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玉

郭永玉

郭永玉,男,1963年5月生於湖北隨州,博士, 華中師範大學國家級心理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永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隨州
  • 出生日期:1963年5月
  • 職業華中師範大學國家級心理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
  • 畢業院校: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系學校教育專業本科生,獲教育學學士學位
教育經歷,工作經歷,講授課程,學術社會兼職,研究領域,科研項目,科研論文,會議論文,專著與教材,獲獎情況,

教育經歷


1996年9月~2000年6月,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基礎心理學專業博士生,獲教育學博士學位;
1988年9月~1991年6月,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系基礎心理學專業碩士生,獲教育學碩士學位;
1980年9月~1984年6月,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系學校教育專業本科生,獲教育學學士學位。
郭永玉

工作經歷


2012年9月~ ,國家級心理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
2009年12月~2010年5月,英國University of Leicester心理學院榮譽訪問教授(Honorary Visiting Professor, School of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UK,中國國家留學基金資助);
2004年7月~ ,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生導師;
2001~ ,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
2000~ ,華中師範大學基礎心理學專業碩士生導師;
2000年11月~2003年3月,武漢大學哲學學院西方哲學專業博士後;
1999~2001,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副教授;
1998年8月~1999年8月,美國Institute of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ITP)和University of New Mexico(UNM)訪問學者;
1993年~1999年,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講師

講授課程

人格心理學 人格心理研究 心理學基本問題研究

學術社會兼職

學術組織任職:
華中師範大學第八屆教學委員會委員(2013~ )
教育部高等學校心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13~ )
青少年網路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2011~ )
中國心理學會高級會員(中國心理學會評定之心理學家)(2010~ )
中國心理學會理事(2009~ )
中國心理學會人格心理學分會副會長(2009~ )
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分會副會長(2009~ )
中國心理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委員(2009~ )
教育部高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06~2013)
中國心理學會人格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5~2009)
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委員(2005~2009)
湖北省心理學會常務理事(2004~ )
湖北省心理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2004~ )
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001~2005)
中國心理學會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專業委員會委員(1997~2001)
學術期刊編委會任職: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科學》期刊編委(2009~ )
心理研究》期刊編委(2008~ )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探新》期刊編委(1999~ )

研究領域

人格心理學、理論心理學與心理學史

科研項目

1. 超個人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資助項目(2000-),教外司留[2000]479號。已結項。
2. 人格心理學當代研究的整合性建構及其教育套用。華中師大校基金重點項目(2000-2002)。已結項。
3. 人格心理學的理論研究與主題研究。武漢大學博士後研究項目(2000-2002)。已結項。
4. 人格心理學基本範疇研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01-2002),中博基[2001]5號,第29批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金獲得者。已結項。
5. 人格心理學專題研究的整合性建構及其教育套用。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2003年青年基金項目,批准號EBA030411。已結項。
6. 遊戲性網路成癮事件相關電位研究。湖北省人的發展與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2006年度開放課題。已結項。
7. 青少年網路成癮者面孔識別早期加工的腦機制研究。湖北省人的發展與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2007年度開放課題。在研。
8. 武漢人幸福感調查-----武漢市民幸福感指數構建及其測評。武漢市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07)。已結項。
9. 貧困大學生人格健康發展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課題。2007年批准。在研。
10. 道家人格結構測量及其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的套用。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2007年批准。在研。

