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乾

野乾

詞語:野乾

[拼音]:yě gān

[釋義]: 1.獸名。

野乾是一種野獸的名稱,佛經記載:“像狐比狐小,可說佛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野乾
  • 文獻記載:《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
  • 含義:一種野獸的名稱
  • 體態:像狐比狐小,可說佛法
文獻記載,經文,心解,

文獻記載

《百喻經·野乾為折枝所打喻》
“譬如野乾,在於樹下,風吹枝折,墮其脊上,即欲閉目,不欲看樹,捨棄而走”。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
“狀似被趁野乾,遂使狂夫莨菪”。
唐代玄應著《一切經音義》卷二四
“野乾,梵言‘悉伽羅’。形色青黃,如狗羣行,夜鳴,聲如狼也。字有作‘射干’”。
清錢謙益著《序》
“人之雲亡,法燈熄矣,魚鰍翔舞,而野乾號呼矣”。

經文

“佛言”--“得聞法”

心解

佛開始講故事:在過去無數劫以前,毗摩大國的徒陀山裡有個野乾。野乾是一種又臭又髒,比野狐狸小的動物。它被獅子王追食,急得到處逃竄,不小心掉到井裡,摔了個半死。獅子下不去,吃不了它,過了三天,野乾就要死了,臨死前誠心誠意地念了一首偈子:倒霉呀,災禍啊!死苦來了,我馬上要在井裡面死掉了!既然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我悔恨沒能用自己的身體餵獅子,貪惜這個臭身體以致無功而死,白死就夠可恨了,自己的臭死屍還把大家的井水污染了!我真是無知、無能、無恥、無德呀,我向十方諸佛頂禮,我是真心懺悔呀!我的心是清淨的啊!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其心不動念真實”,還要發誓:“從是世世遭明師,如法修行速成佛”,生生世世得遇明師。就像我這樣,這一輩子生出來就遇到南老師,我也是野乾。這野乾在臨死之前居然能夠真心懺悔自己的罪業,“知恥謂之勇”啊!我們來到這裡打七也要懺悔自己、真心實意地懺悔自己!你那個我慢,“老子天下第一”,我看你不要學佛,讓佛來學你好了!我們大家越是在艱難困苦的時候,越是要學野乾,毫不怨天尤人,對未來充滿信心啊!
?這野乾的確不簡單,其懺悔聲音居然驚動了忉利天,“時天帝釋聞佛名,肅然毛豎念古佛”,忉利天主帝釋也跟著念起古佛來。“自惟孤露無師導,耽著五欲自沉沒,不能得出恩愛獄,思惟感切目下淚”,我們沒有老師,整天在五欲之中頭出頭沒,男歡女愛,被這無形的監獄困住了,什麼時候是出頭之日呢?越想越傷心,就掉眼淚了。這帝釋也是了不起啊!能在酒、色、名、食、睡的娛樂當中保持清醒的頭腦,視之如同監牢,十分可貴啊!俗話說:“利令智昏”、“得意忘形”啊!帝釋沒有痴迷,他聽到念佛說法的聲音,“即與諸天八萬眾,飛下詣井欲問訊”,帶領手下飛到人間來了,正準備要問訊的時候,“乃見野乾在井底,兩手攀土不能出”。先是一愣,而後“天帝復自思念言:聖人應現無方術。今我雖見野乾形,斯必菩薩非凡器,今當請問除我疑,並令諸天得聞法。”天帝是禮賢下士啊,他並不以貌取人,而是唯法是從!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格! 這一段,野乾和天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又相輔相成,一個窮困而不潦倒,誓求明師早成佛,一個在欲而不痴迷,屈尊野乾為求法。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有同樣的主心骨啊!
佛教原始經典《長阿含經》(後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譯)卷十一中記載著一偈:
野乾稱獅子,自謂為獸王,欲作獅子吼,還出野乾聲。獨處於空林,自謂為獸王,欲作獅子吼,還出野乾聲。跪地求穴鼠,穿冢覓死屍,欲作獅子吼,還出野乾聲。
此偈講的是弱小猥劣的野乾想仿效獅子的吼叫以冒充強大,結果卻因叫了一聲而露出馬腳的故事,在漢譯藏經內常能見到類似故事。“欲作獅子吼,還出野乾聲”一句在篇中反覆出現,仿佛我國古代《詩經》中的某些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