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瀋陽市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及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的報告

《關於瀋陽市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及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的報告》是瀋陽市人民政府2012年發布的地方法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瀋陽市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及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的報告
  • 時間:2012年
  • 性質:報告
  • 類別:地方法規
一、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
2012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全市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市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和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完成“五大任務”、實現“三大目標”,紮實推進“深化改革、推進創新、提升文明、改善民生”等重點工作,經濟社會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呈現出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改革創新步伐加快、發展後勁持續增強、民生水平明顯提高的良好局面。
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700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15億元,增長15.3%;固定資產投資5600億元,增長2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98億元,增長15.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30元,增長13.3%;農民人均純收入13260元,增長14.5%;城鎮登記失業率3%。主要指標均完成了預期目標。
(一)工業生產穩步較快增長,優勢產業拉動作用明顯。預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200億元,增長11.5%。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總額、利潤總額分別增長14.0%和12.0%。
優勢產業增長較快。裝備製造業完成總產值5980億元,增長18.0%,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46.5%。汽車及零部件、現代建築、農副產品加工、化工、鋼鐵及有色金屬產業產值分別增長22.4%、14.5%、21.5%、16.5%和24.7%。華晨寶馬、華晨中華、航天三菱、黎明航發、特變沈變、遠大、沈鼓、沈飛等重點企業產值分別增長56.2%、40.6%、26.9%、26.8%、11.4%、10.9%、9.6%和8.6%。19個產業集群實現百億元銷售收入,比上年增加2個。
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較快。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完成1390億元,增長14.0%。首台國產12英寸高端電漿化學氣相沉積設備研製成功,真空機械手等一批成果實現產業化,東軟數字醫療研製推出國內首台64層CT,R0110重型燃氣輪機研製成功。格微軟體等10個“兩化融合”公共服務平台投入使用。瀋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獲批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和平區成為首批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
用電量、貨運量穩步增長。全社會用電量270億千瓦時,增長4.8%,其中工業用電量141億千瓦時,增長1.8%。貨運總量2.2億噸,增長12.3%。
(二)縣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農業生產再獲豐收。預計一市三縣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增長13.3%、26.4%、34.3%和24.0%,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明顯高於全市平均水平。遼中近海、新民包裝印刷、法庫陶瓷、康平纖維新材料等重點工業園區快速發展。縣域工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步伐不斷加快。
農業生產實現“九連豐”,全年糧食總產量81億斤。養殖業平穩發展,肉、蛋、奶、水產品產量分別增長9.1%、5.7%、10.5%和5.7%。新增設施農業面積20.6萬畝,完成滴灌節水農業工程15.8萬畝,實施中低產田改造32.6萬畝。新創建國家級玉米、水稻高產示範區94個,比上年增加29個。新增“一鄉一業”專業鄉鎮12個。30個蔬菜生產基地和3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蔬菜準出試點工作進展順利。新增農產品出口註冊基地20萬畝。水利投資完成6.5億元,八一大型灌區三期、渾南中型灌區節水改造、75座萬畝橋、河道整治、大型河流堤防養護等重點水利工程完工。
(三)消費市場繁榮活躍,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798億元,增長15.3%。消費結構不斷升級,通訊器材、家用電器、金銀珠寶、汽車等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23.8%、22.1%、18.2%和14.7%。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3%。
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認真落實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積極採取有效措施保持市場穩定。商品房批准入市面積1891萬平方米。房地產市場銷售逐季回升,商品房備案面積1650萬平方米,下降1.6%,比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別回升51.8個、20.3個和8.6個百分點;備案金額1090億元,增長4.6%。
