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農業學術語)

有機農業(農業學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有機農業(Organic Agriculture)是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而採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採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有機農業的發展可以幫助解決現代農業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嚴重的土壤侵蝕和土地質量下降,農藥和化肥大量使用對環境造成污染和能源的消耗,物種多樣性的減少等;還有助於提高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機農業
  • 外文名:Organic Agriculture
  • 定義: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農業
  • 時間:起步於20世紀90年代
發展,定義,一般定義,新增定義,特點比較,發展背景,簡介,有機農業產生,有機食品,有機農業,有機食品,判斷標準,國外概況,國內前景,發展辦法,

發展

近年來,有機農業生產方式在100多個國家得到了推廣,有機農業的面積和種植者數目逐年增加。全世界進行有機農業管理的土地面積已超過2200萬公頃。此外被各種認證機構認證為“野生收穫植物”的面積有1070萬公頃。有機產品市場不但在歐洲和北美(全球最大的有機市場)拓展,在其它一些國家包括開發中國家也持續擴大,其中西歐和美國大約1%左右的農民在從事有機農業的生產,在美國,有機農場遍布全國各地。
中國有機農業起步於上個世紀90年代。目前,中國有機產品以植物類產品為主,動物性產品相當缺乏,野生採集產品增長較快。植物類產品中,茶葉、豆類和糧食作物比重很大;有機茶、有機大豆和有機大米等已經成為中國有機產品的主要出口品種。而作為日常消費量很大的果蔬類有機產品的發展則跟不上國內外的需求。2003年後,隨著《認證認可條例》的頒布實施,有機食品認證工作劃歸認監委統一管理以及有機認證工作的市場化,極大地促進了有機食品的發展。截至2010年底,全國從事有機產品認證的認證機構共有26家,發放有機產品認證證書4800張,獲得有機產品認證的企業4000多家,有機產品認證面積達到260萬公頃。
中國有機食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在國內市場發展潛力更大。目前,全球有機食品市場正在以年均20%30%的速度增長,預計2014年將超過1000億美元。
中國境內有機食品銷售僅占食品銷售總額的0.02%,與已開發國家有機食品國內消費總額2%相比,相差達100倍。隨著城鄉人民收入的增長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更加關注自己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十分渴望能得到純天然、無污染的優質食品,發展有機農業、生產開發有機農產品和食品正可滿足這一要求。據預測,“十二五”期間,中國有機農業發展速度將保持在10%以上。我國有機農產品有著廣闊的國內外市場。

定義

一般定義

有機農業是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採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事實上,如今有不少農場以同樣的方式進行種養,卻提出了不一樣的概念。
有機農業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一詞最早出現在出版於1940年的諾斯伯納勳爵(Lord Northbourne)的著作《Look to the Land》中。然而事實上,有機農業就是最古老的農業形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農民們沒有從石油中提煉的化學製劑(合成的肥料與殺蟲劑),因此別無選擇。後來人們發現戰爭期間發明出來的技術對農業生產頗有幫助。例如,被作為炸藥使用的化學藥品硝酸銨搖身一變,作為肥料派上了用場,而被用作神經毒氣的有機磷化合物後來被用作殺蟲劑。

新增定義

近來,農民們正在轉而回歸有機農業,但是今天的有機農業採用了注重生態的系統方法,包括長期規劃、詳細跟蹤記錄以及對設備和輔助設施的大筆投資。儘管這一產業規模還是很小,但是從事有機農業的美國農民數量正在以每年約12%的速度增長,而現在全美國已有超過12,000人從事有機農業。

特點比較

有機農業與目前農業相比較,有以下特點:
(一)可向社會提供無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環保食品,有利於人民身體健康,減少疾病發生。
化肥農藥的大量施用,在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產量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對農產品造成污染,給人類生存和生活留下隱患。目前人類疾病的大幅度增加,尤以各類癌症的大幅度上升,無不與化肥農藥的污染密切相關。以往有些地方出現“談食色變”的現象。有機農業不使用化肥、化學農藥,以及其他可能會造成污染的工業廢棄物城市垃圾等,因此其產品食用就非常安全,且品質好,有利保障人體健康。
有機農業的介紹有機農業的介紹
(二)可以減輕環境污染,有利恢復生態平衡
目前化肥農藥的利用率很低,一般氮肥只有20-40%,農藥在作物上附著率不超過10-30%,其餘大量流入環境造成污染。如化肥大量進入江湖中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影響魚類生存。農藥在殺病菌害蟲的同時,也增加了病蟲的抗性,殺死了有益生物及一些中性生物,結果引起病蟲再猖獗,使農藥用量愈來愈大,施用的次數愈來愈多,進入惡性循環。改用有機農業生產方式,可以減輕污染,有利於恢復生態平衡。
(三)有利提高我國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增加外匯收入。
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農產品進行國際貿易受關稅調控的作用愈來愈小,但對農產品的生產環境、種植方式和內在質量控制愈來愈大(即所謂非關稅貿易壁壘),只有高質量的產品才可能打破壁壘。有機農業產品是一種國際公認的高品質、無污染環保產品,因此發展有機農業,提高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增加外匯收入。
(四)有利於增加農村就業、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有機農業是種勞動知識密集型產業,是項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識技術投入,不然尤其是病蟲問題難以解決,還需要有全新的觀念。有機農業食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通常比普遍產品高出20-50%,有的高出一倍以上。因此發展有機農業可以增加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

