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嶺古道

草嶺古道

草嶺古道,是一條連線台灣新北市貢寮區遠望坑與宜蘭縣頭城鎮大里山區的步道。屬古代淡蘭古道一部分,亦為目前僅存的路段之一(淡蘭古道為台灣原住民所開闢,今萬華到宜蘭間的道路)。“草嶺”之名得自道旁山嶺芒草生長茂盛,幾乎不存其餘樹種。古道長約8.5公里,一面環山三面環海,有虎字碑,雄鎮蠻煙碑等古蹟,海景則可望見龜山島,在古道失去運輸用途後今日成為熱門景點,由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負責經營管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草嶺古道
  • 地理位置:台灣新北市貢寮區遠望坑與宜蘭縣頭城鎮大里山區的步道
  • 開放時間:9:00-17:00(每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遠望坑
  • 古道長:約8.5公里
歷史沿革,清代以前,清代,近代,主要景觀,古道,盧宅,啞口廣場,草嶺頂,白背芒,福德祠,土地婆,虎字碑,大里天公廟,石花菜,雄鎮蠻煙,跌死馬橋,周邊景區,遊覽方式,

歷史沿革

草嶺古道虎字碑附近的觀景亭與芒草開滿山頭的景像
草嶺古道據聞古代由台灣原住民平埔族逐步闢建,方便連絡雪山尾棱兩側的交通。

清代以前

據《台灣省通志》記載,一位台灣原住民平埔族白蘭氏首先闢建了新北與宜蘭間的山路,後來的人也都循著這條路線,出入往來兩地,這就是最早見諸文獻上的淡蘭古道。淡即淡水廳,以艋舺(今台北市萬華區)為其起點。蘭則為噶瑪蘭廳(今宜蘭縣),貫通山區的這條道路就叫做“淡蘭古道”。由艋舺前往噶瑪蘭,必須經過三貂嶺與草嶺兩座山脈,因此,淡蘭古道又可分為“三貂古道”與“草嶺古道”。又有一說淡蘭古道是由嘉慶12年(1807年),台灣知府楊廷理所開。
草嶺古道草嶺古道

清代

清朝同治年間,於同治5年調任台灣的台灣鎮總兵劉明燈,就任一年後,在他走過的淡蘭古道上,先後留下了金字碑、雄鎮蠻煙碑以及虎字碑,即使劉明燈對當時的台灣貢獻與影響不多,但也因這些古蹟而被歷史所記載。
1881年左右,淡蘭古道是唯一由清政府認定的官道,沿途設有隘寮(募集壯丁保護行旅安全,類似現今保鏢)、遞鋪(傳遞信件貨物的轉接站)、驛站,十分方便與安全。因此台灣先民到宜蘭開墾時,大多都是經過淡蘭古道;而官方巡視與交通頻繁,亦造就淡蘭古道上許多古蹟。
日本文化人類學家伊能嘉矩在1897年10月8日看到虎字碑,寫出以下的文字:“接近嶺頂時,新路與舊道會合了。這裡有一塊大石,約六尺長,石面平滑,刻有草書體的虎字,筆勢雄渾,右側刻有同治六年冬,左側也刻有台鎮使者劉明燈書等幾個字。這是由台北進入宜蘭的越嶺道在修復的時候,所建立的歷史紀念物。附近沒多遠的地方就是嶺頂,也就是基隆郡與宜蘭郡的分界線。”

近代

宜蘭線鐵路1917年開始興建,1919年3月24日,位於平原的宜蘭=蘇澳間先行通車。同年5月5日,八堵=瑞芳間亦告竣工,但由於草嶺隧道工事尚在進行,此段尚不能直通宜蘭線,暫稱“瑞芳線”。
宜蘭線全部通車前,草嶺古道仍為兩地間的交通要道。旅客需至鄰近車站下車後,更換草鞋徒步過山。直至1924年隧道完工,列車得以直通運行才漸趨沒落。
草嶺周邊古道經歷約130年的演變,功能早已式微,今日僅存“三貂嶺古道”、“草嶺古道”與“隆嶺古道”三段,其餘路段已被鐵路、公路所取代。

