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鄉縣

金鄉縣

金鄉縣,隸屬於山東省濟寧市,地處中國東部的魯西南平原腹地,金鄉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東鄰魚台縣;西靠成武巨野兩縣;南與單縣及江蘇省豐縣交錯接壤;北與嘉祥縣、濟寧市任城區相連。金鄉縣縣域面積為886平方公里,全縣轄9個鎮,4個街道,2個省級開發區,659個村(居)民委員會。2017年,金鄉縣戶籍人口67.3萬人。

金鄉縣境內屬暖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具有冬夏季風氣候特點,四季分明,冷熱季和乾濕季區別明顯,全年降水不均。

2017年,金鄉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為221.93億元。

2017年,金鄉縣被列入國家園林縣城。2017年11月,金鄉縣獲評“2017年度中國十大品質休閒縣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鄉縣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 山東省 濟寧市
  • 下轄地區:9鎮4街道3開發區
  • 政府駐地:金鄉街道
  • 電話區號:0537
  • 郵政區碼:272200
  • 地理位置:山東省西南部
  • 面積:886平方公里
  • 人口:67.3萬(2017年戶籍)
  • 方言:中原官話蔡魯片
  •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羊山革命烈士紀念塔、魯西南戰役紀念館
  • 車牌代碼:魯H
  • 地區生產總值:221.93億元(2017年)
  • 行政區劃代碼:370828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貌,氣候,土壤,水文,自然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人口民族,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文化,衛生,社會保障,城市建設,歷史文化,方言,喪葬,名優特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夏朝,有緡國,系舜子季禧的封地,是當時汶、泗流域通向中原河流地區的咽喉。
金鄉縣地圖金鄉縣地圖
秦朝,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分全國為三十六個郡。緡邑即改名為東緡縣(今金鄉中東部,治所在今金鄉縣城),時東緡、昌邑(今金鄉西北,治所在巨野縣昌邑集)、爰戚(今嘉祥東南,治所在今嘉祥縣阿城鋪)三縣鼎立,隸屬於碭郡管轄。
西漢,漢高祖推行郡國制度,設州、郡、縣三級政權,今金鄉境仍為當時的東緡縣地。初屬梁國(國王彭越)的兗州山陽郡管轄。
東漢,漢武帝天漢四年四月(公元前97年),封子劉髆為昌邑王,十一年薨,葬於高平山。初在山北鑿墓得白兔,以為不吉,更葬山南,鑿而得金,故改名曰金鄉山;建武元年(公元25年),改爰戚縣為金鄉縣。
三國,行州郡縣三級政區,東緡、昌邑、金鄉三縣仍然並存,均屬兗州的山陽郡,昌邑城仍為山陽郡的郡級機關所在地。東漢、三國時期,東緡縣城都在今金鄉縣城。
西晉,行郡國制,晉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改山陽郡為高平國,仍以昌邑城為國都,金鄉縣隸屬之。東緡縣在西晉時期儘管沒有出現,是屬於更名,並未分置。此時,東緡縣已改稱南平郡。
東晉,金鄉縣曾改為郡,但為時不久,金鄉被北魏占領,郡即被廢。金鄉置郡,仍在故城阿城鋪,而不在今金鄉治所。
南北朝,北魏時期,金鄉縣屬兗州高平郡,劉宋、北齊、北周因之。在北魏和劉宋時期,昌邑、東緡兩縣均未再現,昌邑、東緡、金鄉三縣統一,自有史以來,這還是第一次。但這時的金鄉縣城仍在故城阿城鋪。金鄉縣從故城阿城鋪遷入今城址,應在北魏的末期。
隋朝,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金鄉縣分置昌邑縣。大業二年(公元606年),隋朝政區更動,罷州置郡,郡置太守,昌邑縣復併入金鄉縣,金鄉縣歸屬濟陰郡(郡治曹州,即今曹縣西北)。金鄉縣這時的政區面積大小,應為北魏三縣統一時的面積大致相等。
唐朝,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金鄉縣屬河南道兗州魯郡管轄。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金鄉、方與(今魚台縣)置金州(州治於今縣治所),金鄉、方與兩縣隸屬於金州。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復置昌邑縣,金州改稱為戴州,今金鄉縣城既為縣級機關所在地,又為戴州的州級機關駐地。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昌邑縣復併入金鄉縣。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廢除戴州,金鄉縣歸屬兗州魯郡管轄。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建文峰塔,亦稱光善寺塔。
五代,後周金鄉縣隸屬濟州(州治巨野)。金鄉在隸屬濟州之前,是屬於單州管轄。
宋朝,金鄉縣屬京東西路濟州濟陽郡管轄。宋度宗鹹淳元年(公元1265年),魚台縣併入金鄉縣,第二年復置魚台縣。
金朝,金鄉縣隸屬山東西路濟州管轄。
元朝,元順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金鄉縣隸屬濟寧路。魚台縣併入金鄉縣。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復置魚台縣。
明朝,金鄉縣則屬濟寧府。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金鄉縣隸屬山東布政司兗州府。神宗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知縣楊楫初修縣誌。
清朝,順治初年(公元1644年),金鄉縣為兗州府領地。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知縣沈淵奏準開挖東溝河,疏浚展寬萬福河,引泄上遊客水,除金鄉積水。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建山陽書院。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金鄉縣從兗州府析出歸屬濟寧直隸州。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屬兗沂曹濟道。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改屬岱南道。
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屬濟寧道。
中華民國十七年(1928年)直屬山東省。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屬濟寧行政督察區。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山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山東省第十一專區。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5月,金鄉縣淪陷。日本侵略軍操縱漢奸成立偽金鄉縣公署,屬偽魯西道。
中華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偽兗濟道。
中華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3月24日,金鄉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金鄉縣屬湖西專區
中華民國三十年(1941年),西北部劃歸巨南五縣聯合辦事處轄區。
中華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屬晉冀魯豫邊區第二十一專區。
中華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6月,縣西部、西北部地區與巨野縣東南部地區合併建立金巨縣。
中華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7月,城南地區與單縣的東北及北部地區合併建立金曹縣,二縣同屬晉冀魯豫邊區第二十一專區,金鄉縣抗日民主政府建制撤銷。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月,原金鄉縣的東北部地區劃歸為金濟魚聯合辦事處的轄區(縣級)。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8月,晉冀魯豫邊區第二十一行政督察專署改稱冀魯豫第十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金曹縣、金巨縣、金濟魚辦事處均屬之。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0月,撤銷金濟魚邊區聯合辦事處。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投降,偽金鄉縣政權解體。
中華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撤銷金曹縣,恢復金鄉縣建制,屬冀魯豫第三專區。
中華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2月,撤銷金巨縣,原金鄉轄區劃歸金鄉縣。
中華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金鄉縣國民黨政府隨其部隊返回縣城,屬國民黨山東省第十一行政區。金鄉縣民主政府轉移到農村活動。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9月,重建金巨縣,同屬冀魯豫第三專區。
中華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國民黨縣政府潰逃,金鄉解放。同年,撤銷金巨縣,金鄉縣恢復原建制,仍屬冀魯豫第三專區。
1949年8月,屬平原省湖西專區。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隨湖西專區歸屬山東省。
1953年7月,屬濟寧專區。
1956年2月,魚台縣併入。
1964年7月,魚台縣析出。
1967年2月,濟寧專區改為濟寧地區,屬濟寧地區。
1983年8月,撤銷濟寧地區,改建為地專級濟寧市,金鄉縣屬濟寧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6年4月,魚台縣併入金鄉縣。
1958年,嘉祥縣核桃園、滿硐公社30個自然村劃歸金鄉縣。
1964年11月,恢復魚台縣,原屬魚台縣地劃出。

