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關鎮

野三關鎮

野三關鎮是湖北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是大西南的陸路咽喉,恩施州的東大門,巴東江南的重要物資集散地。集鎮所在地海拔1100米,東距宜昌市中心168公里,西到恩施州府157公里,東北至巴東縣城94公里,東南到水布埡水電樞紐工程27公里。全鎮面積530.9平方公里,人口總計65958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野三關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湖北省恩施州巴東縣
  • 下轄地區:76個村
  • 電話區號:0718
  • 郵政區碼:444324
  • 面積:530.9平方公里
  • 人口:65958人
  • 著名景點:響水洞、穿心岩、鄧玉麟將軍故居、泗渡河特大橋
  • 火車站:巴東站
  • 車牌代碼:鄂Q
概況,沿革,代碼,地理環境,資源優勢,獨特的優勢,舒適的環境,優質的基地,土特產品,風景名勝,

概況

巴東縣轄鎮。位於縣境東南部。面積530.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1233人(2010年六普)。轄7個居委會、7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勸農亭。

沿革

民國時期為農亭鄉;後與石橋、白沙合併,為紀念寇萊公,改名才澤鄉。1949年為第二區。1950年改為第六區,後更名為野三關區。1958年分屬野三關公社、眠塘公社、鼓樓公社。……1984年為野三關區,1988年分設野三關鎮、馬眠塘鄉、鼓樓鄉。
1996年,野三關鎮面積222.8平方千米,人口3萬人,轄玉米塘、菜子壩、支井河、廟坪、堰塘灣、大樹埡、石馬嶺、平坦村、牛角沖、金象坪、石牛埡、石橋坪、水井淌、上李坪、青龍橋、馮字坪、冉家村、道子坪、楓木村、張家村、柳家山、兩溪坪、吳家灣、主張岩、三斗坪、花櫟樹、貓兒坪、太平店、勸農亭、譚家村30個行政村和野三關居委會;馬眠塘鄉面積133平方千米,人口2.5萬人,轄楊家灣、招鳳台、涼傘坡、石板溪、白岩子、龍潭坪、楊家店、大湖壩、瓦屋場、柳樹坪、穿心岩、箭桿山、清吉坪、金山坡、下支坪、茶園嶺、東流河、西流坡、馬眠塘、白米溪、上陽坡、耳鄉灣、兩河口、高爐坪、水井灣、泗渡河、流酒坪27個行政村;鼓樓鄉面積132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轄龍坪、竹園淌、黃連坪、鋪坪、鼓樓山、麻沙坪、核桃坪、申家灣、響板溪、葛藤山、岔二河、故縣坪、大甘坪、水田壩、高陽寨、木龍埡、栗子園、響洞坪18個行政村。
1996年,撤銷馬眠塘鄉,併入野三關鎮。2001年,撤銷鼓樓鄉,併入野三關鎮。2004年,鎮政府駐野三關,人口66498人,面積549.7平方千米,轄野三關、青樹溝2個居委會和勸農亭、柳家山、兩溪坪、吳家灣、三斗坪、花櫟樹、貓兒坪、太平店、譚家、主張岩、玉米塘、菜子壩、支井河、廟坪、堰塘灣、大樹埡、石馬嶺、平坦、牛角沖、冉家、道子坪、上李坪、青龍橋、馮字坪、楓木、張家、招鳳台、涼傘坡、石板溪、白岩子、龍潭坪、楊家灣、楊家店、大湖壩、瓦屋場、楸樹坪、穿心岩、箭桿山、清吉坪、金象坪、石牛埡、石橋坪、水井淌、下支坪、金山坡、茶園嶺、東流河、馬眠塘、白米溪、上陽坡、耳鄉灣、兩河口、高爐坪、水井灣、泗渡河、流酒坪、西流坡、龍坪、竹園埫、黃連坪、鼓樓山、鋪坪、麻沙坪、核桃坪、申家灣、響板溪、葛藤山、岔二河、故縣坪、水田壩、高陽寨、大甘坪、木龍埡、栗子園、響洞坪75個行政村。

