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

豆角

豆角是薔薇目豆科豇豆屬的一年生蔬菜。又名豇豆、 長豇豆、 帶豆。富含蛋白質、 胡蘿蔔素、 營養價值高,口感好,是我國北方廣泛栽培的大眾化蔬菜之一,其普及程度在各類蔬菜中居第一位。

豆角的適應性強,既可以露地栽培,也可以保護地種植,同時還可以周年生產,四季上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豆角
  • 拉丁學名:Vigna unguiculata
  • 別稱:豇豆、長角豆、帶豆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薔薇目
  • 亞目薔薇亞目
  • :豆科
  • 亞科蝶形花亞科
  • :菜豆族 
  • 豇豆屬
  • :豇豆
  • 季 節:夏季
  • 產 地:北方、長三角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植物學史,生物學特性,科學施肥,栽培技術,高產,地膜覆蓋,種植,肥水管理,豆角結莢期管理,病蟲害防治,病蟲防治,病害防治,豆角的做法,

形態特徵

一年生纏繞、草質藤本或近直立草本,有時頂端纏繞狀。莖近無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披針形,長約1厘米,著生處下延成一短距,有線紋;小葉卵狀菱形,長5-15厘米,寬4-6厘米,先端急尖,邊全緣或近全緣,有時淡紫色,無毛。
總狀花序腋生,具長梗;花2-6朵聚生於花序的頂端,花梗間常有肉質密腺;花萼淺綠色,鐘狀,長6-10毫米,裂齒披針形;花冠黃白色而略帶青紫,長約2厘米,各瓣均具瓣柄,旗瓣扁圓形,寬約2厘米,頂端微凹,基部稍有耳,翼瓣略呈三角形,龍骨瓣稍彎;子房線形,被毛。
莢果下垂,直立或斜展,線形,長7.5-70(90)厘米,寬6-10毫米,稍肉質而膨脹或堅實,有種子多顆;種子長橢圓形或圓柱形或稍腎形,長6-12毫米,黃白色、暗紅色或其他顏色。花期5-8月。

生長環境

1、溫度
豆角是耐熱性蔬菜,能耐高溫,不耐霜凍。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根據中國農科院蔬菜研究所進行的種子發芽率測定,在25-35℃,發芽較快,而以35℃時發芽率和發芽勢最好。在20℃以下,發芽緩慢,發芽率降低,在15℃以下時發芽率和發芽勢都差。豆角種子播種後在30^35℃出土成苗為快;抽蔓後在20-25℃的氣溫下生長較好;35℃左右的高溫仍能生長和結莢;15℃左右植株生長緩慢,10℃以下時間較長則生長受到抑制,接近0℃時,植株凍。
2、光照
長豆角(豆莢長30 cm以上),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豆角是喜光作物,在開花結莢期間需要良好的日照,如光線不足,則會引起落花落莢。
3、水分
豆角生長要求有適量的水分,但能耐乾旱。種子發芽期和幼苗期不宜過濕,以免降低發芽率或幼苗徒長,甚至爛根死苗。開花結莢期要求有適當的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下雨過多、濕度大或遇乾燥冷風,都容易引起落花落莢。並且土壤水分過多,也不利於植株根系和根瘤菌的活動,甚至會出現爛根發病,引起落花落莢。
4、土壤
豆角對土壤的適應性廣,只要排灌良好的疏鬆土壤,均可栽培,但以沙壤土最好。豆角適於PH6. 2^-7的土壤種植。但是,土壤酸性過強,會抑制根瘤菌的生長,也會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

