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移理論

遷移理論

這裡的遷移理論是指學習遷移理論。學習遷移是指一個人在一種情境中的學習影響他在其他情境中的學習。

傳統的遷移理論主要有形式訓練說、桑代克的共同因素說、賈德的概括化理論、苛勒的關係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遷移理論
  • 外文名:transfer theory
  • 所屬學科:心理學,教育學
學習遷移,主要理論學說,形式訓練說,相同要素說,經驗類化說,關係理論,學習定勢說,

學習遷移

遷移有正遷移和負遷移之分。凡一種學習加強另一種學習,稱為正遷移;反之,一種學習干擾即削弱另一種學習,稱為負遷移。一般來說,遷移是由兩種學習的刺激和反應的類似性而產生的。反應相同時兩種學習的刺激越相似,越發生正遷移;反應不同時,刺激越相似,越發生負遷移。
學習遷移是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問題。教學中應注意利用正遷移,消除負遷移。在課程設定、教材的組織、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都要注意學習遷移的作用。

主要理論學說

形式訓練說

它來源於德國的官能心理學,代表人物是沃爾夫。官能心理學認為,人的心靈是由“意志”、“記憶”、“思維”等官能組成的,各種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樣,通過練習而增強能力。形式訓練說也認為,學習的遷移就是非物質的心靈官能受到訓練而自動發展的結果。即通過某種學習,使某種心靈官能得到訓練,從而轉移到其它學習上去,使其它學習得以易化。依這種觀點,學習的內容不甚重要,重要的是學習的難度和訓練價值。

相同要素說

又叫共同要素說。是桑代克和武德沃斯在反對形式訓練說之後提出的一種學習遷移理論。認為學習就是形成一種情境與反應的聯結,學習遷移,就是相同聯結的遷移。只有在兩種學習中存在著共同的聯結,第一種學習上的進步才能轉移到另一種學習上去。例如,在活動A1、2、3、4、5和活動B4、567之間,因為有共同成分4和5,所以這兩種活動之間才會有遷移出現。桑代克在遷移方面的研究,揭露了形式訓練說的錯誤,但是又表現出簡單化和機械論觀點。

經驗類化說

賈德提出的與相同要素說相對立的一種學習遷移理論。他認為,兩種學習活動之間存在著的共同成分,只是產生遷移的必要前提,而產生遷移的關鍵是學習者能在兩種活動中概括出它們之間的共同原理,使經驗類化的結果。由於賈德十分重視教學方法在遷移中的作用,因而有忽視學習內容的傾向,有片面性。現代認知派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遷移可分為兩類:一類叫特殊遷移,是習慣或聯想的延伸,主要是指動作技能的遷移;另一類叫非習慣遷移,即原理和態度的遷移,是教育過程的核心。他認為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基本原理和概念,是通向適當“訓練遷移”的大道。

關係理論

格式塔學派提出的一種學習遷移理論,就其觀點而言,則是概括化理論的繼續和深入。該理論認為,對情境中關係的頓悟是實現遷移的根本原因。這是由於領悟事物之間的關係,就能達到概括化,從而形成遷移。
德國心理學家苛勒曾分別採用對小雞或3歲兒童在兩張不同深淺灰色紙上找食物的實驗來證明這一理論。實驗分兩步進行。第一步使實驗對象對深淺不同灰色的兩張紙形成分化性條件反射,即對深灰色紙產生食物反射,而對淺灰色紙則不然。第二步則採用黑灰色紙代替淺灰色紙,對比之下,原來的深灰則成了淺灰。這時實驗對象是根據深淺灰色的關係對黑灰色紙產生食物反射還是對原來的深灰色紙產生食物反射?實驗結果表明:小雞有70%對較深的黑灰色紙產生食物反射;3歲兒童則100%對黑灰色紙形成食物反射。根據這一遷移現象,關係理論者認為個體越能認清和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概括化的可能性就越大,遷移的作用就越普遍和顯著,這一理論雖有片面性,但為許多心理學家所接受。

學習定勢說

學習定勢說考慮的是學習方法的遷移問題。所謂學習定勢,就是習得的學習方法的態度傾向。一個學生的學習遷移,往往地受他的學習意圖或學習心向的影響,這就是學習定勢的作用。先行學習為後繼學習準備了遷移的條件,或使後繼學習處於準備狀態中,這就有利於遷移。在先行學習中改進學習的一般方法,學會“如何學習”也能起到定勢的作用,有利於學習遷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