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周紀·竊符救趙

資治通鑑·周紀·竊符救趙

《資治通鑑·周紀·竊符救趙》講的是公元前258年(周赧王五十七年)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資治通鑑·周紀·竊符救趙
  • 時間:公元前258年
  • 故事:信陵君竊符救趙
  • 主要人物:信陵君
原文,注釋,人物介紹,譯文,評析,出處簡介,作者簡介,

原文

周赧王五十七年(癸卯,公元前258年)
於是楚王使春申君將兵救趙,魏王亦使將軍晉鄙將兵十萬救趙。秦王使謂魏王曰:“吾攻趙,旦暮且下,諸侯敢救之者,吾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魏王恐,遣人止晉鄙,留兵壁鄴,名為救趙,實挾兩端。又使將軍新垣衍間①入邯鄲,因平原君說趙王,欲共尊秦為帝,以卻其兵。
齊人魯仲連在邯鄲,聞之,往見新垣衍曰:“彼秦者,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彼即肆然而為帝於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不願為之民也!且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耳,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新垣衍怏然不悅,曰:“先生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魯仲連曰:“固也,吾將言之。昔者九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九侯有子而好,獻之於紂,紂以為惡,醢九侯;鄂侯爭之強,辯之疾,故脯鄂侯;文王聞之,喟然而嘆,故拘之牖里之庫百日,欲令之死。今秦,萬乘之國也;梁,亦萬乘之國也。俱據萬乘之國,各有稱王之名,奈何睹其一戰而勝,欲從而帝之,卒就脯醢之地乎!且秦無已而帝,則將行其天子之禮以號令於天下,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彼將奪其所不肖而與其所賢,奪其所憎而與其所愛,彼又將使其子女讒妾為諸侯妃姬,處梁之宮,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新垣衍起,再拜曰:“吾乃今知先生天下之士也!吾請出,不敢復言帝秦矣!”
初,魏公子無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隱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者。公子置酒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侯生。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公子執轡愈恭。侯生又謂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願枉車騎過之。”公子引車入市,侯生下見其客朱亥,睥睨,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公子,公子色愈和;乃謝客就車,至公子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贊賓客,賓客皆驚。
及秦圍趙,趙平原君之夫人,公子無忌之姊也,平原君使者冠蓋相屬於魏,讓公子曰:“勝所以自附於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能急人之困也。今邯鄲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縱公子輕勝棄之,獨不憐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數請魏王敕晉鄙令救趙,及賓客辯士遊說萬端,王終不聽。公子乃屬賓客,約車騎百餘乘,欲赴斗以死於趙;過夷門,見侯生。
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從!”公子去,行數里,心不快,復還見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還也!今公子無佗端而欲赴秦軍,譬如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公子再拜問計。侯嬴屏人曰:“吾聞晉鄙兵符在王臥內,而如姬最幸,力能竊之。嘗聞公子為如姬報其父仇,如姬欲為公子死無所辭,公子誠一開口,則得虎符,奪晉鄙之兵,北救趙,西卻秦,此五伯之功也。”公子如其言,果得兵符。
公子行,侯生曰:“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有如晉鄙合符而不授兵,復請之,則事危矣。臣客朱亥,其人力士,可與俱。晉鄙若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於是公子請朱亥與俱。至鄴,晉鄙合符,疑之,舉手視公子曰:“吾擁十萬之眾屯於境上,國之重任。今腳踏車來代之,何如哉?”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公子遂勒兵下令軍中曰:“父子俱在軍中者,父歸;兄弟俱在軍中者,兄歸;獨子無兄弟者,歸養。”得選兵八萬人,將之而進。
魏公子無忌大破秦師於邯鄲下,王齕解邯鄲圍走。鄭安平為趙所困,將二萬人降趙,應侯由是得罪。公子無忌既存趙,遂不敢歸魏,與賓客留居趙,使將將其軍還魏。趙王與平原君計,以五城封公子。趙王掃除自迎,執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公子側行辭讓,從東階上,自言罪過,以負於魏,無功於趙。趙王與公子飲至暮,口不忍獻五城,以公子退讓也。
趙王以鄗為公子湯沐邑。魏亦復以信陵奉公子。公子聞趙有處士毛公隱於博徒,薛公隱於賣漿家,欲見之。兩人不肯見,公子乃間步從之游。平原君聞而非之。
公子曰:“吾聞平原君之賢,故背魏而救趙。今平原君所與游,徒豪舉耳,不求士也。以無忌從此兩人游,尚恐其不我欲也,平原君乃以為羞乎?”為裝欲去。平原君免冠謝,乃止。平原君欲封魯連,使者三返,終不肯受。又以千金為魯連壽,魯連笑曰:“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賈之事也,而連不忍為也!”遂辭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