科研論文

周春燕、郭永玉:家庭社會階層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公正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3, 21(4): 636-640.
周宗澤、賀金波、郭永玉:生存加工的編碼和提取雙重優勢效應:ERP證據。心理與行為研究,2013,(in press).
楊沈龍、郭永玉、李靜白潔:控制還是適應:次級控制研究的兩種取向。心理科學進展,2013,21 (5): 857-866.
周宗澤、賀金波、郭永玉:記憶生存優勢:心理機制及進化心理學解釋。心理研究,2013, 6 (2): 3-8.
胡小勇、郭永玉:執行意向對目標達成的促進及其作用過程。心理科學進展,2013,21 (2): 282-289.
周春燕、郭永玉:公正世界信念:重建公正的雙刃劍。心理科學進展,2013,21 (1): 144-154.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13年第5期全文轉載。
He, J., Li, B., Guo, Y., Naatanen R., Pakarinen, S., & Luo, Y. Effects of alcohol on auditory pre-attentive processing of four sound features: evidence from mismatch negativity. Psychopharmacology. 2013, 225(2): 353-360. doi: 10.1007/s略-8.
Wang, Z., Hu, X. Y., & Guo, Y. Y. Goal contents and goal contexts: Experiments with Chinese students.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2013, 81(1): 105-122. doi: 10.1080/00220973.2012.678407.
郭永玉、李靜、胡小勇:人格心理學:人性及其差異的研究。中國科學院院刊(心理學理論體系與方法論專輯),2012, 12, 88-97.
李然、郭永玉:敘事:心理學與歷史學的橋樑。心理研究, 2012, 5 (2): 3-9.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12年第8期全文轉載。
塗陽軍、郭永玉:論中國人的儒道互補人格。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學報, 2012, 12 (2): 93-97, 120.
李靜、郭永玉:大學生物質主義與儒家傳統價值觀的衝突研究。心理科學, 2012, 35 (1): 160-164.
郭永玉、塗陽軍:道家人格:概念、測量及其在和諧社會建設中的套用。研究報告, 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採用, 2011年12月。
李靜、郭永玉:如何破解中國的“幸福悖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1, 50 (6): 155-160.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12年第4期(第11-16頁)全文轉載。
塗陽軍、郭永玉:生活事件對負性情緒的影響:社會支持的調節效應與應對方式的中介效應。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011, 19 (5): 652-655.
塗陽軍、郭永玉:“道”性、“水”性、人性、中國人人格。心理學探新,2011, 31 (4): 291-296.
喻豐、郭永玉、塗陽軍:觸發性替代攻擊:概念、範式與實驗證據。心理研究,2011, 4 (2): 57-64 .
Jin-bo He, Chia-ju Liu, Yong-yu Guo, & Lun Zhao. Facing some problems of processing faces: The early stage of face processing in excessive Internet users. 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11, 14 (5): 303-308. (SCI).
孫燈勇、郭永玉:特質性情緒智力:測量、機制及與健康的關係。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 29 (1): 41-46 .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CUAA),2011年第3期(第84-86頁)全文轉載。
傅晉斌、郭永玉:死亡提醒效應的心理機制及影響因素。心理科學,2011, 34 (2): 461-464.
傅晉斌、郭永玉:死亡提醒效應:概念、測量及來自多領域的證據。心理學探新,2011, 31 (2): 113-117.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11年第10期(第35-40頁)全文轉載。
湯舒俊、郭永玉:張居正馬基雅弗利主義人格解析。心理學探新,2011, 31(3) : 209-213.
塗陽軍、郭永玉:道家人格結構的構建。西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 37 (1): 18-24.
湯舒俊、郭永玉:當前社會中的馬基雅弗利主義現象。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01月25日(第159期) 第9版。
賀金波李兵兵、郭永玉、江光榮:青少年網路色情成癮研究進展。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0,18 (6) : 90-92, 97.
劉毅、郭永玉:民眾自由意志觀及其與決定論相容性的研究。心理學探新,2010,30(4) : 18-22.