主要景觀

草嶺古道位在宜蘭縣和新北市的交界處,全長約8.5公里,是清朝時代澹水廳(艋舺)到噶瑪蘭廳(宜蘭)的交通重要孔道,屬澹蘭古道中的其中一段,更是台灣僅存前清所遺古道之一;草嶺古道介於新北市貢寮區遠望坑到宜蘭縣頭城鎮大里之間的路徑,因新北市及宜蘭縣一市一縣分界山為『草嶺』,兩旁種滿了芒草,因為沒有其他樹種,故稱為『草嶺古道』;草嶺古道在夏季時期野薑花花香漫山飄香、秋季期滿山五節芒花盛開白色花草隨風搖曳,是東北角海岸國家步道最受歡迎的健行路線。
古道途中設有涼亭、解說牌及公共廁所,於古道大里端有一處遊客服務中心,提供古道遊客休息與服務。若中途不休息,步道(遠望坑→大里車站)依腳力約2~3小時可完成。

古道

雄鎮蠻煙碑名列台灣三級古蹟。
於清同治6年(1867年),台灣鎮總兵劉明燈為了鎮壓山魔所題。此碑位於草嶺古道半山腰,寬336厘米、高119厘米,每字寬55厘米、高70厘米。後人有詩讚美雄鎮蠻煙碑:“‘雄’危聳旁其卯星,‘鎮’迫龍更抱心胸,‘蠻’氣霏霏龍吸雨,‘煙’兌亨亨虎吞風。”虎字碑同列台灣三級古蹟。
草嶺古道草嶺古道
靠近古道最高處之處的“虎字碑”海拔約330米,亦在同治6年(1867年),因劉明燈路經之處被風暴所阻,而取《易經》“雲從龍、風從虎”之義,以芒花為筆,就地揮毫。其字寬40厘米、高1米,用草書所寫。

盧宅

昔日稱為「大里客棧」,由於四周並無房舍,曾是道路中的重要小客棧,也是清朝時商旅在崎嶇古道中途的落腳休息點,清末時因盧宅主人過世,加上草嶺古道之交通用途變小,後代子孫遂不再提供商旅住宿,後由外地人整修做為居家使用,至民國六、七十年間,最後的居住者因移居他處,這座「老客棧」便荒廢至今,只剩下圍籬供後人憑弔。

啞口廣場

所謂「啞口」,是位於兩山交會點,自然形成的凹地,也就是地理學上所稱的「鞍部」。鞍部地形時常有狂風出現與地勢有絕大關係,面迎台灣北部強大的東北季風,再加上雪山山脈高山阻擋,季風沿山谷涌升,使得風勢增強,終年不息。因為風勢強大,使得高大的喬木難以生長,只有較低矮的芒草及地被植物能夠生存下來。所以在此你看到儘是一片芒草的景觀。每年從九月、十月開始,芒花必會準時抽出花穗,初時整串花穗呈紫紅色,成熟後便轉為黃褐色或灰白色,是台灣秋冬野外最美麗的景致之一。

草嶺頂

草嶺是秋日賞芒的好去處,但草嶺可不是天生就這一副模樣,環顧四周,接近山頂處仍有樹木生長,仍可形成樹林,顯見這裡環境因子的綜合影響,對樹木並不構成生長限制。曾幾何時,這裡曾經歷過森林大火,毀去了大片的森林,隨著歲月的遞轉,森林正從山凹處努力地向山頭恢復;但由於山頭環境相對惡劣,演替速率緩慢,以致仍維持在草生地的狀態,故名「草嶺」。