主要價值

豆角的豆莢長而像管狀,質脆而身軟,從豆莢的長短可分為長豆角(30厘米以上)和短豆角;從豆角的顏色可分為白豆角、青豆角和紅皮豆角。豆角富含蛋白質及少量胡蘿蔔素、維生素B和維生素C,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蔬菜;豆角乾物質中蛋白質含量約為2.7%,是很好的植物蛋白質來源。豆角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能起到類似糧食的作用,人們常將豆角作為主菜食用。豆角除了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外,最重要的是能夠補腎。李時珍曾稱讚它能夠“理中益氣,補腎健胃,和五臟,調營衛,生精髓”;所謂“營衛”,就是中醫所說的營衛二氣,調整好了,可充分保證人的睡眠質量;此外,多吃豆角還能治療嘔吐、打隔等不適;小孩食積、氣脹的時候,用生豆角適量,細嚼後咽下,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豆角中的纖維有利於降低人體內的膽固醇,適用於高血脂人群;還能加強胃腸蠕動,有利於防止便秘。豆角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又有多方面的功能,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

植物學史

關於豇豆的起源問題,Purseglove (1968)認為可能是熱帶非洲,因為在那裡可以找到野生種。他還認為豇豆在早期是通過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國家傳至亞洲及地中海區域的現產於熱帶,而主產地為熱帶非洲及熱帶亞洲,我國種類約僅占本屬種類的1/10強。
但據文獻記載,《廣韻》一書即有“豇”字,此書原在601年成書已佚,歷經重修,現存宋代陸彭年等重修本。北宋《圖經本草》有豇豆的記載;蘇軾有詠豇豆的詩,到明代,自朱橚撰的《救荒本草》以來,《便民圖纂》,《本草綱目》等多種書志都有豇豆的記載,可見明代已廣泛栽培豇豆。在歷史記載中,黃河流域氣候曾較溫暖,根據上古籍記載,可能我國亦為豇豆原產地之一。

生物學特性

豆角的生長發育,從播種至豆莢成熟,可分為四個時期:種子發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開花結莢期。各個時期生長發育的特性及對田間管理的要求如下:
豆角豆角
1、種子發芽期
從種子萌動至第一對真葉展開的過程。子葉剛出土時,植株仍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此時植株主要靠貯藏在種子內的養分在發芽時分解後加以使用,第一對真葉展開後植株才可進行光合作用。豆角的第一對真葉是單葉對生,其後真葉為互生三小複葉。溫度在25-30℃和適當的濕度下,播種3-4天便可發芽,14-25℃則需要7-10天才可發芽。種子發芽所需要吸收的水分,一般不超過種子量的50%,此時水分過多容易引起爛種,因此在露地種植上,播種期應當避開連綿陰雨和低溫天氣,同時要嚴格控制土壤的水分,並要為種子萌芽出土提供一個疏鬆透氣的土壤環境。
2、幼苗期
從第一對真葉展開至具有7-8張複葉為幼苗期。豆角幼苗在第2-3張真葉展開時便開始發生花序軸原始體,其次著生花原始體,進入生殖生長。幼苗期一般15-20天,春季氣溫在15℃以下的低溫和陰雨天氣,豆角較容易出現幼苗根腐病而死苗。夏季高溫多雨天氣,又容易發生猝倒病。因此,幼苗期遇到不良氣候要注意防治根腐病和猝倒病。
3、抽蔓期
從7-8片複葉至植株現蕾為抽蔓期,一般約10-15天。這個時期主蔓迅速伸長,基部開始在第一對真葉及主蔓第2-3節腋處抽出側蔓,根瘤也開始形成。抽蔓期需要較高溫度和良好的日照,在此條件下,莖蔓較粗壯,側蔓發生也較快;如溫度過低或過高,陰天多,則莖蔓生長較弱。抽蔓期土壤濕度大,則不利於根的發育和根瘤的形成。
4、開花結英期
開花結莢期從植株現蕾至豆萊採收結束,一般為5.0-60天。現蕾至開花,一般5-7天,開花到商品豆莢採收一般約8-13天,商品豆莢至豆莢生理成熟還需4-10天。豆角在井花結莢期,一方面抽出花序開花結莢,另一方面繼續莖葉的生長,發展根系和形成根瘤。由於生長量大,生長迅速,因此在開花結莢期一定要滿足植株的養分需要,如開花結莢期田間管理不當,往往出現蔓葉生長不良,影響開花結莢,或蔓葉生長茂盛,延遲抽出花序、少抽出花序或引起落花落莢。開花結莢期如果營養生長過於旺盛,就會抑制生殖生長或田間水分過多或乾旱,溫度過高或過低,光照太弱以及病蟲害等,這些都是引起落花落莢的重要原因。開花結莢期,植株需要大量的營養,且豆角的根用瘤菌又遠不及其它豆科植物發達,因此必須供給一定數量的氮肥;但也不能偏施氮肥,如施用氮肥過多,容易出現植株徒長,延遲開花結莢甚至引起落花落莢,因此應注意氮、磷、鉀的配合施用,並且開花結莢期應當適當增加磷鉀的比例。

