航空樞紐綜合功能區等區域,涉及東升、黃甲、公興、勝利、西航港、協和等鎮、街道。規劃管理面積100.4平方公里,其中機場控制區面積11平方公里。示範區周邊雙流區域為協同發展區,與示範區同步規劃、同步發展。
2017年3月31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在四川自貿試驗區119.99平方公里的版圖中,雙流占了34.01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沿革變遷

1954年置簇橋鄉為雙流縣治。1960年,簇橋人民公社30平方公里劃入成都市金牛區(1990年轉劃武侯區)。
1981年,平安鄉以境內白沙坡為名更名為白沙鄉,維新公社更名為勝利公社。1982年,成立勝利鄉。
1982年,雙流縣政區為:1、城關片:15個鄉鎮:城關鎮、團結、永福、金花、機投、通江、黃水、楊公、紅石、九江、昇平、彭鎮、柑梓、擦耳、文星。2、中興區(駐華陽鎮):9鄉鎮:華陽鎮、中興、協和、鶴林、中和、白家、正興、萬安、新興,面積221.38平方公里,人口192151人(1982年7月1日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下同)。3、太平區(駐太平):6鄉:太平、白沙、永興、合江、三星、興隆,面積253.27平方公里,人口134655人。4、永安區(駐永安),6鄉:永安、紅花、公興、黃佛、黃甲、勝利,面積196.66平方公里,人口98970人。5、籍田區(駐籍田):10鄉:籍田、紅五、煎茶、沿溪、劉公、大林、水池、玉皇、新秦、回水,面積209.54平方公里,人口110684人。全縣面積1135平方公里,人口78.05萬人。
1992年10月10日,雙流縣決定開展區、鄉、鎮建制調整。原機投鎮、通江鄉合併成立通江鎮;撤銷原東升鄉、永福鄉、城關鎮,合併建立雙流縣東升鎮;九江鄉、昇平鄉(即龍池鄉)合併為九江鎮;黃水鄉、楊公鄉合併為黃水鎮;擦耳鄉、紅石鄉合併為金橋鎮;黃佛鄉、回水鄉合併為黃龍溪鎮;永安鄉、紅花鄉合併為永安鎮;正興鄉、新秦鄉合併為正興鎮;籍田鄉、紅武鄉合併為籍田鎮;煎茶鄉、沿溪鄉、劉公鄉合併為煎茶鎮;大林鄉、玉皇鄉、水池鄉(原名三合鄉)合併為大林鎮;柑梓鄉併入彭鎮;中興鄉、協和鄉、鶴林鄉併入華陽鎮;中和鄉併入中和鎮;太平鄉併入太平鎮;白家鄉改置白家鎮;文星鄉改置文星鎮;永興鄉改置永興鎮;金花鄉改置金花鎮。
1996年初,雙流縣面積1103平方千米,人口87.9萬,轄19鎮9鄉:東升鎮、太平鎮、永興鎮、華陽鎮、中和鎮、文星鎮、籍田鎮、正興鎮、彭鎮、大林鎮、煎茶鎮、黃龍溪鎮、金橋鎮、永安鎮、白家鎮、金花鎮、九江鎮、黃水鎮、通江鎮、公興鄉、黃甲鄉、勝利鄉、三星鄉、合江鄉、興隆鄉、萬安鄉、白沙鄉、新興鄉。政府駐東升鎮。
1996年5月24日,雙流縣中和鎮的雙土、五岔子、建設三個村,華陽鎮的大源、銅牌、民樂、勤儉四個村被劃歸高新區桂溪鄉管轄。調整後的華陽鎮,幅員面積70.7平方公里,人口91277人。1996年,中和鎮幅員面積19.06平方公里,人口27491人。
1996年5月,通江鎮晉陽片區(即五大花園---紅運花園、中央花園、交大花園、名流花園和皇家花園)幅員面積3.1平方公里轄區由雙流縣劃轉武侯區。
1996年5月30日,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調整通江、金花、九江、東升鎮行政區劃。通江鎮所轄魚劍、江安、真武、五桐、石鼓、沙灣、千子門七個村劃歸九江鎮管轄;原通江鎮管轄的川西營、永康、白佛、陸壩、瓦房五個村劃歸金花鎮管轄。金花鎮所轄高林、金星、龍橋、雙合、迎春、接待寺、雙桂七個村劃歸東升鎮管轄;調整後的通江鎮其餘村劃歸成都市武侯區管轄,恢復前名機投鎮;調整後的金花其餘村劃歸成都市武侯區管轄,仍名金花鎮。
雙流國際機場雙流國際機場
1999年,雙流縣轄17個鎮、9個鄉:東升鎮、大林鎮、煎茶鎮、永安鎮、白家鎮、九江鎮、黃水鎮、籍田鎮、正興鎮、彭鎮、太平鎮、永興鎮、華陽鎮、中和鎮、文星鎮、金橋鎮、黃龍溪鎮;公興鄉、黃甲鄉、勝利鄉、三星鄉、合江鄉、興隆鄉、萬安鄉、白沙鄉、新興鄉。
2000年,雙流轄21個鎮、5個鄉。
2004年6月16日至6月30日,並村並組建社區工作完成。通過調整,26個鎮原有村(含社區)501個,撤併為267個,減少46.7%;原有村(居)民小組4003個,撤併為2094個,減少47.7 %。其中,村由462個減少到183個,減少60.4 %,村民小組由3771個減少到1480個,減少60.7%;社區由39個增加到84個,增加115.4%,居民小組由232個增加到614個,增加164.7%,村組建制大幅減少。