白背芒

而此處的芒種為白背芒,是中國芒的變種之ㄧ,為李瑞宗博士所命名,白背芒在全省分布廣泛且數量較多,一般人都會誤認為是五節芒,但其實這兩者有很大的不同:白背芒最大的特徵是葉背帶有白粉而呈現銀白色,而五節芒的葉背為綠色,這是區分兩者最佳的方式;也因為白背芒的葉背是呈現銀白色,所以稱作白背芒。芒草老熟後可當花材及綑紮作為掃帚用;葉片可編織成童玩、搭蓋屋頂;芒草莖用來溷合泥土,做成土屋牆壁,而頂端嫩心可食用。

福德祠

福德祠座落於啞口處,是座石材砌成,形式古樸的小土地公廟,祠前還立有北宜兩縣的界碑。廟內同時供奉土地公與土地婆,頗為罕見。此跨兩縣百年的小福德祠,是於火車隧道開通後才建立的,因為當時行走古道的旅人漸漸少了,山路走來有一種不安全感,所以才建立了這座保平安的小祠,保護行經之旅人。

土地婆

在台灣民間的土地公廟中,除了供奉土地公廟外,有些也會配祀土地婆;但在民家的土地公則絕少配祀土地婆。這是因為一般民眾認為土地婆吝嗇、度量狹小,故不願意將其請入家中供奉;而一些廟宇會供奉土地婆,是因怕土地公一個人年邁無依,故請個土地婆來作伴罷了。
據說玉皇大帝派福德正神到民間來治理百姓疾苦,由於土地公忠厚篤實而慈愛,看見窮人生活非常困苦,於是打算將財富平均分配給人類,但土地婆卻加以阻止,他認為這世間本來就應該有貧富的區別,並說如果人人都富有,以後誰來為女兒扛花轎呢?土地公無言以對,遂放棄了這項抱負,也使民間出現了貧富的差別,所以貧者非常僧恨土地婆。
另一則傳說則是土地公看見喪家的家人,在死者過世後哭得非常傷心,土地公遂起了惻隱之心,想讓死者復活。土地婆又加以阻止,並說:「如果這世界,大家都長命百歲,沒有生死,那將來不就變成了人吃人的世界了」。土地公一想也覺得有道理,又打消了這個念頭,所以人們又怪土地婆的多嘴。
其實平心論之,土地婆的建議,都是合理的看法,否則社會不僅會失去分工制度,且生死輪迴也會被打破。只是她的一番仗義執言,卻惹來民間的萬世怨道,不知何時才會有所平反。
土地婆又稱「土地娘娘」,土地婆的造型和土地公一樣,都是年長者的象徵,在其頂上結有一髮髻,為中國傳統婦女的模樣,而土地公和土地婆非常有夫妻相,如果不仔細看或經廟祝指點,還是無法發現土地婆。