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加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8040億元,比上年增長14.2%。民生銀行瀋陽分行、於洪永安村鎮銀行、浙商財險等7家金融機構正式開業,新增小額貸款公司13家。榮科科技、藍英裝備、博林特電梯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會展、旅遊、物流業繼續保持較快發展。成功舉辦了制博會、藥機展、法庫國際飛行大會、國際農機展覽會、中國風險投資論壇等大型活動,全市共舉辦各類展會290項,增長15.0%;展覽面積290萬平方米,增長24.0%。接待國內外遊客6947萬人次,增長10.1%;旅遊總收入827億元,增長24.6%。渾南電子商務產業園被批准為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中儲遼寧物流產業園、美的家電物流等一批重點物流項目加快建設。
(四)重大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預計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00億元,增長22.8%,其中工業投資1885億元,增長23.7%;房地產開發投資1937億元,增長15.0%。
重點項目建設步伐加快。開復工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2261個,其中新開工項目1194個、竣工項目1025個,完成投資4518億元,增長14.5%。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408個,完成投資4260億元,增長17.7%。大渾南地區渾南新城已建成主幹道路173公里,全運村、全運會運行中心、接待中心等項目主體完工,渾南現代有軌電車等項目加快建設。鐵西裝備製造業聚集區華晨寶馬鐵西工廠、遠大節能環保電梯、中南建築構件等項目投產,米其林輪胎、普利司通輪胎、沃得重工、瀋陽工具機OEM生產基地等項目進展順利。東部汽車產業聚集區華晨金杯A0級轎車投產,上通北盛三期、上通北盛配套發動機、三洋重工產業園等項目進展加快。瀋北新區東北總部基地首批121棟總部樓交付使用,五洲龍新能源汽車、希傑生化、亞泰建材等項目竣工。萬科春河裡、香格里拉酒店、佳兆業、鳳凰國際商務中心等一批重大服務業項目建設加快。
(五)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生態建設和節能減排工作不斷加強。預計城建投資完成506億元,增長5.4%。東一環快速路一期、東二環快速路、三環路東南環42公里路段、梅江街、黃河北大街跨三環高架橋、金陽大街高架橋、南陽湖跨渾河橋、新立堡跨渾河橋、天壇一街立交橋、大堤路立交橋、和平大街立交橋等路橋建成通車,四環快速路橋樑、路基全線貫通。捷運2號線北延線4座車站和4個區間、市府廣場捷運配套工程主體完工,捷運9、10號線前期工作順利完成。哈大高鐵正式開通,瀋陽站西出口和瀋陽北站北出口投入使用。桃仙機場T3航站樓主體完工。
生態建設和節能減排力度加大。新民市、法庫縣、康平縣通過國家生態縣(市)驗收,全市9個涉農地區全部成為國家生態縣(市)。蒲河生態廊道完成道路施工169公里和綠化面積10.3萬畝;蒲河生態經濟帶規劃建設啟動實施,生態化、景觀化、城鎮化、產業化格局全面推進。臥龍湖治理保護工作進展順利,遼河流域和渾太流域污染源治理項目基本完成。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達標活動紮實推進,國家機關辦公建築和大型公共建築能耗監測有序展開,新增太陽能光熱技術套用面積90萬平方米。20個大型燃煤鍋爐脫硫改造工程、6家企業煤改氣和新能源推廣工程順利完成。新民興隆堡、新民胡台、於洪馬三家、於洪沙嶺、大東朱爾屯等5座污水處理廠竣工。關停35家高排放企業。3座垃圾處理場、29座垃圾轉運站竣工。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77%;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下降2.5%和1.5%。
(六)綜合配套改革步伐加快,對外開放取得積極進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最佳化金融生態、城鄉統籌發展、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試驗深入推進。和平區、瀋河區、鐵西區、東陵區、瀋北新區、于洪區、蘇家屯區、法庫縣等地區的改革試驗步伐明顯加快,我市綜合配套改革經驗得到國家發改委的充分肯定。56項重點醫改工作全部完成,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範圍擴大到村衛生室,公立醫院改革紮實推進。國企改革取得新進展,東北製藥完成3338萬國有股轉讓,工具機集團引進戰略合作夥伴工作穩步推進。預計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4412億元,增長11.5%,占全市經濟總量的65.9%。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紮實推進,40家企業被評為遼寧省誠信示範企業。
對外開放深入推進。赴國內外地區開展了招商引資活動,洽談推進了法國米其林輪胎二期、韓國樂天榮光商業綜合體等205個重大項目。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58億美元,增長5.5%;利用外資超千萬美元大項目53個,調入外資22億美元。實際到位內資1500億元,增長15.6%。進出口總額117億美元,增長10.0%,其中出口總額58億美元,增長21.0%;機電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65.0%,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40.9%,私營企業出口增長50.9%。新簽對外投資項目協定投資額2.5億美元。
瀋陽經濟區新城新市鎮建設步伐加快。鐵西產業新城、蒲河新城成為瀋陽經濟區新城建設的示範樣板。我市獲得省新城新市鎮主導產業園區項目貼息1.25億元。深入“珠三角”、“長三角”、香港、台灣等地區開展招商活動,簽約落地項目487個,投資總額2384億元。瀋撫同城化建設步伐加快,瀋撫新城“四縱四橫”路網全面建成,瀋撫二號公路竣工通車。瀋陽經濟區金融、商貿流通、人力資源等要素市場一體化進程加快。
(七)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收支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預計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15億元,增長15.3%,其中地方稅收收入575.4億元,增長17.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占GDP比重10.7%,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地方稅收收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重80.5%,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重點支出得到保障。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765.1億元,增長19.7%。其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支出分別增長24.5%、9.9%和13.1%。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持續加強,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預計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30元,增長13.3%;農民人均純收入13260元,增長14.5%。
