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的報告

《國務院關於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的報告》是2014年國務院對當年的經濟發展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務院關於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的報告
  • 單位:國務院
  • 年度:2014
  • 性質:報告
內容,條例,

內容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受國務院委託,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請審議。
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的各項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統籌推進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著力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層次問題,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與和諧穩定。

條例

(一)創新方式穩增長,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面對結構性變化和周期性調整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完善和創新巨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在區間管理的基礎上,創新推出定向調控,預調微調、精準發力,出台了一系列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政策措施,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在努力增強居民消費能力的同時,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細化落實鼓勵信息、養老、健康等消費的各項政策,出台了支持文化、旅遊發展的具體措施,居民消費潛力繼續得到釋放,前7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1%,比一季度有所提高。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創新投融資方式,運用開發性金融支持棚戶區改造,設立鐵路發展基金支持中西部鐵路建設,在信息、能源等領域推出了80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運營的示範項目,努力促進投資平穩增長,前7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5%,民間投資增長19.6%。頒布實施了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最佳化外貿結構、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等增強出口競爭力的措施陸續出台,外貿形勢有所好轉,前7個月以美元計價的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其中出口由一季度下降3.4%轉為增長3%。
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將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徵收所得稅政策延長到2016年底,並將實施範圍的上限由年應納稅所得額6萬元提高到10萬元;簡化合併增值稅徵收率,每年可減輕企業稅負240億元;繼續加大涉企收費清理,取消了一批不合理的收費項目。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制定出台緩解企業融資貴的具體措施,實施“定向降準”,兩次下調與小微企業、“三農”關係更為密切的中小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擴大支持小微企業再貸款和專項金融債規模,調整商業銀行存貸比計算口徑,引導商業銀行將更多的信貸資源用於支持實體經濟。7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長13.5%,增速比3月末提高1.4個百分點,前7個月社會融資總規模10.81萬億元,其中新增人民幣貸款6.12萬億元,同比多增3445億元,上半年對小微企業的銀行貸款增速為15.7%,高於全部貸款增速。
努力保持就業和價格穩定。進一步加大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創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在社保補貼、財政貼息、稅收優惠等方面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扶持。繼續加強重點農產品產運銷銜接和儲備吞吐,強化市場價格監管,加大反價格壟斷工作力度,保持市場價格平穩運行。
從目前情況看,各項政策措施正在發揮積極作用,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一些主要指標情況二季度好於一季度。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4%,其中一季度為7.4%,二季度為7.5%;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8%,控制在4.6%的預期目標以內;前7個月,城鎮新增就業858萬人,同比多增14萬人;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3%,低於全年3.5%左右的預期目標;全國財政收入增長8.5%;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1.4%。
(二)改革開放力度加大,體制機制建設取得新突破。
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圍繞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重大改革舉措陸續出台,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
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步伐加快,去年3月份以來取消和下放了632項行政審批等事項,投資項目核准和備案管理制度不斷完善,企業投資自主權進一步落實;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效果顯著,3—6月全國新登記註冊內資企業約126萬戶,同比增長68%。財稅金融改革不斷深化,制定了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由上年的220個壓縮到今年的150個左右,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試點順利開展,“營改增”範圍繼續擴大,累計減輕企業稅負2600多億元,其中上半年減輕企業稅負851億元;金融機構市場準入進一步放寬,3家民營銀行開始籌建,有100多家中小銀行民間資本股權占比超過50%,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企業超過1000家。價格改革穩步推進,居民生活用水、用氣階梯價格制度和海上風電標桿電價政策出台實施;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啟動試點,棉花、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公布實施;放開了工業用鹽、房地產諮詢服務、電信資費、民營醫療收費等一批商品和服務價格。
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快速發展,前7個月服務貿易進出口增長14.3%,其中出口增長16.7%;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契約執行金額同比增長29.5%。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對美元浮動區間由1%擴大至2%,今年以來匯率有貶有升、雙向浮動,彈性明顯增強;人民幣對紐西蘭元、英鎊開始直接交易。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保持基本穩定,前7個月實際利用外資711億美元,其中服務業利用外資增長11.4%;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526億美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商事登記、海關稅務質檢便利化等制度安排基本建立。多雙邊經貿合作積極開展,與相關國家自貿區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談判有序推進,與俄羅斯能源合作取得新進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穩步推進實施。
(三)有扶有控推進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邁出新步伐。
圍繞促進提質增效升級,通過政策引領和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因勢利導推進產業最佳化升級,加強創新驅動,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
