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三近

賈三近

賈三近 (1534―1592)字德修,號石葵,別號石屋山人,明隆慶進士。賈氏一生著作多有散佚,見於賈氏譜載的僅奏疏、雜文等三十餘篇。詩詞、碑記等十餘篇。另外,據張遠芬先生考證《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賈三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賈三近
  • 別名:石屋山人
  • 國籍:明
  • 民族:漢
  • 出生地:嶧縣(山東棗莊嶧城區)
  • 出生日期:1534年
  • 逝世日期:1592
  • 職業:言官御史
  • 代表作品:《重九再游青檀寺》《青檀寺石刻》
  • :德修
  • :石葵
  • :賈夢龍
  • 叔伯:賈夢熊、賈夢麒、賈夢麟、賈夢鯉
  • 子女:賈梃、賈樾
  • 遺留名勝:三近書院、石屋山泉
簡介,生平簡述,人物信息,人物生平,少年英才,急歸離朝,言官生涯,再次離朝,再次復出,請辭歸家,不幸終老,《金瓶梅》之謎,明史記載,

簡介

生平簡述

賈三近24歲舉山東鄉試省魁;隆慶二年(1568年),以博學宏詞一舉成名,高中進士,名次為山東省第一,被選為翰林庶吉士,授吏科給事中。自此,開始宦海政治生涯。賈三近一入仕途,即注意興利除弊,嫉恨貪官污吏如寇讎。明萬曆十二年,賈三近任光祿寺卿。不久又拜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到任之初,宣布科條,接見吏民。改革弊政,嚴懲貪污,政績卓著,受到朝廷嘉獎。萬曆二十年(1592年)夏,朝廷遣使至嶧縣賈三近家拜為“兵部右侍郎”,賈三近以父母年高,上書辭謝。後因背疽發作,長逝於家,終年59歲。賈氏一生著作多有散佚,見於賈氏譜載的僅奏疏、雜文等三十餘篇。詩詞、碑記等十餘篇。據張遠芬在其所著《金瓶梅新證》一書中指出:“《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明代嶧縣文學家賈三近”。

人物信息

賈三近,山東嶧縣(今棗莊市嶧城區)人,字德修,號石葵,別號石屋山人,又稱太史氏、蘭陵散客、寧鳩子、貞忠居士等。賈三近一生歷經明朝三帝,他生於嘉靖,仕於隆慶,卒於萬曆。賈三近負經世之才,是一個敢於直言的政治家。 縱觀賈氏一生,雖然他也做過太常寺少卿和光祿寺卿(掌管朝廷祭祀和宮中膳食的官職),後期又被封為兵部右侍郎。但其一生的大部分經歷都是從事督察和諫諍,是直接服務於大明皇帝的言官

人物生平

少年英才

賈三近祖籍山東博平(今屬臨清市),明朝初年,其祖上為避戰亂遷至嶧縣。明正德年間,賈三近的祖父賈宗魯考取了監生,先後任高淳儒學教諭(縣學校長)和南陽府儒學教授(府學校長)。這樣,賈三近的父親賈夢龍便一直隨其父賈宗魯在高淳和南陽生活了近二十年。在祖父和父親的影響下,賈三近幼年就耳濡目染於讀經誦詩,並且聰慧過人。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24歲的賈三近參加鄉試奪得山東省魁,中舉人,從此名聲大振。隆慶二年(1568年),又經十年苦讀的賈三近赴京會試,高中進士,名列山東省第一,被譽為“博學宏詞”。這一年,賈三近34歲。
中進士後,賈三近被封為翰林院庶吉士。兩年後,賈三近才能即顯,被授予吏科右給事中,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急歸離朝

