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有因緣經

未曾有因緣經

佛學典籍,又作未曾有經。(一)全一卷。東漢時代譯。譯者佚名。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未曾有,意指如來之善根功德廣大、希有。本經旨在闡明建造佛塔及佛像之功德無量。又本經與梁代真諦所譯無上依經之校量功德品為同本異譯。 (二)凡二卷。南齊曇景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內容敘述佛遣目犍連至迦毗羅城,說服耶輸陀羅,令其子羅侯羅出家;及佛陀為波斯匿王與群臣宣說聽法之功德,為四石女闡說業報,為只陀王子說五戒開遮之方便等。並將此經付囑阿難,令其宣布教化,以度眾生。[歷代三寶紀卷十一、大唐內典錄卷四、古今譯經圖紀卷四、開元釋教錄卷六、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未曾有因緣經
  • 類型:佛學典籍
  • 相關: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
  • 屬於:東漢時代譯
簡介,佛經全文,

簡介

佛學典籍,又作未曾有經。(一)全一卷。東漢時代譯。譯者佚名。收於大正藏第十六冊。未曾有,意指如來之善根功德廣大、希有。本經旨在闡明建造佛塔及佛像之功德無量。又本經與梁代真諦所譯無上依經之校量功德品為同本異譯。 (二)凡二卷。南齊曇景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內容敘述佛遣目犍連至迦毗羅城,說服耶輸陀羅,令其子羅侯羅出家;及佛陀為波斯匿王與群臣宣說聽法之功德,為四石女闡說業報,為只陀王子說五戒開遮之方便等。並將此經付囑阿難,令其宣布教化,以度眾生。[歷代三寶紀卷十一、大唐內典錄卷四、古今譯經圖紀卷四、開元釋教錄卷六、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八]

佛經全文

未曾有因緣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目犍連。汝今往彼迦毗羅城。問訊我父閱頭檀王並我姨母波闍波提。及三叔父斛飯王等。因復慰喻羅睺羅母耶輸陀羅。令割恩愛放羅睺羅。令作沙彌。修習聖道。所以者何。母子恩愛。歡樂須臾。死墮地獄。母之與子。各不相知。窈窈冥冥。永相離別。受苦萬端。後悔無及。羅睺得道。當還度母。永絕生老病死根本。得至涅槃。如我今也。目連受命。即入禪定。譬如力士屈伸臂頃到迦毗羅城淨飯王所。而白王言。世尊殷勤。致問無量起居輕利。氣力安不。及大夫人。波闍波提。並三叔父斛飯王等。問訊起居。亦復如是。
時耶輸陀羅。聞佛遣使來至王所。未知意趣。即遣青衣。令參訊息。青衣還白。世尊遣使。取羅睺羅。度為沙彌。耶輸陀羅。聞是訊息。將羅睺羅。登上高樓。約敕監官。關閉門合。悉令堅牢。時大目連。既到宮門。不能得入。又無人通。即以神力。飛上高樓。至耶輸陀羅坐前而立。耶輸陀羅。見目連來。憂喜交集。迫不得已。即起恭敬。禮拜問訊。冒涉遠途。得無勞也。敕為敷座。請目連坐。問目連曰。世尊無恙。教化眾生。不勞神也。遣上人來。欲何所為。目連白曰。太子羅睺。年已九歲。應令出家。修學聖道。所以者何。母子恩愛。少時如意。一旦命終。墮三惡道。恩愛離別。窈窈冥冥。母不知子。子不知母。羅睺得道。當還度母。永度生老病死憂患。得至涅槃。如佛今也。
