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學曾(中國北京琴書演員、北京琴書創始人)

關學曾(中國北京琴書演員、北京琴書創始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關學曾(1922年8月1日-2006年9月27日),男,滿族,原名關士清,出師後取藝名“學曾”,是“單琴大鼓”第二代傳人,北京琴書創始人。

關學曾生前曾任北京曲藝家協會主席,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關學曾與常年合作的琴師對“琴書”的唱腔、板式、表演進行了改良,唱腔上吸收了“樂亭大鼓”和“單弦牌子曲”的腔調;板式上由原來的三眼一板發展為慢板、快板、散板等;唱法上由原來只有“跺句”,發展為“雙跺句”、“大跺句”等;伴奏上使用揚琴、四胡、二胡,使音樂表現力更為豐富;曲目大都改為短段子,多以現實題材為主。1951年和1952年,關學曾先後兩次參加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奔赴前線演出。

2006年9月,關學曾在北京辭世,享年84歲。關學曾去世前一個月,榮膺“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和北京“德藝雙馨楷模”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學曾
  • 別名:關士清
  • 國籍:中國
  • 民族:滿族
  • 星座:獅子座
  • 出生日期:1922年8月1日
  • 逝世日期:2006年9月27日
  • 職業:北京琴書演員
人物經歷,生卒,活動年表,主要作品,所獲榮譽,

人物經歷

關學曾14歲學藝,拜常德山為師習唱單琴大鼓。參與組建了北京曲藝團北京曲劇團,積極編演新曲目。與琴師吳長寶合作期間,成功改良了單琴大鼓,並更名為北京琴書。《楊八姐遊春》、《鞭打蘆花》、《長壽村》為其保留曲目。創作作品百餘段,演唱過上千個段子,演出近2萬場。曾兩次赴朝慰問演出。抗美援朝的前線、自衛反擊戰貓耳洞,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和聲音。1996年參與發起曲藝進校園活動,並參加了數十場演出。出版了《關學曾北京琴書經典唱段專輯》CD。有北京琴書泰斗之譽。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0年中國曲藝家協會授予“新中國曲藝50年特別貢獻曲藝家”稱號。2003年獲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獎。2006年9月榮獲中國曲藝終身成就獎。
關學曾老先生從藝60多年來演唱過上千個段子,演出近2萬場,作品題材豐富,經典佳作不斷,在藝術上取得了累累碩果。他的嗓音洪亮、寬厚,表演神形兼備,字正腔圓,唱腔優美動聽,板式鏗鏘有力,在演唱上自成一家,讓人愛聽、愛看、過目難忘。
關學曾與愛人趙秀芳、兒子關少曾關學曾與愛人趙秀芳、兒子關少曾
1922年8月1日生於北京,其祖父時家已敗落,“過年都吃不上一頓餃子”。為了謀生,關學曾賣過“鬥神”,也賣過臭豆腐,但最終還是迷上了“五音大鼓”。他13歲學藝,14歲上台演出,趕廟會、站地攤兒、上電台,無所不乾。老藝人們管在天橋演唱叫作“平地摳餅”,意思是就憑著藝人的兩片嘴,憑著演唱的功夫,掙出一口飯來,“摳”出什麼吃什麼。在艱苦的磨練中,關學曾書藝漸進,形成了“說似唱,唱似說”的自然質樸的風格,很快擁有了一批老聽眾。20多歲時,聽眾給他送去一塊匾,上書“琴書泰斗”。
關學曾天生是唱琴書的料。自從幹上這一行,他就沒離開過鼓和揚琴。有人統計過,從藝幾十年來,他演唱過1000多個段子,其中的220多段是他自己編寫的。他精心鑽研,把單調的“五音大鼓”、“單琴大鼓”不斷發展、豐富。日子久了,他見到全國各地琴書多得數不勝數,各地的琴書都有地方特色。既然自己唱的是京腔京韻,純粹的“北京特產”,何不就叫“北京琴書”呢?於是,在北京前門箭樓的一次演出中,關學曾正式打出了“北京琴書”的名目。40多年後,他在書中這樣寫到:“我覺得路是走對了。沒有當初的改名,就沒有今天的發展。”“拿現在的‘北京琴書’唱段跟當年我師傅教我的對比,那就沒法比了。”
關學曾與老舍先生是朋友。一次,老舍看了演出,給曲藝團提了意見:“別把什麼曲種都摻合到一塊堆兒,搞雜八湊兒的戲。就用曲藝唱,劇種就叫曲藝劇。”後來,“曲藝劇”定名“北京曲劇”,關學曾參演了最早的幾齣劇:《柳樹井》、《光明大道》、《羅漢錢》等。改革開放以後,《茶館》、《龍鬚溝》等名劇也搬上了曲劇舞台。
關學曾為人謙和,但在藝術上一絲不苟。不論演出條件多么艱苦,他從不挑剔,打鼓就唱。戰場上、工地中、田野間,都有他樂觀爽朗的歌聲。他在北京曲藝團幹了40年,給自己立了一條規矩:走到哪兒,寫到哪兒,唱到哪兒。上了歲數,加上“文革”中的折騰,他身體不好,兜里裝著一摞醫生開的假條,依舊在台上談笑風生。老伴勸他休息,他說:“我這時間可丟了不少哇!”退休後,他仍然堅持創作、演出,只要有觀眾愛聽,他就不計報酬、不論條件,一定唱得觀眾滿意。老舍茶館剛開張,他張羅著曲藝界的老朋友去演出:“我們在這兒唱,在這兒演,那就是讓民族文化占領舞台,為弘揚民族文化作了點實事,您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1951年赴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1951年赴朝鮮慰問中國人民志願軍
1988年,關學曾被選為北京市曲藝家協會主席。此後10年,他多方聯絡,積極奔走,組織文藝“三下鄉”、曲藝“進校園”等活動,為繁榮發展曲藝事業盡心盡力。在北大、清華,他的演出引起了大學生們極大的熱情。一些外賓到了北京,也指名要聽他唱的北京琴書。1994年,國務院向關學曾頒發了“有特殊貢獻專家津貼”。
改革開放以來,生活節奏加快,關學曾加強了對小段的研究,提出“5分鐘藝術”的概念。他創作的不少小段為觀眾津津樂道,作品《長壽村》還入選了中學課本。相聲演員李金斗說:“關老是曲藝界最與時俱進的人。”