2004年9月8日,撤銷東升鎮,其所屬行政區域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2004年底,雙流縣轄1個街道(東升)、25個鎮(華陽、籍田、彭鎮、白家、九江、太平、文星、正興、大林、煎茶、永興、黃水、金橋、黃甲、公興、勝利、新興、興隆、萬安、白沙、合江、中和、三星、永安、黃龍溪),84個社區委員會、183個村委會;面積106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838人/平方千米。
2005年8月12日,撤銷白家和文星兩個鎮建制,原來兩鎮所屬的行政區域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8月,撤銷白家、文星兩鎮,設立西航港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域面積40平方公里。轄1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4個村民委員會。辦事處駐地設在原白家鎮政府。
雙流區(含託管區)總體規劃(2014-2020)雙流區(含託管區)總體規劃(2014-2020)
2005年底,雙流縣轄2個街道、23個鎮:東升街道、西航港街道、太平鎮、永興鎮、華陽鎮、中和鎮、籍田鎮、正興鎮、彭鎮鎮、大林鎮、煎茶鎮、黃龍溪鎮、永安鎮、九江鎮、黃水鎮、金橋鎮、黃甲鎮、公興鎮、勝利鎮、新興鎮、興隆鎮、萬安鎮、白沙鎮、三星鎮、合江鎮。
2006年9月7日,撤銷華陽、中和兩鎮建制,原兩鎮所屬行政區域分別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雙流撤銷華陽鎮、中和鎮,設立華陽街道、中和街道。
2008年11月,雙流縣西航港街道的臨江村正式劃歸高新區桂溪街辦。
2010年4月,成都對天府新城和相關地域進行整合,將中和街道轄區整體(19.2平方公里)和華陽街道轄區會龍村、觀東村、紅松村、石河村、蒲草村共5個村整體以及天府大道以東的勁松村部分組和東寺村部分組整組(15.8平方公里),面積約35平方公里的區域納入成都高新區管委會管理範圍。
2011年9月5日,雙流縣黃甲、九江兩個鎮撤鎮,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
2012年2月24日,成都市政府同意撤銷雙流縣公興鎮,設立公興街道辦事處。
2012年2月,雙流縣轄7個街道、18個鎮:東升街道、西航港街道、華陽街道、黃甲街道、九江街道、中和街道、公興街道、太平鎮、永興鎮、籍田鎮、正興鎮、彭鎮、大林鎮、煎茶鎮、黃龍溪鎮、永安鎮、黃水鎮、金橋鎮、勝利鎮、新興鎮、興隆鎮、萬安鎮、白沙鎮、三星鎮、合江鎮。
新雙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新雙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
2013年12月1日,雙流縣新興、萬安、白沙、興隆、合江、太平、永興、三星、大林、煎茶、藉田11鎮,劍南大道南段、元華路以東的華陽街道、正興鎮範圍內的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事務正式由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管理委員會管理和服務。
2014年1月22日,增設協和街道辦事處,轄劍南大道以西華陽街道(11.9平方公里)和正興鎮(2.6平方公里)段總面積約14.5平方公里的區域,協和街道辦事處駐地為長順路6號。至此,新雙流管理面積為466平方公里。
2015年7月1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成都天府新區直管區除華陽街道以外的12個鎮全部增掛街道辦事處牌子,各街道辦事處作為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的派出機關,和相應的鎮人民政府合署辦公。
2015年12月3日,國務院正式簽發《國務院關於同意四川省調整成都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5〕207號),同意撤銷雙流縣,設立成都市雙流區,以原雙流縣的行政區域為雙流區的行政區域,雙流區人民政府駐東升街道順城街1號。
2016年3月14日,成都高新區管委會、雙流區政府簽署共建合作協定,啟動建設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規劃總面積約44平方公里,其中,屬於雙流區域約39.2平方公里。
2016年3月15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批覆同意雙流區永安鎮、黃水鎮、彭鎮、金橋鎮、黃龍溪鎮、勝利鎮增掛街道辦事處牌子。