代碼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2823107:~001 121勸農亭居委會 ~002 121譚家村居委會 ~003 122柳家山居委會 ~004 122金象坪居委會 ~005 122青龍橋居委會 ~006 121野三關居委會 ~007 122鐵場荒社區 ~200 220玉米塘村 ~201 220菜子壩村 ~204 220支井河村 ~205 220廟坪村 ~206 220堰塘灣村 ~207 220大樹埡村 ~208 220牛角沖村 ~210 220平坦村 ~211 220石馬嶺村 ~213 220冉家村 ~214 220道子坪村 ~215 220楓木村 ~216 220張家村 ~217 220主張岩村 ~218 220吳家灣村 ~219 220兩溪坪村 ~220 220三斗坪村 ~221 220貓兒坪村 ~222 220花櫟樹村 ~223 220太平店村 ~224 220石橋坪村 ~226 220石牛埡村 ~227 220水井淌村 ~228 220上李坪村 ~229 220馮字坪村 ~230 220楊家灣村 ~231 220招鳳台村 ~232 220石板溪村 ~233 220涼傘坡村 ~234 220白岩子村 ~235 220龍潭坪村 ~236 220楊家店村 ~237 220穿心岩村 ~238 220瓦屋場村 ~239 220大湖壩村 ~240 220楸樹坪村 ~241 220箭桿山村 ~242 220清吉坪村 ~243 220金山坡村 ~244 220下支坪村 ~245 220茶園嶺村 ~246 220東流河村 ~247 220西流坡村 ~248 220馬眠塘村 ~249 220白米溪村 ~250 220流酒坪村 ~251 220泗渡河村 ~252 220水井灣村 ~253 220上陽坡村 ~254 220耳鄉灣村 ~255 220兩河口村 ~256 220高爐坪村 ~257 220龍坪村 ~258 220黃連坪村 ~259 220鋪坪村 ~260 220鼓樓山村 ~261 220麻沙坪村 ~262 220核桃坪村 ~263 220岔二河村 ~264 220葛滕山村 ~265 220響板溪村 ~266 220申家灣村 ~267 220故縣坪村 ~268 220大甘坪村 ~269 220水田壩村 ~270 220高陽寨村 ~271 220木龍埡村 ~272 220栗子園村 ~273 220響洞坪村 ~274 220竹園淌村

地理環境

野三關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古鎮。早在秦漢時期,巴人就在此形成了穩定的活動區域。北宋宰相寇準巴東縣令時,曾在這裡勸農棄獵從耕。大革命時期,賀龍元帥兩次率部隊經過這裡,懲治土豪,開倉濟貧。解放後,胡耀邦趙紫陽喬石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視察野三關,勸民務工經商。1992年,野三關被錄入《中國著名鄉鎮》叢書。新華社第2131期《國內動態清樣》稱譽為“深山野嶺夜明珠”。1999年被授予湖北省級文明鄉鎮。
全鎮面積530.9平方公里,耕地88199畝,山林61.9萬畝,鎮轄野三關、青樹溝、勸農亭、柳家山、兩溪坪、吳家灣、三斗坪、花櫟樹、貓兒坪、太平店、譚家、主張岩、玉米塘、菜子壩、支井河、廟坪、堰塘灣、大樹埡、石馬嶺、平坦、牛角沖、冉家、道子坪、上李坪、青龍橋、馮字坪、楓木、張家、招鳳台、涼傘坡、石板溪、白岩子、龍潭坪、楊家灣、楊家店、大湖壩、瓦屋場、楸樹坪、穿心岩、箭桿山、清吉坪、金象坪、石牛埡、石橋坪、水井淌、下支坪、金山坡、茶園嶺、東流河、馬眠塘、白米溪、上陽坡、耳鄉灣、兩河口、高爐坪、水井灣、泗渡河、流酒坪、西流坡、龍坪、竹園埫、黃連坪、鼓樓山、鋪坪、麻沙坪、核桃坪、申家灣、響板溪、葛藤山、岔二河、故縣坪、水田壩、高陽寨、大甘坪、木龍埡、栗子園、響洞坪76個村(居)委會,673個村(居)民小組,19408戶,65958人,其中農業戶17288戶,農業人口61448人。野三關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以土家族人數居多。集鎮常住人口2萬人,規劃區15平方公里,分為商貿區、工業園區、居民小區等片區,集鎮供電、道路、郵政、電信、市場、網路、金融、環衛、醫療、廣電、文教等公共基礎設施齊全。
野三關鎮

