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傳(星雲大師著作)

釋迦牟尼佛傳(星雲大師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書名:《釋迦牟尼佛傳》 星雲大師佛陀是三界的導師,四生的慈父,從佛陀的言行中,可以知道佛教的道範。在中國,能夠代表佛陀的聖格、深邃的思想智慧,和救人救世慈心悲願的白話文佛陀傳記不多,《釋迦牟尼佛傳》是其一。星雲大師以虔敬、莊嚴的心,寫佛陀一生歷劫成道的過程,寫佛陀深厚同情心、慈悲心、智慧心,引導讀者深深思惟佛陀的言教,邁向光明解脫的大道。

基本介紹

  • 書名:《釋迦牟尼佛傳》
  • 作者:星雲大師
  • 頁數:294 頁
  • 定價:29.8
  •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10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書籍目錄,編輯推薦,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釋迦牟尼佛,原名喬達摩·悉達多巴利文:Gotama Siddhattha;梵文: (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迦毗羅衛國釋迦族人,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
釋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釋迦摩尼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是佛教的開啟者。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29歲(一說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遂開啟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一帶傳教。年80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磐。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也就是“釋迦族的聖人”的意思。根據傳說,佛出生後不久,其父淨飯王曾讓仙人艾希達為兒子占相。艾希達看出,太子並非尋常人物,他的體相中有32種非凡特徵和80種特點,稱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合稱“相好”。在造像和繪畫中,佛與眾不同之處最常表現在頂有肉髻,青紺色螺發右旋,眉間有白色毫毛,即“白毫”,手足掌心有輪相等。
佛陀以本誓願,於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示現成佛(詳見八相成道),開顯佛教,度化眾生。
釋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義即“釋迦族的聖人”。
據佛經記載,佛陀在2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在菩提樹下悟道,遂開啟佛教,弘法45年。年80歲左右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盤。另一說為30成道,弘法49年。
成佛後的釋迦牟尼,被尊稱為佛陀,意思是大徹大悟之人,對宇宙人生真相徹底的了知,剎那之間,世間萬物,時時相應,遍照無餘,普照十方三世一切人和事物,無有一毫謬誤,故世尊所說法皆契合真理,一方面解說宇宙法理,另一方面又是測查聞法者是何等根器,何等機感,以方便 解說。民間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稱呼佛祖如來佛祖、小佛如來或釋迦佛等。在佛教中記載著農曆的四月初八是佛教的教祖釋迦牟佛誕辰日。
智度論二曰:父母名字悉達多,秦言成利;得道時知一切諸法,是名為佛。佛姓新稱喬答摩, 舊稱瞿曇。釋迦牟尼是燃燈古佛的徒弟,所以有很高的成就。
釋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釋迦摩尼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是佛教的開啟者。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29歲(一說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遂開啟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一帶傳教。年80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磐。因父為釋迦族,成道後被尊稱為釋迦牟尼,也就是“釋迦族的聖人”的意思。根據傳說,佛出生後不久,其父淨飯王曾讓仙人艾希達為兒子占相。艾希達看出,太子並非尋常人物,他的體相中有32種非凡特徵和80種特點,稱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合稱“相好”。在造像和繪畫中,佛與眾不同之處最常表現在頂有肉髻,青紺色螺發右旋,眉間有白色毫毛,即“白毫”,手足掌心有輪相等。
佛陀以本誓願,於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示現成佛(詳見八相成道),開顯佛教,度化眾生。
釋迦牟尼佛是後人對他的尊稱。“釋迦”是他所屬的部族釋迦族的名稱,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意為“寂靜”、“寂默”,所以漢文翻譯又作“能仁寂默”、“釋迦文佛”等。在《梨俱吠陀》的誦詩中,曾經記載一種出家修行者,稱為“牟尼”,他蓄長發、著褐色的髒衣、可以神足飛行,飲毒汁而無事。
悉達多(梵文:Siddhartha,巴利文:Siddhattha),意思是“清愚”、“吉財”、“吉祥”、“一切功德成就”,又作“薩婆曷剌他悉陀”(梵文:Sarvarthasiddha),意為“意義成就”或“一切義成”。
傳統上認為“曇彌”、喬達摩或“瞿曇”(Gautama)是釋迦牟尼的氏族名稱,即釋迦族祖先的姓氏。但這個姓氏,可能與大智舍利弗富樓那類似,是從母姓而來;也可能是依照古印度貴族的習慣,由《梨俱吠陀》讚歌的作者仙人家族喬答摩,所取的另一個名字。又因為釋迦牟尼是出家的修道者,故稱“瞿曇沙門”。
此外,大乘佛教對他又有不同的尊稱,如《華嚴經》中又稱他為毗盧遮那佛,是光明遍照的意思,所謂:“光明遍照,橫遍十方”,俗稱大日如來