政區劃分

雙流區行政區域劃分為8個街道、18個鎮:東升街道、西航港街道、華陽街道、黃甲街道、九江街道、中和街道、公興街道、協和街道、太平鎮、永興鎮、籍田鎮、正興鎮、彭鎮、大林鎮、煎茶鎮、黃龍溪鎮、永安鎮、黃水鎮、金橋鎮、勝利鎮、新興鎮、興隆鎮、萬安鎮、白沙鎮、三星鎮、合江鎮。截至2015年12月,18個鎮均增掛街道辦事處牌子。
雙流區在成都市的位置雙流區在成都市的位置
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政府委託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管理1個街道:中和街道。
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政府委託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管理委員會管理1個街道、12個鎮:華陽街道新興鎮萬安鎮白沙鎮興隆鎮合江鎮太平鎮永興鎮三星鎮大林鎮煎茶鎮籍田鎮正興鎮
委託管理的代管區域行政區劃仍屬雙流區,其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事務由代管機構管理,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會議、人民武裝、行政區劃管理等政治性事務仍由雙流區管轄。
新雙流區管轄6個街道、6個鎮:東升街道西航港街道九江街道黃甲街道公興街道協和街道彭鎮金橋鎮黃水鎮永安鎮勝利鎮黃龍溪鎮,共106個社區、28個村。轄區面積為466平方公里。各鎮增掛街道辦事處牌子,街道辦事處與鎮政府合署辦公。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政府駐地東升街道順城街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雙流區位於成都市西南郊,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3°47′—104°15′、北緯30°13′—30°40′。東連龍泉驛區簡陽市,南接眉山市仁壽縣彭山區,西鄰新津縣崇州市,北靠溫江區青羊區武侯區錦江區。區政府駐東升街道。
新雙流區實際轄區東連成都天府新區直管區,南接新津縣和眉山市彭山區,西鄰崇州市,北靠溫江區、青羊區、武侯區、高新區。雙流區人民政府駐東升街道,距成都市中心10公里。