耶輸陀羅。答目連曰。釋迦如來。為太子時。娶我為妻。奉事太子。如事天神。曾無一失。共為夫婦。未滿三年。舍五欲樂。騰越宮城。逃至王田。王身往迎。違戾不從。乃遣車匿白馬令還。自要道成。誓願當歸。披鹿皮衣。譬如狂人。隱居山澤。勤苦六年。得佛還國。都不見親。忘忽恩舊。劇於路人。遠離父母。寄居他邦。使我母子守孤抱窮。無有生賴。唯死是從人命至重。不能自刑。懷毒抱恨。強存性命。雖居人類。不如畜生。禍中之禍。豈有是哉。今復遣使。欲求我子為其眷屬。何酷如之。太子成道。自言慈悲。慈悲之道。應安樂眾生。今反離別人之母子。苦中之甚。莫若恩愛離別之苦。以是推之。何慈之有。白目連曰。還向世尊。宣我所陳。時大目連。更以方便。種種因緣。隨宜諫喻。反覆再三。耶輸陀羅。絕無聽意。辭退還到淨飯王所。具宣上事。王聞是已。令喚夫人波闍波提。王告夫人。我子悉達。遣目連來迎取羅雲。欲令入道修學聖法。耶輸陀羅。女人愚痴。未解法要。心堅意固。纏著恩愛。情無縱舍。卿可住彼重諫謝之。令其心悟。時大夫人。即便將侍從五百青衣。往至耶輸陀羅所住宮中。種種方便。隨宜諫喻。反覆再三。耶輸陀羅。猶故不聽。白夫人曰。我在家時。八國諸王。競來見求。父母不許。所以者何。釋迦太子。才藝過人。是故父母。以我配之。太子爾時。知不住世出家學道。何故殷勤。苦求我耶。夫人娶婦。正為恩好。聚集歡樂。萬世相承。子孫相續。紹繼宗嗣。世之正禮。太子既去。復求羅睺。欲令出家。永絕國嗣。有何義哉。爾時皇后。聞是語已。默然無言。不知所云。
爾時世尊。即遣化人。空中告言。耶輸陀羅。汝頗憶念往古世時誓願事不。釋迦如來。當爾之時。為菩薩道。以五百銀錢。從汝買得五莖蓮華。上定光佛。時汝求我。世世所生。共為夫妻。我不欲受。即語汝言。我為菩薩。累劫行願。一切布施。不逆人意。汝能爾者。聽為我妻。汝立誓言。世世所生。國城妻子及與我身。隨君施與。誓無悔心。而今何故。愛惜羅睺。不令出家學聖道耶。耶輸陀羅。聞是語已。霍然還識宿業因緣。往事明了如昨所見。愛子之情自然消歇。遣喚目連。懺悔辭謝。捉羅睺手。付囑目連。與子離別。涕淚交流。爾時羅睺。見母愁苦。長跪合掌。辭謝母言。願母莫愁。羅睺今往定省世尊。尋爾當還。與母相見。時淨飯王。為欲安慰耶輸陀羅令其喜故。即時召集國中豪族。而告之言。金輪王子。今當往彼舍婆提國。從佛世尊。出家學道。煩卿人人。各遣一子。隨從我孫。鹹皆唯然。奉大王命。即時合集。有五十人。隨從羅睺。往到佛所。頭面作禮。
佛使阿難。剃羅睺頭及其五十。諸公王子。悉令出家。命舍利弗。為其和上。大目揵連。作阿闍梨。授十戒法。便為沙彌。羅睺幼稚。習樂憿慢。耽著嬉戲。不樂聽法。佛數告敕。恆不從用。非可如何。爾時舍衛國。波斯匿王。聞佛子羅睺。出家為沙彌。與其群臣夫人太子後宮采女婆羅門居士。恭敬圍繞。於其晨朝。來詣佛所。禮拜問訊。並看佛子羅睺沙彌。各一面坐。佛為說法。王及群臣。憍傲習樂。不堪苦坐。聽佛說法。辭退欲還。爾時世尊。知王始悟。信根未立。將欲開悟王及群臣。為利益故。告阿難曰。汝可往召沙彌羅雲及其眷屬。悉皆令集。聽佛說法。阿難往召。須臾皆集。佛告王曰。且待須臾。聽我說法。王叉手曰。今我此身。習樂來久。不堪苦坐。願佛垂恕。佛告王曰。此不為苦。所以者何。前身種福。今為人王。常處深宮。五欲恣意。出入導從。腳不觸地。何名為苦。三界之苦莫若地獄畜生餓鬼諸難等苦。如此諸苦前已曾說。