虎字碑

位於古道最高之嶺頂啞口處的「虎字碑」海拔約330公尺,碑高一二六公分,寬七十五公分,「虎」字高一百公分,寬四十公分,字作草體,雄勁生動,如躍石上。
相傳劉明燈北巡過草嶺時,行進至此天候突然大變,煙霧四起,伸手難辨。原來此地盛傳有山魔棲息,吞雲吐霧,傷害人畜,商民往來,心懷畏懼,往往躊躇不前,影響古道運作;實則因位在草嶺古道的啞口段,路面狹窄,面臨山谷,氣流到此變得又強又急,故常有商賈人馬被強風吹翻。劉明燈於是取易經「風從虎、雲從龍」之意,以「虎嘯而谷風至」,「風至而霧散」的道理。劉明燈當時以芒花作筆,就地揮毫「虎」字,命屬下勒刻於巨石上,以鎮風魔。
虎字碑為市定三級古蹟,為少見的草書碑。虎字兩側各有一些線條刻畫在旁,對這些線條有兩種說法,一是當年留下的符咒,二是後人的破壞,各方多有猜測一直沒有定論,謎底直到數年前才被揭曉,驚訝地發現虎字碑旁的線條竟是甲骨文。這些字應是近人所刻,雖然一兩個字的筆劃不算正確,但仍可翻譯成文字,虎字左側的十六個字是「登此嵯峨,西望我區,哀哉我區,赤炎為禍」;右側的圖桉則是甲骨文的虎字。
相傳劉明燈屬虎,所以他很喜歡寫「虎」字,而且他寫的虎字尾巴都會往上翹,這是劉眀燈的風格,有的人說這是因為他想要顯現出老虎的威風。傳說劉明燈寫完草嶺古道這個虎字之後就常常頭痛,後來有一個算命的先生跟他說,這是因為他寫的虎字是「母的」,只有一隻母老虎它很寂寞,所以要再寫一隻公的老虎。因此劉明燈就寫了一隻公的老虎,這隻老虎尾巴沒有翹起來,比較像是一般我們看到的虎字,而從此劉明燈就不再頭痛了。
台灣「虎字碑」共有兩座,而且還有公母之分,所以除了上述所說的「草嶺古道虎字碑」(母虎)之外,還有立於坪林茶葉博物館內的「坪林虎字碑」(公虎)。兩座碑字型類似,均為草書,只是運筆稍有不同;立碑的年代,前者為同治六年,後者為同治七年,立碑人則同為當時台灣鎮總兵劉明燈。
資料訂正:在民國五十年間,為了開闢山區道路,而將坪林虎字碑搬到位於台北市博愛營區的花園庭院內,「看管」了將近半個世紀,終於在民國九十四年底搬遷,現立於坪林茶葉博物館內。

大里天公廟

大里天公廟(又稱慶雲宮),創建於清嘉慶二年(西元1797年),迄今已歷二百多餘年,祀奉主神為玉皇大帝,傳說是開陽先民自福建內地移請過來的,眾人建廟於草嶺腳稱為「天公廟」,於清光緒三十年,購現址遷建廟宇,改建後才正式取名為「慶雲宮」,經多次擴建整修才有今天華麗的面貌,成為全台最大天公廟之一。該廟下方有一大石,上有何應欽將軍親筆所題「蘭陽第一勝景」字跡,氣勢磅薄。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天公廟附近設有古道遊客服務中心,提供自然與人文旅遊諮詢服務。

石花菜

宜蘭縣頭城鎮沿海礁岩區是台灣石花菜的主要產區,每年三月至七月為盛產期;由於石花菜是天然海藻,主要附著在礁岩上生長,漁民大多趁著退潮時到礁岩區、或是以潛水方式到海里採集。採摘石花菜多為沿海婦女的家庭副業,家家戶戶曝曬石花菜成為沿海一項特殊的景觀。
石花菜是東北角沿海常見的海菜,曬乾後可以存放很久,其含有相當高的營養成分,包括多種維生素、碘、磷及胺基酸等礦物質都有,對降低高血壓、膽固醇及減少甲狀腺等都有助益,夏天更有降火氣的功用;但性寒,吃太多會造成肚子痛。
採摘後經過六曬六泡的繁瑣處理過程,形成白黃色的石花菜,將石花菜加水熬煮成湯汁經過濾後,放在冰櫃中冷藏即成膠黏性的石花凍,將石花凍切成塊再加點冰水放些糖、檸檬,即是可口的石花凍冰。石花涷與愛玉涷在色澤、外表上極為相似,在口感方面也頗相近,但在口味上一個帶有的氣味,一個屬於山的味覺,南轅北轍,各有千秋。

