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寺(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

普照寺(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

普照寺是古嶧縣佛教名剎,也是山東省棗莊市至今尚存的為數不多的宗教古建築之一。位於棗莊市區西北約20公里,屬於西集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普照寺
  • 地理位置:山東省棗莊市
  • 景點級別: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景點:賈三近真跡石碑
歷史,景觀,現況,

歷史

普照寺是古嶧縣佛教名剎,也是山東省棗莊市至今尚存的為數不多的宗教古建築之一。位於棗莊市區西北約20公里,屬於西集鎮。據《嶧縣誌·祠祀》卷載:“(嶧縣)城西六十里有普照寺,舊名普照禪院。”寺廟位於山亭區西集鎮西集村西,在古龍河(即今西集龍河)之陽,背負遠山,左右為西集、姜莊村翼護,堪為形勝之地。
普照寺建於隋代,金大定年間擴建重修,至明萬曆年間達到最大規模,占地百餘畝。寺院坐北朝南,龍河繞寺而過。寺門建在南邊近河沿處,門外龍河碧波蕩漾,兩岸芳草萋萋,風景頗美。普照寺當年有檐門三間,四大天王守護兩側,院內五間大殿雄渾壯觀,檐廊下四根雕刻著盤龍的石柱非常精美。殿內觀世音佛像泰然安坐,十八羅漢姿態各異。大殿東側為滄浪殿,供奉著水神,西廂房三間,祭祀著關公。院內古木參天,碑碣林立,環境極為幽靜。
萬曆十一年(1583年)前後,文學家賈三近由南京光祿寺卿任上解職在家閒居。5年閒居期間,他為撰寫《嶧縣誌》,考察山川河流,遍訪鄉老耆舊,悠遊於泉林之間。在普照寺結識了住持僧圓泰,二人促膝交談,十分投機,以後便時常往來,縱論佛理禪旨,壁上鑲嵌的兩首詩,便是他於萬曆十一年(1583年)秋季到普照寺,應圓泰長老之請留贈的。

景觀

賈三近寺內留題刻
普照寺
普照寺原來規模可觀,左右有跨院,跨院有配房,院內外種植嘉木,森森古木掩映著殿宇廟堂。古槐枝杈遒勁,似烏龍探爪,松柏蒼枝傲穹,盡顯古剎雄風。大殿後有禪經房,俗稱後神殿,是習讀經書的好地方。普照寺古時香火旺盛,燒香禮佛的信士絡繹不絕。滕嶧地區一些文人雅士見這裡桃花流水,風景優美,時常相邀來此游賞,明代著名文學家賈三近就是其中的一位。
據《明史·賈三近傳》等記載,賈三近(1534—1592)字德修,號石葵,又號石屋主人、蘭陵散客等,嶧縣人,曾任光祿寺卿、都察院儉右都御史、兵部右侍郎等職。賈三近一生著述頗豐,但多有散佚,他組織編寫的《嶧縣誌》,是嶧縣第一部縣誌,保存了很多珍貴的史料。
普照寺大殿的東西兩側牆上,鑲有兩塊賈三近題寫的碑刻,至今點畫精美,保存完好。碑刻所立的年代是萬曆十一年,即公元1583年,其時正值賈三近在家賦閒。在家鄉五年的閒居期間,賈三近為了撰寫《嶧縣誌》,悠遊泉林,足跡踏遍了嶧縣及周邊。在普照寺他結識了主持僧圓泰,頗為投機,便數次前來拜訪,甚至住在寺里。牆上的碑刻便是他兩次應圓泰和尚的邀請,而專門題寫的。右側的題刻為楷書,左側題刻為行書。賈三近的這兩塊題刻作品,前幾年被顏景濤收進了他主編的《魯南歷代書畫碑刻選集》一書。
王東槐普照寺授徒
普照寺
據了解,在古時,除了像賈三近這樣有身份的人物經常來普照寺觀光旅遊外,有些生員還攜帶鋪蓋,常住寺中讀書,設帳授業。比如清代的王東槐,就住在寺里三年,除了教出了一大幫弟子外,還留下了著名的碑刻《龍河精舍記》。
王東槐(1801年——1852年),字蔭之,又字樹聲,號次屯,今滕州蓋村人。進士出身,曾任江西道御史、戶科給事中、內閣侍讀學士,被鹹豐尊稱為“帝師”。
王東槐在入仕之前,曾考中拔貢,任滕縣候補教諭一職,專業從事傳道授徒。當時西集有一位秀才姜開成,為當地大戶,久慕王東槐學識淵博之名,遂重金聘其來西集教授子弟,地點就選在普照寺。當年普照寺幽靜素雅,頗適合讀書修道。寺後有閒房數間,原來就是鄉人士子談詩論文之處,後一度荒廢,姜秀才等人出資將其修繕,王東槐和七名弟子便在這裡讀書。第三年七名弟子全部考中了秀才,而一名整天拄著掃帚在窗外偷聽講課的小沙彌,也考中了秀才。這就是王東槐普照寺授徒“教七中八”的故事。
王東槐在普照寺授徒期間,除了為學堂題寫了“龍河精舍”匾額外,還撰寫了《龍河精舍記》文章一篇,由滿金城書丹後立在了寺內,至今這通石碑還在。該文語言美,意境深,詳細記述了普照寺周圍的自然環境和寺廟的情況,以及當時修繕寺院學堂的經過,對研究普照寺的歷史等均有較大的作用。

現況

古寺亟待保護
普照寺還和蘇魯支隊的前身——蘇魯豫皖人民抗日義勇總隊有關係。1938年6月,蘇魯豫皖人民抗日義勇總隊新成立不久,政委何一萍帶隊途經羊莊一帶時,和暗通日軍的地方反動武裝遭遇,發生激戰,何一萍不幸中彈受重傷。當時總隊醫院設在普照寺內,何一萍經搶救無效,犧牲在寺內。後來普照寺成為日軍據點,司令部便設在大殿內。“文革”時普照寺成了麵粉廠,古樹遭砍伐,碑碣被砸壞流失。
普照寺現存的大殿為硬山式瓦房五間,是明代時供奉佛像的後殿。現在,檐下的牆上還留有“文革”時期的標語,四根龍柱靜靜矗立,而房頂上長滿了野草,東邊的那間已經露了天,室內地上滿是摔碎的青磚瓦片。另據了解,雖然普照寺目前是省級文保單位,但因為年久失修,加上戰亂和“文革”時的破壞,許多建築都已蕩然無存,僅存的大殿也是岌岌可危,呈破敗之象,看著實在是令人痛心。有村民介紹說,數年前曾有民間人士自發籌款,並做了相應的規劃,準備修繕大殿,恢復普照寺舊制,但後來因種種原因而未成。
王東槐在《龍河精舍記》中云:“雖然余之處此,亦不過春泥鴻爪,翩然且去也。望鄉人士反求自得,探造化之真情,博萬物之奇趣,以之疏瀹其心。擴充其學,奮發其藻彩,輝映於龍河巨梁間。則此精舍之修,當不徒為山水狀景色已也……”噫!古人尚有此境界,今人又豈能看著普照寺在眼前消失呢?
現在,西集鎮已把普照寺復古修建納入該鎮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在不久的將來,這座古嶧縣佛教名剎——普照寺,將重現歷史的輝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