發展背景

簡介

現代農業的發展所導致的眾多環境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擔憂。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英國植物病理學家Howard在總結和研究中國傳統農業的基礎上,積極倡導有機農業,並在1940年寫成了《農業聖典》一書,書中倡導發展有機農業,為人類生產安全健康的農產品——有機食品

有機農業產生

20世紀7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現代常規農業在給人類帶來高度的勞動生產率和豐富的物質產品的同時,由於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等農用化學品,使環境和食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自然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土地生產能力持續下降。為探索農業發展的新途徑.各種形式的替代農業的概念和措施,如有機農業、生物農業、生態農業、持久農業、再生農業及綜合農業等應運而生。雖然名稱不同,但其目的都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合理利用資源,實現農業生態系的持久發展,有機農業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有機農業的起源要追溯到1909年,當時美國農業部土地管理局局長King途經日本到中國,他考察了中國農業數千年興盛不衰的經臉,並於1911年寫成了《四千年的農民》一書.書中指出:中國傳統農業長盛不衰的秘密在於中國農民的勤勞、智慧和節儉,普於利用時間和空間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並以人畜挑便和一切廢棄物、塘泥等還田培養地力。該書對英國植物病理學家AlbertHoward影響很大,於20世紀30年代初在《農業聖典加一書中提出了有機農業的思想。受Howard的影響,1940年美國的J.1.Rodale買下了位於賓州庫茲鎮的一個有25.5hm,土地的農場,從事有機園藝的研究,1942年出版了《有機園藝和農作》(現名《有機園藝》),有機農業的實踐就從那時開始了.有機農業的思想在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漫長實踐,直到20世紀80年代,一些已開發國家的政府才開始重視有機農業,並鼓勵農民從常規農業生產向有機農業生產轉換,有機農業的概念開始被廣泛地接受。有機農業從產生到快速發展與現代農業對環境和人類的影響分不開。
近幾年來,在國際有機農業運動的推動下,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領導以有機農業概論及農業和外貿等部門的積極參與下,我國有機農業(食品)產業從無到有逐步發展起來,正在形成一個新興的環保產業,並在迅速發展。我國有機農業(食品)產業的發展,對於促進生態破壞區的治理和恢復,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促進農村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已經起到了獨特的作用。

有機食品

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的概念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首先在法國和瑞士提出。從八十年代起,隨著一些國際和國家有機標準的制定,一些已開發國家才開始重視有機農業,並鼓勵農民從常規農業生產向有機農業生產轉換,這時有機農業的概念才開始被廣泛接受。
儘管有機農業有眾多定義,但其內涵是統一的。有機農業是一種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家畜飼料添加劑的農業生產體系。有機農業的發展可以幫助解決現代農業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嚴重的土壤侵蝕和土地質量下降,農藥和化肥大量使用給環境造成污染和能源的消耗,物種多樣性的減少等等;還有助於提高農民收入,發展農村經濟。據美國的研究報導有機農業成本比常規農業減少40%,而有機農產品的價格比普通食品要高20%-50%。同時有機農業的發展有助於提高農民的就業率,有機農業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的農業,需要較多的勞動力。另外有機農業的發展可以更多地向社會提供純天然無污染的有機食品,滿足人們的需要。

有機食品

有機食品是目前國際上對無污染天然食品比較統一的提法。有機食品通常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準生產加工的,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製品、畜禽產品、蜂蜜、水產品等。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逐步提高,有機食品所涵蓋的範圍逐漸擴大,它還包括紡織品、皮革、化妝品、家具等。