佛告羅雲。佛世難值。法難得聞。人命難保。得道亦難。子今既得人身。值佛在世。何故懈怠。不聽法耶。羅雲白佛。佛法精妙。小兒意粗。安能聽受世尊法也。前已數聞。尋復忘失。徒勞精神。無所一獲。及今少年。且放情肆意。至年大時。自當小差堪任受法。佛告羅雲。萬物無常。身亦難保。汝能保命。至年大不。唯然世尊羅雲不能。佛豈不能保子命耶。佛語羅雲。我尚不能自保。豈保汝也。羅雲白佛。徒勞聽法。既不得道。聞法之功。何益於人。佛告羅雲。聽法之功。雖於今身不能得道。五道受身。多所利益。如我前說。波若智慧。亦名甘露。亦名良藥。亦名橋樑。亦名大船。汝不聞乎。羅雲白佛。唯然世尊。時波斯匿王。長跪合掌。白天尊曰。如佛所說。波若智慧。有四種名。其義云何。願佛哀愍。為我說之。佛告王言。欲得聞者。著心諦聽。吾今說之。
佛言。憶念過去無數劫時。毗摩大國。徙陀山中。有一野乾。有師子王追逐欲食。野乾惶怖奔走。墮一丘井。不能得出。經於三日。開心分死。而說偈言。
一切萬物皆無常 恨不以身餧師子
嗚呼奈何罪厄身 貪惜軀命無功死
無功而死尚可恨 況復臭身污人水
南無懺悔十方佛 表知我心淨無已
前世所造三業罪 願於今身償令畢
眾罪畢了三業淨 其心不動念真實
從是世世遭明師 如法修行速成佛
時天帝釋聞佛名 肅然毛豎念古佛
自惟孤露無師導 耽著五欲自沉沒
不能得出恩愛獄 思惟感切目下淚
即與諸天八萬眾 飛下詣井欲問訊
乃見野乾在井底 兩手攀土不能出
天帝復自思念言 聖人應現無方術
今我雖見野乾形 斯必菩薩非凡器
今當請問除我疑 並令諸天得聞法
天帝曰。
不聞聖教曠大久 常處幽冥無師導
仁者向說非凡語 願為諸天宣法教
於時野乾仰答曰 汝為天帝無教訓
不知時宜甚痴傲 法師在下自處上
都不修敬問法要 法水清淨能濟人
云何欲得懷貢高 天帝聞是大慚愧
給侍諸天愕然笑 天王降止大無利
而被慚恥甚可悼 帝釋即時告諸天
慎莫以此為驚怪 是我頑弊行不稱
必當因是聞法要 即時垂下天寶衣
接取野乾出於上 叉手辭謝說不是
叩頭懺悔願垂亮 諸天實爾如尊誨
纏綿五欲致迷荒 皆由不遇善師導
為說苦樂常無常 諸天為設甘露食
野幹得食生活望 非意禍中致斯福
心懷踴躍慶無量
於是野乾。心自念言。畜生道中。醜弊困厄。無過野乾。智慧力故。乃致如是。復作是念。刑殘之命。本非所愛。所以稱慶。大歡喜者。為通化耳。此諸痴天。皆蒙帝釋先有波若一豪之分。共相隨來。皆欲聞法。而自嘆言。奇哉奇哉。何慰如之。今當通化。成我功德。復作是念。今之恩。莫不由我。先師和上。慈哀教授。智慧方便。功德乎。南無力我師。南無我師。南無波若。南無波若。雖復失行生惡趣中。猶識宿命。知其業緣。波若之力。能感諸天。降神來下。接濟供養。復得通化。展我微心。時天帝釋。告諸天曰。如師言者。定欲說法。我等今來。快得善利。今當人人。叩頭丹誠。請令說法。鹹然唯諾。即各修敬。偏袒右肩。圍繞野乾。長跪合掌。異口同音。而說頌曰。
善哉善哉 和上野乾 唯願說法
開化天人 天人幽冥 五欲所纏
恆恐福盡 無常所遷 死墮惡道
求拔良難 從久遠來 數萬憶年
今始一遇 良祐福田 唯垂慈哀
宣示法言 天人得福 眾生亦然
願與和上 永劫相連 至成佛道
常作因緣 明人難值 故立誓言