湯舒俊、郭永玉:西方厚黑學--基於馬基雅弗利主義及其相關的心理學研究。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4: 105-111.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11年第1期(第79-85頁)全文轉載。
郭永玉:從社會和個人兩個層面認識幸福。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8月5日(第112期) 第10版。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馬克思主義文摘》月刊2010年第11期(第50-52頁)全文轉載。
李靜、郭永玉:收入與幸福的關係及其現實意義。心理科學進展,2010,18(7): 1073-1080.
郭永玉、章若昆:對自我批評的“批評”--過度自我批評有損心理健康。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04月13日(第79期) 第8版。
韓磊、馬娟、焦亭、高峰強、郭永玉:羞怯與非羞怯大學生在早期面孔加工中的差異--來自ERP 的電生理學證據。心理學報,2010, 42 (2): 271-278.
劉超、郭永玉:死亡意識:意義感在臨終關懷中的作用。心理研究,2010, 3 (1): 9-15.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10年第7期(第20-26頁)全文轉載。
塗陽軍、郭永玉:創傷後成長:概念、影響因素、與心理健康的關係。心理科學進展,2010,18 (1): 114-122.
李靜、郭永玉:物質主義價值觀量表在大學生群體中的修訂。心理與行為研究,2009,7(4): 280-283.
郭永玉、李靜:武漢市居民幸福感現狀的調查與思考。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8(6): 136-140.
章若昆、郭永玉:自我批評人格及其對社會適應的影響。西南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35(6):11-15.
喻豐、郭永玉:自我寬恕的概念、測量及研究現狀。心理科學進展,2009,17 (6): 1309-1315.
塗陽軍、郭永玉:臨床用觀念變化問卷簡式中國版的修訂。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09,17(10) : 1260-1262.
孫燈勇、郭永玉:經典條件作用的類型學說及條件反應消退機制新釋。心理科學,2009,32 (5) :1262-1264.
喻豐、郭永玉:《被笑恐懼、被笑愉悅與笑他愉悅問卷》的修訂。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09,17 (5) : 557-558, 565.
劉超、郭永玉:孝文化與中國人人格形成的深層機制。心理學探新,2009,29 (5): 7-12.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10年第2期全文轉載。
馬麗麗、郭永玉:人際目標認知三角模型。心理科學進展,2009,17 (4): 829-835.
喻豐、郭永玉:攻擊者的注意偏向與歸因偏向及其關係。心理科學進展,2009,17 (4) : 821-828.
喻豐、郭永玉: 與笑有關的三種個體差異:被笑恐懼、被笑愉悅與笑他愉悅。心理學探新,2009,29(1) : 82-86.
胡小勇、郭永玉:自主-受控動機效應及套用。心理科學進展,2009,17 (1): 197-203.
馬麗麗、郭永玉:無意識目標:激活與追求。心理科學進展,2008,16 (6): 919-925.
孫燈勇、郭永玉: 是瘋子還是天才: 精神質與創造力的關係。 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47(6) : 136-140.
譚樹華、郭永玉:大學生自我控制量表的修訂。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08,16 (5): 468-470.
胡小勇、郭永玉:目標內容效應及其心理機制。心理科學進展,2008,16 (5): 826-832.
李靜、郭永玉:物質主義及其相關研究。心理科學進展,2008,16 (4): 637-643.
李瓊、郭永玉:社會支配傾向研究述評。心理科學進展,2008,16 (4): 644-650.
譚樹華、郭永玉:有限自制力的理論假設及相關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08,16 (3): 309-311.
楊慧芳、郭永玉:大學生個人奮鬥、人格特質主觀幸福感的關係。心理發展與教育,2008,24 (3): 58-64.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08年第12期全文轉載。
Guo, Y. Y. & Lee, M. R. Structure and measure of Taoist persona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8, 43 (3-4): 453. Meeting Abstract. ISSN: 0020-7594. ISI Document Delivery No.: 349EO (SSCI).
鄭萍、章軍建、郭永玉:心理應激DNA損害。心理科學進展,2008,16 (2): 274-281.
賀金波、郭永玉、柯善玉、趙侖:網路遊戲成癮者認知功能損害的ERP研究。心理科學,2008,31 (2):380-384.
賀金波、郭永玉、向遠明: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的發生機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08,16 (1): 46-48.
周紅梅、郭永玉、柯善玉:大學生自我同一性過程問卷編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08,16 (1): 9-12.
尤瑾、郭永玉:依戀的內部工作模型。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98-104.
