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樓羅(印度神話中的一種巨鳥)

迦樓羅(印度神話中的一種巨鳥)

迦樓羅是古印度神話傳說中記載的一種巨型神鳥,在印度教中是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濕奴的坐騎,而在佛教中則位列於天龍八部之一。專食龍族——其實是那迦蛇族(Naga)佛教徒為了貼近中國文化而把古印度神話中的蛇族翻譯為龍族,如清邁雙龍寺便是一例,其“龍”無爪,實則為蛇也,並非龍。

而在有些不明事理的人將迦樓羅食蛇習性強加到鯤鵬身上,鯤鵬的鵬鳥形象融合到迦樓羅身上,將迦樓羅與鯤鵬大鵬等形象混淆後,大鵬金翅鳥這一古來未有的形象由此誕生,實際上兩者屬性完全相反。

而由於古代受格義風氣的盛行,佛教徒翻譯經典時不明就裡,便將迦樓羅翻譯成金翅大鵬或大鵬金翅更進一步加劇這一錯誤,實為只知其表象而不知其本源。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迦樓羅被稱為金翅鳥,而大鵬金翅鳥便是在兩者形象混淆後對鯤鵬或迦樓羅的強加之稱。

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的《初篇》中詳細地記錄了迦樓羅為了解除其母的奴隸身份而與蛇族打賭,以奪取天界的甘露換來換取母親和自身的自由。最終成功地從天界因陀羅處取得甘露,從而在爭取到自由的同時終身以蛇族為食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迦樓羅
  • 外文名:Garuda
  • 別名:迦留羅、迦樓陀、加魯達
  • 來源:印度神話
  • 漢譯:金翅鳥
  • 原型:蛇雕
  • 意譯:羽毛美麗者
形象,起源,傳說,印度教,佛教,藏傳佛教,影響,佛教八部眾,提婆,娜迦,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呼羅迦,

形象

迦樓羅金翅鳥分為四種:化生、濕生、胎生、卵生。化生迦樓羅最為強大,其次是濕生迦樓羅,再次是胎生迦樓羅,最後是卵生迦樓羅。天下有無數迦樓羅金翅鳥,由威德、大身、大滿、如意四大迦樓羅王統領。
一般來說,迦樓羅以人面鳥身、鳥面人身或全鳥身形像出現。
泰國國徽上的迦樓羅泰國國徽上的迦樓羅
人面鳥身形
其身肚臍以上如天王形,只有嘴如鷹喙,綠色,面呈忿怒形,露牙齒。肚臍以下是鷹的形象。頭戴尖頂寶冠,雙髮披肩,身披瓔珞天衣,手戴環釧,通身金色。身後兩翅紅色,向外展開,其尾下垂,散開。泰國國徽上的迦樓羅就是此形象。
鳥面人身形
在中國中原地區的佛教寺廟中,迦樓羅常常以觀世音化身之一的身份,出現在供奉觀音的圓通寶殿中,全身白袍,人形,唯面部尖喙,仍是鷹形。
全鳥形
在中國西南地區,迦樓羅往往以金雞形象出現,立於塔頂。另外,印度尼西亞也以迦樓羅為國徽,也是全鳥形象。

起源

迦樓羅是古代世界性的巨鳥崇拜在印度地區的體現阿拉伯的Roc,中國的大鵬,印第安人的雷鳥等等。
釋名中寫道:“迦樓羅”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莊嚴寶色,頭上有一個大瘤,是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娜迦為食。”迦樓羅每天要吃一條娜迦王及五百條毒蛇。等他臨終時,無法進食,上下翻飛七次後,飛往金剛輪山,全身自焚,只剩一個純青琉璃心,值得注意的是,佛教所謂的龍族其實是那迦蛇族(Naga),佛教徒為了貼近中國文化而把古印度神話中的蛇族翻譯為龍族,如清邁雙龍寺便是一例,其“龍”無爪,實則為蛇也,並非龍。