科學施肥

1、豆角具有怎樣的需肥特性
豆角的根系較發達,但是其再生能力比較弱,主根的入土深度一般在80~100厘米之間,群根主要分布在15~18厘米的耕層內,側根稀少,根瘤也比較少,固定氮的能力相對較弱。豆角根系對土壤的適應性廣,但以肥沃、 排水良好、 透氣性好的土壤為好,過於黏重和低濕的土壤不利於根系的生長和根瘤的活動。豆角對肥料的要求不高,在植株生長前期(結莢期),由於根瘤尚未充分發育,固氮能力弱,應該適量供應氮肥。 開花結莢後,植株對磷、 鉀元素的需要量增加,根瘤菌的固氮能力增強,這個時期由於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並進,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求量增加。 相關的研究表明:每生產 1000 公斤豆角,需要純氮10.2 公斤,五氧化二磷 4.4 公斤,氧化
鉀 9.7 公斤,但是因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豆角生長過程中需鉀素營養最多,磷素營養次之,氮素營養相對少。因此,在豆角栽培中應適當控制水肥,適量施氮,增施磷、 鉀肥。
豆角
2、怎樣才能做到科學施肥
重施基肥:豆角忌連作,最好選擇三年內未種過棉花和豆科植物的地塊,基肥以施用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配
合施用適當配比的複合、混肥料,如15-15-15 含硫複合肥等類似的高磷、鉀複合、 混肥比較適合於作豆角的基肥
選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施用基肥時應根據當地的土壤肥力,適量的增、 減施肥量。
巧施追肥:定植後以蹲苗為主,控制莖葉徒長,促進生殖生長,以形成較多的花序。結痂後,結合澆水、 開溝,追施腐熟的有機肥 15000 千克/公頃或者施用 20-9-11 含硫複合肥等類似的複合、 混肥料 75~120 千克/公頃,以後每採收兩次豆莢追肥一次,尿素 75~150 千克/公頃、 硫酸鉀 75~120 千克/公頃,或者追施 17-7-17 含硫複合肥等類似的復混肥料 120~180 千克/公頃。為防止植株早衰,第一次產量高峰出現後,一定要注意肥水管理,促進側枝萌發和側花芽的形成,並使主蔓上原有的花序繼續開花結莢。總之,豆角是一種可以共生固氮的作物,需氮量相對較少,但是對磷鉀營養需求較多。 具體的施肥量還要根據當地的土壤肥力水平確定。 但是需要特別提醒的是,追肥後必須結合澆水,要肥水結合,有肥無水等於無肥。

栽培技術

豆角的栽培要求
豆角在發芽階段 , 預防種子腐爛的情況 ; 豆角在開花階段 , 土壤的濕度狀態尤為重要 , 土壤的濕度不夠極有可能造成花 、 莢的掉落 ; 豆角對土壤的適應能力很強 ,較好的土壤環境是有機質豐富且pH值處於6-7之間 ,土壤應具有 良好的 排水性 ; 日照環境應該是 日照短且光照充足 。

