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八

四月初八

陰曆四月初八,是道教尹喜真人聖誕、天師葛祖聖誕、也傳說是佛教佛祖顯世的降生之日。

葛天師,仙公諱玄,字孝先,丹陽句容人,生於漢延熹七年甲辰四月初八。生而秀穎,英姿振發,天才超軼,性識明茂,學通古今,經傳子史靡不概覽。與張道陵天師、許遜天師、薩守堅天師合稱四大天師、“金闕玉神慈悲普度張葛許薩四大真君”等,道教尊為“太極左宮仙翁雷霆玄省天機內相衝應孚佑真君”,居天機府。

尹喜真人,字文公,號文始先生,又稱文始真人、巨無上真人、無上太初博文文始旦真君等。自幼究覽古籍,精通曆法,善天文秘緯。仰觀俯察,莫不洞澈。大度恢傑,不修俗禮,損身濟物,不求聞達。周敬王23年(公元前497年),眼見天下將亂,便辭去大夫之職,請任函谷關令,以藏身下僚,寄跡微職,靜心修道,因稱“關尹子”。道教尊為“尹喜仙師”、“金日古博濟世開化天尊”、“昊天金闕玉清上相都仙大法主”等。

(佛祖即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原本就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後來演變為古代的浴佛節,亦稱洗佛節、佛誕節和龍華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月初八
  • 含義:道教葛祖、尹喜真人誕、佛祖
  • 相關節日:廟會、洗佛節、佛誕節和龍華會
  • 習俗:祈福、祭祀、放生和吃結緣豆
道教四月初八法事概述,葛祖葛天師概述,尹喜真人概述,佛誕日概述,佛祖其人,出處,

道教四月初八法事概述

道教法事,標準名稱貸科儀(俗稱做道場或做法事)有陽事科儀(例如:祝壽慶賀、祈福禳禍、消災解厄、祛病延壽、祈保平安、酬神謝願等)和陰事科儀(即超薦先靈、度亡生方、鍊度施食等)之分。信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到道教宮觀參加不同的法事。
道教科儀道教科儀