傳說

印度教

按照印度教的神話傳說,迦樓羅是大神毗濕奴的坐騎,屬次級神,據說其形象為半人半鳥,生有鷹首、利爪和喙,身軀和四肢則與人無異。傳說迦樓羅乃太陽神蘇利耶的御者阿盧那之弟。迦樓羅之母受其夫的另一個妻室和其子眾那迦的奴役。眾那迦要求迦樓羅為他們取來長生不老的甘露作為釋放其母的條件。在東南亞,迦樓羅是忠心的象徵。
迦樓羅迦樓羅

佛教

按照《妙法蓮華經》等佛經的說法,迦樓羅是護持佛的天龍八部之一,有種種莊嚴寶像,金身,頭生如意珠,鳴聲悲苦,每天吞食一條娜迦和五百條毒蛇,隨著體內毒氣聚集,迦樓羅最後無法進食,上下翻飛七次後,飛往金剛輪山,毒氣發作,全身自焚,只剩一個純青琉璃心。
天下有無數迦樓羅,由威德、大身、大滿、如意四大迦樓羅王統領。同時,迦樓羅也是觀世音化身之一。
據《舍利弗問經》所說:“迦婁羅神者。先修大舍。常有高心。以倰於物。故受今身。”

藏傳佛教

在密宗的體系中,迦樓羅(藏語:khyung)是五方佛中北方羯摩不空成就佛的坐騎,人面鳥身,寓意法王攝引一切,無不歸附者。
相傳昔日烏金蓮花生大士來到藏地後降伏了大部分妖魔鬼怪,桑耶不變自成宮殿剛剛竣工時,蓮師想觀察是否還有未調伏的鬼神,結果發現除了娜迦以外的所有鬼神都已調伏了,娜迦的身體已被調伏正在幫助建造經堂,語言也已被調伏而依教奉行,然而娜迦的心卻未被調伏,仍在伺機製造各種違緣。
迦樓羅迦樓羅
蓮師在桑耶青普地方小住七日,以等持力擊中它們的要害,以致娜迦無法堪忍,化為十三個騎白馬的白人去國王赤松德贊前呈稟:“大王,請您向蓮師求求情,放鬆我們一點吧,需要的木料我們可以供奉。”當時正趕上建造數多經堂木料不足,於是國王赤松德贊立即親自趕往蓮師前,結果沒有見到蓮師,卻看見一隻紅色的迦樓羅擒著兩條娜迦王,嘴叼著,爪抓著,那兩條娜迦發出刺耳的叫聲。
國王頂禮後說:“請上師慈悲放鬆,有一個悉地。”蓮師立即鬆開娜迦,漸漸現出自己的本面,問:“是什麼悉地呢?”“是木料的悉地。”“如果調伏了娜迦的心,那么會獲得比木料更大的悉地,遺憾的是,卻沒有成功,如此會導致未來流行各種各樣的疫病。”為了恢復緣起、利益後代眾生,應法王赤松德贊祈請,蓮師造了許多迦樓羅修法,隨後伏藏在金剛磐岩、吉祥湖或堅固的寶篋中,並授記:“到時間、緣起具足由化身的伏藏大師開取而利益眾生。”

影響

迦樓羅崇拜隨著印度教和佛教的傳播,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都有很大的影響。人們把迦樓羅當作力量的象徵加以崇拜(如泰國、印尼)。

佛教八部眾

提婆

佛教中,天神地位並非至高無上,只不過比人能受到更大更長久的福報而已,被稱作提婆。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無常,天神也是要死的。天神臨死時有五種症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或者說是“玉子離散”),這就是所謂的“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著名的大梵天(原為婆羅門教的創世神)、帝釋天(眾神的領袖,原為雷雨神兼戰神)、多聞天、持國天、增長天、廣目天、大自在天、吉祥天等等共33重天。

娜迦

那迦,是護衛佛法的有功之臣,專司興雲降雨。在佛經里,娜迦擁有大量的珠寶,是海里的富豪。古印度人很尊敬龍,認為水中生物以娜迦的力氣為最大,下雨是娜迦從海中取水而灑下人間的。

