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時務

不識時務

不識時務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bù shí shí wù,意思是指不認識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的潮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識時務
  • 出處:《後漢書·張霸傳》
  • 注音:bù shí shí wù
  • 類型:成語
釋義,成語出處,用法,結構,相近詞,相反詞,同韻詞,

釋義

時務:當前的形勢和潮流。指不認識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的潮流。現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

成語出處

1、《後漢書·張霸傳》:鄧騭當朝貴盛,聞霸名行,欲與結交,霸逡巡不答。眾人笑其不識時務。
2、張潔《沉重的翅膀》:什麼年月了,還吃這碗飯,太不識時務了。 
3、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孔明用計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孔明曰:“亮不笑別人,笑子敬不識時務耳。”肅曰:“先生如何反笑我不識時務?”
張霸,是東漢時期一位頗具才德的官員,字伯饒,蜀郡成都(今屬四川)人。幼年時期,他孝敬父母,對人謙讓,非常識禮數,常常受到鄉鄰的誇讚。張霸好讀書,七歲時通曉《春秋》,長大後更是博覽群書,才華橫溢,被官府推舉為“孝廉”,作為一名官吏預備人選而受到培養。不久,他就被選拔擔任光祿主事這一職務。
漢和帝永元年間(公元89年至公元105年),張霸出任會稽太守,即今天的蘇州一帶當地方長官。當時,這一地區賊寇頻繁作亂,百姓不得安寧,張霸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加以治理,使賊寇紛紛束手歸順。三年過後,經過勵精圖治,會稽郡內百姓安居樂業,學優德高者均被提拔重用,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人走在路上便可聽到孩童讀書之聲,呈現出太平盛世的面貌。由此,張霸受到百姓的無限愛戴,名聲也遠播四方。
正當仕途通達的時候,張霸卻稱病辭去官職。原來,他深深懂得知足常樂、知足不辱的道理,如果一個人過於追求名利,貪得無厭,最後必將落個身敗名裂的悲慘下場。
然而,即使張霸隱退歸鄉了,他的名聲和操行還是被朝廷和當時的人們格外看重。後來,朝廷堅決把他調往洛陽,拜他為侍中,讓他出入宮廷,在皇帝身邊服務。一時間,京城內的皇親國戚、達官貴人都想結交張霸。
鄧騭是當時朝廷的一名要員,妹妹鄧綏為漢和帝的皇后,本人為虎賁中郎將,掌管兵馬,權傾朝野,許多官員都想方設法接近、攀附他。鄧騭聽說張霸的事跡後,也非常看重他的才德品行,就想結交、拉攏他。可鄧騭找過去時,張霸卻小心避開,根本不過多搭理他。這件事傳開後,朝廷上下的眾多官員都笑話張霸不識時務,竟生生錯過了這樣難得的升遷機會。
實際上,這些笑話張霸的庸俗之人,又怎能理解張霸的性格和操守呢?

用法

作謂語、定語;形容人不明事理

結構

動賓式

相近詞

因循守舊、不識時變、率由卓章

相反詞

同韻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