高產

整地
儘量選擇超過2a 沒有種植過豆科類作物的田地進行豆角栽培 , 種植地應滿足地勢較高 、 土層深厚 、 排水性好以及 pH 值的要求 。 種植前在土壤上施石灰進行耕地 、修築約寬 90cm 、 高 2 5cm 的高畦 , 並挖好排灌溝渠 以預防漬水爛根 。選種
豆角的品種繁多 , 種植前要根據當地所處氣候環境 ,根據當前的市場需求 , 選擇合適的品種 。 豆 角的種子應粒大且飽滿 、 形狀整齊 、 外皮的顏色一致且光澤良好以及沒有病蟲害 。 播種前應該再曬1-2d , 並進行種子消毒 ,種子消毒的方式為藥物浸泡法 : 按 10g 高效生物肥兌人5g水的比例將種子浸泡 2h , 再將浸泡過的種子按一定比例與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混合 , 這樣能有效加強種苗抵抗力 。
搭架
在豆角處於幼苗階段是就應進行搭架 , 可以採用人字形 , 搭架步驟為 : 每隔 5m 立一條柱子 , 在離地面約1.5m 處用鐵絲將 2 條柱子連線 , 然後在相對稱的兩處以人字形插竹竿 , 且讓交叉的部位處於鐵絲的水平位置 上 , 將交叉的竹竿與鐵絲綑紮嚴實 。 這種方式不僅方便易操作 , 其性能優良 , 有良好防蟲害功效 , 有利於豆角的生長 。
整枝
整枝是促進豆角開花結莢的有效方法 , 能對豆角的生長進行良好的調節 。 為了使主蔓粗壯強韌 , 主蔓第一
花序以下的側枝應全部剪除 ; 對主蔓第一花序以上的側枝應在保留2一3葉後進行摘心 , 這有利於側枝第 1 花序的形成 ; 主蔓的生長處於長 20-25 節 、 約 3m 的時候 ,應進行頂芽摘除 , 以調節營養 , 控制主蔓的生長 , 促進下方花芽的形成和生長 。
施肥
豆角生長需要的肥料數量相對較大 , 對磷的 要求也相對較高 。 前期根據 田地面積施有機肥作基 礎 ; 在豆角
幼苗 期應施尿素肥 2.5kg/667 m2, 施肥 2 次 ; 在豆角開花結莢期應施肥 3 次 , 每次三元複合肥約 1 1 k /667 m2, 其中氮磷鉀的含量應達到 25% 左右。

地膜覆蓋

(1)品種選擇:豆角栽培廣泛的品種是之豇28-2,可以用於春季地膜覆蓋栽培。 
(2)播種期:豆角播種的適宜下限溫度14℃,應當在斷霜前後溫度穩定通過4℃時播種。豆角播種方式可以和菜豆(芸豆)種植方式一樣,採用高壟低穴播種後覆蓋地膜方式播種。行距65厘米,穴距18~25厘米,每畝播4000~5000穴,每穴播2~4粒種子,播種量2~3公斤。 
(3)田間管理:主要注意抹掉第1花序以下的側芽、第一花序以上的花芽葉芽同時著生混合芽中的葉芽;中上部的側枝見花芽後打頂。同時注意主蔓爬到架頂以後及時將主蔓頂打去,刺激側蔓生長,側蔓見花芽以後依舊打頂。 
(4)採收:豆角在莢果長夠長度以後及時採收。延遲採收籽粒膨大,降低了商品品質,同時也影響以後的莢果生長。採收時注意不要傷害其它的花序、花芽和蔓葉。
豆角斑病豆角斑病

種植

移栽定植,移栽前大田應澆水、深翻、結合翻地施入土雜肥5000—10000公斤,過磷酸鈣50—75公斤或磷酸二銨50公斤,鉀肥15—25公斤;合理密植,邊栽邊澆定根水,並及時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幼苗抗自然災害能力,縮短緩苗期。

