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德乾

賈德乾

亞歷山大·卡多根(Sir Alexander Ceorge Montagu Cadogan,1884—1968)一譯“賈德乾”。英國外交官。貴族世家出身,求學於伊頓公學和牛津大學。1909 年起進入外交界,供職於英國駐外機構和外交部門。1934 年任駐中國北平公使。1936年奉調回國後即任外交部次官。1938年1 月取代范西塔特為外交部常務次官,在慕尼黑會議中,支持綏靖政策,贊成同希特勒德國妥協,但也反對過分軟弱。在長期的外交生涯中,以處事幹練、注重實際、善於應順上級的政策傾向,深得歷任首相和外交大臣的賞識,積極參與外交決策活動。1946 年後改任常駐聯合國代表,1947年4月2日,英國駐聯合國代表亞歷山大·卡多根正式通知秘書長特里格夫·賴伊,要求秘書長把巴勒斯坦問題列入聯合國議程,並要求事先召開聯大特別會議,成立一個對巴勒斯坦問題進行實地調查的特別委員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賈德乾
  • 外文名:Sir Alexander Ceorge Montagu Cadogan
  • 別名:亞歷山大·卡多根
  • 國籍:英國
  • 出生地:英國
  • 職業:英國外交官
生平,早年生涯,外交生涯,卸任以後,晚年生涯,家庭,頭銜榮譽,殊勛,榮譽學位,

生平

早年生涯

賈德乾在1884年11月24日生於英國倫敦,是第五代卡多根伯爵(5th Earl Cadogan,1840年5月12日-1915年3月6日)與第一任妻子碧翠絲·珍·克雷文女爵(Lady Beatrix Jane Craven,1844年8月8日-1907年2月9日)所生的幼子,對上有兩名胞姐和六名兄長。生於貴族之家的賈德乾,幼時居於倫敦卡多根廣場的切爾西府(Chelsea House),以及占地11,000英畝、位於薩福克郡的卡爾福德堂(Culford Hall)。
賈德乾在1897年入讀伊頓公學,期間曾任校外寄宿生(Oppidans)領袖、伊頓學會主席、以及《伊頓公學紀事報》編輯。在1903年,他考入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主修歷史,1906年在歷史考試取得二級榮譽成績,1908年獲文學士學位。

