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民國著名文學刊物)

論語(民國著名文學刊物)

《論語》半月刊是林語堂創辦的三大小品文幽默雜誌(其他兩種分別是《人間世》《宇宙風》)之一,其內容以散文、小品、隨筆為主,文字多幽默詼諧,且常在嬉笑怒罵中道出讀者的心裡話,因而頗受歡迎。

《論語》創刊於1932年9月16日,前27期由“幽默大師”林語堂主編,其後陶亢德郁達夫邵洵美等人先後擔任過主編、主持。1938年8月停刊,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12月復刊,1949年5月上海解放之際停刊。共出版177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論語
  • 語言:中文
  • 類別:文學雜誌
  • 創刊時間:1932年9月16日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主編:林語堂
出版背景,時代背景,創辦過程,主要特色,社會評價,

出版背景

時代背景

上世紀三十年代,是我國現代文學流派競榮、風格紛呈的年代,文學期刊也層出不窮。散文領域有“幽默閒適派”“新小品文派”“抒情創新派”;詩歌領域有“新月派”“大眾詩派”“現代派”等刊物。他們各具特色,自成一家,使文壇呈現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為發展我國新文學創作作出了積極貢獻。以林語堂為代表的作家,積極提倡小品文,提倡幽默閒適的風格,並接連創辦了好幾種專登幽默小品的文學刊物。《論語》即是林語堂創辦的三大小品文幽默雜誌(其他兩種分別是《人間世》《宇宙風》)之一。
1932年1月上海“一·二八”事變之後,由於商務印書館毀於日本侵略軍炮火,中國現代文學重鎮的文學研究會機關刊物——改革後的《小說月報》被迫停刊。為了填補這個空白,短短4個月後,施蟄存主編的大型文學月刊《現代》在上海問世。然而,這畢竟只是一枝獨秀。又過了4個月,《論語》半月刊創刊。再過了10個月,“上海文學社”實為傅東華主編的大型文學月刊《文學》也創刊了。上海文壇終於形成了《現代》《論語》《文學》三大刊物鼎立的新格局。

創辦過程

對《論語》的創辦,當事人留下來不少回憶,大致相同又不盡相同。據《論語》同人章克標晚年回憶,1932年夏天,他與林語堂、李青崖沈有乾全增嘏等幾位在邵洵美寓,“一面納涼一面閒話,大家提出要做一本雜誌消消閒,發發牢騷,解解悶氣,是‘同人’刊物的樣子”。
不過,郁達夫1936年2月在接編《論語》時公開說過:“《論語》出世的時候,第一次在洵美的那間客室里開會,我也是叨陪末座的一個。”
而在更早的時候,林語堂是這樣表述的:“《論語》地盤向來完全公開。所謂‘社’者,全、潘、李、邵、章諸先生共同發起贊助之謂也。”
最新披露的章克標在《論語》創辦一年半之後的回憶又是這樣說:“《論語》最後一次的預備會仍在洵美家中舉行,除語堂、增嘏、光旦、青崖、達夫、斯鳴外,尚有畫人光宇振宇文農等多人,大家決定辦一個刊物。”
由此看來,如果說林語堂、全增嘏、潘光旦、李青崖、邵洵美、章克標、郁達夫等人都是創辦《論語》的骨幹,也許是比較符合史實的。
不管怎樣,《論語》和“論語社”應運而生了。“論語”刊名是章克標想出來的,他當時“忽然從林語堂的姓名‘林語’兩字想到了聲音相近似的‘論語’,心裡想大家不是又論又議、有論有語?乾脆借用中國人全不生疏的孔夫子的《論語》來做刊名,豈不很好?”封面上的“論語”兩字由林語堂選用鄭孝胥的法書,刊物則由邵洵美主持的上海時代書店出版。