地形地貌

雙流區地處成都平原東南邊緣,位於龍泉山脈中段西側。地貌有低山、丘陵、平原、台地。最高點為三星鎮雲崖村,海拔988.1米,最低點為黃龍溪鎮皇墳村四組(原陳新村大河灘),海拔423米,地形最大相對高差565.1米。

氣候

雙流區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由於東亞大陸冬夏季風交替明顯和受青藏高原東麓特殊地形的影響,以及四川盆地北面秦嶺山脈的屏障作用,形成全年皆溫和,無酷暑嚴寒,常年降水豐富,光熱水集中,春夏日照足,秋冬雲霧多,四季分明,無霜期長的氣候特點。

山脈

雙流境內主要有兩大山脈,龍泉山和牧馬山。其中龍泉山源起羅江縣瓦店鄉青龍羌峽,是東北向西南走向的狹長褶皺構造低山,長210千米,寬10—18千米。龍泉山從龍泉驛區柏合鎮入縣境,經太平、合江、三星、大林4個鎮,到雙青出境入仁壽縣。牧馬山舊有“宜城山”“聖燈山”“應天山”“白塔山”等名稱,源起於東升街道迎春村馮家祠。山脈經東升、西航港、黃甲、勝利、公興、永安、黃龍溪等鎮(街道),綿延入新津縣至彭山區雙河口止,共長35千米,寬約11千米。山脈走向由西北至東南,山勢平緩微傾,縣境段海拔423~592米。

水文

境河流屬岷江水系,多集中分布於平原地區,流向近於由北東向南西。主要河流有金馬河、錦江、江安河、楊柳河、清水河、白河和鹿溪河,河流總長為117.65千米。

土壤

根據1982年土壤普查資料統計,土壤分為水稻土、沖積土、黃壤土、紫色土共4個土類(水稻土、紫色土、黃壤、潮土),6個亞類(沖積性水稻土、紫色性水稻土、黃壤性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黃壤土),21個土屬,44個土種,123個變種。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根據1988年12月~1992年3月土地詳查,當時雙流土地面積165.5320萬畝,其中耕地89.58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54%;園地4.2182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5%;林地10.7770萬畝,占總面積的6.5%;牧草地7551畝,占0.5%;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1.1669萬畝,占12.8%;交通用地3.0685萬畝,占1.9%;水域用地11.0531萬畝,占6.7%;未利用地24.9129萬畝,占15.1%。
到2005年,雙流土地總面積為160.1737萬畝。其中農業用地125.6288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78.4%;建設用地29.6431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18.54%;未利用地面積4.901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3.06%。 雙流共有宜農土地82.6416萬畝,占雙流土地總面積51.6%。

水資源

雙流水資源由當地地表徑流量、過境水利用量、地下水可開採量組成,總量17.2077億立方米。雙流水資源貧富懸殊較大:在P=75%時,平壩區產水模數226萬立方米/平方千米;牧馬山台地區產水模數62萬立方米/平方千米;東山淺丘台地區產水模數64萬立方米/平方千米;龍泉山區產水模數36萬立方米/平方千米。空間分布不均,由西至東減少幅度甚大。

礦產資源

根據四川省地質局207地質隊、樂山隊在雙流牧馬山地區勘探資料、雙流1983年農業資源總體規劃和2005年編制的《雙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5年~2015年),雙流礦產資源有4類13種。非金屬原料礦:有鈣芒硝、石膏、膨潤土、水泥配料頁岩、陶瓷粘土、泥炭、磚瓦用頁岩。重金屬礦:有砂金。建築材料:有建築用石料(砂岩)、砂石、磚瓦用粘土。還有地下水、飲用天然礦泉水。 具有一定資源儲量和開採價值的礦種有磚瓦用頁岩、鈣芒硝、膨潤土、水泥配料頁岩、飲用天然礦泉水5種。