賈三近入仕時的隆慶二年,原來那個上疏大罵嘉靖皇帝的戶部主事海瑞也被赦免,走出監牢,官復原職。朝中主政內閣的是高拱張居正一正一副,此時的朝廷便進入了高拱擅政時期。《明史》中有賈三近“隆慶四年遷左給事中,勘事貴州。中道罷遣,遂請急歸”的記載。
賈三近“遂請急歸”去做什麼呢?原來朝中鬥爭讓他左右為難,因此便以父親身體欠安為由向朝廷請假回嶧縣探親,獲準。這次回鄉,賈三近一直閒住了近兩年時間,即從隆慶四年(1570年)一直住到隆慶六年(1572年)六月。
接下來朝廷中的爭鬥變得更為激烈,張居正不甘居高拱之後,於是便與司禮太監馮保合謀逐高拱出閣。隆慶六年(1572年)六月,穆宗死,其三子朱翊鈞即位。張居正趁機與馮保合謀將高拱逐出。張居正當上了首輔,他上任後,馬上起用了賦閒在家的賈三近。

言官生涯

張居正執掌朝綱後,便起用賈三近為戶科都給事中,這個位子是戶科的諫院之長,位列左、右給事中之上。
在明朝,自太祖朱元璋以來,就建立了一套中國古代最為完備的監察制度,包括督察院系統和六科系統。這些言官即是皇帝監察大臣的耳目,以保政令暢通。言官既有較大的權力,同時也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稍有不慎便身家不保。身為言官的賈三近,自明隆慶四年(1570年)到萬曆元年(1573年)的幾年時間內,僅在《明史》中有記載的上疏就達15次。其間,他先後由戶科給事中,升為太常寺少卿正四品,掌祭祀禮樂,聽於禮部),大理寺左少卿(正四品,掌司法);萬曆八年(1580年),賈三近被擢升為南京光祿寺卿(從三品)。但是這次提升實際上是一個“雞肋”,因為明朝實行的是兩京制,南京是陪都,雖然也同時設有六部,但均屬閒職。賈三近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不肯赴任。

再次離朝

不久便以父母年邁、身體欠安為由,上書請歸。獲準後,回嶧縣。這是賈三近第二次回嶧縣。這次回鄉期間,他受嶧縣知縣王希曾所託主修了《嶧縣誌》,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史料。這次回家,賈三近一直住了四年的時間。
父親賈夢龍信佛,賈三近也對佛、道均有較深的研究,因此晚年隱退之心日甚。明代諫官大多結局不良,最終多被治罪。賈三近多次彈劾重臣,勸諫皇帝,得罪了不少權貴,卻能善終於嶧縣,這與他看破官場之險惡,激流勇退,不無關係。比起張居正死後被明神宗皇帝清算,應是棋高一著。

再次復出

張居正死後,首輔由申時行擔任。這時賈三近再次得到朝廷重用。萬曆十二年(1584年)賈三近奉召拜光祿寺卿,同年九月升為都察院右儉都御史(巡撫保定)。在巡撫保定期間,正值河北旱災,饑民遍野。賈三近體恤災情,上疏要求朝廷開倉放糧以賑河北旱災,奏疏獲準後,他便在河北廣設粥棚,以食災民,並寫下《煮粥法》和《救荒檄》。
由於賈三近賑災有功,同年被擢升為大理寺卿大理寺是明代中央司法複審機關,其地位高於刑部。但這次賈三近並沒有上任。恰在此時,父親病重的家書抵京,賈三近遂上奏朝廷,請求回家養親。皇帝批准了賈三近的請求,賈三近便第三次回到了老家山東嶧縣。
明神宗是一個貪婪無比、任性使氣、愛弄權術的皇帝。他十歲當皇帝,自幼受張居正馮保把持,親政以後,開始對大臣進行瘋狂報復,真正掌權之後,神宗變得更加專制,開始不理朝政,橫徵暴斂,以至於動亂四起。萬曆二十年(1592年),寧夏總督舉兵反叛朝廷。朝廷左思右想,又想起了文武兼備的賈三近,於是便下旨封賈三近為兵部右侍郎(正三品,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到寧夏督軍平叛。

請辭歸家

接到聖諭的賈三近進退兩難,心情十分複雜。他想到了首輔大臣一個個身後不保,想到了明神宗對待臣子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惡劣作派,想到了言官一個個被治罪抄家,想到了張居正的悲慘下場……他的政治理想終於破滅了,於是他選擇了退。朝廷見賈三近不出,又連下兩道聖諭,但賈三近最終還是以父母年邁,身體有病為由請辭。