區劃詳情

截至2017年,金鄉縣轄9個鎮,4個街道,1個省級開發區和2個市級開發區,659個行政村和社區。轄金鄉街道高河街道王丕街道魚山街道羊山鎮胡集鎮馬廟鎮雞黍鎮司馬鎮霄雲鎮卜集鎮化雨鎮興隆鎮
縣人民政府駐金鄉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理位置
金鄉縣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濟寧市南部,南四湖(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之西。東鄰魚台縣;西靠成武巨野兩縣;南與單縣及江蘇省豐縣交錯接壤;北與嘉祥縣、濟寧市任城區相連,整個輪廓呈“耳”形。地處北緯34°52′—35°40′,東經116°7′—116°30′之間,總面積為886平方公里。

地貌

金鄉縣境內地貌特徵可劃分為兩大地形,即黃泛平原和低山丘陵。5個微地貌地形,即荒嶺坡、近山階地、微斜平地、緩平坡地和窪地。
金鄉平原為黃泛衝擊平原,面積為886平方公里,由於黃河泛濫時流向流速的不斷變更,形成複雜的地貌特徵,有微斜平地、緩平坡地和窪地。縣境之內地勢由西南向東北方向傾斜,地面高程在海拔34—40米之間,南北高差4.1米,東西高差3.9米。
微斜平地,地勢平緩,比降一般小於1/8000,地面高程35—37米,土層深厚,地下水資源豐富,土壤多為潮土類,主要分布於各鄉鎮。
緩平坡地是河流泛濫漫流沉積而成,按地面形態可分為緩崗、崗坡、窪坡三種。
窪地由靜水沉積而成,根據地面形態又可分為淺平窪地、背河槽狀窪地、碟形窪地。窪地的邊緣與地面的高差為0.5—1米。
金鄉境內丘陵面積很小,只有羊山、葛山、胡集鎮的郭山口三處山,為剝蝕低山,山頂平緩,呈島狀突出於平原之上,海拔高度為90—105米。

