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進一步加快我省老年事業發展的建議

近幾年來,我省老年事業穩步發展,社會養老機構和服務設施逐步增多,各級老齡組織和辦事機構正在健全和加強,敬老、養老、助老的社會氛圍正在逐步形成,養老服務發展勢頭較好。但是,我省養老服務在總體上滯後於人口老齡化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先進省市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因此,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發展老年事業的新途徑、新辦法,已勢在必行,故而提出《關於進一步加快我省老年事業發展的建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進一步加快我省老年事業發展的建議
  • 發布單位: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
  • 發布時間:2015-01-23
  • 檔案類型:政策法規
簡介,具體內容,

簡介

近幾年來,我省老年事業穩步發展,社會養老機構和服務設施逐步增多,各級老齡組織和辦事機構正在健全和加強,敬老、養老、助老的社會氛圍正在逐步形成,養老服務發展勢頭較好。但是,我省養老服務在總體上滯後於人口老齡化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先進省市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因此,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發展老年事業的新途徑、新辦法,已勢在必行。

具體內容


一、我省老年事業面臨問題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老齡事業快速發展的五年。“十二五”時期,我國將出現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60歲以上老年人將由1.78億增加到2.21億,老年人口比重將由13.3%增加到16%。據國際通用的人口年齡結構劃分標準判斷,我省於1994年比全國提前6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09年,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1381.86萬人,占總人口的14.59%。目前我省是全國第二人口大省、第一老齡人口大省。據推測,到2015年,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1923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上升至19.67%,高出全國同期指標3-4個百分點,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超過以往任何時期,對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勞動力供給、產業結構調整、社會管理、文化建設、代際關係等方面帶來重大影響,也對政府和社會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來,我省針對老年人的實際需要,在全省及各地市先後啟動了“溫馨夕陽工程”、“愛心助老工程”、“惠老和諧工程”和 “銀齡安康工程”等,為我省老年人帶來了實惠。但總體上,我省部分地市養老服務還處在起步階段,老年服務設施少,規模小,檔次低,功能單一,與老年人群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不相適應。老年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完善,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不夠豐富,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養老保障發展機制尚待建立和完善。
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社會養老服務設施不夠完善
由於受投入、政策等因素制約,目前,社會養老服務設施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無法滿足老年人的需要。養老服務機構目前仍然是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資金進入非常難,在融資、建設用地、規費、稅收等方面,沒有規範的優惠政策措施扶持;在日常生活用水、用電、用氣、交通等方面,雖然在形式上也出台有優惠的辦法,但在實際操作中鑒於情況複雜,也難以落實到位;加之養老服務機構投入回報率低等原因,影響了社會力量投資養老設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涉老的各項事業發展不平衡
屬於經營性活動的內容比較活躍,如老年旅遊、老年保健品與保健器械等經營的多,但存在著不少誤導消費者、保健品銷售市場缺乏監管等問題;屬於公益性和半公益性經營卻不容樂觀,如托老機構、老年活動俱樂部、老年人活動中心、老年大學等資源嚴重不足,如我省經濟條件尚好的淄博市老幹部活動中心、老年人大學(老幹部黨校)等陣地共設立26個專業52個教學班,受教育人數每年2000餘人,受資源限制,出現了早晨五點排隊報名的現象等。加之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包括硬體建設與活動經費等,嚴重地制約了養老事業的發展。
(三)老年法規政策體系建設滯後
