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大全

論語大全

《論語大全(套裝共2冊)》除《論語》原文之外,包括題解、注釋、譯文、名家品評、精讀論語等五個部分。“題解”中不僅有篇章結構、段落聯結上的提示,而且有對原文意旨以及歷史背景的點撥;“注釋”和“譯文”對《論語》進行了準確細緻的翻譯;“名家品評”精選了歷代文化名人對《論語》的經典點評;“精讀論語”在把握《論語》原文要義的基礎上,進一步帶領讀者聆聽《論語》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和處世方略。《論語》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作為中華文化的源典,其蘊涵的深刻哲理浸透到中國兩千多年的國家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行為方式中。“半部《論語》治天下”,歷史上,無論在士人還是在老百姓中間,《論語》一書都是一部不能逾越的聖典。

基本介紹

  • 書名:論語大全
  •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 頁數:691頁
  • 開本:16
  • 作者:文若愚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327789, 751132778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論語大全(套裝共2冊)》讓我們輕鬆進入《論語》的豐饒世界,領悟《論語》的思想內涵,掌握其中的智慧精髓。《論語》的智慧具有廣泛的普適性,它不僅是一部哲學經典,更是一部世俗生活的指導書,所以,它能夠跨越時空,到今天仍可以給我們的心靈注入鮮活的生命力。不管你是學生、普通職員、企業家,還是政府官員。只要你進入《論語》的世界,就必能在其智慧光輝的沐浴下心有所得。文若愚等編著的《論語大全(套裝共2冊)》是現代讀者領悟《論語》之魂的理想讀本。