氣候

金鄉縣境內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具有冬夏季風氣候特點,四季分明,雨與熱同期,風與寒雙至,典型的中國北方氣候。降水較為充沛,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和人類居住。
春季氣候多變,4、5月份多南北大風,氣溫回升快,降水稀少,常發生春旱;夏季,金鄉在暖濕的東南季風控制下,水氣充足,降水多,濕潤而炎熱,暴雨多集中在7月和8月;秋季是氣候最穩定的季節,垂直結構穩定,雲雨較少,多呈晴朗而萬里無雲、秋高氣爽的天氣,溫度適宜,瓜果飄香,稻香魚肥,有利於農作物的收割與種植,也是修身養性、滋補身體的大好時節;冬季金鄉縣在蒙古高壓的控制之下,多刮北風,雨雪較少,氣候寒冷而乾燥。
金鄉年平均氣溫為13.8℃。歷年氣溫比較穩定,年平均降水量為694.5毫米。累年平均風速為3.1米/秒,其中春季風速最高,夏季風速最低。

土壤

金鄉縣土壤分3大類:褐土、潮土、水稻土
褐土:總面積2907畝,占可利用面積的0.27%。主要分布在羊山、葛山、郭山口的丘陵地區。
潮土:潮土是金鄉面積最大的土壤類型,面積為963127畝,占可利用面積89.6%。金鄉縣13個鄉鎮大都為潮土土質。
水稻土:水稻土是金鄉人民在改造澇窪地的時候,在原潮土的基礎上逐步發育而成的一種新的土壤類型。面積為108971畝,占可利用面積的10.1%。在卜集鄉、胡集鎮的東部以及高河鄉的東部有分布。

水文

金鄉縣地處南四湖西,黃泛平原的下游,歷史上飽受黃河決泛衝擊,上游的河水常年經過金鄉注入到南四湖,因此金鄉縣境內河流眾多,截至2006年,全縣有大、中、小河道24條,河流總長度為307.6公里,河堤總長度為572.4公里。直接流入南四湖的河道有4條,形成4大水系。其中以老萬福河水係為最大,據《金鄉縣誌》記載,“柳林河(原萬福河)經清河橋、張家樓至柳溝口入濟寧州,匯顧兒、苜蓿、牛頭諸河之水,入舊運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金鄉縣境內植被多為人工植被,木本植物多為柳樹楊樹泡桐榆樹、刺槐等;果樹多為蘋果、柿子、葡萄等。
金鄉縣草生植物分為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兩類。旱生植物46科、49屬,主要有拉拉秧掃帚菜茅草、節節草、酸溜溜、米蒿、饃饃留、豬毛菜爬山虎蒲公英苦苦菜益母草薄荷、馬連子、萬年青等。水生植物20科、21屬,主要有金魚藻、小眼菜、大茨藻荊三棱水蓼等。

動物資源

金鄉縣鳥類有紅隼鵪鶉黑水雞鳳頭麥雞山斑鳩大杜鵑啄木鳥麻雀、雲燕、家燕喜鵲、大山鵲、暗綠繡眼鳥等總計46種。
金鄉縣昆蟲類有黃衣七星瓢蟲、朝鮮黑金龜、華北大刀螂、中華草蛉大地老虎小地老虎一點金剛鑽等總計83種。
金鄉縣獸類有狐狸黃鼬刺蝟野兔蝙蝠老鼠共10種。
金鄉縣魚類有白鰱草魚團頭魴黃鱔等26種。
金鄉縣有狗腎獾油水蛭蟾蜍牛黃土元守宮等動物類藥材23種動物類藥材。

礦產資源

金鄉縣礦產資源相對匱乏,品種少。按礦產性質和主要工業用途分為能源礦產、非金屬建材礦產、水氣礦產三大類。發現及探明的礦產按種類分別為煤、天然焦、灰岩、磚瓦用粘土、地下水、礦泉水。其中煤、地下水為金鄉縣的優勢礦產。境內燃料礦產主要以煤為主,煤炭資源儲量豐富,含煤地層面積65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73.5%。主要集中在縣城以北地區、縣城南部霄雲及縣城西花園一帶。金鄉縣境內非金屬礦產資源主要以粘土、地下水、石膏、鉀鹽、石灰石等為主,其中較早利用和利用率較高的為粘土和石灰石。