肥水管理

豆角應選肥沃、疏鬆,2~3年內未種過豆類的壤土或沙壤土。播種前10天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機肥3500千克,結合施氮磷鉀複合肥50千克,施肥後隔4~5天翻耕一次,使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
為了進一步提高豆角的質量建議廣大菜農使用一些微生物肥料如微生物菌肥混作基肥,因為微生物菌肥可以提高基肥的利用效率,並且其分泌的生長素會促進苗木生長。有機肥一般以腐熟的人畜糞為宜,但是自己腐熟的人畜糞有可能因為腐熟不完全而燒苗,所以我們建議廣大菜農使用有機肥發酵劑之類的商業腐熟劑來自製肥料,這種腐熟的肥料不會燒苗,而且容易被植物利用。果實生長期其需肥水較多,葉面可噴施2次磷酸二氫鉀,結合追肥的同時進行澆水。

豆角結莢期管理

1、調整植株
架豆角需求有支架做支撐,這是豆角充沛利用天然光照製作營養,進步產值的農藝技能。當豆角蔓爬滿支架時,能夠選用掐去頂尖的方法,促進側枝的萌發和生長。關於長勢偏旺的植株削減氮肥的使用,噴施矮壯素等植物調節劑。及時去掉下部的老葉、病葉或殘葉,保障棚架通風透光。
2、噴施葉肥
進入6月份今後,外界天然氣溫往往會呈現30℃以上的高溫,太陽光照足夠,高溫強光會對處於結莢期的架豆角產值不良影響。在生產上常會表現為落花落莢、早衰等現象發作。經過噴施葉面肥就能有用解決以上現象的發作,明顯進步架豆角的產值。選用硼肥和磷酸二氫鉀混配均勻噴霧,每畝地用藥液30公斤,距離10天噴施一次。
3、適時採收
架豆角一般在開花完畢後10天左右,就能到達採收規範。採收時刻一般在清晨或黃昏前後,氣溫較低的時刻進行,採摘時不要碰傷花蕾,扭傷豆柄,以防對後期產值形成影響。關於採摘下來的豆角規整碼放在竹筐內,上面覆蓋棉被保濕保鮮,及時到農貿市場或集市出售。

病蟲害防治

病蟲防治

豆角在開花結果期,容易遭受豆角蚜蟲,豆角蝽象、豆角斑馬等害蟲為害。怎樣除治豆角害蟲呢?
豆角蚜蟲。主要是食豆角葉綠素,影響光合作用,使豆角生長不良而影響結果。除治方法:用40%樂果乳油8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于晴天上午露水乾後或下午至太陽落山前噴殺。
豆角蝽象。此害蟲以刺吸式口器吸食豆角幼果嫩汁,使被害的豆角生長發育不良,乾癟瘦小,品質低劣,不堪食用。人工捕捉:可利用豆角蝽象的假死性,在清晨或傍晚,搖動豆稈,在豆角蝽象假死落地時捕殺。藥物除治:用對人畜安全無毒害,高效低毒的農藥25%中科美鈴1000~1500倍液,于晴天傍晚噴殺。也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于晴天下午至黃昏噴霧。
豆角斑馬。此害蟲專門啃食豆角花朵,使豆角花而不實。人工捕殺:在早晨露水未乾前或黃昏,戴上膠手套捕殺。在捕殺豆角斑馬時,千萬別讓其液汁濺到皮膚上,否則,會引起皮膚過敏起水泡。藥物除治:用25%中科美鈴1000~1500倍液或90%敵百蟲800倍液,于晴天上午露水乾後或傍晚噴殺。