注釋

①間:暗中,秘密地。

人物介紹

魏無忌(?-前243年),號信陵君,戰國四君子之首。魏國國君魏安釐王魏圉的異母弟。
資治通鑑·周紀·竊符救趙
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魏國自梁惠王時的馬陵慘敗後江河日下,而西鄰秦國經商鞅變法、張儀略地,在列國中突起,有兼併六國之勢,且沒有一個國家敢真正抗禦秦國,魏國毗鄰秦國,受害較深。
信陵君於是便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為己所用。他禮賢下士、急人之困,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
但屢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後被魏王賜予鴆酒毒死。

譯文

周赧王五十七年(癸卯,公元前258年)
盟約簽訂後,楚王便派春中君黃歇領兵前去救趙國,魏王也派大將晉鄙率十萬大軍前來救趙國。這時秦王派使者對魏王說:“我攻打趙國,早晚會攻下的,各諸侯國之中有誰敢來救援趙國,等我一滅了趙國,必定調動大軍首先攻擊它!”魏王害怕了,趕緊派人去讓晉鄙停止前行,屯兵在鄴城堅守,名義上是來救趙,實際上卻是腳踏兩隻船。魏王還派將軍新垣衍秘密潛入趙國邯鄲,想通過平原君去勸說趙王,打算共同尊秦王為帝,以此來使秦國罷兵。
當時齊人魯仲連正好在邯鄲,聽說這事後,就來見新垣衍說:“那秦國是拋棄禮義倫常而崇尚殺人立功的國家。如果讓這樣的國家肆無忌憚地統治全天下,那我魯仲連只有跳東海而死了,絕不會去做秦國的臣民!更何況,魏國還沒有看到秦王稱帝以後將給它帶來的危害,我會讓秦王把魏王煮成肉醬!”新垣衍怏怏不快地問道:“先生如何使秦王把魏王煮成肉醬呢?”魯仲連說:“的確可以,不信聽我慢慢講來。當年九侯、鄂侯、文王三人是商紂王朝廷里的三公。九侯有個女兒,長得非常漂亮,於是將她獻給紂王,紂王卻非常厭惡她,因此就把九侯剁成了肉醬;鄂侯極力為九侯辯解,疾聲鳴冤,所以他也被紂王做成了肉干;周文王聽說後,只是慨然長嘆,就被拘押在牖里的倉庫長達一百天,想讓他也死掉。如今的秦國,是擁有萬乘兵車的大國,魏國也是同樣的大國,兩國都擁有雄厚的國家實力,各自都有稱王的名望,卻為何看到秦國打了一次勝仗,就想聽從它的指揮,尊奉秦王為帝,從而把自己置於被人宰割做成肉醬的境地呢!如果秦王未受到任何阻止而稱帝,就將行施天子的禮儀,對天下各國發號施令,並且將調換各國君主的大臣,剝奪自己看不起的人職位,轉授給他所器重的人;他將剝奪自己憎惡的人的職位,轉授給他所寵愛的人:他又將把秦國的女子和喜歡搬弄是非的妾姬,指令婚配給各國的君主。構想一下,這些人在大梁的後宮中,那魏王還能泰然處之嗎?而將軍您又有什麼辦法能保住自己在君主面前的舊日恩寵呢?”新垣衍聽完後感到心驚膽戰,起身拜了又拜,說道:“我今天才知道先生實在是天下的高人啊!我這就告辭回國,不會再提及尊秦為帝的話了。”
起初,魏國的公子魏無忌為人仁厚而禮賢下士,門下供養了三千食客。魏國有個隱士名叫侯嬴,當時已經七十歲了,家中極度貧窮,在魏都大梁做夷門守門人。有一次,公子魏無忌召開盛大酒宴,宴請賓客,來客都已經坐好,魏無忌卻吩咐手下準備車馬,並虛空著左邊的上位,親自駕車去接侯嬴。侯嬴就隨便穿戴著舊衣破帽,直接上了馬車,昂然上坐,毫不謙讓。魏無忌親自駕車,更顯得畢恭畢敬。半路上,侯嬴又對魏無忌說:“我有個朋友是集市上的屠戶,請讓車子繞到他那裡去一下。”魏無忌於是駕車進了集市,侯嬴下車去見朋友朱亥,故意長久地站在那裡與他談話;同時還偷偷地斜視魏無忌,只見魏無忌態度依然和顏悅色,於是就辭別朋友登上了馬車,到了魏無忌的府第。魏無忌引侯嬴坐到上賓的位置上,並向所有賓客介紹稱讚他,賓客們都(對魏無忌如此禮遇侯嬴)感到很驚訝。