於是野乾。見諸天人。殷勤勸請。樂欲聞法。益加欣踴。告天帝曰。憶念我昔。曾見世人。欲聞法者。先敷高座。莊嚴清淨。方請法師。登座說法。所以者何。經法貴重。敬之得福。不宜輕心。自虧福也。諸天聞已。鹹然唯諾。脫天寶衣積為高座。須臾之間。莊嚴校飾。清淨第一。野乾升座。告天帝曰。吾今說法。正當為二大因緣故。何等為二。一者說法。開化天人。福無量故。二者為報施食恩故。豈得不說。天帝白曰。免井厄難。得全身命。功德應大。尊者云何說法報恩。不及此耶。所以者何。一切天下。皆樂生求安。無欲死者。以是因緣。全命之功。豈得不大。野乾答曰。死生之宜。各有其人。有人貪生。有人樂死。何人貪生。其人生世。愚痴幽冥。不知死已。後世更生。違佛遠法。不遭明師。殺盜淫欺。唯惡是從。如是之人。貪生畏死。何人樂死。遭遇明師。奉事三寶。改惡修善。孝養父母。敬事師長。和順妻子。奴婢眷屬。謙敬於人。如斯之人。惡生樂死。所以者何。善人死者。福應生天。受五欲樂。惡人死者。應入地獄受無量苦。善人樂死。如囚出獄惡人畏死。如囚入獄。天帝問曰。如尊所誨。全其軀命。無功夫者。誠如所言。其餘二功。施食施法。有何功德。唯願說之。開化盲冥。野乾答曰。布施飲食。濟一日之命。施珍寶物。濟一世之福增益生死。系縛因緣。說法教化。名為法施。能令眾生出世間道。出世間道者。凡有三種。一者羅漢。二者辟支佛。三者佛道。此三乘人。皆從聞法。如說修行。有諸眾生。免三惡道。受人天福樂。皆由聞法。是故佛說。以法布施。功德無量。天帝白言。師今此身。為是業報應化身乎。野乾答言。是罪業報非應化也。天人聞已。肅然驚怖。悲哀傷心。垂淚滿目。更起修敬。白野乾曰。我意謂是菩薩聖人應現濟物。而今方聞罪業果報。未知其故惟垂哀愍。說其因緣。野乾答曰。欲聞者善。吾今說之。憶念故世。生波羅捺波頭摩城。為貧家子。名阿逸多。剎利種姓。幼懷聰朗。好學是欲。至年十二。追隨明師。在於深山。辛苦奉事。研精習學。翹勤不懈。師亦晨夜。切磋教授。不失時節。經五十年。九十六種。經書記論。醫方咒術。占相吉凶。災異禍福。靡所不達。高才智德。名聞四遠時阿逸多。伏自惟曰。今之濟。莫不由我尊師和上教化之恩。其功難報。家既貧乏。無為供養。唯當賣身以報師恩。作是念已。長跪白師。弟子今者。欲自賣身以報師恩。其師答曰。山居道士。乞食自存。五無所乏。子今何為。毀賣貴身。欲供我也。子今成就智慧辯才。當轉教化天下人民。為法燈明教化之功。豈不足報我之恩也。幸可不須余舉動也。時阿逸多。既是智人。不違師教。留住山中。乞食自存。
如是不久。國王崩亡。群臣集議。宣令國界。諸名學士。普召使集。令共講論。誰得勝者。當立為王。時阿逸多。應召來集。與諸學士五百餘人。七日之中。共捔試議。無有勝者。群臣歡喜。召婆羅門。拜阿逸多。紹為國王。時阿逸多。見是事已。憂喜交集。而作是念。若作王者。恐有憍溢。貪求快意。為民致患。死入地獄。受苦因緣。若不為者。家貧無祿。無以供養報師重恩。思計反覆。聽當受之。為報師恩並養父母。思惟是已。寧受王位。受正位已。即遣忠臣。嚴駕寶車。幢幡曲蓋。香花伎樂。百種飲食。就山迎師。還國供養。別立宮舍。七寶廁填雕文刻鏤眾彩雜飾。床臥被褥。飲食醫藥。花果園林。流泉浴池莊校嚴好。以供養師。阿逸多王。與國臣民夫人采女。日日從師。受十善法。經一百年。