生卒

出生:1922年8月1日,農曆壬戌年六月初九日
逝世:2006年9月27日,農曆丙戌年八月初六日,20時50分

活動年表

1949年7月22日,農曆己丑年六月廿七日,中華全國曲藝改進會籌委會成立。
中華全國曲藝改進會籌委會成立,連闊如任社長,演員有單弦藝術家曹寶祿奉調大鼓藝術家魏喜奎先生、演唱拆唱八角鼓的顧榮甫尹福來,唱河南墜子的姚俊英、馬玉萍,唱琴書的關學曾先生。
1952年9月28日,農曆壬辰年八月初十日,中國人民第二屆赴朝慰問團赴朝。
9月28日至12月5日以劉景范為總團長,陳沂胡厥文等人為副總團長的中國人民第二屆赴朝慰問團赴朝,北京戲劇、曲藝界著名演員譚富英裘盛戎小白玉霜高元鈞、曹寶祿、關學曾、白鳳鳴、尹福來、顧榮甫、王世臣等參加文藝工作團赴朝。
1953年10月4日,農曆癸巳年八月廿七日,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赴朝。
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5000餘人離京赴朝,總團團長為賀龍老舍為14人總團副團長,劉芝明任文藝工作團總團長,馬彥祥任文藝工作團副總團長。參加慰問團的北京市的藝術家有:梅蘭芳洪深陳沂史東山程硯秋(第一總分團副團長)、譚富英裘盛戎馬連良新鳳霞陳書舫喻宜萱王昆張君秋良小樓白鳳鳴、關學曾、尹福來、顧榮甫、魏喜奎王世臣李憶蘭、邢韶英等;上海市的藝術家有:周信芳(任副總團長)、袁雪芬丁是娥石筱英;武漢高盛麟陳鶴峰王玉蓉、於宗琨、陳伯華;以及袁金凱常香玉丁果仙等。北京市文聯和北京市文藝處幹部江山、考誠分別擔任慰問團評劇團的協理員、輔導員赴朝協助工作與體驗生活。
在朝鮮前線,周信芳、梅蘭芳合演《打漁殺家》;周信芳、馬連良合演《群英會·借東風》;程硯秋演出《罵殿》、《三擊掌》;程硯秋、馬連良合演《審頭刺湯》、《法門寺》、《甘露寺》、《桑園會》等劇,受到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的親切接見。
1996年,關學曾為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有話好好說》創作並演唱北京琴書的電影插曲。
各藝術表演團體在朝經過兩個多月的慰問演出後,先行陸續回國。
2006年8月10日,農曆丙戌年七月十七日,第四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揭曉。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曲藝家協會聯合主辦的中國曲藝界最高獎——第四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評獎結果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中國文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馮遠,中國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羅揚,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協主席劉蘭芳,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副主席姜昆,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江蘇省文聯黨組書記楊承志,江蘇省文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言恭達等有關方面領導出席新聞發布會。
2006年9月27日,關學曾在北京辭世,享年84歲。