王小妍、郭永玉:成年期的依戀與探索。心理學探新,2008,28 (1): 82-87.
鐘華、郭永玉:利他人格研究述評。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26 (1):68-73.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CUAA),2008年第4期轉載。
李靜、郭永玉:收入與幸福感關係的理論。心理研究,2008,1 (1): 28-34.
李靜、郭永玉:金錢對幸福感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心理科學進展,2007,15 (6): 974-980.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08年第3期全文轉載。
李瓊、郭永玉:作為偏見影響因素的權威主義人格。心理科學進展,2007,15 (6): 981-986.
李紅菊、郭永玉、許燕:中國大學生的人際信任-不信任: 單因素還是雙因素。心理發展與教育, 2007, 3 : 112-116.
郭永玉、張釗:人格心理學的學科架構初探。心理科學進展,2007,15 (2): 267-274.
尤瑾、郭永玉:“大五”與五因素模型:兩種不同的人格結構。心理科學進展,2007,15 (1): 122-128.
李瓊、郭永玉:作為人格變數的獨處及其相關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07,15 (1): 96-98.
尤瑾、郭永玉:大學生人格、社會支持主觀幸福感的關係。心理與行為研究,2007, 5(1): 65-69.
楊慧芳、郭永玉、鐘年:文化與人格研究中的幾個問題。心理學探新,2007,27(1): 4-8.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07年第8期全文轉載。
張釗、郭永玉:個人奮鬥及其相關研究。心理科學進展,2006,14(6): 950-955.
李紅菊、郭永玉、許燕:信任-不信任雙因素觀的回顧與展望。教育研究與實驗,2006, 3,69-72.
賀金波彭小虎、郭永玉:人格的事件相關電位研究。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 2,103-109.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06年第8期全文轉載。
郭永玉: 西方心理治療中致幻劑的套用。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9(1): 106-111.
楊慧芳、郭永玉:從人際關係看人格--認知情感系統理論的視角。心理學探新,2006,26(1): 13-17.
周紅梅、郭永玉:自我同一性理論與經驗研究。心理科學進展,2006,14(1): 133-137.
趙慧娟、郭永玉:人格變數的性別差異述評。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 31(6): 69-72.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06年第3期全文轉載。
馬一波、郭永玉:進化心理學之人性觀。湖南師大教育科學學報,2005, 5, 104-107.
楊英、郭永玉:後現代心理學現代心理學的對話。心理科學進展,2005,13(3): 379-384.
賀金波、郭永玉:人格的生理基礎研究綜述。心理學探新,2005,25(3): 59-63.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05年第12期全文轉載。
郭永玉:維爾伯的整合心理學。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5,23(1): 51-56.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05年第8期全文轉載。
Guo Y. Y. & Lee H. J.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st-distrust behavior and the Chines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Oct-Dec 2004, 39 (5-6): 274. Meeting Abstract. ISSN: 0020-7594. IDS Number: 884WS (SSCI).
陳思帆、郭永玉:受歡迎兒童的特點及研究方法。心理科學進展, 2004,12(6): 875-882.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05年第2期全文轉載。
楊子云、郭永玉:人格分析的單元: 特質、動機及其整合。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 43(6),131-135.
陳繼文、郭永玉:人格心理學中的潛意識研究。湖南師大教育科學學報,2004, 3(1), 121-125.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04年第8期全文轉載。
蔣京川、郭永玉:動機的目標理論。心理科學進展,2003, 11(6), 635-641.
趙慧娟、郭永玉:性別差異研究的四種取向。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 29(5). 32-36.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03年第11期全文轉載。
郭永玉:瀕死經驗及相關的心理治療問題。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3,42(5), 122-126.
郭永玉:超個人心理學觀評析。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 4, 96-102.
趙冬梅、郭永玉:用整合的觀點看情緒。心理學探新,2003,23(3), 20-24.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03年第12期全文轉載。