就業創業工作取得成效。實現實名制就業20.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6萬人。完成城鎮普惠制培訓2萬人,農民工培訓1.3萬人。扶持創業帶頭人1732人,帶動就業1.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低於控制目標1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水平全面提高。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10萬人,比上年增加17萬人。完成了90.2萬名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發放工作,月人均提高205元,增長10.0%。“4050”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標準平均提高14.3%。新農保、城保基礎養老金分別提高27.3%和63.6%。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人均提高20.0%,新農合參合農民人均籌資標準提高20.8%。城鄉低保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低保標準平均提高15.8%,農村低保標準平均提高18.5%,為19.1萬名城鄉低保人員發放低保金5.7億元。積極落實國家和省保障性住房建設政策,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3.68萬套。
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新建、改擴建50所學校食堂和50所幼稚園以及百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提升工程有序推進。藝術大廈、藝術中心等項目進展順利。市一院一期投入使用,胸科醫院主體完工。市養老服務中心二期主體封頂,新建100個示範性日間照料站。“十二運”瀋陽賽區40個場館全部完工,鐵西區、大東區、皇姑區、于洪區、康平縣等9個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全力推進。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不斷加大,開展了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專項整治行動。社會和諧穩定局面得到鞏固。
過去的一年,全市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態勢,但受日益嚴峻的外部巨觀環境影響,經濟社會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需要關注和著重解決的問題。一是受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等因素影響,經濟成長下行壓力較大。二是在市場需求不足、競爭加劇的外部環境下,部分企業積極應對競爭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一些事關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到位,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務仍然繁重。對上述問題,應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2013年是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也是瀋陽的全運之年。分析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我市既面臨外部巨觀形勢的嚴峻挑戰,但同時也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
從國際上看,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仍在發展,歐債危機仍處於高危階段,全球經濟復甦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世界經濟低速增長可能持續相當長時期。從國內看,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宏偉目標。國家穩增長政策力度不斷加大,經濟運行呈現企穩回升的態勢。國家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但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經濟趨穩的基礎還不夠穩固,運行中的困難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從我市看,當前外部巨觀經濟下行壓力仍將對我市經濟發展產生較大影響,但我市也面臨不少有利條件,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瀋陽經濟區綜合配套改革、承辦全運會等重大機遇的疊加效應將不斷釋放,城市發展空間全面展開,項目建設成效顯著,為我市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基於國內外環境分析和我市經濟發展走勢,2013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穩增長、辦全運、惠民生、抓黨建”的工作部署,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緊緊圍繞完成“五大任務”、實現“三大目標”,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以重大項目建設為重點,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拉動作用;以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和招商引資為重點,深化改革開放;以產業結構最佳化和創新驅動發展為重點,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步伐;以辦好全運會和創建文明城市為重點,進一步鞏固提升城市發展環境;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和改善民生為重點,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2013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三、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任務及措施