人口民族

人口

2017年末,全區戶籍人口59.5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6.11萬人,鄉村人口23.48萬人;2017年全區常住人口78.25萬人,城鎮化率81.04%;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0381人,死亡人口5003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81‰,全區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9.54%。
2018年,雙流區(含託管區)戶籍人口131.7萬人,常住人口146.5萬人。
2018年,雙流區(不含託管區)常住人口達79.38萬人。

民族

截至2009年,雙流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等34個少數民族。

政治

區委書記:韓軼

經濟

綜述

2014年,雙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9.2億元(不含託管區)。
2017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3.79億元,增長8.8%,其中一產業增加值15.24億元,增長3.7%,二產業增加值431.99億元,增長8.4%,三產業增加值296.56億元,增長9.6%,三次產業比為2.0:58.1:39.9,非農產業比重為98.0%。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61.46億元,增長3.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9%;全口徑財政收入262.52億元,增長64.3%,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41億元,增長15.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83億元,增長14.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36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72元,增長8.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5603元,增長7.3%。2017年,雙流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3.79億元,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2017年,全區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430.51億元,增長8.8%。其中,一產業增加值3.18億元,增長6.4%;二產業增加值308.52億元,增長8.8%;三產業增加值118.81億元,增長8.8%,民營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57.9%。
2017年,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61.46億元,其中工業投資298.44億元,增長53.7%。一產業、二產業、三產業分別完成投資9.19億元、298.44億元和253.83億元,三次產業投資比為1.6:53.2:45.2。
2018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29.44億元,增長8.4%;其中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5.70億元,增長3.5%;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72.14億元,增長7.8%;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41.60億元,增長9.5%。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9:56.9:41.2。

第一產業

2017年,全區繼續狠抓農業產業化項目,機制創新取得突破,農業生產量增質提,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進程加快,推進了全區農村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實現農業總產值26.72億元,增長3.0%;實現農業增加值15.24億元,增長3.7%。
2017年,糧食總產量7.24萬噸,蔬菜總產量22.0萬噸,水果總產量1.52萬噸,出欄生豬19.68萬頭,肉類總產量1.70萬噸,禽蛋產量1605噸。
2017年,農業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堅持以精品、特色、優質為導向,大力發展以高端化、品牌化、集約化為特徵的都市現代農業。一是加快發展高端種業。著眼產業鏈前端,建成草莓、藍莓等種質資源圃、脫毒組培中心6個,實現年出草莓種苗2000萬株、藍莓種苗60萬株。二是加快發展精品種植。瞄準現代農業本質特徵,圍繞設施化、標準化,建成葡萄基地8000畝、草莓基地1800畝、藍莓基地500畝、梨基地800畝、早熟桃基地1000畝。三是穩步推進農產品物流業。大力發展冷鏈物流,新建冷藏庫、氣調庫5000立方米,新購冷鏈運輸車10輛。在迎春路三段(新雙中旁)建成區級電商服務中心,面積270平方米,已經投入使用。四是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充分發揮綜合優勢,拓展農業功能,在“三帶”建成草莓都市莓園展示基地10個,引導匯眾公司等12個業主發展“網際網路+農業”、農超對接、田間超市等模式。大力推進農業生產物聯網建設,已建成市級信息化基地6個。

第二產業

2017年,全區實現工業增加值411.24億元,增長8.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9%,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65.72億元,利潤總額61.1億元,利稅總額92.2億元。工業對區域經濟的貢獻率55.5%,拉動GDP增長4.9個百分點。
2017年,全區主導產業完成總產值1097.2億元,增長19.8%,其中:新興電子信息實現工業總產值781.6億元,增長23.8%;新能源實現工業總產值220.4億元,增長19.9%。主導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79.3%,較上年上升了4.6個百分點。
2017年末,全區納入統計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99戶。
2017年,全區規模以上企業年銷售收入上5億元企業24戶,銷售收入過10億元企業12戶。
截止2017年底,全區擁有三級以上資質建築企業61家,其中一級企業5家,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20.75億元,增長0.6%。