病害防治

1.豆角枯萎病
豆角
枯萎病的症狀表現 : 從下部開始 , 葉片邊緣出現不規則的水漬狀斑點 , 其後葉片會變黃乃至枯死 。 出現這種病症的豆角植物 , 在根莖部位常會出現裂痕 , 維管束組織也會變成褐色 , 如果外部濕度較大 , 植物表面現還會出現粉紅色的霉狀物 。
措施:
(1)輪作。實行3年以上輪作,有條件的最好與禾本科作物水旱輪作。
(2)增施石灰改良土壤。在酸性土壤中畝施生石灰100公斤可減輕病害發生。
(3)農藥灌根防治方法有。發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0%雙效靈水劑4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株灌50—150克,每隔7—10天1次,連續2—3次。也可將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克拌乾土200公斤,溝施於播種行,每畝施200公斤。關鍵是:要早防、早治否則效果很差。
2.豆角鏽病
豆角鏽病的症狀表現 : 葉背 上開始會出現黃色的小塊斑點 , 顏色會逐漸變成褐色 , 病部不斷隆起 , 形成黃褐色的抱子堆 。 如果表皮破裂 , 還會有紅褐色粉末 。措施 : 豆角全部採摘完畢後 , 將得病的作物進行剷除並燒毀 。 栽種時選擇有抗病能力的品種 。
3.豆角病毒病
豆角病毒病的症狀表現 : 豆角葉片會出現深綠與淺綠相間的情況 , 病部 凹凸 , 且葉片形態向下彎曲 。 這種病症會導致豆角開花的時間延遲 , 出現減產乃至絕收 。措施 : 選擇有抗病能力的品種 , 並且要加強對豆角進行藥物施肥 , 提高豆角植物體的抵抗能力 。 在豆角的
幼苗期就應該進行蚜蟲預防 , 截斷蟲害的傳播路徑 。
4.防病害要點
要及時清除豆角作物田間的雜草 , 在田地空置期進行藥物噴灑 , 在日常種植過程中加強有機肥與氮磷鉀的結合套用 。 在使用農藥品時結合所對抗病種合理使用 ,在進行了農藥噴灑後 , 一定要間隔足夠的時間後再進行採摘 , 減少豆角的農藥殘留量。

豆角的做法

【做法一】土豆燉豆角
原料:豬肉 豆角 姜 花椒 料酒 老抽
做法:1、豬後臀尖肉切塊,焯水;
2、豆角撕去老筋去頭尾,土豆去皮切滾刀塊,蔥切段、姜切片;3、鍋中油熱後,放入蔥、姜、花椒、大料炒香,放入肉塊翻炒均勻,烹入料酒,
4、放入土豆、豆角翻炒均勻;
5、加老抽、鹽調色調味,加適量清湯沒過肉菜,大火燒開,小火繼續燉煮約三十分鐘即可。
【做法二】豆角炒香腸
原料:豆角、香腸調料:食用油、鹽、雞精
做法1、豆角洗淨,斜切條
豆角
2、香腸蒸熟,斜切片
3、把豆角放開水鍋過一下(豆角性淡,水中撒適量的鹽)
4、豆角撈出瀝水,跟香腸一起下熱油鍋爆炒

5、至豆角炒熟,加鹽,雞精調味即可(豆角夾生食用會中毒,建議多翻炒一下)
功效
豆角性甘、淡、微溫,歸脾、胃經;化濕而不燥烈,健脾而不滯膩,為脾虛濕停常用之品;有調和臟腑、安養精神、益氣健脾、消暑化濕和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脾虛兼濕、食少便溏,濕濁下注、婦女帶下過多,還可用於暑濕傷中、吐瀉轉筋等症狀。營養
中醫認為,豆角類蔬菜味甘性平,有化濕補脾、調理消化系統、補腎止泄、益氣生津的功效,對脾胃虛弱的人尤其適合。現代營養學數據顯示,其蛋白質含量較一般蔬菜偏高,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也較豐富,因此豆角也被譽為“蔬菜中的肉類”。
當人體內產生自由基過多或清除過慢時,就會加快機體的衰老和誘發諸多疾病。研究表明,豆角對羥自由基有較強的清除作用,這可能與其含有較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E、抗壞血酸、微量元素硒有關。對比研究結果表明,長豆角(例如豇豆)比短豆角對羥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更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