資源優勢

獨特的優勢

野三關北臨三峽,南瀕清江318國道東西橫貫全境57公里,巴鶴省道南北縱穿21公里,榔水公路東南穿過14公里。鎮區正好位於318國道經濟帶,巴鶴公路經濟帶和榔水公路經濟帶的金三角地區。已經建成的滬蓉西高速公路宜萬鐵路和忠武天然氣管道分別經過集鎮規劃區。滬蓉西高速公路在鎮內設有服務區和出入口,宜萬鐵路設有縣級火車站,"忠武"天然氣管道留有兩座閥門。隨著長陽招徠河電站的截留建成,鎮域東南方向的物資可以通過航運,由清江出口,也是一條旅遊黃金線。
野三關鎮大橋野三關鎮大橋

舒適的環境

野三關地處巫峽南岸,位於東經110°10′至110°04′,北緯30°32′至30°43′。境內地勢由東南逐漸降低,最高海拔1912米,最低海拔227米。這裡土質肥沃,森林豐茂,氣候溫和,平均氣溫11.7℃。年降雨量1270mm,年無霜期234天。

優質的基地

野三關適宜玉米、馬鈴薯、魔芋、杜仲、天麻、茶葉、銀杏、板栗、核桃等200多種農作物和林果藥特產的種植、加工。適宜優質生豬、山羊、肉牛、土雞、淡水魚等畜禽水產品的養殖、加工。經過多年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拓展了鎮域經濟全面發展。現已初步形成了以烤菸、白肋煙為主的萬畝優質菸葉生產基地。以生豬、山羊為主的15萬頭(只)畜牧生產基地,以魔芋、大椒、西紅柿、白皮大蒜為主的1.5萬畝特色蔬菜基地,以板栗、核桃、銀杏、天麻、木瓜、茶葉為主的乾果藥茶基地。

