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禮

誕生禮

誕生禮是中國傳統的誕生禮俗之一,多在小孩出生三天后舉行,不同地區、民族形式多有不同,從剛出生洗禮開始到寶寶周歲抓周,一般有祝福、保健、占卜等幾層含義。狹義的誕生禮指慶祝誕生使用的禮品,一般是新生兒家人擺酒宴準備分發給親朋好友的禮盒,每個禮盒包含有喜蛋、喜餅喜糖等,應邀的親朋好友視具體情況也會送輕重不同的禮物,禮物大多是小兒用品和產婦營養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誕生禮
  • 含義:祝福、保健、占卜
  • 性質:中國傳統的誕生禮俗
  • 拼音:dan sheng li
概念,禮節起始,主要風俗,男弄璋女弄瓦,男懸弓女懸帨,名字,報喜,傳承思考,操作方案,佩璋禮,懸弓、懸帨禮,名字,報喜,各族禮儀,回族,潮州人,哈尼族,維吾爾族,禮儀姿態,禮儀要求,相關禮儀,喜蛋來歷故事,

概念

人的誕生,俗稱“生日”。嬰兒降生,是人生的開始,也是人生的大事、喜事,家人歡欣,親朋相賀。
莆田,誕生禮非常隆重,在嬰兒降世後要持續整整一年。嬰兒降生後十四天,舉行個儀式,叫“十四朝”,屆時舅家要置辦十全果為嬰兒祝福。出生滿三十天,進行的儀禮叫“滿月”,俗稱“出月”。此時要做三件事:一是“洗兒”,舊法接生,嬰兒要等到出月才給他沐浴。沐浴時,先舉行儀式,備禮謝神告祖,然後用“午時草”(端午節留下的菖蒲牡荊等乾草)燒湯為嬰兒洗澡。澡盆中放塗紅銅錢,請老年婦女(認為命好的)在廳堂上給嬰兒洗澡。二是剃頭畫桃。嬰兒浴後,用潔淨的剃刀剃去胎髮,只在囟門處,留下一小撮。再由其父或其祖父用雄黃在嬰兒頭頂畫個大桃,謂能使其聰明長壽(莆田對上當受騙者有“頭頂沒有畫桃”之說)。之後,給嬰兒換上新衣,戴上飾有“福”或“壽”字的小帽,掛上“長壽鎖”,抱到廳堂拜祖先、拜灶公、拜長輩、討“掛月豆 ”紅包。三是給親鄰小孩們分紅蛋。這天產婦娘家送來嬰兒衣褲、鞋帽、襁褓、項圈、手鐲、腳環及喜蛋(熟蛋殼染紅)等賀禮。頭胎嬰兒若是男孩,還要辦“出月酒”或演戲慶賀一番。
嬰兒滿一周歲稱“周日卒 ”,俗稱“對日卒 ”、“摸摸”。要舉行“日卒 盤試兒”儀式。這天嬰兒外婆家送來小兒衣帽、鞋飾等。母親給小兒穿上新衣服,然後在廳堂中地上放一隻大“米篩”,內放剪刀、量尺、戥子、算盤、毛筆、書本、錢幣等物,以此卜定嬰兒日後的前途、愛好。此稱“試日卒 ”、“摸摸”。“摸摸”時小兒要坐在一隻小石臼上,意為坐石頭上就有飯吃。