郭永玉:兩種人本心理學的辯論。心理學探新,2003, 23(1), 3-8.
郭永玉:麥獨孤策動心理學的貢獻。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 41(5), 69-74.
郭永玉:榮格及其學派與超個人心理學。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2, 5, 535-539.
郭永玉:靜修與心理健康。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5, 75-81.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02年第12期全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3年第1期和《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1期摘登。
郭永玉:論物理學作為心理學的榜樣。教育研究與實驗,2002,4, 41-43.
郭永玉:馬斯洛晚年的超越性人格理論的形成和影響。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 20(2), 53-58.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02年第10期全文轉載。
郭永玉:真我的追尋--阿薩鳩里的“心理綜合”的人格理論與治療模型。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1, 40(4), 131-135.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01年第10期全文轉載。
郭永玉:超個人心理學的形成與發展。國外社會科學,2001, 3, 39-42.
郭永玉:先秦情慾論。心理學報,2001, 33(1), 82-87.
郭永玉:紀念著名心理學家朱希亮先生誕辰100周年。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1,40(1), 封2.
郭永玉:超個人心理學的界說。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 6, 31-35.
郭永玉:超個人心理學的基本理念。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0, 39(5), 124-127.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01年第1期全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1年第1期摘登。
郭永玉:蘇蒂奇與超個人心理學的誕生。楊鑫輝主編:心理學探新論叢(2000)。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201-207頁。
郭永玉、陶宏斌:西方心理學實證主義與現象學方法論之比較。華中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1999, 38(6), 312-317.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2000年第3期全文轉載。
郭永玉:卡丁納的精神分析文化人類學述評。社會心理研究,1998, 2, 36-40.
郭永玉:“逃避自由說”的文本解讀。華中師大學報(哲社版),1997, 36(5): 99-104.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1998年第2期全文轉載。
郭永玉:行為的動力:心理學家的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1997, 17(4): 53-56.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1997年第8期。
陶宏斌、郭永玉:現象學方法論與現代西方心理學。華東師大學報教育科學版,1997, 4, 61-67. 略。
陶宏斌、郭永玉:實證主義方法論與現代西方心理學。心理學報,1997, 29(3), 312-317.
郭永玉:沙利文精神醫學的人際理論。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1997, 5(3), 182-185.
郭永玉:弗羅姆社會心理學的邏輯體系。社會心理研究,1996, 2, 27-34.
郭永玉:霍妮的社會文化神經症理論及其歷史地位。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1996, 4(2), 119-122.
郭永玉:精神分析社會文化學派的形成。國外社會科學,1995年第12期特刊, 25-29, 12.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1996年第6期全文轉載。
郭永玉:作為心理學概念的理想、信念、世界觀。教育研究與實驗,1995, 3, 38-41.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1995年第11期全文轉載。
郭永玉:狂歡、舞蹈、搖滾樂與社會無意識。社會心理研究,1994, 4, 34-39. 被收入《心理學理論與套用研究》,楊鑫輝主編,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版。
郭永玉:論弗洛伊德的悲劇人格。心理學探新,1994, 14 (2), 17-21.
郭永玉:論弗羅姆的社會心理學。社會心理研究,1993, 4, 29-35.
郭永玉:論弗羅姆心理學說的時代背景和思想淵源。教育研究與實驗,1993, 1, 48-51, 36. 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心理學》月刊1993年第6期全文轉載。
郭永玉:論弗羅姆的性格學。教育研究與實驗,1990, 4, 33-37. 教育科學報(中央教科所主辦,現《教育文摘周報》) 1991年4月26日摘登