圖書目錄

《論語大全(上冊)》目錄:
孔子其人其事
尼山降聖
孔子學禮
孔子學琴
赴周室考察禮樂
景公問政
執教杏壇
祭祀忘牲
陽虎亂魯
孔子出仕
誅殺少正卯
夾谷會盟
計墮三都
棄官離魯
周遊列國
孔子適衛
匡城遭圍
蒲邑被困
子見南子
臨河而嘆
桓魅伐樹
喪家之犬
孔子適陳
桓子遺命
陳蔡絕糧
葉公問政
必也正名
晚年歸魯
季康子問政
請討陳恆
整理遺產
聚徒授業
西狩獲麟
聖人離世
學而篇第一
學什麼,怎樣學
孝悌的意義
遠離巧言令色
要善於自我反省
從政應遵循的原則
學習做人的途徑
修己當從身邊做起
態度決定修為
祭祀是孝道的延伸
聖賢的風采和境界
如何才算是孝子
為什麼要強調製度
待人接物的態度和原則
怎樣才算是好學
追求更高境界
了解別人也很重要
為政篇第二
以德服人
詩歌的教化作用
禮制與法治的區別
在追求中完善自己
如何才算盡孝
珍重自身就是孝
老有所養不算孝
孝敬父母要和顏悅色
如何做學問
孔子的識人法則
溫故知新
優秀政務人員應是通才
說得好不如做得好
君子與小人的區別
學習與思考
如何面對異端學說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為政當謹言慎行
任人唯賢才是關鍵
治理民眾的三大要訣
政治無處不在
誠信比什麼都重要
歷史損益法
亂作為與不作為
八佾篇第三
僭越禮儀的危害
制度破壞者都沒有好下場
禮樂的根基在於仁
真心誠意才是懂禮
文化是國家存續的命脈
莫求非分之福
君子不爭,爭則公平
禮仁同源,禮在仁後
要實事求是
舉辦典禮要注重實質
禮為治國之本
心懷敬誠,真心投入
信守天道,不媚權貴
有繼承才會有發展
為人要謙虛,治學要嚴謹
不以成敗論英雄
必要的形式不能少
真心尊禮,不畏人言
要懂得禮待下屬
凡事都要把握好尺度
如何對待過去的錯誤與失敗
量小非君子
重視禮樂精神
薪盡火傳,大道不絕
國樂當盡善盡美
禮是一種可操作的政略
里仁篇第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何為仁者
公正地評價別人
心存仁念,棄惡從善
堅守信念,不違於仁
仁德不是天生的
從犯錯觀察他人
人應該追求大道
貪圖奢華者胸中無道
處世重義,無不通達
君子與小人的區別
唯利是圖危害多
禮讓是一種美德
人最應該擔心的是什麼
忠恕之道
君子重義,小人重利
省心向善去惡
如何勸說父母
不要讓父母擔心
要記住父母的年齡和生日
不要輕許諾言
要懂得約束自己
少說話多做事
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獨
保持恰當的人際距離
公冶長篇第五
不以一時榮辱待人
高明的處世之道
人文環境的重要性
成才的追求
莫逞口舌之能
篤志而誠學
不逞匹夫之勇
仁道至高
人貴有自知之明
做人要言行如一
無欲則剛
仁道與恕道
慎談玄遠問題
勇於實踐才能成功
做學問的正確態度
君子的四大美德
交際的大智慧
執政者當謹慎行事
單一美德不能代替仁
三思與果斷
大智若愚
如何才能成才
不念舊惡怨恨少
做人不可偽飾
嚴防陰險狡詐小人
者的志向
要學會自我批評
孔子的心得
雍也篇第六
孔子“曲線從政”
居敬而行簡
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
按勞取酬,理所應當
英雄不問出身
修身貴在堅持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選個好領導
生老病死不由人
淡泊自守,安貧樂道
不要給自己設限
君子儒與小人儒
不走後門,不拉關係
居功不自誇
不為誘惑所動
人間正道難行
文質彬彬
做個正直的人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區別對待
力行不畏艱難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改革要向前看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仁者可欺而不可愚弄
博學於文,約之以禮
人言可畏
中庸之道
“仁”與博施濟眾
述而篇第七
信而好古,述而又作
學習的方法與態度
孔子四憂
該放鬆時就放鬆
人不能失去夢想
孔子的修德綱要
學生的見面禮
怎樣教好學生
人應有惻隱之心
進退有度,有勇有謀
正確看待財富
孔子最謹慎的三件事
孔子為何大讚韶樂
曲徑能通幽
追求淡泊的高境界
學習的次序
“國語”的重要
不斷充實自己
後天學習更重要
孔子不講的事情
學無常師,為善是從
仁者無畏
育人當傾囊相授
教育應當循序漸進
有恆者事競成
對萬物心懷仁德
學習要多聽多看
做人要寬容
修身養性得自覺
難事的解決之道
注重禮樂教化
貴在躬行
不厭與不倦
注重內心的誠敬
寧儉勿奢
曠達的胸懷
君子的風度
泰伯篇第八
至德無形,讓位於賢
制度的作用
危機意識
重視言談舉止
謙虛做人,低調做事
君子的操守
使命,任重而道遠
三大教學內容
愚民思想
善惡均可致亂
戒除驕傲和吝嗇
求學為了什麼
君子的進退之道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音樂可以端正人心
表里不一惹人厭
正確的學習態度
舜和禹的聖德
崇高偉大的唐堯
人才的重要性
完美的領導者
子罕篇第九
少講利,多講仁
做人要謙虛
調整制度要符合原則
人生四戒
要有使命感
梅花香自苦寒來
唯有做官高的流弊
智慧超越知識
孔子的浩嘆
修養體現在細節上
做成功的教育者
任情不可逾禮
君子當積極進取
隨遇而安,教化百姓
為何要“正樂”
修德重在自律
珍惜時間
好德與好色
貴在堅持
學貴心解力行
君子當自強不息
要有始有終
後生可畏
