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農業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陝西省農業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是由陝西省科技廳直接領導,掛靠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主要從事農業分子生物學及有關生物技術研究的省級重點實驗室。同時是為該校農業分子生物學和生物技術研究提供大型儀器設備的公共服務平台和科學研究創新平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省農業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 機構類別:實驗室
  • 機構地點:陝西省
  • 研究內容:農業分子生物學
實驗室概況,實驗室資源,專家學者,研究團隊,實驗設備,科學研究,研究方向及領域,研究項目,合作交流,成果獎勵,發展目標,

實驗室概況

陝西省農業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是由陝西省科技廳直接領導,掛靠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主要從事農業分子生物學及有關生物技術研究的省級重點實驗室。同時是為該校農業分子生物學和生物技術研究提供大型儀器設備的公共服務平台和科學研究創新平台。實驗室於2001年6月28日揭牌正式成立,2005年被科技部批准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實驗室主任由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康振生擔任,李振岐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
陝西省農業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陝西省農業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

實驗室資源

專家學者

李振岐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教授、博導。植物病理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小麥鏽病研究和植物免疫學教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49年畢業於西北農學院;20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先後在前蘇聯和美國留學。工作以來主要從事植物免疫學教學和小麥鏽病研究。李振岐院士主編了中國第一本《植物免疫學》全國統編教材。他主持完成了二十多項國家和省部課題,先後發表論文130多篇,主編專著教材7本,獲中國科學大會獎和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各一項,何梁何利獎一項,省部級獎一項,亞農杯貢獻獎和中華農業科教獎各一項。
李振岐李振岐
魏江春院士,微生物學家、博士生導師,1962年獲前蘇聯科學院考瑪諾夫植物研究所生物科學副博士學位,1995年在該所獲博士學位。1997年10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魏江春院士長期從事真菌地衣系統學的研究。共發表專著四冊、論文60餘篇,曾獲中科院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海洋局科學技術特等獎等多次獎勵。由於其在地衣系統學方面的突出貢獻,被中國內外同行譽為中國地衣研究之父。
魏江春院士魏江春院士
康振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陝西省農業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1991年獲西北農業大學植物病理專業博士學位,1997-2000年在德國開展合作研究。主攻研究方向為植物寄主與病原真菌互作關係的細胞學、分子細胞學及分子生物學。1997年以來,先後出版專著兩部、主編教材一部,參編著作兩部,在《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Mycological Research》、《Europe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Pest 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植物病理學報》、《菌物系統》、《自然科學進展》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3 篇,其中SCI收錄18篇,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陝西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
康振生教授康振生教授

研究團隊

自2001年成立,有1位中青年教授獲得“傑出人才”基金,1位中青年教授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並被聘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獲得國家及省部級榮譽獎勵30多次。實驗室涉及生物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博士點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博士點4個,博士後流動站2個,可以授予相應理科和農科學位,每年可培養碩士、博士、博士後40人。經過4年的發展建設,該實驗室已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學風正派、勇於創新的學術隊伍。在46名固定研究人員中,30名具有博士學位,17 人具有教授職稱。在承擔的各類課題中,90% 以上由年輕人主持;11 位副教授以上職稱的中青年研究人員全部主持有研究項目。其中有4人獲“國家植物轉基因專項”基金,2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人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專項基金”資助。按研究型大學模式辦學,培養了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

實驗設備

該實驗室實行“封閉式管理、開放式運行”的運行機制,實行依託單位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實驗室參考中國內外同類優秀實驗室的管理和設定,設定大型公用儀器設備室,研究工作室和公用服務設施等三大單元,大型公用儀器設備由實驗室統一管理,面向平台和該校內外開放服務;研究工作室按照研究方向設立,從事相應的研究工作;公用服務設施包括清洗滅菌、組織培養,溫室等方面由實驗室統一負責管理,直接為平台提供服務。已有8個科研團隊進入實驗室工作,實驗室為他們提供常規儀器設備,大型儀器設備使用只收成本費,同時開闢了兩間多個實驗台位為客座人員提供科研條件。
科研人員在進行實驗科研人員在進行實驗
據該實驗室網站資料,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陝西省科技廳投資近2000萬元用於實驗室儀器的購置,實驗室可以承擔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工作,即從基因組學到功能基因組學、蛋白組學的研究工作。有10萬元以上大型儀器18台,如蛋白質層析系統、高壓液相系統、蛋白質雙向電泳系統、脈衝電泳儀、雷射共聚焦顯微鏡、超速離心機、高速落地離心機、DNA自動測序儀、基因槍、研究型顯微鏡、水處理系統、Real-time PCR儀、JSM6360LV型掃描電子顯微鏡、JME-1230型透射電子顯微鏡、Leica -ULTRACUT超薄切片機、LI-COR 4300遺傳分析儀和Odyssey紅外雷射成像系統、Nicolet Evolution 300紫外分光光度計、Multiporator 4308多功能細胞電轉化儀等,已全部安裝到位並向該校內開放運行。
實驗中心的組培間實驗中心的組培間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及領域