這時秦軍圍困趙國的首都邯鄲,趙國平原君趙勝的夫人是魏無忌的姐姐,趙勝派到魏國求援的使者車馬接連不斷,趙勝因此指責魏無忌道:“我趙勝之所以能與您結為姻親,就是仰慕您的高尚人格以及能夠急人之危的作風。可是現在邯鄲旦夕就要落入秦國手中,而魏國的救兵卻遲遲不到,縱使您輕視我、鄙棄我,難道也不可憐您的姐姐嗎?”魏無忌聽後萬分焦急,多次請求魏王命令大將晉鄙發兵救趙,還派門下能言善辯的賓客萬般遊說,但是魏王始終不為所動。無奈之下,魏無忌只好聚集門下賓客百餘乘車馬,準備赴趙國拚死相救。當他路過夷門時,進去見侯嬴。
侯嬴說:“公子您就好自為之吧,我老了也不可能一同前往了!”魏無忌離去後,走了數里,心中始終悶悶不快,於是就又掉頭去見侯嬴。侯嬴笑著說:“我早就知道公子還會回來的!現在您沒有任何辦法而親自去迎戰秦軍,這就好比是用肉去打餓虎,能有什麼結果呢!”魏無忌於是下車再拜請教計策。侯嬴便讓他屏退左右隨從,悄聲對他說道:“我聽說晉鄙的調兵兵符就在魏王的臥室里,如姬是他最寵愛的妃子,肯定有辦法偷出來。我曾聽說公子您幫如姬報過殺父之仇,如姬發誓願意為您辦事,萬死不辭。現在只要公子一開口,馬上就可以得到調兵的虎符,奪去晉鄙的兵權,北上救趙,西抗強秦,建立五霸的功業了。”魏無忌隨即照他的辦法去做,果真拿到了兵符。
臨行前,侯嬴又對公子說:“大將征戰在外,君王的命令可以不聽從。如果晉鄙以此合驗兵符後仍不肯交出兵權,反而再向魏王請示,那事情就危險了。我的朋友朱亥是個勇士,可以與您一同前往。晉鄙如果聽從,那最好不過。如果不聽從,就可以讓朱亥打死他!”於是魏無忌又去邀請朱亥同行。到了鄴城,晉鄙合驗過兵符後,仍表示懷疑,舉手直視魏無忌說:“我率領十萬大軍駐紮在邊境上,而現在你只孤身腳踏車前來替代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這時朱亥立即從袖中取出四十斤重的鐵椎,一下子就把晉鄙打死了。魏無忌於是整編軍隊,下令說:“有父子兩人都在軍隊中的,父親可以回去;兄弟兩人都在軍隊中的,哥哥可以回去;獨子一個沒有兄弟的,可以回去侍奉父母!”於是選定了八萬士兵,揮師前進。
魏無忌率軍在邯鄲城下大破秦軍,王齕從邯鄲撤走圍軍。另有一秦將鄭安平陷入趙軍包圍,於是率領二萬秦軍投降趙國,當初重用鄭安平的范雎因此被秦王治罪。魏無忌解了趙國之圍後,也不敢再回魏國去了,便與門客留在趙國居住,並派將軍指揮魏國軍隊回國。趙王便與平原君趙勝商量,用五座城池來賜封魏無忌。趙王親自參與布置打掃,並親自前去迎接魏無忌,以主人的禮節相待,引他從西面台階登上大殿。魏無忌側著身子表示辭讓,然後從降一等級的東面台階走上,自己口中還不停地說著“罪過罪過,已經辜負了魏國,對趙國也沒有什麼功勞”。趙王與魏無忌飲酒一直到天黑,因為魏無忌堅持謙讓,所以趙王始終不好意思把送給他五個城的事說出口。最後,趙王只把鄗城送給了魏無忌,作為湯沐邑。後來,魏國把魏無忌的原封地信陵送還給他。魏無忌聽說趙國有個居士毛公隱匿在賭徒當中,還有個薛公隱居在賣酒之家,便想與他們會面。可是兩人都不肯見他,魏無忌於是徒步前去拜訪,並隨同他們一起出遊。平原君趙勝聽說以後,很不以為然。
魏無忌便說:“我聽說平原君是個賢德之人,所以才背棄了魏國前來援救趙國。現在看來你與一些人結交出遊,只不過是顯闊的舉動,而不是為了遍訪人才。我魏無忌跟隨毛、薛二位賢士出遊,心裡還生怕他們不肯接納我,可是平原君竟然認為這是羞恥!”於是魏無忌便整備行裝,準備離開趙國。趙勝急忙摘下帽子上前謝罪,魏無忌這才留下。平原君又想對魯仲連進行封賞,派使者三次前往,他都不肯接受。趙勝又派人送去千金為魯仲連祝壽,魯仲連笑著說:“天下名士的可貴之處,在於為別人排憂解難、解決紛亂而別無所求。如果有所圖謀,那就是商人的作風了,而我魯仲連是不會那樣做的!”於是就告別平原君趙勝而離去,終生再也沒來見過他。