禮節起始

世界上多數民族,都有比較豐富的生命禮儀。這種生命禮儀是貫穿人的整個生命過程的。它從一個新生命的誕生開始,至生命的逝去而結束。中間經過了成長、成年、婚姻等環節,生命禮儀是生命歷程中柔軟的結點,它承接了上一段生命歷程,又開啟了新的生命前景。生命禮儀是人生的一個個驛站,對於年輕的生命來說,生命禮儀帶來的是新鮮、喜悅、興奮,如同追日的少年,登上山頂目睹太陽噴薄而出的感覺一般。憧憬在心中蕩漾,壯麗的生命前景在眼前展開。而對於成熟的生命個體,生命禮儀則像冬日暖陽般的溫暖,如同雨夜疲憊的路人歇腳的驛站。歷盡跋涉艱辛的生命個體,由年少時對生命的憧憬轉化為了感悟,回望來時之路,心中充滿著回味與感慨。但是不管是如風的少年還是沉靜的中年,或者是安詳的長者,生命禮儀都會給人們心底一份溫和的滋養,溫情的撫慰。
新生兒新生兒
經過了十月之久的長長的醞釀,嬰兒的哭聲終於終結了父母忐忑的猜想,驕傲地宣布著一個全新生命的到來。沉浸在喜悅之中的大人們為了表達對新生命的愛意、對新生命的祝福,就以各種儀式來為孩子祈福。這就是出生禮。
華夏民族是一個禮儀文化極其發達的民族,擁有從出生禮、成年禮、婚禮、成長禮到葬禮的完整的生命禮儀體系。華夏生命禮儀飽含了華夏人文特色,有“冠”與“笄”的成年禮,有寧靜優美的“昏禮”,有莊重安詳的葬禮,出生禮也是別具特色。
誕生禮誕生禮
漢民族傳統的出生禮,由幾種禮儀組成,嬰兒誕生,有誕生禮;三日後,有三朝禮;出生一月,為滿月禮;出生百天,行百日禮;一周歲時,行周歲禮。這樣,對一個新生命的迎接過程,才算完成了。

主要風俗

漢民族傳統的出生禮,因地域之別而具有不同的風貌和表現樣式,但總的來看,漢民族傳統的出生禮中,大都包含了誕生、三朝、滿月、百日、周歲五種主要禮儀,其具體表現形式也基本大同小異。

男弄璋女弄瓦

《詩經·小雅·斯乾》曰:“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意思是說,如果生了男孩,就讓他睡在床上,給他穿華美的衣服,給他玩白玉璋;如果生的是女孩,就讓她睡在地上,把她包在襁褓里,給她陶製的紡錘玩。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意識非常明顯。
誕生禮

男懸弓女懸帨

“子生。男子設弧於門左,女子設帨於門右。”(《禮記·內則》)若生的是男孩,則在側室門左懸弓一副,並且還要用弓箭射四方;若是女孩,則在側室門右懸帨。帨,音“睡”,是女子所用的佩巾周禮昏禮中,女子出嫁,母親也要親自為女兒繫結佩巾。顯然,弓與帨,具有鮮明的性別特徵。

名字

孩子出生後,大人為其取名,稱為“名字”。根據周禮,這一天丈夫來到妻子的門前,他由右階登上在門口,南面,妻子懷抱嬰兒,緩緩而出,立於階下,面向夫君,孩子將來的保姆跟在妻子的後面或右面,拜賀說:“某年某日,我們見到這個孩子了,恭喜你們喜得貴子”丈夫點頭,說“是啊,我們一定好好教育他”於是,握住兒子(或女兒)的右手,逗她一下,告訴大家孩子的名字,妻子回答說:“記住你的心愿,我和你一定會好好教育他的”保姆再拜賀,然後,妻子把孩子交給保姆,自己回房去了,賓客傳著孩子的名字,傳遍家族,告知有司,登記入冊,而丈夫,來到妻子的房間,獻上(或遣人)精美的禮物。掛弓箭也在此日,後期命名儀式,贊念告文,父親洗手,拜祖先,供奉,南面立,母抱子出,保姆在右,賓客起立迎接,母登階,父親為兒女戴上璋和香囊,宣告子女名字並解釋含義,贊做認定禮,父親和親友賓客相互做答謝宴。根據《禮記正義》,妻將生子,居側室,丈夫派人一日問兩遍,妻子不見,讓保姆禮服以對,生子,太子用大牢,卿大夫用少牢,士庶用豚,命名當天,孩子剪髮,妻子以孩子的名義見於父,他們都穿著禮服,父正門入,升自東階,西向,妻正門入,保姆在右前,立在房檐下,保姆先稱賀“恭喜您喜得貴子“,丈夫回答:“要好好教育他“保姆又說:“母親某氏今天禮服見你“妻後說,然後丈夫拉孩子右手,名之,妻回答說:“記住你的心愿,我們一定會好好教育他的“然後把孩子交給保姆,回房,保姆告賓客,丈夫寫下文書,交給宰,宰告訴諸親友賓客,夫入內室,和妻子一起行被供養之禮。如果是庶子的話,不拉右手,不稱賀,但都戴璋,當然今天我們不必講究這個
洗三
在嬰兒出生第三天,進行沐浴,為嬰兒祝福,親友都來相賀,送上禮物,在孩子面前說吉祥話,宋代流行寫洗三詩,一般主持的都是穩婆
滿月
這一天,孩子吃滿月面,穿新衣,帶著孩子到處走動,認親屬,
百日
這一天舉行湯餅會,孩子穿百家衣 並戴長命鎖,祈禱孩子長命百歲
抓周