為確保完成2013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進工業轉型升級,提升工業發展質量和水平。繼續保持工業平穩較快發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12%。一是加快推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裝備製造業基地建設。以高端化、智慧型化、成套化為努力方向,重點推進數控工具機、盾構機、煤炭綜采等重大裝備的國產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斷增強骨幹企業重大裝備的系統集成和成套能力,推進重大成套裝備躋身國內外重點領域工程總包市場。二是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強工業企業的分類指導,探索開展企業市場診斷等方式,因企施策,對症下藥,支持企業調整產品結構,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市場,提升市場競爭力。大力實施企業提升工程,努力培育具有較強的研發設計、工程製造、技術服務等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知名企業。三是培育壯大產業集群。以三大聚集區和兩大配套區為重點,不斷培育壯大汽車及零部件、農產品精深加工、現代建築、軟體及電子信息等千億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國內重要的汽車產業基地,推動寶馬40萬台發動機項目開工建設、北盛三期實現首車下線。努力打造全國最大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基地。積極做好國家現代建築產業化試點。全力推進瀋陽民用航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大力培育精細化工、農機製造等新的產業增長點。完善產業集群領軍企業的配套服務建設,重點推進關鍵基礎件產業的發展。全市百億產業集群達到21個。四是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創新型城市建設,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發展高端裝備製造、信息、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節能環保、新材料等產業,重點推進瀋陽國家大學科技城、泗水科技城、通航產業基地等一批新興產業重點園區建設。進一步發展物聯網、雲計算等新興業態。五是加強工業經濟運行的組織力度。抓好重點企業的監測預警,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困難,保障企業煤、電、油、水、運等生產要素供應。
(二)繼續保持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勢頭,大力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同步推進縣域工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加快縣域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建設,力爭法庫陶瓷產業集群銷售收入達500億元,新民燈飾燈具、遼中有色金屬產業集群銷售收入達百億元;積極引導市區工業向縣域轉移,使縣域成為城市產業轉移的承接地。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積極創建國家、省級糧食高產示範區,確保糧食總產量300萬噸以上。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大力提升設施農業、高效特色農業發展水平,設施農業、高效特色農業面積穩定在500萬畝,新增滴灌節水工程11.9萬畝。大力發展集觀光、休閒、旅遊、生態於一體的都市型現代農業,加快推進蒲河生態經濟帶、沈康高速現代農業示範帶和光輝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繼續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蔬菜產品準出制度,全力做好30個蔬菜生產基地和3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試點工作。加快縣城和新城新市鎮建設,積極發展縣域房地產業,增強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吸納就業、人口集聚功能。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新民渾蒲大型灌區改造、石佛寺中型灌區改造、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
(三)加快服務業發展步伐,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加大服務業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服務業統計調度體系,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一是積極開展國家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以鐵西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為突破口,深入推進企業主輔分離發展服務業改革試驗,力爭取得重大進展。二是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積極引進金融機構特別是各類商業銀行、股權投資、金融租賃等機構。大力支持為汽車、農副產品加工、醫藥等產業服務的專業物流中心建設。加快發展工業軟體、嵌入式系統軟體、動漫和信息服務外包等信息服務業。擴大名牌展會的影響力,全年力爭舉辦各類會展活動超過260項。三是加快服務業集聚區建設。重點支持中央商務區、軟體動漫園、科技研發基地、現代物流園、文化旅遊區等市級32個服務業集聚區發展。四是提升傳統服務業發展水平。鼓勵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發展,以渾南國家級電子商務產業園和瀋北電子商務集聚區建設為契機,加快培育和發展我市電子商務平台企業。實施品牌塑造工程,加快推進故宮方城、北市、西塔等特色街區改造升級。五是積極擴大居民消費需求。貫徹落實國家促進節能家電消費等擴大消費政策。鼓勵網路消費、信用消費等新型消費模式。大力開發養老、家政、健身、社區服務等消費熱點。以舉辦第十二屆全運會為契機,進一步發展壯大購物、餐飲、娛樂、文化、旅遊等消費市場,積極推動城市夜間經濟發展。