外交生涯

駐外及國聯時期
賈德乾為考入外交部,曾經專心進修各種語言。在1908年10月,他在外交部招聘試名列第一,獲得聘用,隨即於翌年1月派往英國駐鄂圖曼帝國(今土耳其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大使館任使館館員。賈德乾在1910年9月獲津貼學習土耳其語,並獲擢升出任三等秘書,但在1912年調回倫敦外交部本部,至1913年4月被調往英國駐奧匈帝國(今奧地利維也納大使館。當時巴爾幹半島地區危機四起,局勢不穩,在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遇弒後,更觸發奧匈在同年7月28日向塞爾維亞宣戰,拉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幔。至於英國調停不果後,在8月12日向奧匈宣戰,賈德乾則在8月14日由維也納撤返倫敦。
在一戰期間,賈德乾都在外交部本部供職,1915年6月起任初級文員,及後自1919年1月至1920年3月出任外交部政務次官塞西爾·哈姆斯沃思(Cecil Harmsworth,後為哈姆斯沃思勳爵)的私人秘書,隨後升任外交部一等秘書。賈德乾在1923年起任國際聯盟司司長,任內多次隨外交部高官到日內瓦出席國聯會議,獲得外交部及國聯的信賴。他復於1926年獲勛CMG勛銜,1928年獲駐外使館參贊銜,以及在1932年6月獲CB勛銜。
賈德乾曾建議英國應派常駐代表到國際聯盟,以便英政府能有更大程度的參與,此外,他亦有份支持和推動國聯的裁軍計畫,並於1930年起兼任國際聯盟裁軍委員會委員。在歷任外相奧斯丁·張伯倫爵士(1924年-1929年在任)和阿瑟·亨德森(1929年-1931年在任)推動下,國聯的裁軍進程原本有一定進展,可是1931年9月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進軍中國東三省,對各國裁軍進程構成一大打擊。九一八事變四個月後,賈德乾率英國代表團在1932年出席日內瓦會議,與美國蘇聯德國等商討進一步裁軍計畫,但會議進展有限。賈德乾一度因外務次官安東尼·艾登在1933年推出新一輪裁軍方案而受到鼓舞,但裁軍的希望旋於同年希特勒上台後破滅。在1933年底,賈德乾曾獲推薦出任國聯秘書長或但澤高級專員,但有感國聯裁軍無望而婉拒推薦。
駐華大使
儘管失意於國聯,但獲得時任外交部常務次官羅伯特·范斯塔特爵士(Sir Robert Vansittart,後為范斯塔特勳爵)推薦下,賈德乾在1934年1月19日獲委任為英國駐華特命全權公使,並在較早時的1934年元旦獲KCMG勛銜,成為爵士,隨後在3月6日抵華履新。上任後不久,賈德乾旋即拜會中方各界政要,當中包括在3月8日於南京拜會九世班禪,3月19日與行政院院長汪精衛商討滇邊劃界及採礦事宜,隨後又在5月16日轉往南昌會見蔣介石委員長等人。在1935年,賈德乾曾就對華經濟援助及貸款事宜,先後與汪精衛及財政部長孔祥熙等人展開會談,並重申對華援助及貸款不會影響中日關係
賈德乾在華時與蔣介石等人建立良好關係,確保英國在遠東的利益不受影響;但為更有效地保障英方利益,賈德乾亦被迫與日本維繫友誼,同時又要阻止日本進一步擴充軍備,以及阻止日本繼續對華展開侵略,使到英國對遠東的政策陷入兩難局面。受時局所限,賈德乾與英政府只能夠設法拖延時間,一方面呼籲中日雙方直接展開談判,另方面對日方的軍事行動予以忍讓,只有在日方行動太過份的時候表達不滿,結果未能有效緩和遠東局勢。在1935年6月15日,賈德乾獲升格為特命全權大使,成為英國歷來首任駐華大使。
然而,不久以後,曾與賈德乾共事的艾登在同年12月出任外相,遂即邀請賈德乾返回外交本部供職,出任副外務次官,獲得賈德乾應允。在1936年4月5日,賈德乾卸任駐華大使一職,返國前先由上海前赴日本東京,再與外務省就對華事務交換意見。
調返英國