判斷標準

有機食品需要符合以下標準:
①原料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或野生天然產品;
②產品在整個生產加工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有機食品的加工、包裝、貯藏、運輸要求;
有機農業——西瓜有機農業——西瓜
③生產者在有機食品的生產、流通過程中有完善的追蹤體系和完整的生產、銷售的檔案;
④必須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的認證。
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的區別
一、什麼是綠色農業
綠色農業,是廣義的“大農業”,其包括:綠色動植物農業、白色農業、藍色農業、黑色農業、菌類農業、設施農業、園藝農業、觀光農業、環保農業、信息農業等。是指以生產並加工銷售綠色食品為軸心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綠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按照特定方式進行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的,允許使用綠色標誌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在具體套用上一般將“三品”,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合稱為綠色農業。
綠色農業以“綠色環境”、“綠色技術”、“綠色產品”為主體,促使過分依賴化肥、農藥的化學農業向主要依靠生物內在機制的生態農業轉變。
綠色農業的實質是一場新的產業革命和技術革命,是人類進入綠色文明時代的重要標誌。發展綠色農業是堅持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的需要。積極發展綠色農業,已成為迎接國際挑戰的戰略舉措。
二、什麼是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生態農業是以生態經濟系統原理為指導建立起來的資源、環境、效率、效益兼顧的綜合性農業生產體系。它不僅要求禁止使用殺蟲劑、除草劑和化肥,保護土壤、水源和空氣不受化學污染,而且注重農業的生態循環,通過良種培育、農地輪作、合理種植養殖,利用動植物天然的能力和農地的生態循環,預防動植物病疫和農地貧瘠化,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農業主要是通過提高太陽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轉化率、廢棄物的再循環利用率等,促進物質在農業生態系統內部的循環利用和多次重複利用,以儘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儘可能多的產出,並獲得生產發展、能源再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經濟效益等相統一的綜合性效果,使農業生產處於良性循環中。
生態農業不同於一般農業,它不僅避免了石油農業的弊端,並發揮其優越性。通過適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農藥等,突破傳統農業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細作、施用有機肥、間作套種等優良傳統。它既是有機農業與無機農業相結合的綜合體,又是一個龐大的綜合系統工程和高效的、複雜的人工生態系統以及先進的農業生產體系。
生態農業是相對於石油農業提出的概念,是一個原則性的模式而不是嚴格的標準。而綠色食品所具備的條件是有嚴格標準的,包括:綠色食品生態環境質量標準;綠色食品生產操作規程;產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標準;綠色食品包裝貯運標準。所以並不是生態農業產出的就是綠色食品。
三、什麼是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是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採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
有機農業在可能的範圍內,儘量依靠輪作、作物秸稈、家畜糞尿、綠肥、外來的有機廢棄物、機械中耕、含有無機養分的礦石及生物防治等方法,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易耕性,供給作物養分,防治病蟲雜草危害。
在有機農業生產中,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也禁止採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以及離子輻射技術,提倡建立包括豆科植物在內的作物輪作體系,利用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和利用動物糞便等措施培肥土壤,保持養分循環;要求選用抗性作物品種,採取物理的和生物的措施防治病蟲草害,鼓勵採用合理的耕作措施,保護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保持生產體系及周圍環境的生物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等。
有機農業在哲學上強調“與自然秩序相和諧”、“天人合一,物土不二”,強調適應自然而不干預自然;在手段上主要依靠自然的土壤和自然的生物循環;在目標上追求生態的協調性,資源利用的有效性,營養供應的充分性。因此,有機農業是產生於一定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下,吸收了傳統農業精華,運用生物學、生態學和農業科學原理和技術發展起來的農業可持續發展類型。有機農業的核心是建立和恢復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良性循環,以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事實上,有機農業就是最古老的農業形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農民們沒有從石油中提煉的化學製劑(合成的肥料與殺蟲劑),因此別無選擇。後來人們發現戰爭期間發明出來的技術對農業生產頗有幫助。例如,被作為炸藥使用的化學藥品硝酸銨搖身一變,作為肥料派上了用場,而被用作神經毒氣的有機磷化合物後來被用作殺蟲劑。
四、三者的區別與聯繫
綜上所述,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三者都屬農業範疇,而且都是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生活資料的,這是其共同點。但三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生態農業是生產過程中既要促進生態保護,又要依賴生態的有效支撐,針對的是農業生產體系;綠色農業主要講防污染,也就是整個生產過程都是無污染、無公害的過程,針對的是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有機農業針對的是農業生產方式。
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等概念的提出,表明人類社會生產從基礎上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變傳統掠奪式開發發展模式、轉入綠色生活方式、與大自然的協調發展,已經成為並且正在日益深刻地成為當代人類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變革的主要特徵。