水資源

金鄉境內地下水資源2.33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總量2.17億立方米。金鄉縣地下水垂直可分為淡—鹹—淡三層。中層鹹水不適人畜飲用,沒有開採價值。深層淡水平均在地下150米以下,開採起來比較困難。淺層淡水平均在地下10—30米,水層厚度9—25米。金鄉境內地下水資源現狀年為1.95億立方米,水資源較為豐富。從水質上看,地下水呈弱鹼性水。

人口民族

2017年,金鄉縣戶籍人口67.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38208人,鄉村人口334697人,男性344881人,女性328024人。出生入戶19152人,死亡5615人。人口出生率25.23‰,死亡率5.23‰,自然增長率19.99‰。
金鄉縣現有28個民族成分,主體民族為漢族,少數民族人口3079人,占金鄉縣總人口的0.47%,其中回族人口2719人(不計在金務工、經商的外地回族人口),主要分布在金鄉街道辦事處的清真社區居委會和第一社區居委會,少量分布在羊山鎮、高河鄉、化雨鄉等部分鄉鎮。

政治

  • 縣委
縣委書記、黨校校長:董冰
縣委副書記,政府縣長、黨組書記:鄭士民
縣委副書記:劉東利
縣委常委,副縣長、黨組副書記:管洪祥
縣委常委、紀委書記:李福東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楊凱
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盧靜
縣委常委、統戰部長:馬留再
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辦公室主任:程廣利
  • 政府
縣委副書記,政府縣長、黨組書記:鄭士民
縣委常委,副縣長、黨組副書記:管洪祥
副縣長:楊美蘭
副縣長、黨組成員,縣公安局局長、黨委書記、督察長:馬琨生
副縣長、黨組成員:孟祥建
副縣長、黨組成員:李中文(截至2018年7月)

經濟

綜述

2017年,金鄉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21.9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6%。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7.49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62.68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101.76億元,增長9.7%。三次產業構成為25.9:28.2:45.9。分行業看,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8.98億元,增長4.5%;工業增加值49.35億元,增長7.2%;建築業增加值13.71億元,增長8.1%;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29.01億元,增長7.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8.14億元,增長15.5%;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7.72億元,增長6.1%;金融業增加值12.94億元,增長10.5%;房地產業增加值7.9億元,增長5.9%;其他服務業增加值24.18億元,增長10.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4352元,比2016年增加2112元。
2017年,金鄉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7.02億元,同比增長12.4%。其中,第一產業0.88億元,下降5.76%;第二產業95.02億元,增長8.62%;第三產業91.1億元,增長11.1%。三次產業投資結構由上年的0.5:51.3:48.2調整為0.5:50.8:48.7。工業投資完成95.02億元,增長9.52%。
2017年,金鄉縣民營經濟主體37936戶,其中,個體工商戶31773戶,民營企業6163家。從業人員215522人,其中,個體工商戶84271人,民營企業131251人。註冊資金183.3億元,其中,個體工商戶33.6億元,民營企業149.7億元。營業收入641.4億元,同比增長14.5%,上繳稅金16億元,增長9.3%。
2017年,金鄉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15元,增長9.9%,人均消費支出12457元,增長8.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80元,增長8.3%,人均消費支出15439元,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73元,增長9.9%,人均消費支出9283元,增長9.6%。
2017年,金鄉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3.9676億元,增長11.4%,其中稅收收入11.3705億元,增長14.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6.4838億元,增長12.5%。國稅部門地方財政收入5.7945億元,增長35.1%;地稅部門地方財政收入6.1491億元,下降3.4%。

第一產業

2017年,金鄉縣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8.97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5%。其中:農業增加值48.5106億元,增長4.7%;林業增加值3962萬元,增長6.3%;牧業增加值8.3775億元,增長1.8%;漁業增加值2005萬元,下降9.3%;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4922億元,增長17.5%。糧食總播種面積301250畝,減少17459畝,下降5.5%;糧食總產14.93萬噸,減少1.17萬噸,下降7.3%;糧食畝單產495.7公斤,減少9.4公斤,下降1.9%。棉花總播種面積313237畝,減少94543畝,下降23.2%;棉花總產2.9萬噸,減少1萬噸,下降25.6%;棉花畝單產93.2公斤,減少3.2公斤,下降3.3%。大蒜收穫面積618487畝,增加31648畝,增長5.4%;大蒜鮮蒜頭總產量91.26萬噸,增長12.3%。生豬、肉用牛、羊、活家禽分別出欄35.77萬頭、11955頭、49.38萬隻、692.22萬隻,分別增長1.2%、7.1%、5.3%、3.8%;肉類總產量4.25萬噸,增長1.4%;禽蛋產量4.21萬噸,下降1.6%。人工造林面積358公頃,下降34.3%。漁業水產品產量4830噸,減少25噸,下降0.5%。