六是貫徹落實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增加普通住房特別是中小戶型、中低價位住房市場供應,辦好各類房交會,進一步活躍房地產市場,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四)全力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大力發揮投資拉動作用。加快推進全市290個重點項目、政府投資項目、出訪招商項目和投資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建設,切實保障土地、資金等要素供給,新開工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1050個。促進項目早日竣工投產,儘快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一是抓好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新開工二環快速路二期、迎賓路快速幹道、怒江北街貫通三環工程、長安跨渾河橋、雲龍湖跨渾河橋等項目,加快推進捷運9、10號線及馬宋公路、瀋陽南站等項目建設,確保三環路、四環快速路、伯官跨渾河橋、瀋陽北站南廣場交通樞紐、瀋陽站東廣場改造、桃仙機場T3航站樓、捷運2號線北延線松山至遼寧大學段、市府廣場和桃仙機場捷運配套工程等項目竣工。渾南熱電廠等能源項目開工建設。確保全運村、全運會運行中心、接待中心、主幹道路、現代有軌電車等項目全面投入使用。二是抓好工業項目建設。新開工寶馬發動機、沃得農機產業園、新加坡國際產業園、宏濤矽谷科技園、國際特種工具機博覽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普利司通輪胎、沈化集團搬遷改造、罕王精密軸承、海爾工業園、長白集團新廠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確保米其林輪胎、華晨寶馬大東工廠產能擴建、上通北盛三期、上通北盛零部件、藍英自動化裝備等一批重大項目竣工投產。三是抓好服務業項目建設。新開工寶能國際金融中心、華航城市綜合體、文化與科技融合產業示範園、安邦金融後台服務基地、寶灣國際物流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華強商業金融中心、恒隆市府廣場、東北總部基地、雨潤農副產品全球採購中心、潤恆冷鏈物流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確保嘉里中心香格里拉酒店、華潤中心君悅酒店、鳳凰商務中心、東北世貿廣場、藍海文化科技生產力中心、鐵西金谷一期、京東商城東北運營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竣工。四是抓好縣域經濟及農業項目建設。新開工綠豐肉牛產業化、輝山集團觀光養殖場、綠立方國際田園小鎮、成達牧業、理想食品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玖龍紙業、乾元印刷包裝、希爾頓旅遊度假酒店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確保天贏食用菌加工、百錦龍食品、正大農業產業化一期等一批重大項目竣工。五是抓好民生及社會事業項目建設。新開工城建檔案館、大亨鐵工廠舊址改造等項目。加快市一院二期、兒童醫院二期、公共衛生服務中心、藝術中心等項目建設。確保市胸科醫院、四院門診樓、藝術大廈、全民健身中心等項目竣工。確保“十二運”場館及配套設施按標準投入使用。六是抓好節能環保及環境治理項目建設。新開工蒲河新城治安東污水處理廠、虎石台南污水處理廠二期、新民市開發區污水深度處理及回用工程、康平縣城南污水處理廠等一批重點項目,繼續實施細河、白塔堡河、秀水河、養息牧河、柳河等河流整治工程,確保南部污水處理廠及配套污水管網、西部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竣工。
(五)深化綜合配套改革,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要緊緊圍繞新型工業化主題,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全力推進綜合配套改革,力爭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上實現新突破。一是全面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進一步加大“兩化融合”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加快鐵西區、大東區、東陵區等5個市級試驗區和工具機集團、沈鼓集團、北方重工等16家示範企業建設,深化信息技術在關鍵環節的集成套用。二是加快推進生產性服務業與裝備製造業互動發展。大力發展研發、設計、總承包等面向裝備製造業改造升級的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爭取國家將我市列入“營改增”試點城市。三是加快金融領域改革創新。著力推進最佳化金融生態綜合試驗,加快金融機構集聚,支持金融工具、產品和服務方式等金融業務創新。四是推進統籌城鄉發展改革。積極探索土地利用和管理制度創新,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積極爭取我市成為國家“低效用地改造試點”城市。五是加快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總結推廣行政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經驗,著力完善和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儘快實現網上審批和並聯審批。六是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支持中小微型企業發展政策和國家促進非公經濟“新36條”實施細則,加大非公經濟和中小企業支持力度,積極幫助企業解決融資等方面困難。七是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大力推動沈鼓集團等上市工作,加快推進工具機集團戰略重組,逐步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八是拓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擴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範圍,深入推進新民市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九是大力推進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信用信息平台,全力做好國家商務誠信建設試點和省中小企業信用建設試點工作。