爾時邊境有二小國。其二小國王。共相怨疾。私立兵馬。共相誅罰。經於多年。各不相得。其一國者。名安陀羅。一國名曰摩羅婆耶。安陀羅王。召諸群臣。集共議言。當作何方令得彼國。諸臣答言。阿逸多王。出生寒賤。雖居王位。寒意猶存。從昔已來。奉持十善。不犯外色。雖有宮女。其年並宿。如臣計者。檢括國中。不問豪賤。選擇名女。足一百人。年少端政。堪適意者。莊嚴香潔。遣忠良者。齎持重寶。並諸采女。往貢獻之。若其納者。當從王請。強兵百萬。助往攻之。無往不伏。即隨其計。名女寶物。一時悉辦。遣忠良臣。往奉獻之。阿逸多王。得諸美女及珍寶物。甚大歡喜。問使者言。彼王奉我。如斯好物。欲望何報。使者白王。摩羅婆國。是大王所統。彼王頑嚚。不知化度。淫亂無道。不理國政。民被其毒。視之若怨。特從大王。請兵百萬。助往伏之。奉獻之誠。其正在此。王曰甚善。即令揀銳強兵百萬。以送與之。安陀羅王。自揀國中。得百萬人。一時相助。鳴鼓往伐。百日之中。鬥戰傷殺。人死過半。方得勝彼。摩羅婆王。悉被刑斬。及其宗族。數千萬人。一時傾沒。阿逸多王。既得諸女。意迷情惑。忘失本志。奢淫著樂。不理國政。眾官群僚。相與作亂。良民之子。略為奴婢。風雨不時。飢餓滿道。異方怨敵。遂來侵掠。阿逸多王。從是失國。遂致亡沒。從是死已。生地獄中。身被楚毒。緣前學問智慧力故。即識宿命。心自悔責。改惡修善。須臾之間。地獄命終。生餓鬼中。復識宿命。即悔復過。修念十善。須臾之間。餓鬼中死。生畜生中。受野乾身。智慧力故。復識宿命。改往修來。奉持十善。復教餘眾生。令行十善。近逢師子。當時怖懼。墮丘井中。開心分死。冀得生天。離苦受樂。由汝接我。違失本願。方經辛苦。何時當免。是故我說。汝濟我命。無功夫也。天帝難曰。如尊語者。善人求死。是事不然。何以故。師在井底。若不入衣則不得出若不得出。自不得生。今所緣得生。由師入衣。是故當知。非不欲生。云何說言不貪生耶。野乾答曰。吾今所以入衣之意。正為三事。大因緣故。何謂為三。一者入衣。不違天帝本志願故。夫人違志。不果所願。則致大苦。施人苦惱。在在所生。所願不果。所求不得。所向不得。自致苦惱。為是等故。非為生也。二者入衣。見諸天意。欲得聞法。欲為諸天。宣通正法。不吝法故。如當不說則為吝法。吝法之罪。世世所生。聾盲喑啞。諸根閉塞。生於邊地。痴騃無智。雖生好處。情頑闇鈍。所學不成。學不成故。自致苦惱。為是等故。非為生也。譬如世人。因其前世。布施修善。福德因緣。今生為人。所願從心。富有財物。貧者求乞。慳心吝惜。不肯施與。慳貪果報。生餓鬼中。常患饑渴。裸形無衣。冬時寒凍。身體破裂。暑時大熱。無依蔭處。如是苦惱。數千萬歲。餓鬼罪畢。生畜生中。食草飲水。痴無所知。或食泥上。污露不淨。慳貪罪故。受報如是。吝法之愆。亦如此焉。三者入衣。正為宣傳通法化耳。利益天人。令開悟故。名為法施。功德無量。為是等故。非求生也。
天帝問曰。教化功德。其福云何。唯願說之。野乾答曰。宣傳正化。能令眾生知死有生。作善獲福。為惡受殃。修道得道。緣是功德。轉身所生智慧明了。常識宿命。若生天上。為諸天師。若生世間。為金輪王。常以十善。教化天下。若為人王。治以正法。常識宿命。識宿命故。心不放逸。人居尊寵。受五欲樂。多有魔事。來相沮壞。令人意惑。造起惡業。雖復失行。受惡報時。智慧力故。速得免苦。生天福樂。智慧光明。漸漸增長。成菩薩行。至無生忍。是故佛說。教化之功。其福無量。天帝喜曰。善哉善哉。誠如尊教。我等諸天。今始知財施法施功德因緣差別之相。其財施者。譬如寸燈明小室中。其法施者。猶若日光照四天下。隨所行處。能除闇冥。所以者何。日性自明。故能照物。和上今者。亦復如是。本修習故。智慧明了。復以慧明。除眾生闇。