第三產業

2017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83億元,增長14.1%,其中商品零售收入160.04億元,增長14.3%,餐飲收入37.79億元,增長13.1%。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061.4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0.65億元,增長16.5%。
2017年,全區實現進出口總額321億元,增長51.0%。全區實際利用外資2.39億美元,實際到位內資132.39億元,新簽約引進重大項目14個,新簽約引進重大項目落地12個。
2017年,全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41億元,增長15.4%,占地區生產總值的7.9%,地方稅收收入48.73億元,增長14.6%。實現全口徑財政總收入262.52億元,增長64.3%,其中全口徑稅收收入118.73億元,增長5.4%;全口徑財政總支出204.38億元,增長59.5%,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4.84億元,增長4.4%。
2017年,全區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497.15億元,增長14.6%,其中住戶存款餘額842.42億元,增長10.6%;金融機構貸款餘額884.33億元,增長10.0%。
2017年,全區人壽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3.5億元,給付支出5.4億元;財產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2.4億元,其中政策性農業保險0.14億元。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7年,全區認定通過高新技術企業59家,全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40家。截止2017年底,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02.5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8%;完成技術交易額26.49億元;全區建有各級創新平台125個,其中國家級24個、省級26個、市級71個。2017年區內企業成功申報國家、省、市各類科技項目119個,獲得科技創新專項資金7500萬元;全年累計申請專利4790件,其中發明專利1536件。

教育事業

2017年,全區普通高考參考人數4428人,本科上線人數3843人,本科萬人上線率居全市第一;重點本科上線1624人,上線率36.7%。全區擁有普通中學、職業國中29所,在校學生3.14萬人;中等職業學校8所,在校學生1.61萬人;國小19所,在校學生5.28萬人;幼稚園131所,在園幼兒3.64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167人。

文化事業

2017年末,全區有公共圖書館1個,館藏圖書96.41萬餘冊,其中紙質圖書61.41萬冊、電子圖書35萬冊、電子期刊1000餘種、電子中文報紙2000餘種、電子工具書500種,是中西部面積最大、藏書最多的區級公共圖書館。全區有大型體育場館6個,行政村綜合文化活動室134個,網咖230家,歌舞娛樂場所29家。2017年,開展文藝匯演、公益講座、展覽、公益電影等惠民文化活動6200餘場次。

醫療衛生

2017年,全區擁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460家,其中區屬醫療機構17家,駐區及民營醫療衛生單位443家。擁有床位數3092張,醫療衛生技術人員5668人,其中醫生2356人。
2017年,全區實施“健康雙流計畫”惠民工程13項,其中發放500元的惠民醫療卡162張,總價值8.1萬元;城鄉居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金額183.12萬元,住院分娩率100%。全區戶籍人口孕產婦死亡率為0,孕產婦死亡漏報率為0;嬰兒死亡率1.71‰,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49‰。

社會保障

2017年,全區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20.88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7.99萬人,參保率達97%;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41.48萬人,參保率達99%;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3%。
2017年,全區救助農村低保3.16萬人次,發放低保救助金1241.73萬元;救助城市低保0.75萬人次,發放低保救助金360.59萬元,救助率達100%。累計醫療住院救助城鄉困難民眾2885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 362.57萬元,其中城市醫療累計救助 372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 79.21萬元;農村醫療累計救助 2513人次,發放醫療救助金 283.36萬元,救助率達 100%。
2017年,全區共有13551名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年人享受高齡津貼,補貼金額 1687.04萬元;全區共有1587名9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年人享受高齡津貼,補貼金額368.15 萬元;全區共有36 名10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年人享受高齡津貼,補貼金額 21.35萬元。
2017年,區殘聯資助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及殘疾人家庭子女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補充保險2742人;完成65名0--12歲腦癱兒童、自閉症、多動症、智力殘疾兒童康復訓練並提供免費學前教育服務;對78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實施陽光救助;300名貧困精神病患者進行免費服藥,殘疾人事業取得了新進展。