土特產品

年產2000噸以上的三峽白酒暢銷省內外。年飼養15萬隻的土雞及鮮蛋、味道鮮美。4000畝白皮大蒜質量上乘。綠夢、多仁魔芋加工精粉出口韓國和東南亞。煙燻土臘肉可存放數年,風味獨特。2萬張山羊板皮在國際貿易中享有盛譽,羊肉具有滋陰補腎之功能。薇、蕨菜等野生天然蔬菜可出口創匯。以上陽坡村為中心的千畝優質木瓜,暢銷海內外。古銀杏群落高聳挺拔,效益可觀。核桃、板栗曾榮獲"全州第一鎮"稱號。農村婦女手工製作的土家人手工布鞋、繡花鞋墊精細別致。
野三關鎮風景野三關鎮風景
豐富的資源優勢
一是水能資源。全鎮水能可利用資源有:支井河、魚泉河泗渡河、苦桃溪、兩岔河為主的五水系。水能資源靠近負荷中心,開發利用的條件優越,其中泗渡河河流全長43.8公里,流域面積797平方公里,理論電能2.8萬千瓦。
二是礦產資源。有原煤、煤乾石、硫鐵礦、石灰岩、紫砂土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麻沙坪煤田總儲量2328萬噸,發熱量5700∽7300大卡。仙人岩鐵礦總儲量6321萬噸,屬中型礦床,礦石類型為菱鐵礦石2138萬噸和赤鐵礦石4183萬噸。
繁榮的民族文化
野三關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鎮民間舞蹈"撒爾嗬"演出隊,曾在烏魯木齊舉辦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榮獲表演獎。多次在中央、省、州電視台、電台文藝節目中演播。2004年中國武陵山民族文化節表演活動中,被譽為恩施民間文藝絕活,並讚揚為神奇、神韻、神秘、神威。
野三關教育事業遠近聞名。鎮內有國家級“社區德育課題實驗學校”、湖北省唯一的農村高考考點、恩施州示範高中——巴東縣第二高級中學。還有民族實驗中學、野三關鎮初級中學及52所國小。教學設施、教育質量國家級督學稱為"一串明珠"。民族實驗中學被省委、省政府連續三屆授予"省級文明單位",原校長鄭益民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巴東縣民族醫院設在野三關,占地12350m2,建築面積18400m2,現有病床80張,在職職工145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34人,其中高、中級職稱68人。
野三關西北21華里的菜籽壩村,歷史上曾有一個九代屋場,田韋皋及其子孫共九代人同居,和睦相處,家有10犬,偶有1犬不至,9犬不食,傳至朝廷,皇上下詔敕封為"義門村"。野三關還是辛亥革命功臣鄧玉麟的故鄉。
集鎮的民族風情一條街建設,占地120畝,正在招商引資中。
奇特的旅遊景觀
鎮內有亞洲松王-巴山松,樹中奇觀-五樣樹,山寨奇景-天生大石橋,地下樂園-鴛鴦洞,懸棺棺木岩,懸崖稀樹-白皮松,萬畝森林公園-鐵廠荒,高險峻觀-高陽寨,領袖小居-勸商樓,土家風情-義門村。正在新建的景點有:最大主跨世界第一的高速公路泗渡河特大橋,國家科技 攻關鐵路隧道13.8公里的野三關隧道,辛亥功臣鄧玉麟墓。可開發的景點有:歷史亭閣勸農亭,故縣坪舊衙遺址,廟包革命烈士墓,大佛山、穿心岩、仙人岩等。
泗渡河大橋四渡河大橋是一座主跨900米的懸索橋,位於巴東野三關四渡河峽谷區,周邊地形地貌極為複雜,懸崖峭壁,極為陡峭,尚有人跡罕至之處,且多處均為溶岩和溶洞,大橋跨越深達500多米的四渡河大峽谷,具有突出典型的高山峽谷懸索橋施工特點,被譽為“世界第一高懸索橋”。
良好的投資機遇
以國家經濟布局戰略性西移和三峽工程建設為契機,一系列政策機遇將促進野三關經濟的結構調整,可享受到西部大開發三峽庫區、少數民族、老區等優惠政策,國家從工程配套建設及整體生產力發展布局出發,對市場潛力較大的項目形成良好的投資口徑;通過市場橋樑槓桿作用,以區域開發性投資為主題的投資機遇逐步顯現。野三關鎮被列為巴東縣"四極四帶"經濟區域布局的重點鎮,傳統的農業狀況將迅速實現產業置換。
野三關,鄂西的小特區