報喜

一般是由孩子的父親赴親友家,主要是岳父母家報喜。所持喜物主要有紅雞蛋喜餅等。
誕生禮
現如今,剛有了寶寶的年輕父母,還要準備一些裝滿喜蛋、喜餅、喜糖的誕生禮盒,把這個喜報傳遞到更多的人,比如好友、同事、領導,這份初為人父母的喜悅之情躍然可見。

傳承思考

出生禮被稱為“搖籃邊的禮儀”,世界許多民族的出生禮都與宗教密切相關,但華夏民族的誕生禮儀更多的帶有儒學和世俗的色彩。可以說,華夏傳統的出生禮,是儒家禮義與世俗生活緊密結合的產物。弄璋懸弓等,禮義色彩濃厚,洗三抓周等世俗風格明顯。隨著儒學的式微、世俗的擴張,和其它華夏傳統禮儀一樣,傳統出生禮在發展過程中整體上呈現俗進禮退的趨勢。儒家賦予了出生儀式類宗教色彩,莊重、優美、寓意深刻是其優點,但同時,又有宣揚男尊女卑等不良倫理的呈現;世俗將出生禮回歸生活,親切、歡樂是其所長,但同時又走向了庸俗、愚昧和膚淺。
誕生禮誕生禮
到了當代,社會將生命禮儀進一步異化,儀式表達的傳統意義正在被徹底顛覆,正在逐漸演變成為積累財富、養蓄人脈、編織社會網路的工具。傳統的生命禮儀徒具空殼,一些禮儀消失了,另一些“禮儀”卻被迅速製造,婚喪嫁娶之外,喬遷、升學、入伍、升職......不愧是“禮儀之邦”的傳人,這種文明“繼承創新”的本領似乎與生俱來,可悲的是,“承”的是殘缺不全的“禮儀之邦”,“傳”的更是奇形怪狀的“利益之邦”。
傳統出生禮已經被徹底異化,劣質的成分被無限地放大,積極、健康、優美的元素已經非常稀薄。出生禮已經成為了人際關係的騷擾者,成了讓很多人不勝其煩的負擔。真正優美的民族特色已經基本無處可尋,虛假的、庸俗的“傳統風格”卻異常頑固地被代代傳承。
復興傳統出生禮,理應將其回歸禮儀本身,回歸為對生命的真切祝福和對為孩子的幸福祈禱,一些庸俗的社會人倫風氣,不應該繼續傳承,出生禮對人們造成情感和物質壓力也理當卸去。我們認為,出生禮不應該迫使人們去攀比金錢的多寡和禮物的貴賤,出生禮儀的耗費應遵循節約、適度、以自己家的耗費為主的原則,原則上,不宜接受他人的禮金,提倡一種真誠祝福、淡薄物質的禮儀態度。同時,出生禮應該增強禮儀成份,把握好生活歡愉的分寸,回歸華夏民族的本真和特色。

