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石灘

錦石灘

“萬曆 十七年(1589)禮部會試第一,殿試成二甲第一名進士(傳臚),次年任翰林院編修,授庶吉士,在復古派極盛一時的情況下,他獨推白居易蘇軾,成為“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錦石灘
  • 外文名稱:無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白蘇齋類集》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袁宗道
  • 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明代文學家
  • :號玉蟠,又號石浦。
  • 籍貫:明湖廣公安(今湖北)人
作者,原文,注釋,釋文,

作者

萬曆二十五年八月,以翰林院修撰充東宮講官,“雞鳴而入,寒暑不輟”。萬曆二十六年,三袁共同發起,在北京西郊崇國寺組織“蒲桃社”,吟詩撰文,抨擊“七子”。萬曆二十八年秋,在北京“竟以憊極而卒”。終年40歲。光宗繼位,贈禮部右侍郎。為人神清氣秀,穩健平和。居官15年,“省交遊,簡應酬”,“不妄取人一錢”,身為東宮講官,死後竟僅餘囊中數金,幾至不能歸葬。
著有《白蘇齋集》22卷行世。他的詩文創作無人云亦云之作,多是有感而發、率真自然之作。代表作有《戒壇山一》、《上方山》、《小西天一》等,但他的創作如袁宏道一樣存在這內容貧乏的缺點,這也是由他的創作思想導致的。
袁宗道欽慕白居易蘇軾,書齋取名為“白蘇齋”。明萬曆年間,王世貞李攀龍代表的擬古文風仍有較大影響,袁宗道極力反對,與其弟袁宏道袁中道志同道合,人稱公安派。他認為文章要旨在於辭達。古文遺達,學古應學其達,“學其意,不必泥其字句”。而文章欲辭達,須先有“理”(思想學問),“從學生理,從理生文”,如先秦及漢唐宋諸名家,“皆理充於腹而文隨之”。其次要有真情實感,“心中本無可喜事而欲強笑,亦無可哀事而欲強哭,其勢不得不假借模擬耳”(以上均見《論文》)。從這種觀點出發,他的詩文創作不事模擬,率真自然。遊記散文如《戒壇山一》、《上方山一》、《小西天一》等;簡牘散文如《答同社二》、《寄三弟之二》、《答友人》等,都情運筆端,真切感人。論說文如《讀大學》、《讀論語》中某些章節,淺顯通達,警辟有味。但他的多數散文以士大夫的閒情逸興、說理談禪為主要內容,社會意義不大。詩歌創作又遜於散文,少有佳作。
在袁氏三兄弟中,對“公安派”文學理論的形成,各自都發揮了獨特的作用。在反覆的理論鬥爭中,三袁組成了一個有序的梯隊。最先反對復古的先鋒當數袁宗道。正如文學評論價錢謙益在《列朝詩集小品》中所說:“公安一派”實自伯修(袁宗道字)發之。”袁宗道很早就推崇白居易蘇軾,他把自己的書齋就命名為“白蘇”,其義就是提倡通俗的、接近口語的文字,做到作品明白易懂。
袁宗道在明代文壇上占有重要地位。與弟宏道、中道時號三袁,宏道實為公安派領袖。他的一套系統理論,成為公安派文學綱領。他反對盲目擬古,主張文隨時變,其目標是去偽存真,抒寫性靈。他認為,性靈能導致文章的趣和韻,而它們是由“無心”或“童子之心”得來的。他推崇民間的通俗文學是“無聞無識”的“真聲”。袁宏道的散文極富特色,清新明暢,卓然成家。今存其尺牘280餘封,各類隨筆200餘篇。作品真切感人,語言淺顯,無斧鑿之跡。作有各體詩歌1700餘首,成就不如散文。著有《敝篋集》、《錦帆集》、《解脫集》、《廣陵集》、《瓶花齋集》、《瀟碧堂集》、《破硯齋集》、《華嵩游草》等。今人錢伯城整理有《袁宏道集箋校》。
袁宗道始終無意於仕途,萬曆二十年(1592)就中了進士,但他不願做官,而去訪師求學,遊歷山川。他曾辭去吳縣縣令,在蘇杭一帶遊玩,寫下了很多著名的遊記,如《虎丘記》《初至西湖記》等。他生性酷愛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險登臨。他曾說“戀軀惜命,何用游山?”“與其死於床,何若死於一片冷石也。”(《開先寺至黃岩寺觀瀑記》)在登山臨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個性得到了張揚,文學創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漲。
袁宗道生於江南(湖北公安)。北國的寒冷,多少阻住了他的遊興。文章的第一段,就寫了這種欲游不能的苦惱。早春二月,乍暖還寒,這對北方人來說本不足為奇,但對一個在江南長大的人來說,卻是不可忍受的。作者從理性上知道“燕地寒”,但“花朝節後,余寒猶厲”則是他親身的感受和體驗了。一個“余”字,一個“猶”字,兩相映襯,把寒流不肯罷去的情狀描述無遺。那么,其具體表現是什麼呢?作者用了極其簡練的語言來描繪:“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不說“寒風”“冷風”而說“凍風”,意在說明寒冷的程度,也表明作者對“燕地寒”的敏感。這樣惡劣的天氣,只好“侷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從“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來看,作者不知做過多少次嘗試,都無奈而歸。
文學主張主要是:
反對承襲,主張通變。公安派諸人猛烈抨擊前後七子的句擬字摹、食古不化傾向,他們對文壇“剽竊成風,眾口一響”的現象提出尖銳的批評,袁宗道還一針見血地指出復古派的病源“不在模擬,而在無識”(《論文》)。
獨抒性靈,不拘格套。所謂“性靈”就是作家的個性表現和真情發露,接近於李贄的“童心說”。
推重民歌小說,提倡通俗文學。公安派重視從民間文學中汲取營養,這是和他們的文學發展觀與創新論相聯繫的,對提高那一時期民間文學和通俗文學的社會地位有一定作用。
公安派在解放文體上頗有功績,“一掃王、李雲霧”(《公安縣誌·袁中郎傳》),遊記、尺牘、小品也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潑詼諧,自成一家。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消極避世,多描寫身邊瑣事或自然景物,缺乏深厚的社會內容,因而創作題材愈來愈狹窄。其仿效者則“衝口而出,不復檢點”,“為俚語,為纖巧,為莽蕩”,以至“狂瞽交扇,鄙俚大行”(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後人評論公安派文學主張的理論意義超過他們的創作實踐,是為公允之論。
中國文學史上,像三袁這樣的一母所生三兄弟能同時期躍登大雅之林,又在哲學思想、政治傾向、文學觀點、創作風格,以及性情、氣質方面高度的和諧一致,並且能夠互相配合實現文學革新的目標,是絕無僅有的。這不但是文學史上的佳話,更是一個奇蹟。