人民生活

2017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36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72元,增長8.9%;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彩色電視機100 台、洗衣機100 台、電冰櫃100 台、機車 10輛、固定電話 47部、行動電話282 部、空調 167台、家用汽車70 輛。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彩色電視機 105台、洗衣機107台、電冰櫃 105台、固定電話 7部、行動電話 292部、空調69 台、生活用汽車 54輛,機車 62輛。

城市建設

截至2015年,全區有建成區面積1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2平方公里。
2017年末,全區城市道路長560.16公里,建成區面積94.66平方公里,道路面積 949.12萬平方米,其中人行道面積 192.72萬平方米。綠化覆蓋面積4805.96公頃,園林綠地面積4031.20公頃,公園7個,公園面積279.69公頃,公廁156座,環衛專用車輛508輛。
2017年末,城區人口 36.11萬人,城區面積 181.22平方公里,城市公共汽車 1023輛,城市出租汽車258 輛。全區天然氣供氣管道長3480公里,天然氣銷售總量20700萬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氣量8951 萬立方米;用氣戶數 42.34萬戶。自來水廠 1個,供水管道長 2240.91公里,綜合生產能力 30萬立方米/日,城市自來水供水總量 8113萬立方米,自來水用水總戶數43.73萬戶,用水人口 31.07萬人。

郵電

2017年末,全區固定電話用戶34萬戶,移動通訊用戶107萬戶。

交通

航空

境內擁有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現已開通國內航線184條,國際航線15條,現已建成第二跑道並正在建設新航站樓,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飛行區指標為4F級,已經被國家民航總局確定為中樞機場。
2017年,全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1.18億元,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35.42億元,增長12.2%。全區公路里程1297公里,公路橋樑總計170座(含鎮、街道),全區內河航道通航里程總計6公里。飛機起降架次337054架,增長5.5%,航空貨郵吞吐量64.29萬噸,增長5.1%;航空旅客吞吐量4980.17萬人次,增長8.2%。

鐵路

(1)鐵路站點布局
結合高鐵走廊在天府新區中心區域布局建設一座國家鐵路樞紐站——成都天府站,與成都市的其他鐵路樞紐一起總體按照“內客外貨”進行鐵路客貨運組織。
(2)鐵路交通網,北向通道:以西成客運專線(接成綿樂城際鐵路)、寶成鐵路達成鐵路成蘭鐵路蘭渝鐵路川青鐵路等連線陝西、甘肅、青海。
東向通道:以成渝高鐵、成遂渝鐵路、成渝鐵路等連線重慶。
南向通道:以成貴客運專線、成昆鐵路、成渝—內昆鐵路等連線貴州、雲南。
西向通道:以川藏鐵路連線西藏。
北向通道:以成綿樂高鐵(西成客專)連線陝西。
(3)新建鐵路線
成西客專:經成都東站,終點設於成都天府站。
成貴客專、成資瀘城際、成樂綿城際:經天府新客站終到成都東站。
東西向新增渝雅聯絡線:成渝客專資陽站-天府新客站-新津站-雅安(通向拉薩);近期連通重慶、雅安,遠期向東西方向上延伸,通達拉薩和國家中東部地區。
貨運外繞線:成都市規劃的新貨車外繞線(在雙流區範圍外),現有貨運外繞線承擔客運功能,成為成渝客專和成綿樂客專之間的聯絡線。

公路

成樂高速公路縱貫南北,成都第二繞城高速公路(六環路)連結東西,交通十分方便。
以成都至樂山、雅安高速公路、川藏路、德陽至樂山大件路、機場路、成都市人民南路延線等10餘條高等級公路為骨幹,構建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截至2013年,雙流行政區域公路里程2506.8公里(不含城市區間)。
高速公路規劃為“七高十二快”的高快速路網。七高:繞城高速(四環路)、第二繞城高速(六環路)、機場高速、機場第二高速、成雅高速、成自瀘高速與成簡高速;十二快:成溫邛快速路、成新蒲快速路、雙楠大道、環機場快速路、雙華路、大件路、牧華路(五環路)、元華路(劍南大道)、正公路(武漢路)、紅星路快速路(梓州大道)、三岔湖快速通道與新邛雅快速路東延線。