野三關是一個高山小鎮,記住它,緣於兩個小飯館。一個是鎮南的“喝二兩”,一個是鎮北的“姊妹飯店”。改革開放初期,當人們還習慣於吃住在當地“人民旅社”的時候,兩家是鎮上最早的個體戶。後來,“喝二兩”搖身一變,成了一條街的名字,街上所有的公車都打著“喝二兩——火車站”“喝二兩——新車站”“喝二兩——鎮政府”的牌子。“姊妹飯店”呢,則從1979年開始,連續33年生意紅火,經過這裡出入東西部的人,沒有不知道這個飯店的。1993年《人民日報》以“野三關鎮經商妹”為題作了特別報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野三關鎮,群山環抱……。昔日勤奮持家的農家妹子湧進了市場,各顯身手。……隨著擁擠的人流,我們來到一家姊妹飯店。店主是譚家村土家女青年譚喬英、譚小榮,衣著整齊,待人熱情……野三關的農家女已開始告別男耕女織的傳統生活方式,為搞活山寨經濟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野三關)被人們稱為鄂西的“小特區”。
有趣的是,鎮上幾十家上規模、有氣派的賓館飯店,包括正在建設的五星級“國際會議中心”,但人們耳熟能詳的還是“喝二兩”和“姊妹飯店”。
小鎮很和諧。鎮上的原住居民不到百分之三十,大多是來自外地的務商人員和周邊地區的移民戶。大小商鋪幾百家,擠滿各個大街小巷。儘管他們操著南腔北調的口音,但做生意時都能講勉強讓你聽懂的國語,商品價格彼此也相差無幾。他們有天南海北的關係,進貨渠道好,商品相對比較便宜,周邊地區在這裡打批發的絡繹不絕。“不去漢正街,就到野三關”,是他們經常的選擇。於是,小鎮便有了“小香港”、“小義烏”的美稱。他們不懂得民族融合的大道理,生活中卻相互照顧,彼此和眭相處,哪家有個紅白喜事,到到場是必須的。鎮上多個部門也因此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獎”的殊榮。
小鎮很時髦。鐵路、高速、國道、省道縱橫交錯,交通四通八達,樞紐區位突出。東距宜昌、西達恩施均為一小時車程。有人形象地描述野三關有“兩個飛機場、三個火車站”(宜昌、恩施飛機場,宜昌、巴東恩施火車站),確也不為誇張。野三關,既有大城市的蕭灑,更有小城鎮的玲瓏,是武陵山區中部重要的旅遊集散城鎮。
鎮北十分鐘車程,有中國最美麗的峽谷火車站——巴東火車站。這條叫宜萬鐵路的東西大通道建成通車,縮小了山區與平原、城市與農村的距離,每天有十多次列車經由這裡到達全國各地。從小鎮可以直接到達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重慶、成都等各大城市,為當地人民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鎮東北的鐵廠荒森林公園,位於長江、清江分水嶺上,是夏季避暑和冬季滑雪的理想休閒勝地。這裡春有黃楸吐翠,紅花滿山;夏有長天碧雲,百鳥飛泉;秋有白雲紅葉,霜染層林;冬有北國霧淞,漫天飛雪。景色秀麗,風景獨好,是動物的樂園,鳥兒的天堂。徜徉在茂密的樹林中,會使人領悟到“野鳥鳴歌無假語,山泉流水有真聲”的美妙。
鎮南十公里,有“待字閨中”的高山湖泊——水流坪。這裡湖光山色,養眼宜人,正在建設成為北緯30°的重要景區。據說,這兒原來是一個山間壩子,中間有一條河溝,兩旁共有48股泉水。有一年這裡來了一個姓聶的侯爺,壩子裡48個帶“頂子”的文人前來拜見,擺宴接風,非常熱情,侯爺甚是感動。他看見這裡只有文人,沒有武將,就從朝庭派來一個武官,教授大家武藝,很多人變得文武雙全。侯爺臨走時,大擺宴席辭行,酒過三巡,深情地說:“這裡真是巴山福地啊,我送你們一塊匾吧!”他提筆寫了“巴山湖地”幾個字,將“福”錯寫成了“湖”。侯爺走後不久,這裡突發傾盆大雨,山洪瀑發,一夜之間水漲到半山腰,變成一湖碧水。於是,就有了這個長約3500米,寬約300米,風景如畫的天然淡水湖泊,成了小鎮的一大奇觀。
鎮西南滬渝高速上的四渡河大橋,首次採用火箭輸送先導索,開創世界建橋史先河。全長1365米,主跨900米,橫空出世,宛若長虹。塔頂與峽穀穀底高差達650米,橋面距谷底560米,相當於200層樓高,是世界第一高橋。
小鎮很古樸。民俗文化、施宜古道文化、酒文化等在這裡根深蒂固。央視青歌賽獲金獎的原生態歌曲《撒葉兒嗬》,主要發源地就在野三關水布埡一帶。鎮上有專門的民族文化藝術團,鎮上有紅白喜事,他們都會前往踏歌表演,奏奏熱鬧、解解寂寞。撒葉兒嗬、花鼓子歌這樣的民間藝術,早已融入土家人的血液之中,成為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
臨主街東側的老街,是野三關悠久歷史的見證,是古鎮的活化石。早先是宜昌通往恩施的重要驛站和鹽道,店鋪、茶館、理髮店,鱗次櫛比,生意興隆,是過往旅客重要的棲身地。老街雖然不怎么洋氣,但古色古香的建築,雜貨齊全的店鋪和各種特色小吃,讓它熱鬧非凡、魅力依舊。