第二產業

2017年,金鄉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1家,較年初淨增6家,其中產值過10億元的企業3家,過5億元的企業8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2%。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16.52%,按門類分,煤炭開採洗選業增長4.19%,製造業增長16.67%,電力、熱力、燃氣和水的生產及供應業增長32.09%;按經濟類型分,股份合作企業增長13.51%,股份制企業增長17.15%,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7.9%,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41.04%;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增長14.85%,重工業增長18.13%,輕重工業產值之比為48.3:51.7。規模以下工業完成總產值46.77億元,同比增長25.05%。
2017年,金鄉縣施工項目291個,同比增長21.3%,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229個,增長26.5%,新開工5000萬元及以上項目40個,增長21.2%,投產項目184個,增長3.4%。
2017年,金鄉縣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0.35億元,同比增長6.64%。商品房銷售面積60萬平方米,增長1.01%,其中住宅銷售面積56.87萬平方米,下降0.2%;商品房銷售額21.34億元,增長9.82%,其中住宅銷售額19.87億元,增長10.07%。

第三產業

2017年,金鄉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3.89億元,同比增長11.7%。按城鄉市場統計,城鎮實現93.66億元,增長12.1%;鄉村實現30.23億元,增長10.3%。按消費形態統計,批發和零售業實現112.86億元,增長12.8%,住宿和餐飲業實現11.04億元,增長11.5%。
2017年,金鄉縣完成進出口總額53.0668億元,同比增長30.2%,其中出口51.7394億元,增長28.6%,進口1.3274億元,增長145.9%。實際利用外資9443萬元,同比增長206.3%。
2017年,金鄉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61.55億元,比年初增加24.25億元,其中住戶存款212.15億元,比年初增加18.71億元;貸款餘額135.78億元,比年初增加15.56億元,其中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76.28億元,比年初增加7.56億元。
2017年,金鄉縣財產保險保費33413萬元,賠付1.3144億元;人壽保險保費5.5501億元,賠付2.0313億元。

交通運輸

2017年,金鄉縣公路通車裡程3068公里,公共汽車223輛,計程車284輛,長途班線51輛。
  • 公路
金鄉縣有105國道縱穿南北;省道:棗曹、東豐公路橫貫東西。菏棗環省高速、濟徐高速穿境而過,可直接與京滬、京福、日東高速公路相連。
  • 機場
金鄉縣距濟寧機場20公里,現已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瀋陽、成都、重慶、武漢、昆明、廈門、青島等多條航線,距濟南、徐州機場2個小時的路程。
  • 港口
濟寧距日照港290公里,距青島港410公里,距上海港750公里,距連雲港318公里,距天津港510公里。5小時圈開發區連結了青島、日照、連雲港三大港口。
  • 航運
金鄉縣河流24條,其中流入南四湖的河道4條,形成4個水系。即:東魚河水系、老萬福河水系、新萬福河水系、北大溜水系。內河航道向東可通南四湖,與京杭運河直接相連。
  • 鐵路
湖西鐵路已列入省十二五規劃,西鄰30公里有京九鐵路,南45公里為隴海鐵路,北40公里為濟寧火車站。距京滬鐵路60公里,京滬高鐵80公里。

社會事業

教育

2017年,金鄉縣共有各類基礎教育校(園)293所,其中幼稚園188所,國小80所,國中21所,高中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基礎教育在校生108674人,其中學前教育在校生23127人,國小56183人,國中19329人,高中9949人,特殊教育86人。基礎教育學校教職工8432人,其中專任教師7080人。濟寧教育學院在校生2404人,專任教師136人。

文化

2017年,金鄉縣各類文化經營場240餘家,其中印刷企業10家,打字社64家,書店46家,音像店17家,網咖72家,影城1家,娛樂場所11家。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博物館3個,紀念館2個。年末有線電視用戶達到8萬戶,有線電視覆蓋率達到100%。

衛生

2017年,金鄉縣共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00個,其中醫院4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77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8個,其他衛生機構1個。在崗職工551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532人。實有床位2646張,其中醫院1751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789張,專業公共衛生機構106張。