評析

信陵君竊符救趙整件事中,禮賢下士的魏公子信陵君,被太史公大加讚賞;足智多謀的侯嬴和力大無比的朱亥,被李太白贊為“千秋二壯士,顯赫大梁城”;有義不帝秦、排解難事的魯仲連,也是李太白欽佩的另一個俠士;還有知錯就改的平原君趙勝,這些人物在那個戰亂紛飛的時代,無不是重義輕利的俠義之輩。他們由於秦國圍攻邯鄲而卷進歷史事件中去,最終憑著各個方面的努力,打擊了秦國囂張的氣焰。反過來說,也正是他們在歷史事件中脫穎而出的智慧和高尚的品質,使得自己留名青史。

出處簡介

《資治通鑑》(Comprehensive Mirror to Aid in Government )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人歷時十九年編纂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書名的意思是:“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叫《資治通鑑》。《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是我國編年史中包含時間最長的一部巨著。
《資治通鑑》所記歷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2年。全書按朝代分為十六紀,即《周紀》五卷、《秦紀》三卷、《漢紀》六十卷、《魏紀》十卷、《晉紀》四十卷、《宋紀》十六卷、《齊紀》十卷、《梁紀》二十二卷、《陳紀》十卷、《隋紀》八卷、《唐紀》八十一卷、《後梁紀》六卷、《後唐紀》八卷、《後晉紀》六卷、《後漢紀》四卷、《後周紀》五卷。
《資治通鑑》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警示後人。
司馬光書名的由來,就是宋神宗認為該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而欽賜此名的。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資政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學為政治服務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自幼聰慧,七歲時,以石破瓮搶救墜水兒童,傳為佳話。1038年(宋仁宗寶元元年),中進士甲科。四十歲前歷任蘇州、武成軍、鄆州、并州判官等職。四十歲召還為開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誥、天章閣侍制、知諫院。神宗即位,擢為翰林學士,力辭曰“臣不能為四六”,不獲辭。神宗任用王安石實施變法,司馬光因與變法派政見不合而又無力抗拒,力求外補。1071年(熙寧四年),以西京留守退居洛陽,築獨樂園,專意編著《資治通鑑》。哲宗即位,高太后垂簾聽政,召還主國政,將新法廢除殆盡。1086年(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是年九月,卒於位,當政僅一年多。贈溫國公,諡文正。
司馬光像司馬光像
司馬光在政治上,始終與變法派對立。在為人方面,他正直磊落,務實敢言,律己嚴謹,正如其自稱:“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耳!”(《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八)
司馬光著述宏富,有《資治通鑑》二百九十四卷,《續詩話》一卷,筆記《涑水紀聞》十六卷等等。其詩文集名《傳家集》,有八十卷。司馬光自謂:“光素無文,於詩尤拙”(《答齊州司法張秘校正彥書》)。這其實是他的自謙之辭。其集中存詩十四卷,共一千一百多首,其中律詩近九百首。他的詩質樸充實,不事華藻,卻又能寓情於辭,言盡其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