正確對待忠告和讚美
高貴的志節
不滿足於現狀
時窮節乃現
君子必備的品質
誰能與我相伴
盡全力追逐夢想
《論語大全(下冊)》目錄:
鄉黨篇第十
說話要看清場合
談話要注意對象
待客之道
重要會議時的禮儀
做客有講究
著裝禮儀
心靈的淨化
健康的飲食原則
注意禮儀細節
尊老敬老是美德
懂得尊重他人
托人辦事的藝術
禮儀的變通
以人為本
對領導要忠誠
交友之道
家是放鬆的地方
因情施禮
出行的禮儀
善於把握時機
先進篇第十一
孔子的用人標準
珍視人際情感
各有所長
好學生的喜與憾
至孝的境界
做人當慎言
真正好學的人太少
本分恰當
道統的傳承
表達真性情
合情還需合“禮”
注重現實
以育人為快事
成由勤儉敗由奢
精益求精
凡事都要恰到好處
不袒護弟子
有缺陷才是真實
要順其本性
踏著成功者的足跡前進
看透人的本質
因材施教
患難見真情
做臣屬的原則
從政必備的基礎
人各有志
顏淵篇第十二
自我約束的重要性
做人要懂得敬重
行難而慎言
做到問心無愧
德高不乏親善者
明辨讒言毀謗
領導者必須取信於民
內外兼修的重要性
關心民眾疾苦
不要感情用事
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
為官要忠信明斷
以教化促進和諧
培養敬業精神
君子成人之美
領導應以身作則
上位者要廉潔自律
為政以德
不可沽名釣譽
個人修養的三個方面
治政要親賢遠佞
做朋友也要有分寸
結交能促進自己進步的朋友
子路篇第十三
從政三原則
用人選人
名不正則言不順
好禮、好信與好義
學以致用,方為真才
榜樣的力量
不可墨守成規
尚儉,知足常樂
既庶,富之,教之
孔子的自信
領導者要仁愛
日久方可見成效
己不正焉能正人
區分政務與事務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
近者悅,遠者來
心態與眼光
親親相隱
恭敬與忠誠
“士”的標準
與什麼樣的人交往
恆心乃成功之本
君子和而不同
如何正確對待公論
君子作風與小人作風
泰而不驕
怎樣成仁?
如何為士
善人治民亦可戰
重視戰備訓練
憲問篇第十四
為官之恥與仁
士志於道
如何全身避禍
德者有言,仁者有勇
德行高於武力
求仁雖難,不可墮落
真正的忠愛之心
政令出台要謹慎
重要的是做人
君子當貧而無怨
人盡其才
怎樣才算完人
恰到好處
要挾之舉不可取
正道比詭詐更長久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
讓生命更有價值
舉薦賢才,不拘一格
組織的根基在人才
做人要少說大話
堅守最根本的原則
事上之道
人生應該積極向上
追求充實的人生
注意維護領導形象
君子思不出其位
少說多做
為人要謙虛低調
常思己過,莫論人非
提高才德是關鍵
要有自己的判斷力
走自己的路
人品高於能力
以直報怨
不怨天尤人
暴力不能解決問題
亂世生存法則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堅守還是變通
重視守喪之制
領導決定執行力
修己以安民
應該有個無間密友
急功近利要不得
衛靈公篇第十五
以禮治國,反對戰爭
君子固窮
一以貫之
知德者鮮矣
無為而治
忠信篤敬行天下
窮則獨善,達則兼善
看清對象再說話
捨生取義,殺身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控制人性弱點
以舉薦賢才為己任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做事之前需深思
不要耍小聰明
君子四德
為後人留下什麼
君子求諸己
群而不黨
如何看待他人言論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評價他人要有依據
做學問的闕如態度
小不忍則亂大謀
切勿盲目從眾
人能弘道
知錯就改不為錯
思而不學則殆
君子謀道不謀食
管理四要
人人都有閃光點
仁為至道,民不親近
當仁不讓
在諾言與原則之間
敬其事而後其食
有教無類
道不同不相為謀
語言重在達意
替他人著想
季氏篇第十六
治國三要
僭越必然導致混亂
破壞制度必然走向失敗
益友與損友
興趣對道德的影響
說話的學問
人生三戒
人要有所敬畏
求知的三個境界
君子有九思
行善修德重在自覺
美名因德而傳
一視同仁,無偏無私
稱呼要規範
陽貨篇第十七
做人的原則性與靈活性
性相近,習相遠
多數人是可以改變的
音樂的教化作用
政教推行的環境
行仁五要
磨而不磷,涅而不緇
六德與六弊
學《詩》的意義
通過學習開闊視野
制度不應流於形式
色厲內荏,心如賊盜
不要做好好先生
道聽途說不可取
私慾太重,才會患得患失
道德墮落和人性退化
明辨是非,扶正祛邪
道不必言
不屑之教,促人警醒
孝是真誠的回報
力戒無所事事
君子之勇,以義為先
君子所惡
小人和女子的問題
遷善改過宜趁早
徽子篇第十八
行仁有不同的形式
堅守信念,無怨無悔
英雄要有用武之地
良臣擇主而事
出世人世,都是人生
儒家的救世精神
君子之仕行其義
無可無不可
末世衰敗景象
任親的利弊
成事在人,重用賢才
子張篇第十九
士人立身之大節
執德宜弘,信道宜篤
寬容開放的胸懷
君子更重視大道
求新溫故,才算好學
博學篤志,切問近思
力學才能致道
文過飾非,欺人害己
君子有三變
事上使下與信任
大節不虧,小節不拘
循序漸進,由末達本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喪禮當盡哀節哀
人當有諍友
重在內修
情感表達的環境因素
國君的孝道
濁世為政,悲天憫人
君子惡居下流
君子之過
學無常師
萬仞宮牆
捍衛大道和正義
如何弘揚大道
堯日篇第二十
中國的政治傳統
五美四惡
君子當有三知