葛祖葛天師概述

葛天師,仙公諱玄,字孝先,丹陽句容人,生於漢延熹七年甲辰四月初八。生而秀穎,英姿振發,天才超軼,性識明茂,學通古今,經傳子史靡不概覽。與張道陵天師、許遜天師、薩守堅天師合稱四大天師、“金闕玉神慈悲普度張葛許薩四大真君”等,道教尊為“太極左宮仙翁雷霆玄省天機內相衝應孚佑真君”,居天機府。
葛天師葛天師
據《抱朴子》記載,曾經從左慈學道,修煉道術,受《九鼎丹經》、《太清丹經》、《金液丹經》等,並受諸秘訣,後以之俱傳鄭隱。相傳他曾在江西閣皂山修道,常辟穀服餌,擅符咒諸法,能用符籙為人驅病辟耶。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將其列為第三層。
一、開啟大乘道教,宣講本行因緣仰贍太上玉京
《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因緣經》,原名《太上洞玄靈寶仙人請問本行因緣眾聖難經》,乃六朝古《靈寶經》之一。經以太極左仙公向地仙道士三十三人宣講大乘(sheng)道教的人生“本行因緣”為主旨,勸導其放棄“小乘地仙之道”,改而修行大乘,“志大乘行”,從而“登玉京,入金闕,禮無上虛皇”。
仙公告訴地仙為何只得到地仙:“子輩前世學道受經,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人得道,不信大經弘遠之辭,不務齋戒,不尊三洞法師,好樂小乘,故得地仙之道。然亦出處由意,去來自在,長生不死。但未得超凌三界,游乎十方,仰贍太上玉京、金闕耳!”就是說,雖然學道,接受經典的教育,但是“善功”作得太少,只想到如何救度自己的身體,未念及怎樣去救度他人,只顧盼自身求道,不關心幫助他人得道,而且不相信大乘道教經典的弘遠之辭,不履行齋戒,不尊重“三洞法師”,對小乘道教卻十分樂意喜好,因此只能獲得“地仙之道”。儘管地仙也能夠去來自在,長生不死,然而畢竟做不到“超凌三界”,進入神仙境界的至高無上層次——“玉京、金闕”。
《赤松子章歷·天旱章》發誓:“布散道德,助國扶命,拯拔一切,救物為先。”《宗玄先生玄綱論·明取捨章第三十二》指出:“濟物之功未備,登仙之路猶遠。”《道法心傳·功行為先》以詩歌言志:“行法做神仙,功行要為先。濟民並救苦,白日可升天。”《洞真太上八素真經三五行化妙訣》稱大乘溥濟以教化眾生為急:“欲成大乘,大乘以溥濟為先,溥濟以開化為急,急教眾生,守一存三行五無懈,必究大乘。”《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妙經》聲明道教對罪惡行徑的懲罰,用意仍是救度人:“雖曰罰惡,意在度人。但能自新,無不救度。”這些都是自《太上洞玄靈寶本行因緣經》以後,大乘道教所崇奉的人生觀。
葛仙翁改革了遠古對人死後世界的認識,從驅逐鬼魂轉變為超度鬼魂,實為大乘法門。據《續道藏·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虛經》有,太極左仙公葛真人於天台山授弟子鄭思遠、沙門竺法蘭、釋道微、吳時先主孫權,後思遠於馬跡山中,授葛洪。《續道藏·洞玄靈寶玉京山步虛經》記載,葛仙翁所授上清三洞太真道經,一通付名山洞台,一通付弟子,一通付吾家門子弟,世世錄傳。至人若但務吾經,馳騁世業,則不堪任錄傳,可悉付名山五嶽,不可輕傳非其人也。有其人者,宜傳之,勿閉天道也。大乘道教思想的起源很早,但很少有人會大乘與道教聯繫起來,甚至已經被其他宗教包裝宣說。
葛天師煉丹葛天師煉丹
二、濟鍊度人無量,建齋醮演斛食濟幽以神度鬼
施食,建齋醮濟煉道場,演斛食濟幽法事。太極仙翁葛玄祖師行此法,故稱“太極濟煉法”。《太極濟煉內法》中有:濟者,設飲食以破其饑渴也;煉者,以精神而開其幽暗也。濟煉之要,在於靜心存神,以神度鬼。
張宇初天師《太極濟煉內法》:“自仙翁葛真君蕆其教位證仙品世傳則有丹陽、洞陽、通明、玉陽、陽晶諸派,而莫要於仙公丹陽者也。丹陽本夫南昌,而南昌乃靈寶一名也。得丹陽之妙者,莫詳於所南鄭先生內法議略深切著明,誠所謂發仙公未發之蘊也”。
至樂道人徐善政序云:“靈寶出書,自古高仙上士得之者,上可以消天災,保帝王;下可以濟拔死魂,開明長夜。其度人無量,著於秘典尚矣。其中濟鬼鍊度內法,自晉太極葛仙翁修此道於會稽上虞山中,功成道備上升雲天,由是以來靈寶之妙,師師相傳,祭煉之法,從茲衍矣……”
張遜序云:“太極祭煉內法,葛仙公祭鬼之法也。人死魂升而魄降,是其常也。其變化也,則有魂魄不能升降而淪滯於昏冥之中,其饑渴之愨,幽暗之識。茫茫長夜無有己時,是以仙翁憫之,在法中有祭煉之道。所謂祭者,設飲食以破其饑渴也;所謂煉者,以精神開其幽暗也。至使淪滯之徒,釋然如冰消凍解,以復其本真,則其法大矣。吳人鄭所南,述其所傳,刻諸梓以教人”。
靈寶齋法始徐、葛、鄭三師。徐為徐來勒,葛為葛玄,鄭為鄭所南。昔葛仙公於若耶山中精思靜處,一旦感天上郁羅翹、真定光、光妙音三真人,從空乘鳳輦而下,授仙公以法輪經,且大讚嘆,開闡仙公濟度幽爽之心。
民間關於葛天師的傳說很多,有的說他能將口中吐出的飯粒變成成千上萬隻蜂,能使頑石走路,蛤蟆、昆蟲、燕雀能在他的指揮下台五音六律翩翩起舞,能從井裡取錢請客喝酒,能畫符籙為民祈雨,有的說他能拿妖捉怪,曾經在酒店鞭打妖邪,為一秀才解除蛇精纏身,焚邪廟惡小鬼,有的說他曾隨孫權出遊,沉於江中,數旬而歸,有的說他曾給屈家二女仙丹,使二人服後成仙而去,有的說他曾在石壁煉食丹藥,不小心掉下一粒,一鳥吃後,即成仙鶴,有的說他功行圓滿後,東華帝君錄其名入仙籍。總之,其仙跡十分廣泛。
葛仙公寶誥
至心皈命禮。天台得道。閣皂成真。昔受東華。復傳西蜀。詔命玉京金闕。位證太極仙班。慈憐拯拔於沉淪。恩念普資於苦爽。葛天氏遺風顯著。勾漏令丹砂俱存。括蒼仍游。羅浮乃止。修簡玉笥。修理金書。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上玉京。東吳太極。左宮仙翁。雷霆玄省。天機內相。玉虛紫靈。普化玄靜。常道沖應。孚佑真君。垂恩廣教。慈悲大帝。度人無量天尊。
志心稱念度人無量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尹喜真人概述