軌道

對接全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形成以捷運貫通,有軌補充的“19+10+6”軌道交通線網布局。

旅遊

雙流蛟龍港海濱城項目座落於西南地區的新興商圈,處於雙楠大道主幹道及蛟龍大道交匯處,距成都市中心僅20分鐘車程,距雙流機場七分鐘車程,直通市中心的雙楠大道、成溫大道等多條高速通道環繞式貫通以及捷運三號線傍身而過。海濱城4公里範圍內樓盤小區的數量達236個,兩公里範圍內樓盤小區為62個、人口達40萬。
雙流區(雙流縣)
“海立方”海洋館位於成都雙楠大道主幹道上,與雙溫路交匯,海濱城購物中心內。擁有世界最大的亞克力板看面,長40米,高8.3米。由澳大利亞、美國、日本和中國專業技術團隊聯手打造的海洋館。11000m3水容量,33000個海洋生物棲息。
雙流區(雙流縣)
黃龍溪古鎮位於成都市東南約30公里處。古鎮主要特色是:古街、古樹、古廟、古水陸碼頭、古建築和古樸的民風民俗。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藝術(火龍)之鄉、國家級環境優美小城鎮。素有“影視城”、“中國好萊塢”之稱。 正街、新街、橫街、上河街、下河街、復興街、等6條老街進行了一年的閉關維修改造,全部鋪上了紅石街面,兩側建築也恢復了本色。 黃龍溪古鎮內,明清時代的建築比比皆是,仍然保存完好。紅石鋪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樓閣房舍,鏤刻精美的欄桿窗欞。鎮內還有六棵樹齡均在千年以上的大榕樹。鎮內還保存有鎮江寺、潮音寺和古龍寺三座老街。
雙流區(雙流縣)
古龍寺位於黃龍溪鎮魚鰍巷街12號,魚鰍巷內,東距錦江150米。始建年代不詳,清末復修,後經多次維修,現有建築除彌勒殿和萬年台和1通碑為清代修建,其他為現代在原有基礎上重建,基本保持了原有建築風貌。該寺坐南向北,二合院布局,總占地面積1225.95平方米。由山門、大雄寶殿、彌勒殿、東西廂房組成,其中該寺山門又名“萬年台”,共2層,一層為寺廟山門,二層為戲台,重檐歇山頂,穿斗式梁架,面闊3間12.2米,進深3間11.9米,通高9.1米;彌勒殿為單檐懸山式屋頂,穿斗式梁架,正脊上有“雙龍護塔”裝飾,面闊3間16.6米,進深3間5.3米,通高8.5米。古龍寺內東側有逾百年黃葛古樹1棵,方柱體碑1通,碑文已漫漶;西南角為三縣衙門。
雙流區(雙流縣)
雙流新城公園位於東升街道。這是一個由眾多景點組成的公園群,由南北長達8公里、寬500米,東西延伸5公里、寬300米,總面積達5.64平方公里的十字綠化帶構成。雙流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兩軸·一帶·八園·一中心”的規劃,在這塊巨大的十字形綠化帶,南北坐落著運動公園、藝術公園、科技公園、森林公園,園內建湖;鄉土公園、愛心公園、空港公園呈東西分布。目前,新城公園內的中心公園、運動公園、藝術公園南段、濕地公園已建成並面向市民開放。
雙流區(雙流縣)

歷史名人

鄧綰(1028-1086),字文約,北宋大臣、進士,官至御史中丞,《宋史》有傳。
鄧洵武(1057~1121),字子常,北宋大臣進士,官至知樞密院少保,封莘國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