主要作品

吃麵條
《劫皇槓》
《周總理永遠活在我們心間》
《東坡與小妹》
《高亮趕水》
《楊八姐遊春》
《一件花上衣》
《剃頭》
《王貴與李香香》
關學曾關學曾
長壽村
《長壽園》
《送軍旗》
《禮尚往來》
《有話好好說》
《父子送糧》
《智炸軍火》
《巧相逢》
電視劇《路過上海》片頭曲
《愛民曲》
《張良納履》
《萬里傳書》
《雪夜情深》
《潘德元》
《考神婆》
《傳家寶》
《買肉餡兒》
《曹雪芹之死》
《小風車》
《小倆口逗悶子》
王若飛在獄中第一回夜間被捕
王若飛在獄中第二回獄中鬥爭
王若飛在獄中第三回寧死不屈
《怕婆村兒》
《老組長》
《幸福泉》

所獲榮譽

一、節目獎(5個)
《大腳皇后》,蘇州彈詞,江蘇曲協
《花腰女》硭鼓說唱,雲南曲協
《魚奶奶回家來》寧夏坐唱,寧夏曲協
《枕頭風》常德絲弦,湖南曲協
《高效率的愛》小品,河南曲協
二、表演獎(10人)
王占聽,二人台,內蒙古曲協
王喆,梅花大鼓,天津曲協
閆學晶二人轉,吉林曲協
邢晏芝,蘇州彈詞,江蘇曲協
陰軍,山東快書,山東曲協
李偉建,相聲,北京曲協
周志華,小熱昏,浙江曲協
趙本山,小品,遼寧曲協
錢程,獨腳戲,上海曲協
黃曉娟,二人轉、小品,解放軍
三、文學獎(8個)
《一代儒將——陳毅》殷伯達,揚州評話,江蘇曲協
《王熙鳳招商》包德賓,諧劇,四川曲協
《打工的百靈鳥》孫晨,相聲,中鐵團
《北京人兒》崔琦,單弦,北京曲協
《順德禮讚》甘劍波、廖宇光,粵曲,廣東曲協
誰讓你是優秀原建邦大兵趙衛國,相聲,湖北曲協
《罪證》王勇慧王永剛王兆麟,小品,山西曲協
《蝴蝶歌飛》邱有源、藍啟京,瑤族鈴鼓,廣西曲協
四、新人獎(5人)
王文水,快板書,解放軍
李玉萍,河南墜子,天津曲協
陳靚上海說唱,上海曲協
張勇,快板書,解放軍
施斌,蘇州彈詞,江蘇曲協
五、理論獎(5個)
《從王派〈水滸〉看揚州評話的藝術形態特徵》徐德明李真,江蘇曲協
《從農村大炕走進城市包廂的二人轉》蔣慧明,中國藝研院
《從清音、諧劇的情況看四川曲藝的狀態》嚴西秀,四川曲協
《相聲如何應對精品時代——兼論相聲的文學追求》張蘊和,天津曲協
《原生態曲藝文化資源是當代曲藝創作的主根》溫江,鴻山西曲協
六、終身成就獎(10人)
土登,藏語相聲,西藏曲協
馬季,相聲,中廣
關學曾,北京琴書,北京曲協
羅揚,理論,中國曲協
鄒忠新四川金錢板,四川曲協
周良,理論,江蘇曲協
周柏春,獨腳戲,上海曲協
趙錚,河南墜子,河南曲協
袁闊成,評書,中國曲協
常寶華,相聲,解放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