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秋雨夕

長城秋雨夕

這是一篇描寫長城秋雨的遊記散文。作者由遠及近,重點寫了傍晚時分秋雨中八達嶺長城雨中,近看長城上下,催開花傘無數;仰望長城垛口,人頭攢動,遊人時隱時現;遠眺長城兩側的山巒,楓與柿樹像紅纓似火焰…

秋風蕭瑟,百花凋零,落葉飄飄,在許多古詩文中往往和離愁別緒、人生苦短的情調相伴而生,讀來讓人傷感。而這篇遊記卻一掃古人的肅殺之氣,以其獨有的寫作風格,描繪出傍晚時分在秋雨中長城的風采,書寫了雨中登長城的情趣和獨特的感受,熱情讚頌了萬里長城的壯美,使人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和美的陶冶。

基本介紹

概況,原文,注釋,作者,賞析,課文探究,

概況

【作品名稱】長城秋雨夕
【】
【】
【】

原文

雨中長城秋風蕭瑟無限意。
雨是今天的雨,長城是昨日的長城
北國深秋的雨,點點滴滴,點點滴滴,溫柔纏綿亦如南國梅子黃時雨。雨催開傘的花,紅的,綠的,黃的,叫不上顏色的,八達嶺長城之上、長城之下,便蔚成傘的花圃;傘下面是人,黃皮膚的,白皮膚的,黑皮膚的,棕色皮膚的,滿世界各色皮膚的,都來了,都來到這長城之上、長城之下,一起笑著,嚷著,用手指點著,誰也不肯讓心神稍歇。十月的瀟瀟雨不曾邀來雷聲,人們的歡聲笑語便是輕奏的雷鳴。
長城又稱紫塞,長城外又是塞外。幼時夜讀古典詩詞,“塞外”的字眼時常讓我驚心怵目,拖兩行細長的清淚,點點滴滴,點點滴滴,落線上裝書上,湮濕一片宣紙的黃土地,為築長城的流民,為哭倒長城的孟姜,更為去國懷鄉的戍邊將士。微風輕搖豆油燈焰,把亡故的帝王后妃、才子詞入、離人思婦一起投影到我的心幕,這幾千年的電視連續劇得播映多少個時辰?像我這樣讀長城哭長城的少年一定不少,從古以今到未來,淚水積少成多,就連綿成代代秋雨,打濕秦時天空,漢時天空,元明的天空,直到中山服牛仔褲的天空,直到幾千年以後紅男綠女們美麗的天空,遠古的氣息就這樣給代代秋雨閃回,閃回到長城還在人世的時候。
不再是“風蕭蕭兮易水寒”,不再是“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癖”,不再是“將軍白髮征夫淚”,不再是“胡兒眼淚雙雙落”。如今一統了,紫塞內外飄揚的是同一面旗子。遠近的烽火台還在,東一座西一座結成抗風林。長城上依然有漢家兵將,頭載金盔身著愷甲,不過並不出征,而是笑容可掬地為中外遊客導遊。
秋雨越來越濃,轉眼間就密似珠簾了,而遊人並不減少,反倒越來越多。
