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渭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陝西渭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是2002年5月根據科技部國科發農社字(2002)163號檔案批准設立的,是全國36個試點的農業科技園區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渭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 地位:全國36個試點的農業科技園區之一
  • 成立時間:2002年5月
  • 所在地:渭南市
園區簡介,園區主要任務,

園區簡介

園區所在渭南市,位於東經108°50′-110°38′和北緯34°13′-35°52′之間,地處陝西關中平原東部,東瀕黃河與山西、河南毗鄰,西與西安、鹹陽相接,南倚秦嶺與商洛為界,北靠橋山與延安、銅川接壤,南北長182.3公里,東西寬149.7公里,位居新亞歐大陸橋的重要地段,是陝西省和西部地區進入中東部的“ 東大門”。地勢以渭河為軸線,形成南北兩山、兩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類型區。中部渭河沖積平原是八百里秦川最寬闊的地帶。全市轄一區(臨渭區)、兩市(韓城、華陰)、八縣(華縣、潼關、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陽、富平),254個鄉鎮(辦事處),3236個行政村,總人 口531萬人,總面積1.3萬平方公里。渭南屬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宜。年均氣溫11.3-13.6°C,年雨量529-638毫米,年日照2144-2505小時,年無霜期199-255天。水資源總量20.06億立方米,境內有黃河、渭河、洛河等大小河流31條,河水年均流量486.92億立方米,可利用量5.55億立方米。適宜的自然生態環境,為不同種類的動植物提供了有利的生長條件,可以種植各種喜涼、喜溫作物,能夠滿足主要牧草和飼料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這些自然條件對發展畜牧業十分有利。尤其種植業提供的巨量農作物秸稈資源,以及獨具特色秦川牛資源為畜牧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渭南的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和強有力的支撐。