序言

世界文明史提示人們,要想不斷發展、不斷創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溫習歷久彌新的人類文化經典。記載著孔子言行思想的《論語》一書,就是這樣一部穿越了兩千多年歷史烽煙的、現代人不可不讀的人類文化經典。
在漫長的中國古代社會中,《論語》成了中國社會的“聖經”,大到齊家、治國、平天下,小到個人的待人接物、一言一行,都在它的規範之中。要想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就不能不讀《論語》。
《論語》一書蘊含的博大而深厚的思想是可以穿越時空的,時至今日仍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現代社會出現的新問題,層出不窮的新思潮,都不能掩蓋《論語》的光輝;相反,卻一遍又一遍驗證著它的普世與超越。
《論語》是中國最早的語錄體著作。書中記錄的大部分是孔子和弟子的對話,也有其弟子們的對話,全書共二十篇。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論語》的地位非常高,影響非常大。到了東漢時期,《論語》已被列入經書之列,成為學者必讀之書,對其的研究成為一門專門的學問,後代學者對其註疏者不計其數。宋代大儒朱熹視《論語》為經典中的經典,並作《四書集注》,成為當時及後代士子的修身圭臬。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將《論語》欽定為科舉必讀之書,此舉對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及思想發展影響深遠。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論語》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書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名言。
對於每一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學者,以及每一個想求得生命升華的中國人來說,《論語》都是一部必讀之書。進入21世紀,中華大地上出現了持續不衰的“國學熱”,人們開始在古代經典中尋找解決現代社會問題的智慧,其中《論語》就是最受國人關注和重視的一部經典。大家紛紛從古人的智慧中尋求心靈的升華、情感的依歸和生命的價值,從“至聖先師”的名言中探求生活的真諦。
本書除《論語》原文之外,包括題解、注釋、譯文、名家品評、精讀論語等五個部分。“題解”中不僅有篇章結構、段落聯結上的提示,而且有對原文義旨以及歷史背景的點撥;“注釋”和“譯文”對《論語》進行了準確細緻的翻譯;“名家品評”精選了歷代文化名人對《論語》的精彩點評;“精讀論語”在把握《論語》原文要義的基礎上,進一步帶領讀者聆聽《論語》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和處世方略。
本書是現代讀者領悟《論語》之魂的理想讀本。科學簡明的體例、充滿哲思的文字、注重傳統文化與現代審美的設計理念,多種視覺要素有機結合,打造出一個多元的閱讀空間,全面提升本書的藝術價值。品讀傳世經典,汲取聖賢智慧,本書是值得你一生收藏、品讀的珍品,也是饋贈親朋的佳品。打開本書,讓我們輕鬆進入《論語》的豐饒世界,領悟《論語》的思想內涵,掌握其中的智慧精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