不幸終老

萬曆二十年(1592年)七月二十九日,賈三近因背疽發作而逝,享年59歲。賈三近歿後,朝廷賜金安葬其於嶧縣東南五里賈氏祖塋,于慎行受賈三近的父親賈夢龍之託為賈三近寫了墓志銘。

《金瓶梅》之謎

綜觀賈三近的一生,他除了在政治上是一個文韜武略的治世能臣之外,同時,由於受其祖父賈宗魯、父親賈夢龍的影響,其文學才能也堪稱一時之冠。賈三近不僅精文學,擅詩詞,並且旁及佛道。他一生著作甚豐,著有《滑耀編》、《西輔封事》、《左掖漫錄》、《東掖漫稿》等,其詩散見於《明詩蹤》、《明詩紀事》、《嶧縣誌》、《滕縣誌》等。
關於賈三近的文學成就,還有一說。因嶧縣古稱蘭陵,賈三近的蘭陵籍和他的仕途經歷及個人愛好,又為他的人生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據今人考證,天下第一奇書《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即為賈三近(也有人考證是其父賈夢龍),原因有三條:一是賈三近為蘭陵人;二是《金瓶梅》寫了明朝真正的歷史,而賈三近一生則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並且為當時大名士;三是《金瓶梅》一書所使用的方言多為嶧縣方言。考證者認為,賈三近著《金瓶梅》的目的是借宋喻明,一抒胸中憤懣。為隱其身份和真實姓名,遂以蘭陵笑笑生為名。當如是,賈三近則不但為一代名臣,而且是中國言情小說的開山鼻祖,當為世界級的一代文學宗師。

明史記載

賈三近,字德修,嶧縣人。隆慶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授吏科給事中。四年六月,疏言:“善治者守法以宜民,去其太甚而已。今廟堂之令不信於郡縣,郡縣之令不信於小民。蠲租矣而催科愈急,振濟矣而追逋自如,恤刑矣而冤死相望。正額之輸,上供之需,邊疆之費,雖欲損毫釐不可得。形格勢制,莫可如何。且監司考課,多取振作集事之人,而輕寬平和易之士,守令雖賢,安養之心漸移於苛察,撫字之念日奪於徵輸,民安得不困!乞戒有司務守法。而監司殿最毋但取旦夕功,失惇大之體。”已,復疏言:“撫按諸臣遇州縣長吏,率重甲科而輕鄉舉。同一寬也,在進士則為撫字,在舉人則為姑息。同一嚴也,在進士則為精明,在舉人則為苛戾。是以為舉人者,非華顛豁齒不就選;人或裹足毀裳,息心仕進。夫鄉舉豈乏才良,宜令勉就是途,因行激勸。”詔皆俞允。再遷左給事中,勘事貴州。中道罷遣,遂請急歸。
神宗嗣位,起戶科給事中萬曆元年,平江伯陳王謨以太后家姻,夤緣得鎮湖廣。三近劾其垢穢,乃不遣。給事中雒遵、御史景嵩、韓必顯劾譚綸被謫,三近率同列救之,詔增供用庫黃蠟歲二萬五千,三近等又諫,皆不從。時方行海運,多覆舟,以三近言罷其役。肅王縉貴,隆慶間用賄以輔國將軍襲封,至是又請復莊田,三近再疏爭,遂弗予。初,有令征賦以八分為率,不及者議罰。三近請地凋敝者減一分,詔從之。中官溫泰請盡輸關稅、鹽課於內庫,三近言課稅本餉邊,今屯田半蕪,開中法壞,塞下所資惟此,苟歸內帑,必誤邊計。議乃寢。頃之,擢太常少卿。再遷南京光祿卿,請假歸。十二年,召掌光祿,其秋,拜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畿輔大飢,振貸有方。召拜大理卿。未上,以親老歸養。起兵部右侍郎,復以親老辭,不許。尋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