園區主要任務


園區在建設過程中,始終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省級部門的關注,主要領導曾多次親臨園區檢查指導園區規劃和建設的各項工作,並作重要指示。渭南市委、市政府更是把園區作為關注和傾斜支持的重點。從領導機構、政策配套、資金投入、運行機制等方面相繼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成立了以常務副市長為組長,以市主管農業的副市長和主管科技的副市長為副組長,有市科技、農業、財政、發改委、工商、稅務等29個部門領導和核心區、示範區縣(市、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園區建設領導小組,設立了園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配備了得力幹部專職負責園區建設的規劃、建設和協調等各項工作。渭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設核心區一個,示範區4個,各園區成立了由所在縣(市、區)主管領導任組長的園區建設領導小組,配備專職人員負責園區建設的各項工作。特別是渭政發1號檔案《關於鼓勵支持陝西渭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的若干規定》,從土地、資金、稅收等方面給予了優惠和扶持,為園區的招商引資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時渭南市政府正式批准下發了《陝西渭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規劃》,進一步明確了園區的建設布局和目標任務。園區實行市政府統一管理,省、市、縣三級共建,分級負責,管委會跨縣域、跨行業組織、協調、指導、服務。為了保證把園區建設好、管理好、運行好、示範好,園區建設加大科技創新、管理創新、體制創新力度,實行“政府搭台導向、企業法人投資、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行”的運作模式,用企業經營的思路開發農業科技園區項目,實現經營主體的企業化和投資多元化,逐步形成園區的市場化運行機制,實現“管、金、產、學、研”一體化,緊密結合。為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成果對園區發展的促進作用,園區以項目為載體,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為原則,採用農業專家大院模式,由龍頭企業出資,聘請和組織本地高中級優秀科技人員到園區和企業從事科研、教學、培訓和技術指導工作。
核心區以大荔縣官池鎮為中心,沿大華公路兩側約30平方公里進行規劃布局,共4個鄉鎮。核心區的密集區域位於官池鎮以北,設定有良種繁育、規模養殖、高效育肥、草業研發、加工招商、市場交易、綜合服務、中小企業孵化八大功能區。示範區分別是合陽縣、蒲城縣、華陰市、臨渭區。各園區之間主導產業項目各具特色,產業相互交叉,技術相互輻射。輻射區包括核心區、示範區周邊33個鄉(鎮)及全市其它縣(市、區)。
陝西渭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是全國唯一的畜牧業專業園區。三年多來,圍繞秦川肉牛良種繁育、規模養殖、高效育肥、草業開發、加工招商、市場交易和綜合服務等七大功能區的建設,形成了良種繁育、肉牛養殖、飼草生產、市場交易、屠宰加工等產業鏈配套的秦川牛產業開發體系,探索出了“專家+企業+農戶”、 “專家+協會+農戶”、“專家+科研或推廣單位+農戶”等成功的運作模式,加快了園區科技成果的轉化,促進了園區生產基地技術含量的提高,實現了生產與科技,農民與市場的有機連線,使園區農業科技貢獻率提高了15個百分點,直接為養殖企業及農戶增加收入5000多萬元,戶均增收500多元。通過園區的示範、輻射,帶動了區域秦川牛產業的規模擴張。截至目前,園區秦川牛存欄規模達到42.5萬頭,年出欄肉牛11.9萬頭,養牛業產值達到13.2億元,占畜牧業生產總值的39.1%,秦川肉牛的養殖規模、規模育肥場、專業村、專業戶比園區建設前分別增長8.7%、25%、32%和41%,形成了相對集中的秦川牛良繁、育肥、交易、屠宰、優質牧草種植、加工於一體的產業化經營鏈條,有效地提升了畜牧業品種優良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銷售組織化和加工市場化水平,並以較快的速度輻射到周邊縣(市、區),成為帶動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秦川肉牛產業化發展的成功模式,迅速帶動了示範區及周邊地區畜牧業、高效設施農業的發展,初步形成了大荔的秦川肉牛,臨渭、合陽奶牛,蒲城、合陽生豬,富平奶山羊,大荔埝橋設施農業,華陰牧草等產業化發展的格局。截至目前,園區奶牛存欄已達到2.4萬頭,建成奶牛小區29個,機械化擠奶站31個,牛奶產量4.2萬噸;蒲城、合陽示範區在發展秦川肉牛的同時,緊緊抓住市場契機,大力發展生豬產業化建設,建成集生豬良種繁育、高效育肥於一體,存欄各自達到1.5萬頭的大型現代化生豬育肥繁育場,對改良當地生豬品種,保障農民養殖對仔豬的需求,提高農民養豬效益發揮了積極作用;華陰示範區引進具有國際先進技術的大型牧草加工企業,年苜蓿加工能力為4萬噸,極大的帶動了華陰及周邊地區的牧草生產,為渭南畜牧業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富平的奶山羊存欄已達到30萬隻,成為關中地區最大的奶山羊養殖基地。這些產業的發展壯大,對渭南農業結構調整乃至陝西農業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示範帶動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目前先後有陝西渭南秦川牛良種繁育中心、綠奧秦川牛科技有限公司、陝西人達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陝西英考鴕鳥股份有限公司官池良種繁育中心、陝西興隆乳業有限公司、陝西中富集團公司、西安恆田科技有限公司、陝西映武黃花有限公司、合陽翊東有限責任公司等10多個企業入駐園區,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
2005年以來,園區根據建設三年多來的實踐和園區發展的現狀,確定將單一的秦川肉牛產業化園區拓展為以秦川牛產業化發展為龍頭、帶動其它畜牧業和高效設施農業快速發展,把渭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成為“一區多園、一園一產、相互輻射、多業並舉”的發展格局。通過對現代生物育種、胚胎移植、良種擴繁、科學育肥、設施農業等先進實用技術的研發、示範、推廣和輻射,搭建現代化、產業化、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形成並完善“企業+科研+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全面提高園區的整體功能,促進渭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民致富、企業增效、財政增收,推動渭南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