社會保障

2017年,金鄉縣新增城鎮就業3976人,新增高校畢業生就業2230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569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39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13726人,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37718人,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383659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40151人,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576800人,失業保險參保36820人,工傷保險參保39665人,生育保險參保30030人。

城市建設

2017年,金鄉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9.31%,比2016年提高1.99%。城市建成區面積23.6平方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930公頃,綠地面積849.66公頃,公共綠地面積608.83公頃,公園綠地面積297.1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9.41%,綠地率36%。城市公用事業發展迅速,供水能力達2.2萬立方米/日,城市供水普及率達到100%。

歷史文化

方言

就語音分析,金鄉方言共有21個聲母,35個韻母,4個基本聲調。與國語相比,其特點主要表現以下四個方面:第一,聲母上平翹不分,即舌尖前音聲母與舌尖後音聲母不分。如“四-事”、“資-知”。橫線前後兩字的讀音完全相同,而國語則前者讀為舌尖前聲,後者讀為舌尖後聲母,經緯分明。古代日聲母字(如:日、人、肉)國語一律讀作翹舌音,金鄉方言則一律讀為平舌音。第二,韻母的單音化、鼻化音化趨勢明顯。如國語ai、au等韻母字金鄉方言多讀為單元音;國語ei、ou等韻母字,在金鄉方言中動程也不夠明顯。國語前鼻音韻母(即以n作韻尾的)字,金鄉方言一律讀為鼻化韻母。第三,聲調方面,金鄉方言具有兩個調型基本相同的調類(陰平和去聲都是降升調),而且調值也相差不大(分別為213和312),不如國語調類那么清晰易辨。第四,兒化對音母產生影響。國語和一般方言中,音節兒化後韻母要受到一定影響。在金鄉方言中,兒化不僅影響到韻母,也嚴重影響到聲母。另外,在聲母韻母的配合以及變調等方面,也有自己獨特之處。

喪葬

初喪,一般老人都是得病而亡,在彌留之際,將其移至正屋當門明間的靈床上。首先給穿上壽衣,然後淨面,由兒媳或女兒擦洗臉面、修剪指甲。頭戴青帽,腳穿新鞋,用麻繩捆綁。靈床前設一矮桌,放一雙筷子和一碗麵條,謂之“倒頭飯”。然後,商量報喪給親朋好友。報喪貼子即訃告,簡單的寫上死者病故的時間,定於×年×月×日成殮(即隨之火化)×年×月×日出殯。如重要親朋者,則慎重地發出訃告,訃告一般都在當日發出,至親好友接到訃告後,立即前來弔唁。疏者三天成殮或出殯時再來弔唁亦可。
入殮,死者入棺,謂之“成殮”。一般都在死後的第三天成殮。備好的棺木皆用上等的木材做之,油漆的烏黑錚亮。棺材頭的正中,刻有“壽”字圖案。雖然廢掉了棺木,但“成殮”的風俗卻延至下來。這天,凡是至親好友,如閨女、娘家、舅、姑等都要前來瞻仰遺容,向遺體告別,焚香燒紙後,才送去火化。捧回骨灰盒,放在堂屋正中,前掛有2―3米的經幡,上寫顯×××之靈柩,入葬後,其經幡平鋪於棺材之上,用古銅錢壓好,才填土掩埋。
穿戴孝衣孝帽,謂之“成服”。 中國古代的孝服有五,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統稱“五服”。古代根據血緣關係,對五種孝服的穿戴作了具體規定。延至現代,已沒有這些講究了,但在“五服”以內的還都穿孝,不過皆用白布。

