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活字

錫活字

錫活字出現於南宋時期,是中國古代最早被發明的金屬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錫活字
  • 時代:南宋時期
  • 類型:金屬字
  • 特點:不易上墨
字型簡介,詳細信息,

字型簡介

但由於進行錫活字印刷時不易上墨,所以難以普及,迄今為止,這項傳統工藝已失傳700餘年。從98年開始,廣陵書社開始組織錫活字印刷的挖掘。經過反覆試驗、不斷改進工藝方法,終於讓這項傳統工藝得到了復活。
工序:寫樣、雕版、澆鑄。

詳細信息

以錫鑄成的用於排版印刷的反文單字。中國元代初期王禎在《農書·造活字印書法》中記:“近世又鑄錫作字,以鐵條貫之,作行,嵌於盔內,界行印書”,但錫字“難於使墨,率多印壞,所以不能久行”。可見王禎前已有錫活字印書,由於錫金屬的親水性差,故用水墨的上墨性能不好。此為錫活字見於歷史文獻的最早記錄, 比歐洲金屬活字的創製約早一二百年。至明代中期,著名出版家華燧又“范銅板錫字”, 說明他除造銅字外,也造過錫字,但缺乏詳細記載。此外,明代初期還有用錫版印刷或偽造紙幣的記述,也是錫金屬被用作印版材料的輔證。
清代廣東省佛山鎮盛行彩票賭博。據美國人衛三畏(衛廉士)記,他所認識的一唐姓印工兼書商為印“闈姓票”、“白鴿票”兩種彩票,於道光三十年(1850)開始鑄造錫活字,花資1萬元以上,先後造成活字3副:一為扁體楷字,余為長體大字和小字,共20多萬個。鹹豐元年(1851)並印成元馬端臨 《文獻通考》120大冊。據稱字大悅目,紙張潔白,墨色鮮明。衛氏還介紹唐氏澆鑄錫字和印刷的方法:用刻好的木字,印在澄漿泥上做成泥字模,再把熔化的錫液澆在泥模中,俟凝固後敲碎泥模,取出活字,經修整高低一致後,排版在光滑堅固的花梨木盤內,紮緊四邊,以黃銅做界行,半頁10行,版心居中,如雕版式樣,而後上墨刷印。
錫活字印本無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