尹喜真人,字文公,號文始先生,又稱文始真人、巨無上真人、無上太初博文文始旦真君等。自幼究覽古籍,精通曆法,善天文秘緯。仰觀俯察,莫不洞澈。大度恢傑,不修俗禮,損身濟物,不求聞達。周敬王23年(公元前497年),眼見天下將亂,便辭去大夫之職,請任函谷關令,以藏身下僚,寄跡微職,靜心修道,因稱“關尹子”。道教尊為“尹喜仙師”、“金日古博濟世開化天尊”、“昊天金闕玉清上相都仙大法主”等。
尹喜真人尹喜真人
尹喜真人在道教中地位崇高,常配祀於老子側。《無上妙道文始真經》記載,關令尹喜,周大夫也。老子西遊,喜望見有紫氣浮關,知真人當過,候物色而邇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為著書。喜既得老子書,亦自著書九篇,名《關尹子》。今陝州靈寶縣太初觀,乃古函谷關候見老子處。終南宗聖官,乃關尹故宅,周穆王修其草樓,改號樓觀,建老子祠,道觀之興,實祖於此。老子授經後,西出大散關,復會於成都青羊肆,賜號文始先生,即《莊子》所謂博大真人者也。
一、仰觀東方紫氣西邁,乃焚香齋戒問道,得授道德五千言
《正統道藏洞神部記傳類·太上混元真錄》記載,關令姓尹名喜……母氏嘗晝寢。夢天下絳綃。流繞其身。見長人語。令咽之。既覺。口有盈味。及真人生時。有雙光若日。飛游其側。室內皆明。良久不知所在。其家陸地自生蓮華。光色鮮盛。眼有日精。姿形長雅。垂臂下膝。堂堂有天人之貌。少好學墳索易,善於天文秘緯,仰觀俯察莫不洞徹,雖鬼神無以匿其情狀。大度瑰然,不修俗禮,榮戚不形於色。懷道逍遙,有遠遊之志。其後果歷涉山水,考詳川谷。卷言此地,知必成真。乃結草為樓,精思至道。康王聞之,拜為大夫。以其因樓觀望,故號此宅為樓觀。周王聞之,拜為大夫。後復招為東宮賓友。
時關令務行陰,不求聞達。而逸響遐宣,京師美,乃入侍東宮賓友。至昭王時,瞻見東方紫氣西邁,知有聖人當度,乃求出為函谷關令。以物色而遮之曰:夫陽數盡,九星宿值,今歲月並王復九十日之外,法應有聖人經過京邑。至期乃齋戒念真,使掃路四十里,夾道燒香,以俟天真入境。
不久老子駕青牛薄板車至函谷關,迎入官舍,北面師事之。居百日,尹喜以疾辭官,復迎老子歸樓觀本宅,齋戒問道,並請老子著書,以惠後世。於是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以授之,老子遂去,不知所終。之後,尹喜乃棄絕人事,按老子所授經法。精修至道,三年後,悉臻其妙。乃著《關尹子》九篇,發揮道德二經。此文以後成了道家經典之一,收錄於《百子全書》和《道藏》洞神部本文類。《關尹子》 以獨特的視角將'道"的廣闊無邊的玄意天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其書文辭沈博絕麗,意境深遠雋永,超超玄著從做事讀書到待人接物,從日常生活到思想修養,從事 理到道理,極大地體現了'道"的內涵。書中有不少警句,如'勿輕小事,小隙沈舟;勿輕小物,小蟲毒身;勿輕小人,小人賊國'等等,是上古先民長期的經驗智 慧積澱。對執政,經商者無疑於常鳴的警鐘。古代隱士對關伊子推崇備至,謂道家大藏千萬卷,最精微者《關尹子》書也。
四月初八
尹喜真人自著《關尹子》九篇,《漢書·藝文志》有載。原本已佚失,今本《關尹子》也稱《文始真經》,南宋時期始見於永嘉孫定家。
二、與會蜀地後隱武當悟道,心印道德而清虛自守
老子授其《道德經》老子授其《道德經》