名優特產

  • 白皮大蒜
金鄉縣是“大蒜之鄉”,自東漢初年,農民就有種蒜的習俗。所產大蒜個大、皮白、肉粘味香、辣味適中。金鄉大蒜還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和作用。金鄉大蒜按皮色分,可分為白皮大蒜和紫皮大蒜。
白皮大蒜白皮大蒜
  • 貢米金谷
金鄉縣
貢米金谷,位居中華“四大名米”之首,被載入《辭海》。金穀米粒渾圓,色澤金黃,質粘味香,營養豐富,儲存數年米質不變。金穀米做出的稀飯,米湯粘凝透亮,米粒懸浮,清香甘甜,有熱補、潤腸之功能,凝結於表。馬廟金谷層的米油可取數層。金谷的優良品種有菠菜葉、竹桿青、旱八斗、拔谷等。
  • 紅花斑山藥
紅花斑山藥,山東省金鄉縣特產,系該縣雞黍鎮東李村、西李村、楊莊村、任樓村及鄰近村莊種植的山藥。此山藥外形美觀獨特,具有“紅花斑”典型特徵,有增強免疫功能、調節人體代謝、養顏益智、抗衰老疲勞等功效。紅花斑山藥不但外形美觀,具有紅斑,而且軟滑細嫩,入口即化,面中帶沙,香里有甜,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金鄉縣
  • 金貴小磨香油
在清朝,金鄉小磨香油生產已成規模,油坊遍及鄉里,農家十之八九通磨油之技,滿街叮噹響,到處都是“賣油郎”,逐漸形成了香油飲食文化。
金貴小磨香油金貴小磨香油
  • 山陽熏魚
山陽熏魚,金鄉八珍之一,緡食之鮮也。公元前144年,西漢景帝年間,金鄉縣為山陽國,張當居為山陽侯。當居喜射獵、善垂釣,當時山陽國河窪內盛產撅嘴鰱魚,侯爺垂釣之時,常命其隨處將魚加以佐料在林中架在火上燻烤,魚熏畢,金黃鮮亮,外酥內潤,薰香四溢,食之滿口魚香,回味無窮。張當居將熏魚獻於天子,漢景帝食之讚不絕口,賜名為“山陽熏魚”。經過千百年的傳承,山陽熏魚以其獨特考究的製作工藝和別具一格的薰香風味享譽齊魯,成為金鄉一大名吃。
金鄉縣
  • 蜜制紅三刀
金鄉縣
金鄉“紅三刀”是以大槽芝麻油、麥芽、小米糖稀、白糖、蜂蜜、芝麻、桂花為原料。新炸出來的紅三刀呈漫方形,迎面三刀,表分四瓣,面蒙脫皮芝麻,燦若繁星點綴;中間紅而透亮,底似薄冰,閃閃發光。食之外酥內松,香味純正,沙甜可口,食而不膩,脆而不焦。
  • 金鄉燒羊肉
金鄉燒羊肉,源於清康熙年間。金鄉燒羊肉在選材和用料上,要求極為嚴格,製作工藝十分考究,色香味俱佳,可口宜人,營養價值高,因有很好的滋補作用而享譽四方,成為金鄉飲食業的一大名吃。
金鄉縣
  • 金鄉童子雞
金鄉童子雞,呈銀黃色,骨香肉滑嫩脆,可口宜人。其製作做工精細,從選材到做法都十分考究,營養豐富,色味俱佳。童子雞的肉營養價值較其它燒雞高,是因為童子雞所用雞都是仔雞,而仔雞的肉里含蛋白質較多,再者仔雞的肉里含彈性結締組織極少,容易被人體的消化器官所吸收。童仔雞肉經蒸煮之後,雞纖維便分離,變得細嫩、鬆軟、適口。
  • 史俊山羊湯
史俊山羊湯,選用上佳的青山羊為原料,將羊骨砸斷鋪在鍋底,上面放上羊肉,加水至過肉,旺火燒沸,撇淨血沫,將湯潷出不用。另加清水,用旺火燒沸,撇去浮沫。再加上適量清水,沸後再撇去浮沫,隨後把羊油放入稍煮片刻,再撇去一次浮沫。將花椒、桂皮、陳皮、草果、良姜、白芷等用紗布包起成香料包,一同與薑片、蔥段、精鹽放入鍋內,繼續用旺火煮至羊肉八成熟時,加入紅油、花椒水,煮約二小時左右即成。此時湯鍋要始終保持滾沸,煮成後的羊湯呈乳白色,撈出煮熟的羊肉,頂絲切成薄片,放入碗內,撒上香菜、辣椒油、大蔥片即成肉湯。
史俊山羊湯史俊山羊湯
  • 沙家包
沙家包,做工非常講究。一面料:上等高筋麵粉。二餡料:精細肥羊肉。三佐料:雞腿、大蔥、黃姜、茴香料面、精細粉鹽、小磨香油。四配製:將羊肉、蔥、姜、茴香料面、鹽、油按比例配方調勻,捂上棉絮被“醒”半個小時。用和好的發麵擀成皮,抹餡掐好放入鐵鍋。待煎包半熟後,用香油澆噴一遍,用鍋鏟將包子翻過來,再澆一遍香油,至燒熟即可。剛出鍋的沙家包不老不嫩,白腹之中鑲嵌著鵝黃,油烘烘之中透露著淡淡清香。咬一口,外面松翠筋骨,內是滿口肉香。
  • 胡集白梨瓜
胡集白梨瓜,是一種甜瓜新品種,其中胡集鎮種植最為出名。胡集白梨瓜是一種營養豐富、無污染、純綠色食品。具有成熟早,產量大,含糖量高的特點。成熟果體雪白光滑,肉質甜脆、口感清爽、味道鮮美、單體重約一斤,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青睞。金鄉胡集白梨瓜主要採用大棚種植,春節前後即已育苗,陽曆4月即可上市。