操作方案

佩璋禮

男孩女孩都是父母的寶貝,不應再以男璋女瓦的方式歧視女嬰。男孩女孩都應該配璋。具體準備方法和佩璋過程是:·擇玉:
誕生禮誕生禮
在妻子孕期,丈夫和妻子一道,為孩子選定適合佩帶的玉飾。區別男女,可從玉器的質料、顏色、文化內涵中加以區分。玉器的人文內涵是積澱豐厚的傳統文化,在此無法詳細闡述,這一問題,應由準爸爸準媽媽一起來學習、研究,為將來的小寶寶選擇最能代表父母美好祝願的玉飾品。選定以後,由丈夫到玉器店購買,注意應選擇可以佩帶的玉飾物。
此佩將伴隨孩子終生,建議精心選擇、適度講究其品質、造型、質量等等,當然,也不需要購買過於奢華的幾千、上萬甚至更貴的玉器。
胎兒性別鑑定是非法行為,我們不贊成準爸爸媽媽們去鑑定寶寶的性別,因此,佩玉應準備一對。
·持玉:
在妻子進入產房生產時,丈夫持一對佩玉等候。包嬰兒的襁褓上可先作一個小的掛環,以備掛玉佩之用。在丈夫忐忑地等待嬰兒降生的時間裡,丈夫手握一對溫潤的佩玉,必定感慨萬千。
·佩玉:
護士將孩子抱至母嬰房間後,將襁褓置於床上,由嬰兒父親親手將佩玉掛於襁褓上。至此,佩璋禮完成。佩玉不宜過大過重,以不取下而不影響嬰兒母親哺乳為宜。每次換完尿布,將佩玉再次掛上。

懸弓、懸帨禮

·備弓箭、備帨:
弓箭在下面的三朝禮中還將用到。
這裡,弓箭主要是象徵性意義而非實用意義,因此,不需要真正的大型弓箭,只需弓箭玩具或模型即可。具有弓箭的形狀,能引弓,能發射就行。
強烈建議由丈夫在妻子孕期時,親自動手製作一套小型弓箭。大小不宜過大,如一個初生兒體長即可。不要小看了這一個親手制弓的過程,將為人父的責任感、喜悅感將油然而生。製作弓一具,箭六支。
當然,也可以買一套玩具弓箭(不推薦)
強烈建議由妻子在孕期時,親自動手繡一方佩巾,繡上對女兒的期待和祝願。當然,以不要過於勞累,不影響正常妊娠健康為前提。也可以買一方漂亮的富有涵義的佩巾繡品。(不推薦)
·持弓、持帨:
因為現在的生產都是在醫院,所以由親人在家中等待。持弓、持帨的親人將與產房外持璋的準爸爸同樣充滿焦急、幸福地憧憬著新生命的降臨。
·懸弓、懸帨:
嬰兒誕生,性別確定後,嬰兒父親通知家中等待的親人,親人將弓或帨懸於門之左或右方。我們考慮,宜懸於家中大門外,以與鄰里分享新生命誕生的喜悅。
當然,也可以懸於醫院的母嬰房門外。

名字

·起名:
在妻子孕期,夫妻應為孩子起好名字。
·封箋:
由丈夫用毛筆將孩子的名字(男女各取一名)莊重地寫於宣紙之上。再由妻子親手將其放入紅色信箋之中,再親手封好。
·命名:
在給嬰兒初次哺乳後進行。
嬰兒媽媽懷抱嬰兒,爸爸取來信箋,爸爸親手拆開,媽媽親手取出寫有嬰兒名字的宣紙,親口將名字告訴寶寶。

報喜

由丈夫赴岳父母家、父母家通報喜訊。宜先岳父母,再父母。應穿莊重的漢服禮服。
到達後,先通報母子平安,再向岳父母(父母)行正式拜禮三次。
漢民族傳統禮儀之拜禮,行禮方法是:
直立,舉手加額如揖禮,鞠躬九十度,然後直身(這段叫鞠躬),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雙膝同時著地,緩緩下拜,手掌著地,額頭貼手掌上(這叫拜),然後直起上身,同時手隨著齊眉(這叫興)——然後根據禮節,平身或再拜……平身時,兩手齊眉,起身,直立後手放下。
報喜時可根據各地風俗,帶報喜禮物。以莊重、喜慶、健康、節儉的禮物為宜。

