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鎖關(呂梁山同名關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汾陽金鎖關,位於黃廬嶺山頂中部,古為軍事要塞,是山西平川內地抵禦北方遊牧民族東侵的關卡和門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鎖關
  • 地理位置黃廬嶺山頂中部
  • 又名:向陽關
  • 引證: 《元史·泰定帝紀》
簡介,歷史沿革,

簡介

汾陽金鎖關又名向陽關,在山西汾陽市西三十里。昔為汾、石二州咽喉要道。 《元史·泰定帝紀》 :“致和元年,令汾州之向陽關,穿塹壘石以為固。”明初置巡司;隆慶年增築,今廢。

歷史沿革

在民國10年(1921)汾陽到離石的公路竣工前,“三十里桃花洞”曾是太原盆地西通呂梁山區,再從軍渡孟門磧口渡黃河到陝北的必經之路,有“秦晉旱碼頭”之稱。黃蘆嶺位於“三十里桃花洞”的西口處,頂部現存金鎖關與北齊長城遺址。這裡曾是古代軍事要塞,是抵禦北方匈奴東進的門戶。現金鎖關門尚存,高4.5米,深3米,寬5米,為片石砌築拱券結構。從東漢時期起,這裡就有重兵把守。東魏武定時期(534-550)大司馬斛律金曾率兵從黃蘆嶺出發襲擊過西河(今離石地)雜部(烏突),北齊天寶三年(552)10月,宣帝平定離石,並從此修筑北齊長城。北齊長城是中國歷史上眾多古長城的一個組成部分,南起黃蘆嶺,北至社平戌(今代縣雁門關附近)的。現黃蘆嶺頂峰沿存長城遺址及古戰場、屯兵寨寨柵等遺蹟。金鎖關就是北齊長城的起點,這條南北走向的長城,沿呂梁山脈蜿蜒向北200餘公里,氣勢雄偉,十分壯觀。明宣德4年(1429)為防禦瓦剌寇,又在黃蘆嶺上設巡檢司,派兵駐守。現存的明弘治17年(1504)《黃蘆嶺碑》記載:“黃蘆嶺高峻莫及,岩石險阻,其路通寧夏三邊,緊接四川之徑,凡羈郵傳命,商賈往來,舍此路概無他通焉。” 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黃蘆嶺是晉綏抗日根據地的前沿陣地。汾陽縣抗日民主政府就駐紮在附近的馮家山底。民國35年(1946)晉綏軍區司令員賀龍將軍曾駐紮在這裡的下莊村,指揮呂梁部隊作戰,20世紀50年代,在嶺上發現有宋代抗遼名將孟良的屯兵寨柵遺址。還發現有宋代大將的頭盔,重16公斤,1958年當地人以廢鐵賣掉。1997年這裡被中國長城協會列為中國長城百關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