會議論文

郭永玉:老科學家的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及其人生敘事研究。第二屆海峽兩岸“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學術研討會,大會主題報告,2013年6月25日~27日,湛江。
郭永玉:社會階層對心理行為的影響。香山科學會議第455次會議,2013年3月26日~28日,北京。評述報告(見略/ConfRead.aspx?ItemID=2148)。
Li, J., Hu, X. Y., Guo, Y. Y., Tian, Y., & Li, X.X.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conflict resulting from the coexistence of materialism and Confucian traditional valu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2, 47(sup1): 601.
Hu, X. Y., Guo, Y. Y., Li, J., Tian,Y., & Li, X. X. The Mechanism of Goal Content Effect: Field Experiment with Chinese Stu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2, 47(sup1): 612.
Li, X. X., Li, J., Guo, Y. Y., & Hu, X. Y. A primary design of happiness questionnaire of Chinese youth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2, 47(sup1): 622.
Li, B., Guo, Y. Y., Lin, L., Xu, F. M., & Ma, H. Y.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difficulties in career decision mak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2, 47(sup1): 629.
Li, B., Tang, H. Y., Guo, Y. Y., Xu, F. M., & Ma, H. Y.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newcomer proactive behaviours in an organis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2, 47(sup1): 629.
Xu, F. M., Wang, W., Ma, H. Y., & Guo, Y. Y. The unconscious process of anchoring effects: Subliminal anchoring effe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12, 47(sup1): 699.
郭永玉:收入與幸福:跨學科的視角。中國心理學會人格心理學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2010年10月22~23日,蘇州大學。大會報告。
郭永玉:從社會和個人兩個層面認識幸福。湖北省暨武漢心理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2010年9月11~12日,武漢,湖北大學。大會主題報告。
郭永玉: 心理學視角的社會與經濟行為。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大會,2009年11月5~8日,濟南,山東師範大學。主持專題報告會。
郭永玉、湯舒俊: 湖北省心理學專業基本情況調查報告。教育部高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2008年年會,2009年元月9~10日,哈爾濱,黑龍江大學教育學院。大會報告。
郭永玉、李靜:金錢與幸福:理論及相關研究。中國心理學會人格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第三次年會暨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教學工作委員第十四次年會,2008年11月7~9日,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專業委員會報告。
Guo Yong-yu, & Lee Ming-rong: Structure and Measurement of Taoist Persona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48(3/4): 453. Abstracts of the 29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ICP2008), Berlin, Germany, July,20-25, 2008. Poster at Wednesday morning, 9.00 -12.00 in 23rd, July, 2008, at No321, in poster hall 2 of International Congress Centrum, Berlin, Germany.
郭永玉:特質、動機和敘事:人格研究的三種範式及整合。第六屆華人心理學家學術研討會,2008年6月11-14日,香港中文大學。小組發言。
郭永玉:人格心理學的教學用書建設------個人思路與工作進展。中國心理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第十三次學術年會與人格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第二次學術年會,2007年11月23~25日,福建漳州師範學院。大會發言。
郭永玉:特質、動機和敘事:人格研究的三種範式及整合。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2007年11月8~11日,開封,河南大學。專業委員會重點發言。
Guo Yong-yu, & Lee Hong-ju: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ust-distrust behavior and the Chinese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Abstracts of the 28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ICP2004), Beijing, China, August, 8-13, 2004. Poster at Wednesday, August, 11, 2004, at No3063.59.

