鄖西五龍河

鄖西五龍河

五龍河,全長58公里,發源於秦嶺南麓鄂陝交界的天池嶺。整條河流,終年水流湍急,水質清澈,水量穩定,是著名的“七夕”天河上游的一條重要支流。因孕育道教傳說中“五龍捧聖”之五龍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鄖西五龍河
  • 發源地:秦嶺南麓鄂陝交界的天池嶺
  • 全長:58公里
  • 特點:水流湍急,水質清澈,水量穩定
五龍河簡介,五龍河歷史,五龍河文化,

五龍河簡介

五龍河因五龍而祥瑞、因道仙而揚名、因古猿而神聖、因奇秀而清雅。其山谷之幽深,河水之清澈,群山之奇麗,五龍之美名,仙道之靈氣,令人心曠神怡,嘆為觀止。是當之無愧的休閒度假、科學探險、攝影繪畫、吟詩寫作、修道養生、返樸歸真的人間天堂,素有“中國小九寨”和“純天然氧吧”之美稱。
五龍河旅遊風景區不僅有神奇秀麗的自然景觀,而且有豐厚久遠的文化背景。古猿人頭骨化石“鄖西人”,它的遺址就在五龍河東坡神霧嶺白龍洞。他們的生活年代,比聞名世界的北京猿人還要早40萬年,僅次於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雲南元謀人。而歷史文化中的五龍捧聖、封神大戰、聞仲歸天、老莊問道、商山四皓、織女下凡等傳說,更為五龍河增添了神秘飄渺的文化背景。
五龍河旅遊風景區由“ 五龍谷仙道養生休閒區”、“神霧嶺尋根問祖探源區”、“ 五龍河激情體驗漂流區”、“三官洞野營探險狩獵區”等四大板塊組成。其核心景區就是由湖北卓越集團目前一期工程已經開發建成的“五龍谷仙道養生休閒區”。這個景區由奇峰秀嶺環繞下的“千潭百瀑、五穀三洞、兩湖一廟”等主要景點串成一體。目前,景區二期三期正在加緊建設之中,屆時,五龍河景區將以更加美麗多彩的景觀和完備的配套服務呈現給大家。
五龍河旅遊風景區物產豐富,被稱為“秦嶺南麓動植物基因庫”。據不完全調查,全景區共有植物種類達1745種,其中有400多種是名貴珍稀中藥材;有動物100多種,其中娃娃魚、錦雞鳥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礦產資源豐富,其中大理石的品質、規模享譽海內外。現在,鄖西縣委政府為了支持國家南水北調工程,正加強保護森林資源和水資源,決定用大眼光、大手筆、大旅遊來帶動景區經濟的跨越式大發展,從而實現保護性開發和可持續發展。景區由天樂谷、飛龍谷、織女谷、封神谷、忘憂谷五大谷組成,峽谷幽深、山清水秀、氣勢恢宏,植被多為原始林態,樹木蔥鬱、怪石林立、溪水潺潺、飛瀑壯觀,景點多達百餘處。是春賞百花夏探水;秋觀紅葉冬詠雪的旅遊、休閒、娛樂、療養聖地。
天樂谷是自下游進入景區的第一谷,它自山門——天機門至天地玄黃石至,全長3公里。從這兒開始,五龍河峽谷將逐步展開它如夢如幻的畫卷。它自天機始,是我們天賜樂土之旅的起點,也是我們追尋快樂、如夢如幻之旅的起點,故曰“天樂谷”。這一段峽谷,滿目蔥翠,壁立千仞,河水清幽,鳥語花香,是蕩舟戲水,垂釣觀魚,登高放歌的人間天堂。谷內有天書峽、梅隅、天然浴池、九天飛瀑、金龜探月、天夢湖、水雲間、火棘園、三友泉等景點。有詩曰:“天機門內悟天機,天夢湖上入天夢。此景只應天上有,不想人間卻生成”。
飛龍谷是自下游進入景區的第二谷。它自天地玄黃石至三清潭止,全長1.5公里。因地育五龍、修煉得道,飛龍在天,“五龍捧聖”,故曰“飛龍谷”。谷中山戀疊嶂,河谷迂徐,麻柳圍灘,溪水清漣,是降香祈福、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絕佳去處。谷內有天地玄黃石、伏牛石、金蟾戲水、水秀蓮花等景觀。唐代大詩人李白做《飛龍引》一詩讚道:“丹砂成黃金,騎龍飛上太清家。雲愁海思令人嗟。宮中彩女顏如花。飄然揮手凌紫霞。從風縱體登鸞車。登鸞車,侍軒轅,遨遊青天中,其樂不可言。”
織女谷是自下游進入景區的第三谷。它自三清潭至聚仙閣止,全長2公里。這一段峽谷,溝谷幽深,秀峰蔚起,瀑潭成串,碧水清澈。因傳說織女下凡在此沐浴,故曰“織女谷”。此地是增進友誼、培養感情、祝福愛情的福地洞天。谷內有織女浴池、神牛臥灘、鵲橋、蘆花盪(牛郎牧場)、龍蝦戲水、金蛙坐禪、聚仙橋、經文石、聚仙閣等景觀。恰似唐代劉禹錫之詩曰:“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濤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封神谷是從下游進入景區的第四谷。它自聚仙閣至兩河口止,全長1公里。因武王伐紂、 旌麾東指、兵馬過處、遺址猶存,故曰“封神谷”。這一段峽谷,九曲迴腸,溪水繞盪,索橋飛架、怪石嶙峋,是探險觀奇、文化尋根、神交古人的不二之選。這裡是《封神演義》武王伐紂的南線戰場的要道,傳說中的聞太師戰死絕龍嶺、黃天化大戰金雞嶺等都發生在此谷附近。谷內有石破天驚、麒麟崖、將軍嶺、將軍石等景點。有詩云:“天挺人賢號尚父,封神壇上列花箋,大小英靈尊位次,商周演義古今傳。”
忘憂谷是最後的一谷。它自兩河口仙人橋止,全長2.5公里。因一路走來,山川美景,應接不暇,樂以忘憂,故曰“忘憂谷”。這一段峽谷,瀑之婀娜、水之清秀、泉之幽遂、林之疊嶂、石之奇美、岩之峭拔,實乃罕見,是隱身修煉、養生長壽、砥礪品質之閬苑仙境。谷內有忘憂橋、老君洞、三疊瀑、蘑菇石、長生橋、龍鬚瀑、圓夢湖、仙人橋等景觀。有詩讚曰:“紫陌紅塵未忘憂,五龍河谷洗煩愁。奇峰秀水觀不盡,神仙境內神仙遊。”