原文

余家江上。江心湧出一洲,長可五六里,滿洲皆五色石子。或潔白如玉,或紅黃透明如瑪瑙,如今時所重六合①石子,千錢一枚者,不可勝計。
余屢同友人泛舟登焉,淨練② 外繞,花繡內攢,列坐其上,似在瑤島中。余嘗拾取數枚歸,一類雀卵,中分玄黃二色;一類圭,正青色,紅紋數道,如秋天晚霞;又一枚,黑地布金彩,大約如小李將軍③ 山水人物。東坡《怪石供》所述,殊覺平常。藏簏④中數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一日,偕諸舅⑤及兩弟⑥游洲中,忽小艇飛來,一老翁向予戟手,至則外大父方伯公⑦也。登洲大笑:“若等謾我取樂!”即於洲上舞拳數道,以示勇。諸人皆大笑極歡,至深夜乃歸。次日,送《游錦石洲》詩一首,用蠅頭字跋詩尾曰:“老懷衰颯,不知所云,若為我塗抹,雖一字不留亦可。”
嗟乎!此番歸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注釋

六合:今江蘇六合。縣有靈岩山,山下瑪瑙澗產五色文石,價格不菲。
②淨練:潔白之絹,比喻江水。
③小李將軍:李昭道,畫家。
④簏:小簍子,用於放置筆墨紙硯等。
⑤諸舅:指龔仲敏、龔仲慶等。
⑥兩弟:指袁宏道袁中道
外大父方伯公:即袁氏兄弟的外祖父龔大器,字容卿,號春所,官至河南布政使(本文稱方伯,是沿用舊名)。退休後與諸子孫唱和,指為南平(詩社名)社長。
8.戟手:打招呼
9.可:大約
10.泛舟:坐著船在水上遊覽
11.嘗:曾經
12.類:像
13.玄:黑中帶紅
14.地:質地
15.殊:非常
16.跋:文體的一種,寫在書籍或文章的後面
17.衰颯:衰老
18:。雖:即使