風景名勝

  • 魯西南戰役紀念館
魯西南戰役紀念館魯西南戰役紀念館
魯西南戰役紀念館,依山就勢建於羊山戰鬥遺址的羊山主峰之上,氣勢雄偉,占地面積142畝。主要有革命烈士紀念塔、草坪墓群、紀念碑亭、將軍碑廊、烈士紀念堂、羊山烈士陵園等紀念建築物。整個陵園樹木、花草覆蓋面積達90%以上。
魯西南戰役紀念館先後被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
  • 羊山革命烈士紀念塔
羊山革命烈士紀念塔,矗立在羊山革命烈士陵園之巔,海拔96米,塔高17.5米,仿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形狀,空心磚砌水泥結構。底座高3米,寬長皆7米。塔正面是集毛主席的手題“革命烈士紀念塔”七個大字,背面是劉伯承將軍於1952年12月1日專給金鄉縣籌建羊山烈士陵園的題詞:“人民解放軍魯西南戰役乃打開了戰略反攻挺進長江的前門,陣亡將士受到人民的紀念,永垂不朽!”
羊山革命烈士紀念塔羊山革命烈士紀念塔
  • 金水湖國家濕地公園
金水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金鄉縣經濟開發區的中心位置,是城市向西拓展的啟動建設區,也是承接縣城與西部工業新區的紐帶。北至北環路,西鄰大沙河,南至金源大道,東接金曼克大道,總用地面積約1700畝,總投資約 1.7億元。該濕地公園以河、湖等自然水體水景同地形地貌及當地歷史文化相結合,構成多樣化的濕地資源類型,是平原地區河流濕地與庫塘濕地結合的典型代表。金鄉金水湖國家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為1644公頃,現有濕地面積1307公頃,濕地率為79.50%,其中河流濕地面積1146公頃,庫塘濕地面積146公頃,草本沼澤濕地面積15公頃,濕地水文過程特徵顯著,濕地生態系統對維護周邊區域的生態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體現了獨特的民俗風情和現代自然風貌,在平原地區具有較強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金水湖國家濕地公園金水湖國家濕地公園
  • 光善寺塔
光善寺塔,位於金鄉縣城中心,建於唐貞觀四年(630年),亦稱文峰塔。光善寺塔系磚石結構,石台底座,磚砌八角形九層樓閣式建築,頂為鐵質葫蘆型,高49米。
光善寺塔光善寺塔
  • 金山公園
金山公園,位於金鄉縣新城中心區北部,占地面積282畝,綠化面積195畝,山體最高處達38米,是山東省最高的人工堆造山體。2012年,金鄉人民政府在民眾的大力支持下,開啟了金山公園的建設工作,重新打造“金鄉之基”。該景點以山水為心,生態綠核,三區互動,功能複合,一環串聯,八景輝耀。公園以山水互融為核心結構,使之成為周邊區域至關重要的生態樞紐。
金山公園金山公園

著名人物

王粲,(177年—217年),字仲宣。東漢末年山陽郡高平人。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位居“建安七子”之首,官至侍中。曹操辟王粲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
王叔和,名熙,高平人。東漢名醫張仲景弟子,魏晉著名醫學家。他曾整理編輯了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和《傷寒論》等書。著有《脈經》十卷。
郗純,字高卿,唐朝中期金鄉人。居官從拾遺開始,補闕員外郎中、諫議大夫,凡七遷至中書舍人,成為唐中央政府的高級官吏。自號“伊川田父”,著有文集60卷行於世。
石延年(994—1042),字曼卿,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宋真宗時為三班奉職,即後來的承節郎,後為金鄉知縣。以太子中允,密閣校理卒汴京。北宋文學家石介以石延年之詩,歐陽修之文,杜默之歌稱為“三豪”。
楊漢章(1884—1969),名炳坤,字漢章,金鄉縣雞黍鎮楊瓦屋村人,辛亥革命前即是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後,參加過反對袁世凱稱帝的鬥爭。“七七事變”後,楊漢章積極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從事抗日就國鬥爭。
楊翼驤,字子昂,金鄉縣雞黍鎮楊瓦屋村人。1953年他調任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副主任、南開大學古籍研究所所長。1985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史學史專業博士生導師。

城市榮譽

2017年10月,金鄉縣入選國家園林縣城。
2017年11月,金鄉縣獲評“2017年度中國十大品質休閒縣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