專著與教材

學術著作:
譚樹華、郭永玉:歐洲古代人格論。車文博主編《中外心理學比較思想史》(第1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527~534頁。
況志華塗陽軍李靜、郭永玉:人格論。車文博主編《中外心理學比較思想史》(第3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79~183, 211~230頁。
葉浩生主編,郭永玉副主編:《心理學新進展叢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馬一波、鐘華著,郭永玉審定:《敘事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劉毅、鐘華譯,郭永玉審校:《羅傑斯著作精粹》。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郭永玉著:《人格心理學----人性及其差異的研究》。72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1次印刷,2007年第1版修訂第2次印刷。鄧曉芒:《人格心理學》序,博覽群書,2005年第8期,第87-90頁。黃希庭:人格心理學知識結構的探索-----讀郭永玉著的《人格心理學》,心理科學,2006年第6期,第1507頁。華中師範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08)。湖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
郭永玉著:《精神的追尋----超個人心理學及其治療理論研究》。23萬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該專著榮獲第三屆全國教育圖書二等獎(2003),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6)。
郭永玉著:《孤立無援的現代人----弗羅姆的人本精神分析》,28 萬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台灣貓頭鷹出版社2000年繁體字版。此書為車文博主編、郭永玉等助理主編《20世紀西方心理學大師述評》叢書(共15卷,每卷20-30萬字)中的一卷。《心理學探新》雜誌2000年第4期和《光明日報》2001年1月11日均有專文評論此套叢書。該套叢書曾榮獲第二屆全國教育圖書二等獎(2001)。湖北省第三屆(1999-2000 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教材與教學參考書:
Larsen, R. J. & Buss, D. M. (郭永玉、陳繼文賀金波、孫燈勇、楊子云、馬一波、劉婭 譯):《人格心理學:人性的科學探索》。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年版, 教育部高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教學用書。
郭永玉、賀金波主編:《人格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郭永玉等著:《人格心理學導論》(林崇德主編《21世紀心理學系列教材》)。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郭永玉、王偉主編:《心理學導引》。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主持湖北省教學研究項目成果。
Myers, D. G. (黃希庭主譯,郭永玉等翻譯):《心理學》(第7版)。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年版。
Rathus, S. A. & Valentino, L. (尤瑾、張釗、李敏榮等譯,郭永玉審校):《當代心理學導引(Psychology: Concepts and Connections)》(第7版)。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楊鑫輝主編,郭永玉等參編:《新編心理學史》。暨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郭永玉等參編:《心理學基礎》(全國重點師範大學合編教材,高等師範院校公共課心理學教材)。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2008年第2版(2009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葉浩生主編,郭永玉等副主編:《心理學理論精粹》。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楊鑫輝主編,郭永玉等參編:《心理學通史》。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楊鑫輝主編,郭永玉、郭本禹副主編:《西方心理學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葉浩生主編,郭永玉等參編:《西方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劉華山、郭永玉主編:《學校教育心理學》。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獲獎情況

文博總主編《中外心理學比較思想史》(三卷本),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第三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2011年12月),2013年榮獲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其中第三卷主編葉浩生,副主編彭運石、郭永玉)。
指導碩士學位論文《中學生的學習目標:效應、機制與促進》(作者胡小勇)2010年獲湖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人格心理學》獲湖北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009)。
《人格心理學》獲華中師範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008)。
指導碩士學位論文《關係情境對自我和他人表征的影響研究》(作者尤瑾)2008年獲湖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2007年9月獲“湖北省優秀教師”稱號。
參加彭小玲主持教學研究項目:聲樂教育與創新性思維培養的理論與實踐研究。2005 年 10 月獲湖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 署名第三 ) 。
專著《精神的追尋: 超個人心理學及其治療理論研究》獲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006)。
指導本科生科研論文《返回抑制----一個不斷擴展的領域》獲華中師範大學大學生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006)。
指導碩士學位論文《中國大學生人際信任及其與人格特質的關係研究》(作者李紅菊)2005年獲湖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本科生論文《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與人格特徵、社會支持的關係研究》(作者尤瑾)2004年獲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一等獎。
華中師範大學2003-04學年度教師教學工作一等獎。
專著《精神的追尋: 超個人心理學及其治療理論研究》獲第三屆全國教育圖書二等獎(2003)。
《20世紀西方心理學大師述評》叢書(車文博主編,郭永玉為叢書助理主編和分卷作者)獲第二屆全國教育圖書二等獎(2001)。
專著《弗羅姆的人本精神分析》獲湖北省第三屆(1999-2000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