針對西北地區農業生產中的兩個重大限制因子-動植物疫病的頻繁發生和乾旱與水分利用矛盾突出,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凝練為動植物抗逆的分子機理及遺傳改良。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動植物重要基因克隆與功能研究:套用以分子生物學技術為主的現代生物技術,對西北地區特有的動植物重要經濟性狀的功能基因,重要啟動子及其調控因子基因進行分離克隆與功能基因組研究。
2、動植物抗逆的分子機理研究:以西北地區具有重要經濟和社會意義的動植物為對象,對其生物脅迫(病蟲等)和非生物脅迫(乾旱、鹽鹼等)抗性的分子機理進行研究。
3、動植物轉基因與遺傳改良:套用轉基因、花粉培養、雙單倍體育種、外源染色體的轉移等技術,建立完善的植物轉基因技術體系,進行農作物品種的選育與改良,同時進行動物乳腺生物反應器的研究。
4、農業微生物抗逆的分子生物學: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開展極端環境特種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旱區固氮微生物的套用、殺菌活性物質產生菌篩選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項目

據該實驗室網站資料介紹,實驗室承擔了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傾斜項目、國家973項目(專題)、863專項、教育部“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項目、教育部重大培育科研項目、教育部重點科研項目、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國家博士點基金、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部國債專項基金、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引智項目等80餘項,研究經費達1600萬元。
據陝西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網站資料,該實驗基地在研項目84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6項,國家支撐計畫4項,國家轉基因專項子項目2項,國家“863”子項目6項,“973”子項目5項,到位科研經費5123萬元。

合作交流

實驗室重視中國的學術交流及該校內多學科交叉研究,尤其注重與國際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強—強聯合。在植物病理學研究領域,與德國霍恩海姆大學植物醫學系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在植物抗旱抗鹽鹼的分子機理研究方面,與以色列海法大學進化研究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
該實驗室還舉辦過第四屆全國植物基因組大會和多次學術研討會,定期邀請國際一流學者來室進行學術交流;建立了若干個國內外優秀學者的訪問研究室,與實驗室學術骨幹共同開展研究。

成果獎勵

在承擔的一批國家重大項目中,實驗室取得了一些突出的科研成果:結合西北地區的農作物和林果特點,建立了幾種植物的細胞工程和染色體工程體系和轉基因系統,創建了多種類型的小麥遠緣雜交育種體系和雜交小麥利用體系,建立了動、植物基因克隆技術,並已克隆了多個抗病、優質、抗逆基因,多個基因已獲得發明專利;獲得了相關的分子標記並已用於分子育種;通過對動植物抗病、抗逆、優質的分子機制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全新的抗逆、抗病、優質等重要經濟性狀改良的技術策略;取得了相當可觀的經濟效益,帶動了楊凌示範區、乃至西北地區農業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在中國國內產生了一定影響。
該實驗室2006-2010年共發表論文372篇;其中被三大檢索系統收錄128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8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8項;本實驗室獲省部級科技獎勵8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培養博士生35人、碩士生105人,在讀博士生45人、碩士生176人。

發展目標

實驗室突出重點研究方向,按照新的思路,積極主動深化科研體制改革,以適應農業分子生物學在不同學科間的交叉融合的趨勢,儘可能多出、快出有突破性的重大研究成果。進一步加快、加大培養、選拔和引進優秀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的力度,建設一支能夠在國家及重點學科領域中擔當重任的年富力強的科研骨幹隊伍。爭取儘快進入國家重點實驗室行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