夜叉

夜叉梵文的音譯,意譯為“能啖鬼”、“捷疾鬼”、“勇健”、“輕捷”等。佛教中,北方毗沙門天王即率領夜叉八大將,護眾生界。
在古印度神話中,夜叉是一種半神,有關其來源,說法不一。據《毗濕奴往世書》所述,夜叉與羅剎同時由大梵天的腳掌中生出,雙方通常相互敵對。夜叉與羅剎不同,對人類持友善態度,因而被稱為“真誠者”。其形象有時被描述為美貌健壯的青年,有時又被描述為腹部下垂的侏儒。

乾闥婆

是香神或樂神。原為婆羅門教崇拜的群神,據稱是侍奉帝釋天而司奏伎樂之神。乾闥婆是佛教中歡樂吉祥的象徵。大多被描述為少女形象,體態豐滿,飄帶飛揚,凌空飄蕩,極為優美。
在印度神話中,乾闥婆是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身上發出香氣的神,熟諳並揭示上天的奧秘和聖理,被視為太陽光焰的化身。相傳,是服侍帝釋天的樂神之一,他們為天神備制蘇摩酒。

阿修羅

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惡神。佛教經籍稱阿修羅為“非天”或“劣天”,意思是無端挑起戰爭,男極醜女極美,他與鬼蜮有相似之處,卻不是鬼蜮;他與人一樣有七情六慾,卻不是人。他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又極端醜惡的怪物。據佛教傳說,阿修羅與帝釋天是冤家對頭,總是互相爭鬥不休。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食,天族有美食而無美女,所以互相嫉妒搶奪,最後阿修羅族戰敗被逐出天界,居於彌盧山洞窟中。

迦樓羅

在古印度神話中是大神毗濕奴的坐騎,其形象為半人半鳥,生有鷹首、利爪和喙,身軀和四肢則與人無異。佛經中稱為金翅鳥,妙翅鳥,頂潁鳥,食吐悲苦聲等,而受此影響的中國神話中也誕生了一種金翅大鵬鳥。
迦樓羅居住在四大洲的大樹上,渾身金光閃閃。平時靠捕食龍為食。據說迦樓羅飯量極大,每天要吃掉一條大龍王和五百條小龍。吃飽了就飛回樹上睡覺,等他臨終時,大龍小龍一起吐出毒焰,出於食品安全的考慮不能再吃。飢腸轆轆的迦樓羅在天空上下翻飛七次之後,便落到金剛輪山頂上。這時他一生所吃的龍的毒素一起發作,迦樓羅也因此自焚而死,身體化為灰燼,只剩一顆心臟被火煅燒成為純青琉璃色的寶珠,成為天神們喜愛的飾物。

緊那羅

也被稱為歌神、歌樂神、音樂天。原為印度神話中的神仙,後被佛教吸收為天龍八部中的歌神。據《羅摩衍那》所述,為人軀馬首,或馬軀人首,又說為人首鳥軀。據《華嚴經 探玄記 卷二》載,緊那羅外形像人,但頭頂長一角,人見人疑,故也稱為疑人、疑神。緊那羅擁有美妙的歌喉,還善於舞蹈,是帝釋天的執法樂神。佛教畫作中,緊那羅通常膝上安放橫鼓或兩個豎鼓,作擊鼓演奏法樂之勢。

摩呼羅迦

大蟒神,人身蛇頭.善於演奏樂器,同時也力大無比,該神原本是腹行類,但由於其智力較低而無知,反而能得道挽回前因,擺脫腹行類的命運,脫胎換骨成為神祇。
《維摩經略疏》卷二雲摩侯羅伽,此是蟒神,亦云地龍,無足腹行神,即世間廟神,受人酒肉悉入蟒腹。毀戒邪諂,多嗔少施,貪嗜酒肉,戒緩墮鬼神,多嗔蟲入其身而唼食之。’此以摩侯羅伽為無足、腹行之蟒神。《舍利弗問經》云:“摩睺羅伽神者。布施護法性好嗔恚。故受今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