於時天帝。說是語已。八萬諸天。鹹然起立。正服修敬。長跪合掌。白野乾曰。願尊垂愍。授十善法。多所饒益。利安眾生。亦令和上功德轉增。答曰善哉。宜知是時。告天帝曰。受戒之法。先當懺悔。淨身口意。何謂身業。殺盜邪淫。何謂口業。妄言兩舌惡口綺語。何謂意業。嫉妒嗔恚憍慢邪見。是為十事。禁身口意業。不犯眾惡。名為十善。恣身口意。造眾惡業。名為十惡。一心丹誠。悔除十惡。十惡滅故。身口意淨。三業淨故。名為十善。
天帝問曰。十善之功。果報云何。野乾答曰。曾聞佛說。人行十善。十惡果報。生六欲天。七寶宮殿。五欲自然。百味飲食。壽命無量。父母妻子。六親眷屬。端政淨潔。歡喜快樂。假令諸天。持十善者。天上福盡。還生天中。福報轉勝。不同世人十善報也。所以者何。世人修善。心道三戒。難可護持。不嗔戒者。先須方便行於慈心。然後能得成不嗔戒也。世人行慈。難得久停。如刀斫水。隨破隨合。持不嗔戒。亦復如是。嫉妒戒者。發有時節。云何時節。見他得利見他使樂。見他端政見他勇健。見他聰明。見他修福。以要言之。一切勝事。爾時其心。方生嫉妒。是故當知。嫉妒之心。發起有時。其憍慢心。起亦有時。見愚痴者。心起憍慢。見醜陋人。見不淨人。見貧窮人。以要言之。聾盲跛瘺。諸根不具。夷蠻胡虜。憍慢之心。見時方起。是故當知。不憍慢戒。發起有時。是故世人。心戒難持。雖復強持。查德乍忘。是故世人。十善果報。雖受天福。不如諸天十善功德。光明神力。食祿相好。巍巍第一。識宿命事。皆亦如是。是故當知。天人修行十善果報。勝於世人。天帝白曰。如尊所說。人行十善。心道三戒。難為護持。天人亦爾。嫉妒嗔恚。憍慢邪見。如是等心。未曾不有。云何福報勝世人耶。野乾答曰。天人雖有不同世人。所以者何。天人福德。苦少樂多。煩惱心輕。世人薄福。樂少苦多。煩惱心重。天帝白曰。諸天昔來。習樂心粗。猶若猿猴。今持十善。後脫廢忘。虧犯之時。當云何也。野乾答曰。曾聞師說。人行十善。若有犯失。行惡業者。當就賢明。福德之人。隨所犯事。發露懺悔。更從受之。如是行者。不失戒也。所以者何。十善戒者。譬如穀苗。煩惱如草。草與正苗。互共相妨。欲長苗故。當除草穢。穀苗淨故。收實必多。谷實多故。終無飢乏。
爾時天帝及八萬諸天。聞是事已。甚大歡喜。不復憂慮福盡無常受惡趣報。伏自惟曰。行善功德。雖無苦報。然有生死。不免無常。兼有他化自在天王。見人修福。心懷嫉妒。為作留難。忘失善道。令造惡業。惡業因緣。應受苦報。白野乾曰。修何功德。常得不死。不令魔王所惑亂也。野乾答曰。曾聞師說。發菩提心。修菩薩業。魔王波旬。不能沮壞。心不惑故。在在所生。智慧明了。慧明了故。常識宿命。識宿命故。不起惡業。心清淨故。得無生法忍。無生忍故。於道不退。遠離生死。憂惱苦患。天帝白曰。修菩薩道。應行何法。野乾答曰。曾聞師說。求佛道者。從元而起。先當廣學諸法因緣。解因緣故。信心堅固。信根力故。能起精進。精進力故。不起一切惡業因緣。純善之心。無放逸故。智慧成就。智慧力故。總攝一切三十七品助菩提道。