五龍河歷史

相傳古時候,膠東一方還淹在大海之下,後來海水後撤,高山和大地才露出水面,連成了一片。誰知此時天河潰決,天水下泄,大地又被洪水淹沒,女媧得知,連忙煉五色石補天,才堵住大水,大地重現光明。不過那泄於地上的水,卻形成汪洋,久久不見消退,百姓無法生活,個個叫苦連天,求上天保佑。
女媧看到這情景,又趕緊派大禹前往治水。一天,大禹治水來到萊陽地面,只見這裡漫天汪洋,難分東西南北。他為了弄清洪水的來龍去脈,大體走向,以便治理,便爬上牙山細細察看;然後又走遍黃海之濱,尋找排水水道。調查結束,便帶領眾百姓,全力投入治理。誰知整整治了一個月,並不見大水消退,心中十分著急。此時恰巧觀音菩薩到下方人間察看,見這一方仍然大水漫天,她可憐天下百姓,心裡很難受;又見大禹正在治水,兢兢業業,如此賣力,深受感動。
為救一方百姓疾苦,菩薩叫住了大禹說:"我看你為治水,如此用心,精神可佳。我今賜你一支趕山撼神鞭,讓你使用。此鞭神力無邊,趕山山移,驅神神動。你若需要,一切任你驅遣,但有一條,只許做好事,不許做壞事。"
大禹接了趕山撼神鞭,心中十分高興。他那裡敢怠慢,決心借神鞭之力,快快把水治好。他忽然想起在牙山察看水情時,看見山下龍泉中有五條龍,因無事可做,正在戲水玩耍。這五條龍分別是:白龍、青龍、蜆龍、墨龍、富龍。心想:"與其用神鞭指揮天地眾神治水,還不如讓這五龍來治。龍的工作就在治水,讓它們治水,一可建功積德,二可保一方百姓平安,何樂而不為。"想罷之後,便揮動神鞭,傳喚五龍。五龍聽到大禹呼喚,一起趕到面前。大禹命令道:"此一方大水為患,百姓遭淹,今奉菩薩旨意,命你們治水。白龍去西方,青龍、蜆龍去北方,墨龍、富龍去東方。務要齊心盡力,愛護百姓,把水治好。誰做得好,先到這裡,就給誰記頭功,並報與玉皇大帝,論功行賞。遲了受罰。"
五龍聽罷,誰也不敢怠慢,一聲霹靂,各自領命治水去了。
白龍從鐸山根開始治,只撿平川開掘河道,省工省力,很快把河道理通,第一個來到大禹身邊;蜆龍從棲霞西北方的艾山山根治起,一路開掘,費了不少力氣,它第二個回來了;墨龍來到赤山西邊的大天山,此一路有幾段大山阻隔,須繞道開掘,但因路程近些,第三個來了;青龍從棲霞靈山開掘,引各路大水,順山勢從高向下而行,每遇平川好地,它怕毀壞良田,就轉向大山溝中,越溝跨塹,一路向前,因此它挖的河道彎多石硬,費盡艱辛,第四個來到了大禹身邊。
現在五龍來了四龍,就缺富龍尚未來到。此時大水被引到此處,恰被一座大山擋住,再也不能向前流淌。水越積越深,很快就形成了一片茫茫大澤,直沒過了山腰。這山名叫馬鞍山。相傳很早以前,玉皇大帝到東方巡遊,來到這裡,他要到黃海中給馬洗澡,就把馬鞍卸於此處。待洗過澡,忘記把馬鞍備上,就踏雲而去,從此,這馬鞍就變成了這座山,大家都叫它馬鞍山。這山比起眾山雖然算不得最高大,但其石頭全呈黑色,十分堅硬,仿佛是用那鐵汁澆鑄而成。它兩頭高大,中間低洼,橫里臥於一方,任洪水叫號扑打,它卻巋然不動。
