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寶祿

曹寶祿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四月,被譽為“鼓界大王”的劉寶全從天津暫返北京短期演出,曹寶祿借與鼓王同台演出的機會虛心求教,技藝遂大有長進。從1938年開始,在北平“民聲”、“華聲”、“國華”等電台演唱,漸漸成名。1946年北平市成立曲藝公會,因曹寶祿藝術造詣高、名望大,被廣大同行推舉為公會理事長。

基本介紹

  • 本名:曹寶祿
  • 出生時間:1910
  • 去世時間:1988年11月
  • 主要作品:柳樹井
  • 主要成就單弦八角鼓藝人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弟子,活動年表,

人物生平

 單弦八角鼓藝人。1910年出生於北京的貧民家庭。
曹寶祿先生曹寶祿先生
十三歲時拜弦師尚福春為師,學唱梅花大鼓和京韻大鼓,十六歲出師,即在天橋暢宜園等茶館賣藝。1930年,經著名京韻大鼓藝人白雲鵬介紹,拜金曉珊為師,學唱單弦牌子曲和聯珠快書
北京解放後,曹寶祿積極參加曲藝改革工作,熱情演唱新曲目。1951年到1952年,先後兩次參加赴朝鮮慰問團,任曲藝服務大隊副隊長。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主持排演曲藝劇《柳樹井》,培養了一批青年演員,奠定了北京曲劇的基礎。1952年擔任新組建的北京市曲藝團團長。1957年被劃為右派,停止演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恢復演出後,與弦師韓德福合作,致力於改革梅花大鼓的曲調與表演,創立男女對唱新梅花調,與青年演員劉淑慧合作演出《韓湘子上壽》、《玉玲瓏》等,獲得顯著成就。在完成繁重的演出與整理傳統曲目之餘,還熱衷於公益事業,擔任北京曲藝雜技聯合會理事長,並曾任中國曲藝研究會理事。1988年11月病逝於北京。

個人作品

 曹寶祿是一位全才的八角鼓表演藝術家,除了單弦還擅長聯珠快書岔曲、腰截、群曲以及拆唱牌子戲等曲種,並精通梅花大鼓、京韻大鼓的眾多曲目、他的單弦藝術特色是唱腔跌宕激越,行腔流暢,韻味雋永,悠揚動聽。他吸收了榮、常、謝等各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世稱“曹派”。他的傳統曲目《風波亭》、《續黃粱》、《白猿偷桃》、《窮逛萬壽寺》、《翠屏山》、《武十回》、《五聖朝天》等拿手唱段,膾炙人口,家喻戶曉。他的代表曲目還有聯珠快書《蜈蚣嶺》、《碰碑》、《鬧天宮》,拆唱牌子戲《胡迪罵閻》、《雙鎖山》等等。
與王玉蘭演唱梅花大鼓與王玉蘭演唱梅花大鼓
2003年,曹寶祿遺著《曲壇滄桑》出版。
2008年,曹寶祿曲藝專輯(8CD出版).
2010年,10月17日,紀念單弦名家曹寶祿誕辰100周年專場演出在京舉行。

弟子

曹寶祿的弟子有張玉林、李芬、張辛元、魏金棟、趙國來、張幗英。

活動年表

1910年11月3日,曹寶祿生於北京朝陽門裡南小街大雅寶胡同。
1923年,拜尚福春為師,學唱梅花大鼓和京韻大鼓。
1930年,拜金曉珊為師,改學單弦
1937年,隨鼓界大王劉寶全為29軍抗日將士做慰問演出。
1938年,在北平廣播電台演唱單弦
1940年,在北平哈爾飛戲院(後來的西單劇場)與劉寶全同台演出。
1941年,隨高德明緒德貴、陶湘茹等到天津燕樂昇平演出,在天津演出三日,一炮打響,得到了天津觀眾的認可。
1945年,與小彩舞在小梨園演出。
1946年,北平市曲藝公會成立,任理事長。
1949年,當選全國文聯第一屆代表大會代表,並匯報演出;任北京市京劇、評劇、曲藝工作者聯合會理事長,群藝社社長。
1950年,組織演員說新唱新。
1951年,參加朝鮮前線慰問團。
1952年,任北京市曲藝工作團團長,兼任曲藝二團團長、曲藝廳經理。
1952年,9月,二度參加朝鮮前線慰問團,任赴朝慰問曲藝大隊副大隊長,受到周總理親切接見和表揚。
1954年,赴西藏慰問解放軍,擔任技藝團團長、曲藝隊隊長。
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停止演唱。
1960年,摘掉右派帽子,恢復演唱,開始發掘整理傳統曲目,與弦師韓德福改革創新梅花大鼓。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蒙受冤屈。
1970年,作為專政對象送到南口農場勞動改造。
1972年,轉送到天堂河農場繼續改造。
1973年,平反昭雪,重獲政治生命。
1979年,參加第四次文藝代表大會,任曲藝代表。
1983年,接受美國教授石清照、白素貞專程拜訪。
1985年,因患病多次住院,在此期間與學生、徒弟和票界朋友切磋技藝。
1988年,11月,病逝於北京,享年79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