農業基礎進一步鞏固。各項農業扶持政策不斷完善,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等加快實施,重點糧食品種最低收購價繼續提高,在關鍵農時及時撥付資金支持春耕生產,有效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夏季糧油再獲豐收,夏糧總產量達到2732億斤,增產95億斤;夏收油菜籽產量1376萬噸,增產34萬噸;早稻再獲豐收,產量680億斤;秋糧面積穩中有增、長勢總體較好,為全年糧食豐收奠定了基礎。肉禽蛋奶和蔬菜等“菜籃子”產品生產穩定發展,市場供應充足。農業的好形勢,為保障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
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在市場倒逼和政策引導的共同作用下,工業結構加快調整,前7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8%,產能嚴重過剩的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8%,比規模以上工業增速低0.8個百分點,鋼鐵、水泥、有色等行業生產和投資明顯放緩,其中鋼鐵行業投資同比下降8.3%。與此同時,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3%和11.3%,航空航天、醫藥製造、電子信息等產業增長更快。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上半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增速比第二產業快0.6個百分點;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繼續高於第二產業,達到46.6%,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服務業新興業態發展迅猛,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6.4萬億元,同比增長26.7%,其中網路零售額增長33.4%;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業務收入增長21%,實現利潤增長22%。
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移動互聯、智慧型裝備等科技產業化工程深入實施,培育了一批潛力較大的新增長點。第四代移動通信網路建設和套用大規模展開,帶動了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快速增長,前7個月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產量2.2億信道,是上年同期的2.6倍,上半年信息消費規模達到1.34萬億元,增長20%;工業機器人套用領域從汽車、電子等高端行業向建材、金屬加工等傳統行業擴大,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機器人市場。國家科技重大專項、863計畫、科技支撐計畫等取得一批重大創新成果,重型燃氣輪機、海洋工程裝備和基因工程、生命科學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28納米積體電路晶片開始量產,有源OLED顯示屏、超高純鈦熔煉等技術研發套用取得重大進展,打破了國外技術和價格的壟斷。
促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政策進一步完善。在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的基礎上,大力推動京津冀、環渤海、長江經濟帶等區域協同發展,著力加強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內一體化建設。東部地區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經濟增速總體趨於穩定;中西部地區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工業、投資等主要指標增速繼續快於東部地區。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發布實施,各項重點工作正抓緊落實。支持西藏、新疆等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不斷完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扶貧開發紮實推進,民眾基本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
(四)補短兜底惠民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新成績。
統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把更多的公共資源用於民生保障薄弱環節,健全改善民生政策體系,人民民眾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居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2%和9.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分別增長9.8%和7.1%,增速同比均提高0.6個百分點;二季度,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達到2733元,同比增長10.3%。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上半年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的收入倍差為2.77,比上年同期縮小0.06,同比連續5年縮小。根據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3%,高於經濟增速0.9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健全。建立了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並與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銜接。醫保體系進一步健全,27個省份建立了省內城鎮基本醫保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系統,新農合在90%的統籌地區實現了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30個省份啟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發布實施,救助制度進一步完善。前不久,超強颱風“威馬遜”正面登入海南等省,雲南魯甸發生6.5級淺源地震,各級政府及時啟動抗災救災應急機制,努力幫助民眾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災區民眾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截至7月底基本建成340萬套,新開工590萬套,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70%和84%。
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大力促進教育公平,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國家再次提高了農村中國小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建設得到加強,教室、宿舍、食堂等基本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有28個省份5.6萬名農民工隨遷子女參加異地高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繼續加強,廣播電視村村通、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地市級公共文化建設等專項規劃穩步實施,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取得良好社會效益。醫藥衛生改革深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擴大到1011個縣,在建和年內開工、床位數在500張以上的非政府辦醫療機構重大項目超過120個,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計畫生育改革紮實推進。
節能減排和生態文明建設繼續加強。生態環境問題直接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今年以來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強化。啟動實施能耗總量和能耗強度“雙控”,監管執法、運用差別電價和能耗環保技術標準的力度加大;抓緊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區域協作機制和部際協調機制全面建立。上半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下降4.2%,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繼續下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74個城市空氣品質有所改善,細顆粒物(PM2.5)同比下降7.9%,可吸入顆粒物(PM10)下降6.5%。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土壤污染治理繼續加強,草原資源保護和京津風沙源、岩溶石漠化、黃土高原、青藏高原等重點區域綜合治理加快實施。