國外概況

從世界範圍看,目前有機食品的銷售量還不到食品銷售量的1%,但其發展速度相當快,而且銷售潛力相當可觀,有人預測在21世紀初,全球有機食品銷售量占全部食品銷售量的5%。但不同地區有所差別,在開發中國家由於多數人還在解決溫飽問題,有機農業的發展相對較慢;而在眾多已開發國家由於人們對這個問題認識較早、投入力度大,再加上國家給於相關政策來支持和鼓勵農民進行有機農業生產,因此在歐美及日本等國家有機農業發展得比較快。如法國大約有5%的農場專門從事有機食品原料的生產。有機食品市場占整個食品市場的5%,嬰幼兒食品基本上都是有機食品;歐洲其他國家從事有機食品生產的農場在2%-3%之間,90年代初已註冊登記專門從事有機食品中加工的工廠有 1716家。美國幾乎在所有的連鎖店都銷售有機食品,有1/3的美國人會購買有機食品,1980年有機食品銷售額為7800萬美元,估計2000年為60 億美元,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長,從事有機農業生產的農民以每年12%的速度遞增。目前日本有8000多個有機農場,有機食品的市場規模將由1990 年的300億日元發展到2000年的3500億日元左右,年增長率為30%左右。
有機農業有機農業

國內前景

我國有機農業的發展起始於八十年代,1984年中國農業大學開始進行生態農業和有機食品的研究和開發,1988年國家環保局南京環科所開始進行有機食品的科研工作,並成為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的會員。1994年10月國家環保局正式成立有機食品發展中心,我國的有機食品開發才走向正規化。1994年遼寧省開發的有機大豆出口到日本。以後陸續在我國各地發展了眾多的有機食品基地,在東北三省及雲南、江西等一些偏遠山區有機農業發展得比較快,近幾年來已有許多外貿公司聯合生產基地進行了多種產品的開發,如有機豆類、花生、茶葉、葵花子蜂蜜等,與此同時國內有機食品電子商務網站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例如較有代表性的鄉土公社網,有機廚房網等。目前絕大部分有機食品已出口到了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從總體情況來看,我國有機食品的生產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生產規模較小,且基本上都是面向國際市場,國內市場幾乎為零。
在中國發展有機農業有著眾多優勢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首先我國有著歷史悠久的傳統農業,在精耕細作、用養結合、地力常新、農牧結合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也是有機農業的精髓。有機農業是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依靠現代的科學知識,在生物學、生態學、土壤學科學原理指導下對傳統農業反思後的新的運用。
其次中國有其地域優勢,農業生態景觀多樣,生產條件各不相同,儘管中國農業主體仍是常規農業依賴於大量化學品,但仍有許多地方,多集中在偏遠山區或貧困地區,農民很少或完全不用化肥農藥,這也為有機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發展基礎。
第三,有機農業的生產是勞動力密集型的一種產業,我國農村勞動力眾多,這有利於有機食品發展.同時也可以解決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
第四,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腳步的臨近,中國農產品的出口會受到綠色非貿易壁壘的限制,有機食品的發展能與國際接軌,可以開拓國際市場。同時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環境意識的增強,有機食品的國內市場在近幾年內將有較大發展,因此有機食品在國內外都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發展辦法

發展中國的有機農業的辦法如下:
首先要加強有機農業的宣傳力度,通過各種媒體如報紙、電視等方式的宣傳提高人們食品安全和環境意識
其次國家要進行合理的政策引導和調控,針對有機農業在國內的發展勢頭,制定一系列發展規劃並對其發展進行調控,在常規農業向有機農業轉化期給予農民一定的經濟支持。
第三,加強生產關鍵技術的研究示範與推廣。由於有機食品在生產過程中禁用化學合成物質,因而勢必要求較高的生產技術與之配套,只有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來解決好這些技術問題,才能使有機農業更快更好地發展下去。
中國有機農業的種植面積已經是世界第二位,但為何國人談及有機食品和有機認證都眉頭緊鎖,在誠信環境比較惡劣的情況下,要單單依靠第三方認證機構的標籤很難取得消費者的信任,現實是有機食品行業處在一個劣市驅逐良市的檸檬市場。如何建立一個透明的更有利於激勵和監管的品控體系,已經成為中糧鄉土鄉親等國內品牌最大的挑戰和際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