一朵又一朵的濃雲依戀在長城垛口①上,隨著長城追隨到目力不到的遠處。雨中看不遠,但我推斷得出,濃雲下面一定是人,黃皮膚的,白皮膚的,黑皮膚的,棕色皮膚的,滿世界各色皮膚的;而雲朵外,依舊是長城,長城的前方,還是雲……
長城長城
長城外邊是花是草是樹,塞外的花、草、樹。高挑的白樺挺起胸脯做著雨中浴,綽約的美人松雖然給秋雨淋濕了頭髮,依舊練著舞功,柿和楓執拗②地持守霜重色愈濃的性子,分別著一身淡黃、輕紅;特別是楓,歲歲年年雲鬢樣,秋雨不改舊時妝,雲霧重了它是輕紅,雲消霧散它是深紅,我行我素地自甘寂寞地守在立著長城的山上,年年的雲霧沒有漂白了它,倒是它把雲霧染紅了。
樹間安謐③地飲食的牛羊,有牧童吹著竹笛來往。他不用鞭,笛聲依約是他流動的鞭。人和牛羊都做著雨中浴;牛蹄下的草,綠得深,綠得重,發射翡翠的冷光,俯俯仰仰迎送旅人;草間的野花,虞美人們,波斯菊們,藍鴿子花們,靜靜地編織一片雲,翌晨④掛在天上就是朝霞了;花下的蘑菇一柄柄都是白綢傘,我想,這些傘下一定有許多小甲蟲躲雨,那些年長的甲蟲們,一定會展開薄翼遮在小兒女們頭上的。
樹外的古道兩旁,小橋流水隱約,竹筒人家宛然畫圖。古道上有汽車競賽長跑,在山腰寫著一個又一個“之”字。古道用它久歷風雨的肩膀扛起現代文明。
當年築造長城的流民和兵卒,未必想得到他們給後世留下珍寶,更不會想到幾千年以後有個農民的兒子叫毛澤東的,說了句“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話,給人敕寫⑤碑上,豎在長城邊側;也不會想到還有個尼克森,有個柴契爾夫人,有個伊莉莎白女王,還有無以計數的海內外遊人,萬里迢迢來看他們的傑作;他們當初想的無非是儘快造好長城省去一些戰事,然後回家與親人團聚,一起飲陶雄里的低度酒。
往往,舉世服目的古蹟,就是在深重的苦難中建造的。它要求建造者準備幾百噸的血,幾千噸的淚,幾萬噸的汗,不計其數的生命。它的挺立,意味著一些人要倒下;往往,古蹟的設計者和建造者只是出於一個並不繁複的構想,卻在無意間為後世留下珍寶,進而為一個民族製作了圖騰。
秋雨漸漸地停了,雲晾間透出蔚藍的天光,濕重的雲團躲進山谷里養神,輕紗似的雲縷還留在長城上擦拭遊人的履痕。夕陽已走到山村,它的光芒並不離開,依舊穿過雲陣照著八達嶺的群山,以及我足下、頭上的長城長城兩側的山巒上,最美的是楓,是柿樹,一株楓就是一個紅火把,一株柿樹就是一個黃火把,這千千萬萬的火把,把紫塞內外的長城燒得黃中透紫,有如一簇簇沮度不等的火焰。長城是伸向雲天的旗,楓是它的紅纓;長城是萬里關山上的萬里路,雲是它的騷站。
遊人前方是雲朵,雲朵下面是人,黃皮膚的,白皮膚的,
甲拍黑皮膚的,棕色皮膚的是長城;長城的前方,,滿世界各色皮膚的;而雲朵外,依舊還是雲;雲下,又是人……長城望不斷。
長城的前方是長城。長城賴以存身的,是我的——我們的黃土地。
一九九一年九月