釋文

我家住在江邊。江中心被水流衝出一個石洲,長度大約有五六里,遍洲都是五彩的石子.有的像玉一樣潔白,有的像瑪瑙一樣紅里透黃,晶瑩剔透,如同現在珍貴的六合石子千文錢一枚的那種彩色石子,數都數不清。
我多次和朋友乘船登上那個石洲(去遊玩),洲的周邊是清澈如練的江水,洲上面開滿了鮮花,我們依次坐在洲上,仿佛置身於仙島之中。我曾經撿拾幾枚像顆鳥蛋,中間有黑、黃兩種顏色的石子;一枚像塊圭玉,純青色,有幾道紅色斑紋,宛若秋天的晚霞;還有一枚,黑色質地上布滿金色的花紋,大概像小李將軍李昭道筆下的山水人物畫。蘇東坡在他的《怪石供》一文中有過記載,(我)覺得這些石子很一般。(我就把它們)放在簍子裡好幾天,不知道哪個人拿走了,(這)大概是東西容易得到就不重視吧。
有一天,我一同幾位舅舅和兩個弟弟到洲上去遊玩,忽然有一條小船飛速駛來,一老人家用手指點著,到了洲邊才看清是外祖父方伯公。(他)登上石洲後大笑著說:“你們瞞著我跑到這裡來快活!”登上石洲,他就在洲上打了幾套拳,來表示他勇武不減當年。大家看了都大笑起來,很是高興。到了深夜我們才回家。第二天,他送過來《游錦石洲》詩歌一首,用蠅頭小楷在詩的後面寫道:“我已老朽,不知道寫了些什麼,如果能給我修改一下,即使一個字不保留都可以。”
唉!這次回家去,想再次看到(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已經做不到了!
相關題目:
二、文言文閱讀 (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錦石灘
余家江上。江心湧出一洲,長可五六里,滿洲皆五色石子。或潔白如玉,或紅黃透明如瑪瑙,如今時所重六合①石子,千錢一枚者,不可勝計。
余屢同友人泛舟登焉,淨練外繞,花繡內攢,列坐其上,似在瑤島中。余嘗拾取數枚歸,一類雀卵,中分玄黃二色;一類圭,正青色,紅紋數道,如秋天晚霞;又一枚,黑地布金彩,大約如小李將軍山水人物。東坡《怪石供》所述,殊覺平常。藏簏中數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一日,偕諸舅及兩弟游洲中,忽小艇飛來,一老翁向予戟手,至則外大父方伯公②也。登洲大笑:“若等謾我取樂!”次日,送《游錦石洲》詩一首,用蠅頭字跋詩尾曰:“老懷衰颯,不知所云,若為我塗抹,雖一字不留亦可。”
嗟乎!此番歸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袁宗道《白蘇齋類集·錦石灘》)
注釋:①六合,今江蘇六合縣。②外大父方伯公:即袁氏兄弟的外祖父龔大器。
1.與“若為我塗抹,雖一字不留亦可”中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A.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B.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C.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D.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長可五六里 可:大約。
B.一類雀卵,中分玄黃二色 類:種類。
C.殊覺平常 殊:尤其。
D. 亦易得不重之耳 重:珍惜。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第一段總寫錦石灘的迷人之處,也交代了下文作者與朋友屢次登臨的原因。
B.第二段中作者把錦石灘比喻為瑤池仙島,說它周圍江水澄澈,如白練縈繞,灘上花團錦簇,可以留得文人雅士在此相聚閒遊。
C.作者因沒有邀請外祖父一同去游錦石灘而遭到怪怨,但外祖父隨後登灘共游時的情形仍給他留下了愉快的記憶。
D.作者游錦石灘如同漁人探訪桃花源,都寄託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表現了對黑暗現實的憎恨。
1.C 2.B 3.D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