國家在巨觀政策設計方面先天不足,缺少規範統一的法律支持,涉老部門雖多,優待政策若干,但真正涉及到部門利益時,受既得利益的驅動,往往難以落實到位;目前,地方性老年法規政策的出台明顯滯後於老齡化發展形勢和老齡工作需要,老齡事業、老齡產業發展缺乏法規依據和政策支持。同時,一些地方性法規政策雖然已經出台,但由於缺乏剛性要求、沒有明確落實主體、沒有監督機制、問效機制等,操作難度大,執行力不夠,沒有發揮推動事業發展的作用。
(四)老齡工作機構建設有待加強
現行涉老的管理部門主要有各級老幹部局、老幹部活動中心、老年大學、民政局、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等,在職能劃分上既相互聯繫,又相互交叉、資源分散、難以形成整體合力和相互協調的運行機制;同時存在部分鄉鎮(街道辦)、村居老齡工作機構不健全、無專職人員、無經費的問題。
(五)老年服務體系不適應老年人需求
隨著老齡化形勢的日趨嚴峻,老年人對社會化養老服務需求越來越大,但由於受設施、政策等限制,社會為老服務功能相對薄弱,服務內容較少,服務標準不高,無法滿足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娛樂活動等方面的需求。因存在社會老年服務設施不健全,活動陣地少等限制,老年人無法就近便捷地享受服務現象非常普遍;
二、進一步加快我省老年事業的建議
(一)加強重視養老工作的宣傳教育,形成尊老愛老的良好風氣
要加強輿論引導,發揚尊老敬老優良傳統。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老年人是社會的寶貴財富。以媒體開展有關老齡話題的討論為載體,有效地進行相關的理念培養和信息傳播。要宣傳尊老敬老的先進典型;要宣傳老年人在改革發展穩定中的積極作用。一方面提高公眾適應社會老齡化的能力,形成尊老、愛老、助老的良好社會風氣的同時,也要在老齡社會的公眾中樹立起一種理念,即熱心於解決老人的困難;另一方面開展老齡身心健康的宣傳教育,讓老人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這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符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
(二)加快推進我省老年服務設施建設
近年來,隨著老年人收入的不斷提高,為老齡服務產業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建議在我省及各地市整合資源,規劃建設多處集療養院、康復中心、老年學校、老年服務培訓中心、老年人維權中心、老年用品生產交易及研發中心於一體的高標準的老年服務機構,大力發展老年文化產業,積極開發老年文化產品,作為提升我省的品牌之一。建議積極發展老年教育,擴大現有各級老年大學規模,在社區、城鎮、農村根據需要創辦老年大學、老年學校,各種成人教育院校建議開設老年班,重視發展面向老年人的廣播、電視、網路等教育,使更多的老年人有受教育的機會。投資運作上,作為社會公共服務設施,以政府投入為主,吸納社會資本參與,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各類老年教育機構。
(三)建議建立老年服務社會組織建設激勵機制
現代社會管理的重要特徵就是小政府大社會,社會組織發達承擔部分政府服務職能。建議要像支持希望工程一樣,支持各種老年服務非政府組織建設,將其定位為老年慈善組織,大力推進老年福利彩票事業發展,多方湊集資金,開展各種形式的多元化、專業化老年服務,不斷滿足老年人日益提高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多層次需要。特別是各村居社區、街道、各單位的老年協會建設,政府積極為其開展工作創造必要條件。
(四)扶持民營養老機構、加強我省老年公寓建設
政府應大力扶持民營養老機構發展,在選址用地上應無償劃撥,或象徵性收取,先行做好基礎設施建設,也可以政府先行建好再進行社會招投標,減免稅收,根據經營情況或適當給予補貼,以社會福利形式進行經營;追加投資,擴大現有老年公寓規模,做大做強老年公寓產業。老年公寓可分為低、中、高檔次,收取不等費用,以滿足不同階層的需求。入住老年公寓是老齡化社會發展的趨勢。要對老年公寓進行產業化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職能部門應督促老年公寓的管理者積極健全完善公寓管理的規章制度,使員工做到在崗位職責上下功夫,培養員工善待老年人的責任和同情心;組織開展員工愛心評比、勞動競賽,激發工作熱情。鼓勵社會各界和慈善機構的積極參與。通過宣傳、政策傾斜等多種有效途徑,鼓勵、引導社會各界和慈善機構積極參與老年事業和老年公寓的建設。大力培養中青年自願者報名成為老年公寓義工,讓自願者多獻愛心;建立愛心教育基地,幫助孤老弱病的老人;接受社會各界基金扶助、愛心捐贈等。
(五)建議加快推進老齡工作管理體制改革
解決老齡化問題已經列為我國的基本國策,為了積極應對我省老齡化危機,須提高老齡部門的政治地位,擴大老齡部門的許可權,吸引優秀人才參與到未來老齡化公共政策的制定和老齡事業建設當中來。可借鑑其他省市的做法,建議成立“人口資源與老齡事業管理局”(簡稱“人老局”),將“人口與計畫生育委員會”與“老委辦”合併,並擴大“老委辦”職能許可權,除了原老齡委的工作職能外,將“民政局和人力資源社保局”養老保障方面的資金劃歸“人老局”負責,老齡人口醫保方面的資金也擇機調整為“人老局”負責。成立這樣的部門有利於養老金的正確使用,可以有效防止養老金被其他部門挪用,使國家本身短缺的資金能用到刀刃上。
同時原計生委公務人員都有一定的人口學和醫療衛生基礎,經簡單培訓後完全可以勝任老齡部門的工作,在給老齡工作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的同時,整合了人力資源,計生工作與老齡工作兩不誤。因為目前計生工作的重點在計生宣傳和優生優育工作上,工作較為單一,而老齡工作從某種角度講就是老齡人口管理服務的公共政策制定,對指導基層養老機構提高醫護水平也大有裨益,它與老齡部門工作的結合可以說是一種完美的結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