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施琅詩

《賜施琅詩》清代康熙帝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賜施琅詩
  • 創作年代:清朝
  • 作品出處:《御製道德經講義序》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康熙帝
作品原文,白話譯文,作者簡介,其他人物,

作品原文

賜施琅詩
島嶼全軍入, 滄溟一戰收。
降帆來蜃市, 露布徹龍樓。
上將能宣力, 奇功本伐謀。
伏波名共美,南紀盡安流。

白話譯文

施琅率領著軍隊來到了台灣,台灣的天地經過這一戰而收復,沒有遭受很大傷亡。敵人下帆投降,我軍的捷報報送到北京使得中外鹹知。這些多虧了將軍您出了大力,依靠過人的智謀建立了這樣的功勳。您獲得了像東漢伏波將軍馬援(曾經數次征討南方,海戰陸戰都為東漢王朝建立了不世之功)那樣的盛名,使得南方也回歸祖國,天下安定。與古時將軍之名一起名垂青史,讓南方的波濤徹底平息。

作者簡介

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3),是大清第四位皇帝,入關後第二位皇帝——順治皇帝的第三子,後被封為皇太子。繼而即位為大清之君。康熙皇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康熙10歲喪母,在其祖母孝莊太后的教導下長大成人。他雖年幼,卻年少老成.16歲便剷除了鰲拜,繼而平定三藩,穩定了西南邊陲;他統一了台灣,促進了大一統王朝的統一;他討伐準噶爾葛爾丹,更加穩定了大清的西北疆土。

其他人物

施琅(1621~1696),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今晉江市龍湖鎮衙口村)人。早年是鄭芝龍的部將,1646年隨鄭芝龍降清,不久後追隨鄭成功,成為鄭成功的得力助手。由於小人的挑唆,鄭成功誅殺施琅全家,由於親人被殺的大恨再次降清,被任命為清軍同安副將,不久後提升為同安總兵、福建水師提督。1681年,康熙帝採納了李光地的意見,施琅積極進行攻討台灣的準備。1682年,與姚啟聖一起進去澎湖台灣。1683年,在施琅的指揮下,先行在澎湖海戰對台灣水師獲得大勝。上奏呼籲在台灣屯兵鎮守、設府管理、力主保留台灣、守衛台灣。因功收靖海將軍,封靖海侯。1696年,施琅逝世,賜謚襄莊,贈太子少傅銜,爵位尤其子施世范繼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