距集鎮不到兩公里的棺木岩,和老街一樣古老神秘。相傳一秀才路過此地,看見棺木懸在半空岩穴之內,甚為驚訝,偶作“棺材為何懸此岩,粗風細雨好山在,雪落高山山戴孝,風掃平原群樹哀,春有百鳥來弔喪,秋有孤月照靈台,可憐這是誰家子,緣何棺木懸此岩”的詩句,動之以情,發之於心,讓人平生感慨。
鎮上家家戶戶都會釀酒。曾獲香港國際博覽會金獎的“中國三峽酒廠”就坐落在集鎮的北側,有近百年的釀酒歷史。它不僅是小鎮的名片,是全縣重要的經濟支柱,還是遊人觀光的好去處。湖泊、長廊、山光水色、釀酒文化,令人流連往返。全國各地來這裡的客人,想喝的是“三峽白酒”,要帶的還是“三峽白酒”。白酒是野三關與外界交流溝通的橋樑,更是計畫與市場結合的重要紐帶。
小鎮很出名。這裡是通往大西南的陸路咽喉、恩施州的東大門。北宋名相寇準在巴東任縣令時,在此勸民棄獵務農,教唱《勸農歌》——“蒼天在上,厚土在下,效我神農,五穀豐登,挽草為界,定居稼穡,厚土歸民,傳之子孫”。自此,小鎮結束了荒涼粗野的歷史,開始發跡。1984年胡耀邦胡錦濤喬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夜宿小鎮,勸農經商,發展經濟,提高了小鎮的知名度,也凝聚了小鎮的人氣。當時的勸商樓現已建設成為全國唯一的鎮級土家族博物館,更是成就了小鎮的大家風采。辛亥革命元勛鄧玉麟將軍故居距集鎮5公里,已建成國家3A級景區,有將軍廣場、將軍故居、將軍陵等重要景觀,到小鎮的人特別喜歡到這裡遊覽觀光,一併吃上一頓獨具土家風味的農家飯,感受一下土家族的民俗風情。小吃因小鎮而出名,小鎮也因小吃而更具魅力。
小鎮很擁擠。堵車是這裡的家常便飯。以往一條幾公里長的扁擔街是順著巴鶴省道發展起來的。“湖北巴東經濟開發區”設在這裡,提出了“一縣雙城”的發展戰略,按照縣城標準進行規劃建設,打造全縣經濟中心。接著,擴建了原有的巴鶴路、將軍路、名相路、農亭街;增修了滬渝大道、發展大道、玉麟大道(在建)、環城路(在建);宜萬鐵路、滬渝高速相繼建成通車,並分別在集鎮建站,小鎮的主體架構逐漸形成。但大交通的改善,也帶來常住人口、流動人員的激劇增加。集鎮人口差不多有5萬,轄區內人口更是突破10萬,交通承受力仍然十分有限。加之車子的不斷更新換代,小鎮又沒有交通工具的限制,堵車就一直是人們頭痛的事情。有人風趣地說,野三關是“中國車輛博物館”。的確,車子的品種、數量之多,實在令人瞠目。手推車、腳踏車、機車、三輪麻木車、拖拉機、雙排座、轎車、越野車、面的、中巴、大巴、貨車、裝載車……,除了馬車是表演偶爾光臨集鎮外,所有的車都在小鎮上有繁忙的業務,而且數量特別多。儘管前幾年街道上劃了分道線、斑馬線、停車位,設定了各種交通標誌,但車子實在是太多,倘若哪天不堵,人們反倒覺得不正常了。
作為東進西出第一關,入渝達川第一哨,全國第三批改革試點鄉鎮,野三關常常被人記起。它的蒼山俊美、生態天然,它的物產豐富、四季分明,它的樞紐區位、滾滾物流,它的淳樸民風、文化厚重,無不讓人感到滋潤、感到自豪。1992年被錄入《中國著名鄉鎮》,被新華社譽為“深山野嶺夜明珠”,《光明日報》盛讚為“山頂桃花園”、“中國達沃斯”。……難怪們人感慨:“此生到過野三關,歷經滄桑不覺憾”。這,僅僅是因為感動嗎?

風景名勝

位於湖北巴東縣野三關鎮,為北宋名相寇準遺蹟。寇準(公元961——1023年),字平仲,華州下圭(今陝西渭南縣東北)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981年),年方二十歲的寇準被派任歸州巴東縣令,在這個依山為田、刀耕火種的苦旱之地,血氣方剛的寇準剛直不阿,力主改革。一方面採取措施減輕農民徭稅,一方面體察民情,指導農民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給農民傳播引進先進的生產知識,深得人心。為勸民農事,寇準還寫下《勸農歌》:“蒼天在上,后土在下。效我神農,五穀豐登。挽草為業,定居稼穡。樂土歸民,傳之子孫。”併到縣西南深山老林勸土人棄獵務農、教百姓唱的勸農歌,細心地將中原先進的農業耕作技術傳授給巴東人民,使巴東人民改變了落後的生存狀態,過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舒心日子。人們感恩不盡,尊稱寇準為“寇巴東”。在寇準勸農的野三關為他修了一座亭子,取名“勸農亭”,以此紀念寇準巴東縣野三關鎮至今還留有“勸農亭”遺址,滬渝高速公路宜萬鐵路318國道245省道等交通幹線從這裡經過,長年有遊客來此紀念觀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