各族禮儀

回族

回族把出生視為一種大禮,保留著許多傳統的風俗習慣。在孕育期,通常稱婦女有孕為“有喜”。詢問時,一般只說有喜了嗎?而不能問你懷孕了嗎?婦女在孕育期還有許多避諱和禁忌。如不送親,不參加婚札,不見已故的人,不送葬。若在途中遇見送親、送葬的,要儘快避開,不能迎面而行。在飲食上也有一些戒律,尤其注意的是不讓孕婦吃兔子肉。據說吃了兔子肉,生下的小孩嘴和兔子嘴一樣是豁的。也不允許孕婦平時隨意譏笑別人的小孩,更不能笑有生理缺陷的小孩。臨產時,孕婦要洗大淨,儘快住進產房,這叫“占房”。嬰兒誕生時,產房除了接生婆外,一般連自己的丈夫也不得隨意入內,門帘上要掛一個紅綢或紅布條條,提醒外人免進(在醫院生小孩除外)。嬰兒哇哇降生後,若是男孩,則在家庭或親屬、近鄰中,選擇一個聰明、誠實、勇敢的人首先踏進產房;如是女孩,要選擇一個溫柔、善良、勤快的人首先踏進產房,這叫“踩生”。回族認為,孩子出生後,誰先進入產房,孩子的氣質、性質就像誰。這是回族人民一種美好的祝願和希冀。 ;
慶賀慶賀
接生婆接完小孩以後,主人要給她散五至十元的乜貼,有的還給實一件衣服。在孩子出生三天的時候,回族叫“三洗”,也叫“洗三”,要用熱水洗掉孩子身上的污垢。這天,主人要用羊肉臊子麵款待親戚、朋友、鄉親,祝賀小孩平安無事,長命百歲。而鄉親、朋友在洗三這天,給月婆子送長面、油香、鍋塊、雞蛋、肉等營養品,表現了回族內部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同心同德的風尚。有的月婆子在坐月子期間缺奶,就讓家裡人拿一個小碗收吃七家面,這叫“修渠引水”。
孩子滿月後,還要舉行滿月禮,也叫賀滿月。這天,要請剃頭i師理齊孩子頭髮,並根據頭髮的重量,相應地向貧窮人施散一部分錢財和物品。同時,將剃下的小孩頭髮,丸成一個小球,用線和沙布網住,連在小孩的枕頭上,意為壯膽、吉利,健康成長。上海等地回族穆斯林還給孩子留小辮、戴手鐲、鎖片,祝願孩子長大成人。賀滿月,也要做飯菜、炸油香等,款待親朋好友和孩子的舅舅、外爺、外奶奶等親戚以及左鄰右舍。
孩子到了一百天,有的還舉行“百日禮”,回族也叫“趕百路子”,祝福孩子一生中走寬闊的道路,奔遠大的前程。

潮州人

人一生的禮儀主要有誕生禮、冠禮、婚禮、壽禮葬禮。五大人生禮儀潮州人除冠禮外至今還頗盛行。
誕生是人生的開端,誕生禮也是人生的開端禮。早在懷孕期間,就有許多習俗,如把懷孕稱作“有喜”、“有身份”;孕婦還有許多保胎的禁忌,如:忌漿洗蚊帳被褥時淋開水,忌裁布、漂染、縫補衣服,忌拆床挪動箱櫃,更禁修葺房屋,避諱喪事等。認為輕者將來孩子出生時身上會帶傷疤、色斑,重者會導致殘缺、死胎流產。有的孕婦被算卜先生認定是命帶“天狗”的,為了使孩子不被“天狗”叼走,丈夫要到首飾店買一把銀鎖,趁妻子熟睡時悄悄地鎖在她的脖子上。
臨產前,有的地方還要到廟宇拜“催生婆婆”,保佑順產。懷孕至十個月,孩子尚未呱呱墜地,娘家就要“送催生”,派人送來一隻熟雞蛋,祈望像母雞下蛋一樣順當、平安。
接生後,有的地方要把胎盤埋於江濱沙灘,說是埋得越深孩子的胃力越好,有的地方則把胎盤撒上草木灰密封於壇罐,置於床底下。
誕生禮的過渡期有許多禮儀。嬰兒出生三至七天稱作“上臘”,這期間要嚴格護理,產房不能透風,不能高聲喧嚷,更不能搬動產房家具。所謂“上臘”是嬰兒出生幾天后,身體開始收斂,肌肉由紅嫩變得蠟黃;再者,從前多土法接生,接生婆使用沒經消毒的尖刀斷臍帶,容易染上破傷風菌,一般它的潛伏期為一周,所以,這算作一個危險期,若不嚴格護理會招惹不測。出生第十二天要舉行“開葷”儀式,產婦開始由吃素轉入吃葷,還要給鄰里、親朋送禮物。生男孩的要送糖糯米乾飯,生女孩的要送甜“魚春圓”(一種薯粉制的小圓子)。親朋也要回贈白糖、麵條表示祝賀。滿月時要設宴請客慶賀一番,嬰兒至此方能由產房出客廳。滿四個月時還要舉行“帕興”儀式,外婆送來新衣服、新肚兜、新襁褓。從此,孩子方可穿新衣服、戴金掛銀。
有的嬰兒由於種種原因,體弱多病,難養,還要掛百家鎖。即由父母到四鄰一百家人家乞錢,買一把銀鎖,掛在孩子脖子上,象徵著孩子為百家所有,不易被妖魔奪去。