天帝問曰。如尊教者。三十七品。其義弘深。非是粗懷卒能得了。云何得入菩薩道行。野乾答曰。曾聞師說。修菩薩道者。先以方便。調伏諸根。何謂方便。謂六波羅蜜。四無量心。是名方便。調伏諸根。天帝白曰。六波羅蜜。其義云何。唯願說之。野乾答曰。第一布施。破慳貪心。無遺惜故。二者守善。不行惡故。三者遭逢惡事心能堪忍不懷報故。四者精進修行。道業不懈退故。五者收攝其心不邪念故。六者修習智慧。照除煩惱無明闇故。是則名為六波羅蜜。六波羅蜜方便之力。調伏諸根。復有四事。調伏諸根。何謂為四。一者慈心。二者悲心。三者喜心。四者舍心。是為四事。名無量心。天帝問曰。云何行慈。野乾答曰。見苦厄人。當起慈心。為作救護。皆令得所。何謂為悲。見諸眾生。無明愛故。造生死業。五道受苦。不能自免。是故我今不應懈怠。當勤精進。修習智慧。速成佛道。得佛道已。當以智慧光明。照除眾生無明黑闇。令見大明免眾苦縛。雖未成佛。凡所施為。一切善業。回施眾生。令得安樂。眾生有罪。我當代受。是名悲心。何謂為喜。若見世人修行善業求三乘果。勸助隨喜。見受樂人。心亦隨喜。見端政人。見勇健人。見富貴人。見智慧人。見慈心人。見孝順人。以要言之。一切善人。勸助隨喜。是為喜心。何謂為舍。凡所施為。一切功德。行恩於人。不望現報。不望生報。不望後報。是名為舍。成就四事。名四無量心。眾生無量故。慈心無量。眾生無量故。悲亦無量。眾生無量故。喜亦無量。眾生無量故。舍亦無量。是故名為四無量心。連前六度。名十波羅蜜。十波羅蜜。總攝一切菩薩道行。時天帝釋。聞野乾說十善行法功德因緣。復聞菩薩行菩提道因緣義趣。疑網結解。歡喜踴躍。充遍其身。即與八萬侍從諸天。更起修敬。叉手合掌。白野乾曰。弟子今。八萬諸天。一心同時。發菩提心。如和上說。菩薩道行。當具奉行。唯願和上。隨喜聽許。野乾答曰。宜知是時。斯則是其本心所望。於是天帝。白野乾曰。和上飲食。法用云何。唯願教示。當設供養。野乾答曰。其所食法。不中人聞。何以故。罪業因緣所食之物。極是不淨。形似畜生。不異餓鬼。幸可不須問其所食物。天帝白曰。和上飲食。好亦當示。惡亦當語。弟子今當隨所便宜施設供養。野乾答曰。常食師子虎狼屎尿。及食冢間死人骸骨。弊衣皮革脫不能得。如斯之食。飢窮所逼。亦食泥土。罪苦果報。從生至死。雖食不淨。未曾充飽。時天帝釋及諸天眾。聞野乾說飲食之相。悲哀感結。涕淚傷心。白野乾曰。弟子現欲施設供養。如師言者。所願不果。非可如何。今還天宮。當作何方報師重恩。野乾答曰。汝等今者。從我聞法。還於天上。展轉教化。開悟諸天。不問男女乃至一人。令信受行。非但報我。亦報一切諸佛之恩。隨所教化。而自增長諸天福德。何況教化。開悟多人。功報無量。諸天起立。白野乾曰。弟子之徒。今還天宮。未審和上何時當舍此罪報身得生天堂共相見也。野乾答曰。限至七日。當舍罪身生兜率天。汝等便可願生彼天。何以故。兜率天中。多有菩薩。說法教化。為諸天人求佛道故。天帝白曰。如尊教者。弟子眷屬。於忉利天。福盡命終。皆應生彼兜率陀天。與師相見。奉侍教授。誓如今也。說是語已。以天花香。散野幹上。於是別去。諸天去已。於時野乾。不離本坐。一心專念。十善行法。不行求食。七日命終。生兜率天。為天王子。復識宿命。復以十善。教化諸天。