雄鎮蠻煙

雄鎮蠻煙碑位於海拔約240公尺位置,同為台灣總兵劉明燈所題。傳說劉明燈帶領軍隊要往噶瑪蘭廳巡察,經過草嶺古道時剛好大霧瀰漫,聽聞這裡有山魔作怪,所以劉明燈就地取材,以芒草代筆,在路旁的巨石上寫下「雄鎮蠻煙」四字,以鎮壓山魔。字剛寫完,頓時雲霧散去,重現朗朗晴空,這就是現今的「雄鎮蠻煙」碑。又有一說,劉明燈的弟弟劉朝帶率兵勇往噶瑪蘭進剿番亂,走到現今雄鎮蠻煙碑的地方時遇上大迷霧,所以迷失了方向,後來被山上埋伏的原住民亂箭射死,劉明燈為了感念他的弟弟所以寫下雄鎮蠻煙四個字。但是經過查證,發現劉朝帶是在光緒十五年時死於蘇澳-花蓮的途中,所以這一個傳說的可信度不高,但是大家還是會穿鑿附會一番,增加雄鎮蠻煙的傳奇。

跌死馬橋

跌死馬橋為一座古老的拱型橋,傳說在開墾宜蘭之初,漢人與原住民兩方人馬爭戰時,有馬匹跌落橋下而亡,所以就稱為跌死馬橋。還有人說過去這座拱橋是用木造的,因為天雨路滑,木板易彎曲,造成多起連人帶馬摔進溪里而死,因此大家就稱這一做橋為「跌死馬橋」,希望提醒其他人這裡很滑,要特別小心注意。跌死馬橋已改用石磚整齊堆砌城圓拱橋。
整個草嶺古道共有兩座拱橋,在跌死馬橋之後,有另一座圓拱橋,拱橋旁加蓋了亭台供遊客休憩。兩座橋間的步道與山中溪流平行,濱水而生野薑花,就點綴在溪流與步道間,待花期一到,沿路都有野薑花的清香陪伴。

周邊景區

於古道地勢較高之處,可遠眺龜山島以及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新北市貢寮區之城鎮聚落。
往北沿著市道102,可抵三貂嶺“金字碑”,以及三貂嶺古道。
往東沿台2線可抵台灣島東端——三貂角,附近有福隆海水浴場。繼續沿著台2線走可以抵達鼻頭角、龍洞等海岸地質景點。
往南沿著台2線可抵頭城、宜蘭羅東夜市蘇澳港蘇澳冷泉等宜蘭縣內鄉鎮景點。
往西沿著市道102、市道106與正在施工的部分台2丙線可抵達九份、金瓜石、施放天燈的平溪等景點。

遊覽方式

搭乘公車
1. 從台北、八堵搭宜蘭線火車,在貢寮站下車。
2. 如由大里天公廟入山,可由新北北站搭往宜蘭、羅東的台汽客運濱海線班車,在天公廟下車。
自行開車:
1.國道一號:於八堵交流道下,轉走瑞濱公路,再接台2線濱海公路至福隆,再沿步道即可到達草嶺古道。
2.國道五號:由國道三號(二高)至南港系統交流道轉走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過雪山隧道由頭城交流道下再接台2線至福隆,再沿步道即可到達草嶺古道。
3.省道二號:由宜蘭出開可走台2線濱海公路至福隆,再沿步道即可到達草嶺古道。
4.省道九號:由宜蘭市區沿台9號省道,轉190縣道北行至頭城,再沿台2號省道往基隆方向抵大里天公廟,再沿步道即可到達草嶺古道。
其它大眾運輸工具
1.搭高鐵至台北站下,再轉搭其它大眾運輸工具。台灣高鐵網站
2.搭火車至福隆站下,步行即抵。
3.搭火車至基隆站下,轉搭基隆客運,國家新城-福隆,於福隆站下,步行即抵。
4.由國道客運台北總站搭國光客運,台北-宜蘭、台北-羅東,於福隆站下,步行即抵。
5.由八堵交流道下高速公路,沿2丁省道至瑞芳,接102市道經九份、雙溪可至貢寮;再由貢寮火車站右側,沿遠望坑溪邊產業道路前行,過遠望坑橋後,即可接抵福德廟正對面的古道入口。由交流道至此約43.2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