主要特色

《論語》內容以散文、小品、隨筆為主,文字多幽默詼諧,且常在嬉笑怒罵中道出讀者的心裡話,因而頗受歡迎。
在《論語》創刊的“緣起”一文中,林語堂道出了命名《論語》的由來,坦然自稱是假冒孔家店招牌。提出了《論語》要以“提倡幽默為目標,而雜以諧謔”。在“題辭”里也寫道:“人生在世為何?還不是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人家笑笑”。《論語》提倡幽默,主張閒適,就是想“在中國已有各種嚴肅大雜誌之外,加一種不甚嚴肅之小刊物,調劑調劑空氣而已”。林語堂此時創辦《論語》可以說是有感而發,有意針對,他要給當時緊張、壓抑的文壇吹進一股輕鬆、閒適、幽默的風氣,給當時日益走向僵化、狹隘的散文創作注入一股新鮮活潑的血液,給嚴肅、壓抑的言論界開闢一塊自由無拘、可談天說地的園地。
《論語》採取了多種幽默表達方式,如設定幽默專號。1932年,提倡幽默的愛爾蘭戲劇家蕭伯納訪問中國時,刊物立即出版了“蕭伯納游華專號”。後來,又相繼出版了“西洋幽默專號”“中國幽默專號”和“鬼故事專號”等幽默專號,每一組文章的背後,都有著精彩的故事;又如開闢幽默文章專欄。大量刊登中國古代的幽默故事,增設“西洋幽默”專欄,專門刊登西文幽默典故和故事,設定“卡吞”欄目,登載中外幽默漫畫;再如介紹西方幽默理論。《幽默》一文介紹了英國作家梅瑞狄斯的幽默理論,《柏格森論笑的批評》介紹了柏格森笑的原理,《馬克·吐溫論幽默》介紹了他的幽默觀。
《論語》是一本真正的大眾刊物。創刊的第二年,社會上就出現了一批“《論語》迷”。他們把《論語》半月刊比作美食、朋友,甚至是愛人,產生了引人注目的社會效應。《論語》的編者始終以自己是“老百姓立場”自居,其中有出於商業策略的考慮,但這種策略促使它在實際中不但網羅了一大批新文學界聲名赫赫的文人學者,同時也大量採用新人作品,熱情鼓勵讀者積極參與,並根據讀者的意見適時地作出調整。這種寬容和開放的姿態使《論語》極具親和力,吸引了宋慶齡魯迅郭沫若茅盾等著名左翼人士,蔡元培胡適周作人吳宓自由派人士,以及老舍邵洵美俞平伯豐子愷華君武謝冰瑩潘光旦劉半農孫伏園張樂平等一大批新老作家的參與。
粗略統計一下在《論語》上先後亮相的1930年代漫畫家是件有趣的事。陳靜生、胡同光、張振宇、黃嘉音豐子愷華君武黃文農魯少飛曹涵美、宣文杰、胡考張樂平、劉元、廖冰(兄)、艾中信黃堯丁聰、(陶)謀基等都是《論語》“卡吞”專欄的作者,還有不少顯然是使用了筆名而一時無從查考的。這份名單如此驕人,後來在中國現當代漫畫史上留下或深或淺印記的這么多漫畫家,原來都與《論語》結緣。
都說林語堂主編的《論語》,模仿的是英國老牌幽默雜誌《笨拙》,但就模仿水準而言,後來的中國期刊好像也再無後繼者。《論語》利用它“幽默閒適”的特點,最大範圍最大容量地為時人提供一個發表意見或抒情遣愁或怡情悅性的場所,它的寬容立場使它能真實具體地反映時代氛圍和時人心理,為我們提供了一幅生動具體的歷史畫冊。

社會評價

《論語》是民國最優秀的散文雜誌,從另外一個意義上來講,也是一本優秀的漫畫雜誌。《論語》集合了民國最好的散文作家,同時也集合了民國最好的漫畫作者。一本雜誌能夠同時招集到“文”與“藝”兩個相對獨立領域的大牌作者為其效勞,遍覽民國文藝期刊之林,好像只有《論語》一家。《論語》的奇特之處還在於,它竟然一直保持著圖文並茂的高水平,刊期又是那么長久,若非趕上兩個非常時期,《論語》的生命也許是三百期,五百期,甚至一千期。
《論語》在中國是獨此一家,別無分號。在西洋的雜誌界,與《論語》最相似的該是英國的老牌雜誌《笨拙》了。《笨拙》1841年創刊,1992年停刊(愷蒂同年寫有妙文《〈笨拙〉之死》,刊於《讀書》)1996年復刊,六年後再度停刊。一位日本收藏者集全了《笨拙》前一百五十年的每一期,真是驚人的成績。有研究者稱“林語堂主編的《論語》,模仿的是英國老牌幽默雜誌《笨拙》,就其模仿水準而言,以後的中國期刊再無繼者。”模仿並不丟人,愷蒂說“《笨拙》本是模仿法國由昂利·陀米埃(HenriDaumier)主畫的幽默日報《喧鬧》(Charivari)而成”。林語堂自己聲明“《論語》的幽默比之《笨拙》要多了些‘道學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