佛告王曰。爾時野乾。即我身是。時天帝釋。舍利弗是。時阿逸多。教授大師。憂波達者。彌勒是也。八萬諸天者。今娑婆國土。八萬菩薩不退者是。佛言大王。憶念往昔。從初發意。修菩提行。乃至無生。於其中間。常與彌勒舍利弗等。為求法故。勤加精進。不顧軀命。追逐明師。親近奉侍。研精學問。成就智慧。智慧力故。於五道中。隨所生處。教化成就。無量眾生。令得度苦。今成佛。皆由波若智慧方便。斷除一切結習因緣。成等正覺。復以智慧。於娑婆國土。教化眾生。度三有苦。是故我說波若智慧。有四名義。時波斯匿王。及其眷屬。聞佛說已。心意開解。更起作禮。歡喜踴躍。倚立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來見佛。快得善利。聽佛說法。不知疲懈。所以者何。世尊先說。四真諦法。十二因緣。出世間道。情根鈍故。慌慌不解。以不解故。身體疲懈。今聞佛說菩薩行法。雖未全解。心甚愛樂。渴仰欲聞。情無厭足。弟子今欲發菩提心求無上道。唯願世尊哀愍聽許。教示菩薩所行法度。當如說行。
佛告王曰菩薩法行。如上所說。身口意業。十善道行。十波羅蜜。總攝一切助佛道法。汝能行乎。王曰如世尊說。十善行法。心道三法。難得護持。當云何受。令不漏失。佛告王曰。世人心粗。譬如猿猴。為諸煩惱風所動轉。是故欲行十善道者。不得遲久。欲修十善。當限三時。何謂三時。從晨至食。名為上時。經一食頃。名為中時。行百步時。名為下時。受十善法。隨其所堪。於一時中。將護其心。堅持三戒。無令漏失。是則名為修行十善。王曰如世尊說。限三時持十善行者。其功蓋微。云何生福。佛告王曰。人修十善。時節雖促。功報彌廣。何以故。心道三戒。難守護故。雖少時持。果報無量。譬如有人於百年中積聚薪草。以火焚之。須臾滅盡。是故當知。少時修善。能滅無量惡業重罪。又如攢火。加勤用力。須臾得火。火之功力。能燒天下草木叢林。須盡乃息。大王當知。人修十善。亦復如是。須臾之功。能滅無量惡業重罪。能令行者。起菩提芽。萌芽成故。漸漸增長。至成佛果。
王聞是已。更起作禮。甚大欣慶。得未曾有。白世尊曰。弟子今者。大得善利。所以者何。聞世尊說。修十善道。功德因緣。能令眾生成菩提芽。弟子今者。志樂菩提。當勤修行。心不退卻。佛說是時。隨從王者。群臣吏民。後宮夫人。四部弟子。天龍鬼神。人非人等。五千餘人。皆發無上菩提道意。爾時波斯匿王。國大夫人。出入行來。常使四人。名扇提羅(扇提羅者漢言石女無男女根故名石女)。最大筋力。令此四人。擔皇后輿。皇后所乘。七寶輦輿。留在祇洹精舍門外。敕諸黃門。令守護之。黃門轉令四扇提羅。守夫人輿。其身自往佛邊聽法。扇提羅等。各於輿下。睡眠不識。時有凶人。偷取夫人珍寶輦輿一摩尼珠。爾時黃門。暫出看輿。不見寶珠。心中惶怖。懼夫人責。問石女言。使汝守輿。何故偷珠各各答言。實不偷也。黃門大怒。鞭打石女。苦痛徹骨。時有一石女。自審不偷橫受楚毒。奔走逃突入精舍中。稱怨大喚眾皆聞之莫知所由。
佛語阿難。汝可出往彼黃門所。無令橫鞭無過之人。何以故。此四石女者。乃是皇后前世之師。自無過罪。何以橫鞭。自造後世惡業因緣。是時皇后。聞佛此語。即起恭敬。合掌白佛。如世尊說。四擔輿石女。乃是皇后前世時師。迷意不解。惟願世尊。說其因緣。令諸會眾普得聞知。佛告皇后。喚石女來。於世尊前。驗其虛實。皇后奉命。即遣黃門。攝之將來。時四石女。見佛叩頭啼哭。長跪合掌。白世尊曰。實不偷珠。有何因緣。橫羅此罪。鞭打楚痛。身體破壞。世尊告言。罪業因緣。自身所造。非父母為。非從天墮。人行善惡。受苦樂報。如回響聲。貪現前利。心行邪諂。不知後世累劫受殃。夫惡從心生。反以自賊。如鐵生垢。消毀其形。王叉手白佛。前後說法。皆有因緣。令四石女。先世本業有何因緣願佛為說。開悟盲冥多所利益。眾人蒙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