(六)切實抓好招商引資和外貿出口,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以承辦全運會為契機,全方位擴大我市對外開放的影響力。圍繞現代服務業、現代建築、環保、先進裝備製造特別是農機裝備等重點產業,加大對國內外重點地區的招商力度,加強對俄羅斯遠東等地區經貿合作與交流,增強項目儲備,提升招商引資工作成效,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58億美元。堅持“走出去,請進來”,與戰略投資者開展一對一、實打實的對接,超前做好項目包裝和策劃,推動在談和簽約項目加快落地、早日開工。千方百計擴大外貿出口,繼續鞏固出口快速增長勢頭,進出口總額增長10%。重點支持有優勢、有訂單、有效益的出口企業發展,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大力開發非洲、南美、中東等新興出口市場。加快城際連線帶19個新城新市鎮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爭建設更多的新亮點和新樣板。加快推進瀋撫兩市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要素市場、生態建設和社會事業等方面同城化。加快推進瀋陽經濟區金融、教育、旅遊、環保、土地管理等方面一體化。完善區域間重大基礎設施,加快沈鐵二號公路、沈康高速公路調兵山連線線等交通路網建設。
(七)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有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力爭通過國家生態市創建技術核查。深入推進全國環境樣板城建設工作,確保國家級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指標達標率85%以上。創建市級生態村100個,完成我市農村連片整治示範工程。加快實施重點區域綠化,全市植樹造林40萬畝。全面推進蒲河生態經濟帶規劃建設,加快形成生態化、景觀化、城鎮化、產業化格局。加快臥龍湖生態保護試點工程建設。切實加強遼河、渾太流域綜合治理。繼續實施“青山工程”。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強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管理,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倡導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大力推廣綠色建築和綠色節能建材,推進大型公共建築節能減排;實施污水處理廠提標升級改造等工程,新開工祝家污泥處置等項目;啟動“藍天工程”建設,實施除塵設施升級改造、非採暖鍋爐煤改氣等項目。確保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77%;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下降2.5%和1.5%。加快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各項工作,確保各項指標全面達標;努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註冊志願者人數占城市總人口的8%。大力提升城市文明和管理水平,加快“數字瀋陽”建設,提高公共運輸出行率和承載力,加強市民過街設施、停車設施及公共運輸安全防護監控設施建設與管理,加快以公共運輸、停車場動態信息監測為重點的智慧型交通系統建設。加強主要街路市容管理和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以良好的城市風貌和市民文明素質迎接全運會。
(八)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一是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建立和完善企業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繼續做好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努力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大力扶持農民增加生產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繼續增加城鄉低收入群體的收入。二是努力提高就業水平。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工作,確保困難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100%。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實現實名制就業20.1萬人。三是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認真落實城鄉居民社會保險政策,加強非公單位員工、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社會保障工作,繼續擴大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覆蓋面,提高參保人員待遇水平。推進城鄉低保工作一體化,全面提高社會救助水平。四是切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計畫建設保障性住房3.5萬套。逐步解決城鎮中低收入家庭和符合條件的外來高校畢業生、務工人員住房困難。五是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加強重要商品特別是生活必需品的產運銷,切實保障市場供給。積極開展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產資料價格監管,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六是加快推進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加快普惠制幼稚園、高中標準化及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提升工程建設步伐,完成全市特殊教育學校改造任務,推進職業教育國家試驗區建設。開展數位化圖書館、社區文化和鄉(鎮)、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積極創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加快推進養老設施建設,確保市養老服務中心二期竣工,新建100個示範性日間照料站。加快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為民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精心組織安排“十二運”瀋陽賽區競賽、服務保障等各項工作,確保辦成高水平、有特色、更精彩的全運盛會。七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深化“平安瀋陽”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繼續開展食品添加劑、乳製品、地溝油等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嚴厲懲處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努力實現種養殖、生產、採購、運輸、經營等環節的食品安全全程監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