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質施肥

鐵質施肥環境科學的一個熱點話題,是否可透過在海洋表層施加鐵質肥料促進浮游生物生長以吸收更多二氧化碳,為減輕全球變暖威脅提供了一個潛在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鐵質施肥
  • 外文名:Iron fertilization
簡介,環境科學,赤潮,

簡介

鐵質施肥環境科學的一個熱點話題,是否可透過在海洋表層施加鐵質肥料促進浮游生物生長以吸收更多二氧化碳,為減輕全球變暖威脅提供了一個潛在方法。
鐵質施肥最早由海洋學家約翰·馬丁在1980年代提出,馬丁構想增加海洋藻類光合作用能力從而吸收二氧化碳來減緩或逆轉全球變暖的趨勢。他在第一次大規模的鐵質施肥實驗Ironex I的準備階段去世。
目前大多數的鐵質施肥實驗發生在大面積的海洋區域,因為近海本身也有大量鐵質所以無需施鐵肥,此外富營養反倒可能造成有害浮游生物過多而形成“赤潮”。 而在開放廣闊的海域,進行此類實驗的效果非常好。

環境科學

環境科學為跨學科領域專業,既包含像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學地理,資源技術和工程等的物理科學,也含有像資源管理和保護,人口統計學經濟學政治倫理學等社會科學。環境科學包含了影響人類和其他有機體的周邊環境的學科。自然與人類資源是相互依賴的,其中一方所作出的任何動作,正確或錯誤,都會對另外一方產生影響。
此學科年代較短,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成為正式學科。1960年,Rachael Carson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生態學著作《寂靜的春天》出版,使環境類主題成為熱點,就像1969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巴巴拉海灘的井噴溢油事故,以及同年發生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的凱霍加河著火事件,都使公眾對環境運動的關心度上升,從而開創了環境研究這一新學科領域。環境科學直到1960年和1970年間,才廣泛地活躍於科學研究領域的主要原因有:
  1. 需要一組強大的多樣性學問的團隊來分析複雜的環境問題。
  2. 建立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需要精確的環境研究草案。
  3. 民眾通過生活中的種種問題逐漸認識到,大家需要一個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案。
環境科學的定義:一門研究人類社會發展活動與環境演化規律之間相互作用關係,尋求人類社會與環境協同演化、持續發展途徑與方法的的科學。
在巨觀上,環境科學要研究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係,要力圖發現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協調的規律;在微觀上,要研究環境中的物質有機體內遷移、轉化、蓄積的過程以及其運動規律,對生命的影響和作用機理,尤其是人類活動排放出來的污染物質。
環境科學要探索全球範圍內的環境演化規律;人類活動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環境變化對人類生存的影響;以及區域環境污染的防治技術和管理措施。

赤潮

赤潮,又叫紅潮,是一種水華現象。它是海洋災害的一種,是指海洋水體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增殖和聚集,引發一定範圍和一段時間內水體變色現象。赤潮是一個歷史沿用名詞,並不一定都是紅色,而是許多類似現象的統稱;發生赤潮時,通常根據引發赤潮的生物的數量、種類而使得海洋水體呈紅、黃、綠和褐色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