南宋·《輿地紀勝》記:函谷關令尹喜,周康王之大夫,號文始。戰國時道家,曾任函谷關尹。他見紫氣西來,預知有真入過。未幾果見老子來。尹喜迎拜。老子授其《道德經》。並約後會蜀之青羊肆。此後,尹喜託疾不仕,隱居谷內,後歸棲於武當三天門石壁下,石門石室喜之所居。古有銅床玉案,早廢。其居處名尹喜岩,澗名牛漕澗,青羊澗,因太上神化訪喜之地而得名。
南朝·郭仲產《南雍卅記》載:“武當山有石門石室,相傳雲尹喜所棲之地”。武當山大頂之北有“獅子峰”,岩壁上有尹喜岩,一名仙岩。其下有澗名牛槽澗、青羊澗。留傳有與尹喜相會的神話故事。元·劉道明《武當福地總真集》記尹喜岩“古有銅床玉案,今無”。元·羅霆震呤《尹仙岩》詩曰:道之所隱即仙靈,心印函關道德經。不待邛州乘鶴去,此山仙己是天崖。
尹喜真人在日常生活中清虛自守,要求自己象射箭一樣保持“心平體正”。《呂氏春秋·季秋紀·審己》記“非獨射也,國之存也,國之亡也,身之賢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聖人不察存亡賢不肖,而察其所以也。”。說明這種心平體正的修持方法,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不僅能夠治身治國,而且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莊子·天下篇》記載有尹喜真人的一段話:“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若應若響。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嘗先人,而嘗隨人。”蓋述其大要在貴本重神,澹然無為,清靜自守,獨任虛無,隨物因應。
尹喜真人得道後,老君授其玉冊金文,號文始先生,證位為無上真人,玉清上相,為天府四相之一。賜紫芙蓉冠,飛青羽裙,丹得綠袖,交泰霓裳,羅紋目黃級,九色之節,居二十四天王之上,統領八萬仙士。元順帝至元三年(1266年)加封“文始尹真人”、“無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
尹喜仙師寶誥
志心皈命禮。隱居下僚,功成上品。識道祖於函谷,辭爵位於朝廷。心悟五千之言,名著丹籍;身逃億萬之劫,意絕紅塵。妙法得聞,仙緣有分。大道獲遇,俗慮胥融。瑤池特展聚仙旗,金闕因命挽劫運。慈悲自在,智慧無方。大悲大願,大聖大慈。道德流傳,尹喜仙師。
又誥
志心皈命禮。周代真人,函谷關尹。幼研墳索,少習素易。能洞澈天文經諱,善推測陰陽變幻。雍州終南,築結草樓。透觀星辰,領悟恆道。迎紫氣東來聖人,遇太上傳授經法。樓觀廬庵,傳言五千。萬法真宗,玄之又玄。開宗嗣諱號文始,載周記知認尹伊。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玉清上相。文始真君。金日古博濟世開化天尊。
又誥
志心皈命禮。九宸絳霄,天水降生。終南修真,武當得道。周朝大夫,函谷關令。洞察天文,草樓參聖。仰觀乾象,紫氣西邁。師事老君,受言五千。頒傳玄微秘旨,道參太極位列先天。五老上帝賜玉冊,四極鑒真授金文。同太上並稱道祖,傳丹鼎尊大宗師。至真至靈,至聖至尊。樓觀教主。九天仙伯尹祖真人。昊天金闕玉清上相都仙大法主。洞明無上太初博文文始帝君濟世無量闡道天尊。
志心稱念金日古博濟世開化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佛誕日概述