若是平時一座山,大禹用菩薩所賜的那支趕山撼神鞭,輕輕一趕也就趕走了。而現在偏偏是玉皇大帝的馬鞍,他就不便去揮動那神鞭了。便對已到的四龍說:"富龍暫時未到,你們四位不妨齊心協力,把這馬鞍搬到一邊,將水引向黃海,本次治水就算大功告成了。"
四龍一聽,毫不怠慢,齊心協力,一齊動手,搬起這馬鞭來。它們呼著號子,打著霹靂,一直幹了半個月,卻沒把馬鞍山挪開一步。恰在此時,富龍趕了回來。
大家看富龍回來,一齊迎上去,大禹心急如夢,問道:"大家都已回來半月,你為什麼這么晚才回來?"富龍倒很坦然,笑笑說:"我一路掘地尋水,每掘一段,就打一個大灣,集地脈地氣於灣中,希望借這地脈地氣為天下生個才子。我一共打了七十二個灣,所以到遲了。"
大禹一聽,十分惱火地說:"我命你們治水,賞罰標準已定,誰叫你去集什麼地脈地氣。既然已延誤時日,當該受罰,這樣吧,我把這些報與玉皇大帝,該賞該罰,讓他老作定奪吧!"
於是根據到的時間先後,白龍第一,蜆龍第二,墨龍第三,青龍第四。富龍受罰,列於第五。
富龍看了這報告,不覺心頭火起。若是平時,它脾氣倒也溫和,此時一聽受罰,直氣得七竅生煙,心火燃燒。它一躍升於半空,一拳砸向馬鞍山山腰,只聽得天搖地動一聲響,馬鞍山從中間斷為兩截。馬鞍山一斷,那接天大水,便譁然一聲,從斷口中直撲大海而去。從此,大水全部消退,大禹治水,就此告成。
玉皇大帝收到大禹的報告,仔細看了。批道:"五龍治水,功不可沒,唯青龍最有善心,不避艱苦,保護良田,品德可風。而富龍集地脈地氣,意欲造福後人,也為一番好意,後又把我廢馬鞍打開,以引水入海,其功顯赫。排列名次,應是青龍第一,富龍第二,墨龍第三,蜆龍第四,白龍第五。請照此行賞,並建議此處大河命名為'五龍河',並建'龍王廟',四時供奉,以張大德於天下。欽此。"
從此,這條大河就叫了五龍河,並於馬鞍山上建起了"龍王廟",以紀念五龍開河治水之功。廟內塑有青龍像,四壁五龍騰飛,氣勢非凡。一年四時,香火不斷。

五龍河文化

五龍河有豐富的龍文化傳說,有豐富的人文背景(封神演義)中的遺蹟,如聞太師殉難絕龍嶺,黃天化大戰金雞嶺白龍洞古猿人遺址經鑑定距今已80萬年。五龍河大峽谷全長百餘里,海拔落差550米,生態氣勢大,景區宏偉,是春觀景、夏避暑、秋賞葉、冬詠雪的旅遊勝地。
五龍谷有豐富的龍文化和神文化。據《中國國情大事典》記載,距今約100萬年前的古猿人和59種生物化石,就發現在五龍河流域的安家鄉神霧嶺的白龍洞,早於北京周口店猿人30萬年,近期又發現大量恐龍蛋石化群,是名副其實的恐龍故鄉。《封神演義》中的聞太師、黃天化、姜子牙等歷史名將均在五龍河留下了神奇的傳說和考古遺址。
五龍河大峽谷由龍門景區、龍潭景區、龍峽景區、龍女景區龍宮景區五大景區組成,景區內山巒疊嶂、四季常青、風景如畫、交相輝映。有五龍門、柱、湖、河、谷、峰、溪、瀑、廟、庵等60餘處美景。
五龍河植物種類達1345種,有400多種名貴中藥材,動物100餘種,大理石、紅豆杉、神霧茶葉、天然粉葛、黃姜、山野葡萄等資源十分豐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