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任城陶罐)

陶罐(任城陶罐)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陶罐是陶瓷製造的一種盛液體或食品的陶製容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罐
  • 外文名:terrine;stean;gallipot
  • 作用:盛液體或食品的陶製容器
  • 顏色:通體白色略現淡紅
簡介,任城陶罐,

簡介

10月28日下午,乾縣靈源鎮佛東村幾位村民挖土意外發現了一隻古陶罐。據當時參與挖掘的村民講,該陶罐是在距地面大約1.5米深的土層中挖出的。
古陶罐高約110厘米,口徑寬而闊,直徑大約40厘米,最粗處直徑有50多厘米,其底部尖而錐,直徑大約只有15厘米。從外觀看,通體白色略現淡紅,罐口挖掘時被鏟損的部位呈灰色,整個罐身有突起的細密花紋圖案。

任城陶罐

是1988年8月,山東省濟寧師範專科學校興建教學樓時發現的。此罐為泥質灰陶,口徑14厘米,通高33.8厘米。敞口,平沿,方唇,短頸,廣肩,圓腹,小平底。腹下部飾不規則的橫豎繩紋,肩部刻“任城廚酒器容十斗,弟十,平”八字,字型為隸書,為民間書寫體。這是一件盛酒用的器皿,而且有容納十斗的容量,“弟十”同“第十”,“平”同“瓶”,為容器的編號。用量杯實測,測得陶罐容水19950毫升,《漢書 律曆志》載,漢代“一斛為十斗,一斗為十升”。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容器,每升契約200毫升,與濟寧市測得每升合199.5毫升接近。所以說此陶罐為研究西漢量制提供了實物資料。
陶罐
另外,此罐對多年有爭議的西漢任城縣地望有參考價值。東漢任城國城,即今城。根據《水經注》:“黃水又東逕亢父故城西,夏後氏之任國也”“漢章帝別為任城東北”。《通志》“任城國即今州城之四郭,各有土城遺址”。《魏書 地形志》“任城有任城”。指任城縣有任城國城。似認為國、縣城皆今城。《讀方輿紀要》也認為即今城說,晉後“國廢縣存”。清乾隆濟寧直隸州志》認為:漢任城縣城在今仲家淺,先名延龍亭,又稱橫枋村。《仲里志》亦有此說。此任城陶罐的出土,對西漢任城縣在今城提供了實物依據。由此可見,任城陶罐具有很高的文物歷史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