民間也在這一天有放生和吃結緣豆的習俗。在浴佛節前後,還有民間的拜觀音求子,以及拜藥王活動。  傳說,二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誕生在印度北部的蘭毗尼園。相傳佛母摩耶夫人無憂樹下生下佛陀時,園中百花齊放,天空出現九條龍,由龍口吐出香水為嬰兒(佛陀)沐浴。所以後世為了紀念佛陀出世,每年佛誕日便模仿九龍吐水沐浴,象徵佛弟子信受佛法。所以這一天,各佛寺會在寺院的廣場或大殿,擺設莊嚴的佛桌,上面安置著大佛盤,盤中蓮台上亭亭立著一個孩童,代表佛陀剛出生時的悉達多太子像。佛盤中盛滿著水,稱為香湯,信眾以盤中杓子舀起香湯,像神龍一樣為佛沐浴。

佛祖其人

據說釋迦摩尼就是在四月初八誕生的。他出身高貴,屬於剎帝利種姓,是迦毗羅衛王國的王子;生性聰穎,從國小習吠陀、武藝,也頗有成就。如果不出意外,即使不能繼承王位,也可以憑藉出身和能力,在社會上取得令人羨慕的地位和成就。可是,他在29歲時,因感於人生無常,於是告別妻兒,離家出走,尋求解脫。出家後,他修行了六年苦行,但認為這樣做都達不到解脫,便在一棵畢缽羅樹下坐禪,經七天七夜,對人生和解脫問題進行思考,達到“覺悟”,此時他35歲。  此後,他開始傳播自己領悟到的真理,直到80歲去世。釋迦摩尼出家的目的,是尋求解脫人生痛苦的途徑。為此,他提出了“四諦”的概念。“諦”是實在和真理的意思。四諦即苦、集、滅、道。
農曆四月初八為佛誕日,而南傳、藏傳佛教則以陽曆五月間的月圓日為佛陀的誕辰、成道日與涅槃日。西元1955年,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於緬甸首都仰光召開第三次會議,曾定此日為世界佛陀日。

“天上地下,惟吾獨尊”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世尊才生下,乃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曰:‘天上地下,惟吾獨尊。’”

出處

《修行本起紀》:“此時‘有龍王兄弟,一名迦羅,二名郁迦羅,左雨溫水,右雨冷泉,釋梵持天服裹之。天雨花香,彈琴鼓樂,薰香燒香,搗香澤香,虛空側寒。’”《過去現在因果經》“難陀龍王、優難陀龍王於虛空中,吐清淨水,一溫一涼,灌太子身。……天龍八部亦於空中作天伎樂,歌唄讚頌,燒眾名香,散諸妙花,又雨天衣及以瓔珞,繽紛亂墜,不可稱數。”。
《般泥洹經》卷下(不載譯人附東晉錄):“於時八國得佛八分舍利。各還起塔。皆甚嚴好。梵志毛蹶。種邑道人大溫違。還俾賁邑。衡國道士得地灰。歸皆起塔廟。舍利八分有八塔。第九甖塔。第十炭塔。第十一灰塔。佛從四月八日生。四月八日舍家出。四月八日得佛道。四月八日般泥洹。皆以沸星出時。此時百草華英。樹木繁盛。佛已般泥洹。天下光明滅。十方諸天神。莫不自歸佛。”
《佛說彌勒來時經》(失譯人名附東晉錄):“彌勒得道為佛時。於龍華樹下坐。樹高四十里。廣亦四十里。彌勒得佛時。有八萬四千婆羅門。皆往到彌勒所師事之。則棄家作沙門。彌勒到樹下坐。用四月八日明星出時得佛道。”
《佛說摩訶剎頭經》(西秦沙門釋聖堅譯):“佛告天下人民。十方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生。十方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去家入山行學道。十方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得佛道。十方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般泥洹。佛言。所以用四月八日者何。春夏之際殃罪悉畢。萬物普生毒氣未行。不寒不熱時氣和適。今是佛生日故。諸天下人民共念佛功德。浴佛形像如佛在時。是故以示天下人。”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第一(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爾時夫人。既入園已。諸根寂靜。十月滿足。於二月八日(宋、元、明藏,作四月八日)日初出時。夫人見彼園中。有一大樹。名曰無憂。花色香鮮。枝葉分布。極為茂盛。即舉右手。欲牽摘之。菩薩漸漸從右脅出。”
《佛說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自夫人懷妊。天為獻飲食。自然日至。夫人得而享之。不知所從來。不復饗王廚以為苦且辛。到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時。化從右脅生墮地。即行七步。舉右手住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為尊。三界皆苦。何可樂者。”
佛般泥洹經》卷下(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佛泥曰後。作八宗廟。第九瓶塔。第十炭塔。第十一灰塔。經曰佛以四月八日生。八日棄國八日得道八日滅度。以沸星時。去家學道。以沸星時得道。以沸星時。般泥曰。草木復更華葉。舉國樹木皆更茂盛。佛般泥曰去。三界天中天。光明以滅。一切十方。皆自歸於佛。”
牟子理惑論》(東漢末年作品)說︰“佛四月八日生。”這是可考見的最早史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