哈尼族

哈尼族以接生、報喜、賀生、命名以及周歲禮等儀式來完成其誕生禮。整個儀式充溢的是莊重聖潔、喜氣洋洋的氣氛。哈尼族誕生禮中最核心的內容當屬命名儀式,該儀式明確指出了新生兒在未來社會中將扮演的社會身份與角色。取名儀式往往擇單日進行,最遲不能超過嬰兒出生的第11天。取名那天,嬰兒被第一次抱出屋外。取名之前,除殺好雞、蒸好糯米飯之外,最重要的是要請一個八、九歲的兒童在院中央模擬勞動。通過這一儀式,鄭重向世人宣告這個嬰兒已由一個自然的人轉化而為社會的、文化的人。

維吾爾族

新疆人的出生、成長、婚配、生育、死亡與別人一樣,不可能有新的內容和形式。但是獨特的生活環境和文化傳統,卻使新疆人在人生過程中有著與別人不盡相同的經歷。新生命即將出生,這是一件大事,各民族都以鄭重的態度對待新生命的到來。塔吉克人在產婦臨盆時在門口生起一團火、避災祈福。塔吉克人在新生命誕生後立即向天窗處鳴槍三發,或者大喊三聲,一是向人們宣布這家新添了一個男孩,二是用響聲驅除妖邪。如果是女孩則不鳴槍,而是在嬰兒的頭下放一把掃帚,祝她將來成為一個恪守婦道的好女人。柯爾克孜、哈薩克等民族也有此俗。在過去沒有槍的時候,用的是響箭。

禮儀姿態

用艾子,槐條等熬水給小孩洗澡;落臍炙囟,即去掉新生兒的臍帶殘餘,並敷以明礬,熏炙嬰兒的囟頂。);添盆;親朋好友吃“洗三面”。

禮儀要求

給新生兒洗澡時,洗婆要根據親友添盆的物品,口念不同的吉祥話。

相關禮儀

台灣地區的土著民族在20世紀初期以前,有種更古老的浴兒風俗,新生兒誕生後,要在溪流中直接用天然水洗浴。

喜蛋來歷故事

相傳三國時,東吳都督周瑜想用假招親、真扣留的計策擒拿劉備,索還荊州。諸葛亮識破此計,命趙雲帶上大量染紅的雞蛋,護送劉備去江東成親。娶親的人到了東吳,逢人便送紅喜蛋,訊息一傳十、十傳百,傳進深宮,吳國太大喜,命孫權立即為劉備和孫尚香舉辦婚禮。孫權無奈,只得假戲真做,於是就有了“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結局。從此,江南添了個習俗,結婚時家家都要向客人送紅喜蛋,象徵著“喜慶圓滿“,人人都可以向主家討紅喜蛋,象徵著“沾喜氣”。
後來,結婚送紅喜蛋的習俗從江浙傳到全國各地。又因“蛋”與“誕”諧音,象徵著新生與希望,生小孩時也用送紅喜的方式向親友“報喜”。如今,紅喜蛋不僅成為結婚、添子、祝壽等喜事的標誌,就有了“有喜事吃喜蛋的習俗”。又因喜蛋與喜氣相連,當人們身體欠佳、心情不好時,也喜歡食紅喜蛋來討個好彩頭,紅喜蛋成為休閒、旅遊時極具濃郁傳統特色的開心美食,就又有了“吃喜蛋,有喜事”的說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