總的來看,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是好的。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在保持政策總體穩定的同時,適時進行局部調整,有針對性地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實現了穩增長與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有機結合,經濟運行保持平穩,改革開放活力增強,發展質量穩步提升,民生保障紮實有力,將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與此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國內外環境相當複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經濟穩定發展仍面臨多重困難和挑戰。從外部環境看,今年以來世界經濟有所好轉,但復甦的內生動力較弱,短期內難以實現強勁增長。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但正在經歷階段性調整,一些影響經濟平穩運行的矛盾和問題較為突出,經濟企穩的基礎還不牢固,經濟運行穩中有憂。
下半年,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和《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各項任務,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的平衡點,準確把握近期目標和長期發展的平衡點,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結合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巨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基本思路,堅持完善巨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在保持巨觀政策基本取向穩定的同時,更加注重定向調控、精準發力,靈活前瞻、預調微調。著力激發市場活力,加快改革舉措落地;努力增加公共產品有效供給,持續加強民生保障;綜合施策支持實體經濟做強,積極培育新增長點。發揮好政策協同效應,著力改善實體經濟發展環境,增強市場信心,促進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高,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預期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抓緊落實今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等事項,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重點清理取消不必要的生產經營準入限制、行業管理規定,規範企業投資前置審批及中介服務環節;加強縱橫聯動協管,確保已取消下放的審批事項落到實處。實施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加快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規範轉移支付制度,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積極推進試點民營銀行籌建工作,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紮實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實施好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各項政策,進一步健全金融機構風險處置機制。繼續深化農業農村、國有企業、科技體制、文化教育和資源性產品價格等重點領域改革。
二是積極擴大國內有效需求。順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完善消費政策,改善消費環境,培育擴大消費新增長點,不斷釋放消費潛力。鼓勵民間資本投資興辦養老、健康、文化等各類商業服務機構,實施好促進旅遊消費的政策措施,抓緊制定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政策,加強農村特別是中西部地區農村寬頻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努力增加公共產品有效供給,加大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的投資力度,加快棚戶區改造,加強中西部地區鐵路、城市地下管線、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建設,創新投融資渠道和方式,積極吸引社會資金特別是民間資本參與。加強預期引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三是努力奪取全年農業豐收。加強秋糧田間管理,突出技術指導和服務,強化防災減災、病蟲害防控,確保秋糧再獲豐收,認真做好秋冬種各項準備工作。落實好糧食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政策,加強糧食倉儲設施建設,督促地方充實糧食儲備,鼓勵用糧企業多購多存,解決好糧食豐收後的賣難問題;積極穩妥推進大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完善相關預案,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推進蔬菜標準化種植和畜禽規模化養殖,保障“菜籃子”產品安全有效供給。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做好雨情水情險情的預報預警,確保重要堤防、水庫安全度汛。
四是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放開服務業市場準入,落實完善支持服務業發展的財稅金融、土地供應等政策,深入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啟動國家服務業發展示範區建設,落實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傳統產業調整改造,大力化解過剩產能,細化落實支持企業兼併重組各項政策,促進重點產業布局調整和產業轉移;加強對地方保護、限制競爭等行為的查處,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完善創新驅動政策,開展科研成果使用、處置、收益權改革試點,加快發展技術市場,落實好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措施,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合理控制能源消耗總量,減少污染物排放,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開展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五是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落實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各項政策。著力推動外貿轉型升級,做強一般貿易,穩定傳統優勢產品出口;創新加工貿易模式,促進加工貿易梯度有序轉移;大力發展服務貿易,鼓勵政策性金融機構支持服務貿易發展。積極發展新興貿易方式,簡化跨境電子商務出口監管程式。加大信用保險支持和融資服務。全面推進貿易便利化,清理和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實施積極的進口戰略,促進貿易平衡發展。繼續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效益。加強多雙邊開放合作,發布實施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戰略規劃,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六是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完善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體系和服務體系,加強全國公共就業信息服務平台建設;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首位,抓好相關政策的全面落實;做好化解產能過剩涉及的人員安置和就業,研究使用失業保險基金穩定職工隊伍的政策措施。實施好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及配套設施建設,強化工程質量監管,做好公平分配和入住管理。進一步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確保新增教學用具和生活設備在秋季開學前全部到位。支持社會資本舉辦婦幼專科醫院,支持優質醫院在中小城市設立分支機構,積極推進政府購買公共衛生服務。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度,深入推進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繼續強化安全生產,加強大氣、水、土壤等突出環境污染問題綜合治理。做好受災地區災後重建工作,幫助災區民眾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今年下半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十分繁重,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和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有關決議,開拓創新、主動作為、迎難而上、真抓實幹,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促進經濟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