返回外交本部後,賈德乾成為部門內資深的公務員,而主張綏靖政策內維爾·張伯倫於1937年5月出任首相後,更與大力主張抗衡納粹德國的外交部常務次官范斯塔特爵士不咬弦,使到賈德乾再獲擢升機會。在1938年1月1日,賈德乾接替范斯塔特出任常務次官,而范斯塔特改任首席外交顧問。雖然首席外交顧問一職僅屬虛銜,但范斯塔特在1941年年中完全退出外交部前,仍發揮一定影響力。另一方面,其時法西斯力量抬升,使到英政府內部在外交政策上呈現分歧,在1938年2月,艾登就因為不滿張伯倫對義大利展開協商而辭任外相,但賈德乾視之為務實行動而予以支持。
在隨後9月張伯倫出席慕尼黑會議時,賈德乾與外相哈利法克斯勳爵都認為英法守備薄弱,同意英國有必要與納粹德國協商,及早放棄英國在歐洲中部的利益,以保持本土實力抗衡法西斯力量。但同時間,賈德乾強調英國要爭取捷克斯洛伐克(今捷克)保持主權獨立,確保捷克斯洛伐克不被德國入侵,這點最終獲得張伯倫支持,並得以在《慕尼黑協定》中獲與會各方保證。及後,賈德乾雖在1939年1月榮獲GCMG勛銜,可是,協定簽署後僅半年,德國即於1939年3月進軍捷克斯洛伐克,標誌著協定的失敗。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賈德乾繼續獲得哈利法克斯的信任,而邱吉爾在1940年5月出任首相,以及艾登在同年12月再任外相後,亦不減兩人對他的信任,在1941年1月,賈德乾更獲勛KCB勛銜。自1940年4月起,賈德乾多次獲傳召出席內閣會議,商討外交形勢,另外還多次隨邱吉爾和艾登出席盟國會議。其中在1942年8月的莫斯科會議,據說邱吉爾與史達林在談判上一度言談不歡,最後經賈德乾遊說下,邱吉爾才接受蘇聯草擬的聯合公報,和史達林達成共識,同意儘早在西歐開闢戰場。
此外,賈德乾有份在1943年8月出席魁北克會議,隨後又在同年11月的開羅會議中,與中、美代表參與草擬《開羅宣言》。在草擬《開羅宣言》的時候,賈德乾一度建議,宣言內有關東北四省和台灣等地善後一段,應將“歸還中華民國”的字眼改為“當必由日本放棄”。賈德乾認為,有關領土固屬中國,宣言不必明言,再加上盟國未有就其他被占領區說明歸還何國,因此無需特別為東北四省和台灣說明。不過,中方代表王寵惠對建議表示難以接受,並且據理力爭,指出有關修改的措詞含糊,令宣言頓失價值,故堅持保留原來字眼。賈德乾反駁,指宣言前段已經有“日本在中國所竊取之領土”的字眼,因此不必重申“歸還中華民國”一句,但最後在王寵惠再三堅持下,加上美方代表W·哈里曼附議,賈德乾惟有放棄有關修訂。
除上述事務外,賈德乾在戰時還負責協調和聯絡英國的各個流亡政府,當中包括自由法國運動領袖戴高樂等人。踏入二戰後期,他又著手重整各地駐外使館,為戰後恢復英國在各地的外交工作作準備。賈德乾在戰時外交部發揮舉足輕重的地位,在1944年8月甚至有訊息盛傳他會出任外相一職,但最後沒有實現。
聯合國生涯
早年曾主理國聯事務的賈德乾,同樣與戰後的聯合國有緊密關係,並且是聯合國創立的關鍵人物之一。在1944年8月至9月,賈德乾以英方首席代表身份出席敦巴頓橡樹園會議,初步討論聯合國的組成和架構;隨後在1945年4月至5月,賈德乾參與舊金山會議的談判,見證了《聯合國憲章》的定稿和簽署,標誌著聯合國的草創。1945年7月,工黨上台執政,新任首相艾德禮與外相歐內斯特·貝文與前任政府一樣,對賈德乾寄予同等信任。當時工黨政府正考慮應由政治家抑或職業外交家出任英國首任常駐聯合國代表,結果工黨政府選擇委任經驗豐富的賈德乾出任。雖然賈德乾曾有意出任英國駐美大使一職,但仍舊接受了工黨的委任,在1946年2月正式履新,卸去在任達八年的外交部常務次官一職。在同年6月26日,他進一步獲授樞密院顧問官銜。
賈德乾到紐約出任常駐聯合國代表時已經62歲,這也是在外交部的最後一份工作。雖然如此,憑藉他在外交事務上的經驗,賈德乾經常代表英方就外交事務發表具權威性言論,各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和聯合國秘書處亦經常就各項外交議題徵詢賈德乾的意見,令他有效地為戰後漸呈積弱之勢的英國,維持在聯合國和國際間的地位。賈德乾在1950年6月卸任常駐聯合國代表,退出服務近42年的外交部,同年獲母校貝利奧爾學院選為榮譽院士,繼而在1951年1月1日獲英皇喬治六世宣布頒授功績勳章,是歷來首位公務員獲此殊榮。