注釋

①【垛duǒ口】城牆上呈凹凸形的短牆。
②【執拗niù】形容固執任性。
③【安謐mì】形容安寧、安靜。
④【翌yì晨】第二天早晨。翌:明,次。
⑤【敕chì寫】接受命令撰寫。

作者

賈寶泉,生於1943年,漢族,河北邯鄲人,當代作家。中共黨員。1969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系。歷任天津駐軍政治部秘書處副處長,百花文藝出版社《散文》月刊執行主編,編審。199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散文集《人生,從序走向跋》、《當時明月今在否》、《一個現代父親的人生忠告》,散文理論集《散文拈花錄》等。其作品曾多次獲獎。種過田,當過兵,挖過煤。散文、詩歌寫作者,散文讀物編輯者,散文理論悟道者。一個有自家田畝的耕耨者,一個在談藝隨筆中自問自答、自道空曠者,一個以思悟藝術人生為妙享者,一個珍惜前人汗血勞作而不輕言破壞者,一個愛智者。作品選入百餘部多人集中,部分作品譯為英、法、日文字。結集有散文集《人生。從序走向跋》、《當時明月今在否》、《一個現代父親的人生忠告》、《螺旋中的歲月》,散文藝術感悟集《散文拈花錄》。

賞析

在似煙、似霧、似珠簾的秋雨中,作者仿佛看到了長城建造者們挺立的身影,是他們用血淚、汗水乃至生命鑄造了中華民族不朽的圖騰,是他們用肩膀扛起了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與千年的文明。撫今思昔,感懷歷史與未來,抒發了作者對萬里長城的景仰之情。
閱讀之後,你會逐漸感到長城與我們有著永遠剪不斷的情思與精神的聯繫,也會逐漸體會到我們身上肩負著傳承民族精神與文明的責任。這種情感,這種精神的聯繫,這種歷史的責任,需要讀者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感受,慢慢體驗。
作者用準確、流暢的語言,謝靜抒情,撫今追昔,創造出一種輕鬆與凝重交融的格調。

課文探究

秋風蕭瑟,百花凋零,落葉飄飄,在許多古詩文中往往和離愁別緒、人生苦短的情調相伴而生,讀來讓人傷感。而這篇遊記卻一掃古人的肅殺之氣,以其獨有的寫作風格,描繪出傍晚時分在秋雨中長城的風采,書寫了雨中登長城的情趣和獨特的感受,熱情讚頌了萬里長城的壯美,使人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和美的陶冶。
開篇兩句“雨中登長城,秋風蕭瑟無限意。雨是今天的雨,長城是昨日的長城”,以充滿激情的筆觸,表達出作者在此時、此景中說不盡的情思。“今天”與“昨日”這穿越時空的表述,把我們一下帶入一個非比尋常的秋景之中。
作者由近及遠,牽引著讀者移步換景,在傍晚時分,在如同南國梅雨的秋雨中登上八達嶺長城。作者用濃墨重彩多層次地描繪了雨中長城內外的景色。在雨中,近看長城上下,催開花傘無數。“紅的,綠的,黃的,叫不上顏色的,八達嶺的長城之上、長城之下,使蔚成傘的花圃;傘下面是人,黃皮膚的,白皮膚的,黑皮膚的……都來了,都來到這長城之上、長城之下,一起笑著……人們的歡聲笑語便是輕奏的雷鳴。”描寫了不同國家的人們冒雨登長城的濃濃的遊興。在越來越密“似珠簾”的雨中,濃雲下的長城垛口,遊人越來越多,人頭攢動,因視線不及而時隱時現。長城外邊,塞外的花草樹木,皆在雨中沐浴,練著舞功。樹間,有飲食的牛羊、吹笛的牧童、發著翡翠冷光的綠草、朝霞般的野花和躲雨的小甲蟲;樹外,古道旁的小橋流水人家,古道上寫著之字的汽車在賽跑……正如作者所說,毛澤東的“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話,引來遊人無數。遠眺長城兩側的山巒,雨停了,夕陽下,最美的是楓與柿樹。楓樹,像紅纓似火焰;柿樹,又像黃色的火把,把塞內外的長城燒得黃中透紫……作者的層層描寫,把長城的神韻和壯美全然托出。他把長城作為歷史的象徵、民族精神的象徵來寫。從不同層次的景物描寫中,我們可以觸摸到作者情感的脈搏,感受到他情感的波動,在視覺與感覺上都給人以強大的衝擊力,造成情景交融、渾然一體的藝術效果。
作者移步換景,時而情隨景移,時而寓情於景。在時而清晰、時而模糊的背景中,作者在遐想與現實中穿越,他仿佛看到了長城建造者們挺立的身影,他感到正是他們用血淚、汗水乃至生命鑄造了舉世矚目的珍寶——長城,製作出了中華民族不朽的圖騰;是他們用肩膀扛起了中華民族輝煌的歷史與千年的文明。撫今思昔,作者感懷歷史與未來,在遐想與現實的結合中,向人們展示了歷史,也展示了明天。這種時空的跨越,讓人們情不自禁地從心底湧出一種肅穆莊嚴的感覺。這是一種對長城的景仰之情,更是一種懷古與思今的愛國激情,毫無保留地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這片黃土地的眷戀。
最後,作者用“長城望不斷。長城的前方是長城。長城賴以存身的,是我的——我們的黃土地”結束全文。至此,文章前後呼應,結構完整,自然流暢,闡釋了我們和長城永遠剪不斷的情思與精神的聯繫,以及歷史的責任。
這篇遊記的語言準確、流暢,細微而精當地表達了作者豐富的內心感受。作者積蓄已久的愛國激情,從那些五彩繽紛的、富於變化的辭彙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因而,在他筆下所寫的“長城秋雨夕”,創造了一種輕鬆與凝重共存的格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