書籍目錄

十版緣起
初版自序
偉大的佛陀(獻詩)
佛陀住世時的印度社會
佛陀住世時的鯿思想界
佛陀的家譜
淨飯大王與摩耶夫人
藍毗尼園中太子降誕
相者的預言
太子少年時的教育
美麗的耶輸陀羅妃
太子出城去郊遊
最大的誘惑
太子立志去出家
車匿和犍陟
苦行林中勸諫仙人
都城中的悲哀
王師追至苦行林
頻婆娑羅王俗利勸誘
訪問阿羅邏迦藍仙人
伽耶山太子修行
降伏魔軍與魔女

編輯推薦

我帶著感恩的心情,以一年又六個月的時間,寫完這部《釋迦牟尼佛傳》。在我這段生命的過程中,能完成這宇宙第一人的傳記,我引為無上的榮幸。
——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以虔敬,莊嚴的心,寫佛陀一生歷劫成道的過程,寫佛陀濃厚的同情心,慈悲心,智慧心,引導讀者深深思維佛陀的言教,邁向光明解脫的大道。
兩千多年來,佛法的演進歷史、佛弟子住持正法的精神,都能啟發我們鑑往知來,善思未來的發展方向。循著這些人物的軌跡,佛光史傳叢書將引領讀者,重新獲得觀照及成長的力量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出生在紀元前四六四年的四月八日,降誕的地點就是被稱為世界四大文化古國之一的印度,這是在中外歷史上均有記載的。所以,我們決不可以把佛陀看作是來去無影無蹤的神仙,也不可以把他視為是玄想出來的上帝。他有出生的時間、地點,更有生養他的父母,他經過了多年茹苦含辛的修行終究完成一位大智大覺的完人!這是中外的學者、宗教家,所一致公認的。
釋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間,生長在人間,成佛亦在人間。他是我們長夜漫漫的人間慧燈,他是我們苦海茫茫的人間舟航。他的人格已經到達最完美的境地,他的自性已是清淨不染,他解脫了世間上一切束縛煩惱,他已經遠離了人生的生死痛苦。他住世說法四十餘年,告訴我們求得解脫的方法,指示我們應行的大道。他所留在這人間的佛法,無一不是從他大智覺海中流露出來,無一不是我們離苦得樂的方法。
我們皈投在佛教的懷抱之中,既可以把佛教當一種宗教來信仰,也可以把佛教當一種學術來研究。同時,創立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更可以作我們每一個人做人的最高模範。
救世主釋迦牟尼佛是世間上最崇高偉大的聖者,佛教是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宗教。佛教流傳至今日,雖然已遍及全球,但遺憾的是宣揚聖教的教徒,都重在玄談,而忽略了佛陀應化在世間上的精神。理論超過現實,都沒有體會到佛陀住世的本懷。唯有發揚佛陀覺人救世的精神,佛教才能更令人有所敬仰,有所效法。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江蘇江都人,曾參學金山、焦山、棲霞等禪淨律學諸大業林。
1949年春來台,主編《人生雜誌》等刊物。1952年創建宜蘭念佛會,奠定弘法事業的基礎。1967年創建佛光山,以人間佛教為宗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二百所道場,如美州西來寺、澳州南天寺、非洲南華寺等、又創辦多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雲水醫院、人間衛視、佛教學院,興辦中學、大學多間、1977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編纂《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並出版《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白話版》,編著《佛光教科書》、《佛光業書》、《佛光祈願文》等。2000年創辦佛教第一份日報《人間福報》,2001年發行《普門學報》論文雙月刊;同時並成立《法藏文庫》,收錄近百年兩岸佛學碩士、博士學位論文及世界各地漢文論典編纂,集成《中國佛教學術論典》100冊和《中國佛教文化論業》等。
大師弘揚“人間佛教”,以“地球人” 自居,對於歡喜與融合,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等理念多所發揚,於1991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總會會長,實踐他“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大師對於佛教制度化、現代化、人間化、國際化有發展,可說是厥功至偉!
釋迦牟尼佛傳(星雲大師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