卸任以後

在1950年從外交部退休後不久,賈德乾旋於同年轉投商界,出任國民地方銀行(National Provincial Bank)及鳳凰保險公司(Phoenix Assurance Company)董事。在1951年,他與另外兩人獲政府提名為蘇伊士運河公司的政府董事,翌年復獲首相邱吉爾委任為英國廣播公司(BBC)董事局主席,是歷來首位公務員獲得委任。雖然電視電台傳媒行業從來都不是賈德乾的興趣,但他在任BBC董事局主席期間,積極維護編輯自主。在1954年,英國國會通過《1954年電視法案》,批准成立獨立電視台和獨立電視管理局,結束BBC長久以來壟斷電視廣播的局面,在事件中,賈德乾堅持中立,有效避免將事件政治化。
在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中,雖然身為蘇伊士運河公司董事的賈德乾並無參與策劃政府的行動,但就表態大力支持政府,並反對BBC報導不利於英方外交行動和軍事調配的新聞,使得時任首相艾登一度可以透過賈德乾和BBC的協助,對埃及展開進一步行動。不過,賈德乾就堅決反對BBC順從政府在危機所持的立場,甚至在1956年10月不顧政府要脅削減BBC駐外採訪部門百分之二十的撥款,表態維護BBC從中立角度報導事件。然而,賈德乾在BBC和蘇伊士運河公司的雙重身份,再加上他與艾登交情非淺(但未得賈德乾親自承認),面對被質疑利益衝突,賈德乾在1957年初辭任BBC主席及蘇伊士運河公司董事。
此外,在1956年初,賈德乾出任隸屬於薈英社(English-Speaking Union)的大英國協-美國時事小組(Commonwealth-American Current Affairs Unit)主席,向美國推廣英國文化。

晚年生涯

賈德乾在蘇伊士運河危機後退出了公眾生活,1964年卸任國民地方銀行及鳳凰保險公司董事。晚年的賈德乾專心於油畫創作、園藝和哥爾夫球。他在1968年7月9日卒於倫敦,終年83歲。在他身故後的三年,即1971年出版的The Diaries of Sir Alexander Cadogan(《賈德乾爵士日記》),是研究二戰歷史的重要一手材料之一。

家庭

賈德乾在1912年8月3日於倫敦娶第四代戈斯福德伯爵(4th Earl of Gosford)之女費奧多西亞·路易莎·奧古斯塔·艾奇遜女爵(Lady Theodosia Louisa Augusta Acheson,1882年-1977年10月16日)為妻,夫婦倆共有一子三女:
  • 安伯洛斯·亞歷克·派翠克·喬治·卡多根 (Ambrose Alec Patrick George Cadogan,1914年3月19日-約2003年)
  • 派翠西亞·卡多根 (Patricia Cadogan,1916年1月30日-1995年8月8日)
  • 辛西亞·卡多根 (Cynthia Cadogan,1918年7月28日-2009年10月9日)
  • 吉莉安·莫伊拉·卡多根 (Gillian Moyra Cadogan,1922年2月4日-1998年9月3日)

頭銜榮譽

  • 賈德乾閣下,Esq (The Honourable Alexander Cadogan, Esq,1884年11月25日-1926年)
  • 賈德乾閣下,CMG (The Honourable Alexander Cadogan, CMG,1926年-1932年6月)
  • 賈德乾閣下,CMG,CB (The Honourable Alexander Cadogan, CMG, CB,1932年6月-1934年1月)
  • 賈德乾爵士閣下,KCMG,CB (The Honourable Sir Alexander Cadogan, KCMG, CB,1934年1月-1939年1月)
  • 賈德乾爵士閣下,GCMG,CB (The Honourable Sir Alexander Cadogan, GCMG, CB,1939年1月-1941年1月)
  • 賈德乾爵士閣下,GCMG,KCB (The Honourable Sir Alexander Cadogan, GCMG, KCB,1941年1月-1946年6月26日)
  • 賈德乾爵士閣下,GCMG,KCB (The Right Honourable Sir Alexander Cadogan, GCMG, KCB,1946年6月26日-1951年1月)
  • 賈德乾爵士閣下,OM,GCMG,KCB (The Right Honourable Sir Alexander Cadogan, OM, GCMG, KCB,1951年1月-1968年7月9日)

殊勛

  • C.M.G. (1926年)
  • C.B. (1932年6月)
  • K.C.M.G. (1934年1月)
  • G.C.M.G. (1939年1月2日元旦授勳名單)
  • K.C.B. (1941年1月)
  • P.C. (1946年6月26日)
  • O.M. (1951年元旦授勳名單)

榮譽學位

榮譽院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