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糖

喜糖

顧名思義,就是辦喜事發給親朋好友的糖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喜糖
  • 外文名:joyful
  • 概念:辦喜事發給親朋好友的糖果
  • 延伸:喜羊羊的冬粉團名稱
定義,來歷,品類介紹,選購事項,選擇名牌,保質期,重質量,選購方式,相關文化,相關傳說,

定義

也是向前來祝賀的來賓表達感激,並想與之同喜的一種方式。
當前是也《喜羊羊與灰太狼》中人物——喜羊羊的冬粉團名稱。
職場紅人溫喜慶的冬粉自稱其為“喜糖”。

來歷

喜糖在舊時婚禮中,作為婆家定禮中的六色禮或十二色禮之一,新娘上車(轎)的時候,新郎新娘入洞房的時候,都要撒喜糖,讓大家一起分享甜蜜美好。傳統婚禮中的喜糖分為四個品種,稱為“四色喜糖”,包括冰糖、冬瓜糖、橘糖和龍眼,象徵四季分明、甜甜蜜蜜、白頭偕老。

品類介紹

椰子是海南乃至華南一帶婚嫁習俗中不可或缺的頭號吉祥信物,身為喜慶傳遞大使的椰糖是喜糖的上上佳選。香濃甜美的椰子口味喜糖,在海南婚慶市場非常受消費者歡迎。

選購事項

喜糖雖是整個婚禮上價值較小的商品,但它所需的數量卻是最龐大的,到場的、沒到場的,認識的、不認識的,只要是與你倆略有些關係的人,意思意思送兩包喜糖是少不了的。要注意如下幾點:

選擇名牌

市場上可以買到的喜糖牌子有近百種,在琳琅滿目的喜糖中要挑選出一款價格、質量均比較合適的確實很困難(不可能每種都嘗過),如果你沒有在糖果廠工作的朋友的話,請選擇大公司的名牌喜糖。送人名牌喜糖畢竟十分有派頭,只要通過正規渠道買來的質量一定有保證。且名牌喜糖的包裝都較華麗,價格也很便宜,5叨克零售價大多在15.00元上下。

保質期

買食品看保質期,相信大家都已經有了這種習慣,這裡不必多說。唯一提醒你的是,糖果太“新鮮”也要小心了。一般糖果從生產到銷售都有個時間流程,在2—3個月是很正常的。如果你拿到的是前兩天的生產日期,別信商家對你講這糖有多么新鮮,其實很可能是他們昨晚上剛“加工”完的後自己蓋上去的保質期。

重質量

包裝越是花哨的喜糖,越貴,貨賣一張皮嘛。如果因為預算問題無法購買名牌喜糖,那也應該買國產大廠家的喜糖。再說,喜糖是給人吃的,包裝只是修飾。
其他的煙、瓜子、飲料,也要提前酌情購買,前提是根據預定的婚宴桌數,每桌上都要有。

選購方式

在婚禮的籌備中,喜糖是個頭最小、價值最低的一樣東西。但是,它在整個婚禮中的重要性可從來沒有人會低估的。只要是和新人有點關聯的人,不論是到場的親朋好友還是沒到場的朋友同事,新人都會送上一包喜糖 表示心意,讓大家分享他們的甜蜜。
喜糖買多少計算有方法
當前大家平時都很少吃糖,新人買喜糖、送喜糖,一是為了向大家宣布:“我們結婚啦!”得到大家的祝福。二是為了增加婚禮現場的喜慶氣氛。喜糖買多少,當然應該因人而異,親戚朋友多的多買、少的少買。
簡單估算買多少喜糖的方法“喜糖有兩個地方要用:
一是婚禮現場,二是送人。婚禮現場每桌要放一盤喜糖,一盤大約1斤。你計畫辦幾桌,就能知道大概需要多少喜糖。送人呢,送親戚朋友就按一人一個小包裝(三四兩左右)的喜糖送,送單位的同事就按大概一個辦公室一大包(1斤左右)的喜糖送。看看你要送多少人,然後加上婚禮現場的用糖,打出點富餘就是你所需要購買的喜糖數量啦。一般至少也要30斤左右吧。”

相關文化

從前,新人們結婚總是買很多的散裝有糖果,分發給鄰居、鄉親及來的賓客以示新人們的殷情,甚至於有些地方的習俗是在抬新娘過門的沿途上一路撒喜糖,以喜糖鋪路,這些風俗至今仍在不少地方延續。 漸漸地,人們不但要求結婚送喜糖,更要求一份體面與實惠,過多的浪費撒糖已不太被城市裡的人們所接受。所以就出現了新人結婚用塑膠袋包喜糖的習俗。還記得我們的父輩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結婚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買回不同品牌的糖果,裝在紅色的塑膠袋中,每人兩包傳送出去。一般每包都是裝八粒糖果的,兩粒一樣的,統共是四個口味或品牌的,這樣的稱為什錦喜糖。至於喜糖的包裝,起先是用紅的紙包上八粒糖送人了事。後來發展成買回塑膠袋,向工廠里借個小鉛印機回來,在袋上印上大大的喜字。最後竟然有印好大紅喜字的塑膠袋賣了。這些陳年的往事現成想來還是一種樂趣。即將成為兩親家的兩戶人家,在休息日起,聚在一起說著家常,地上是一大盤一大盤的糖,邊上是裝成了袋的喜糖,還時不時地拿將成為夫妻的新人們取笑。
更不知何時,喜糖開始了它的劃時代的革命,原本討口彩的八粒裝的喜糖變成了六粒,再後來變成了兩粒。喜糖開始輕裝上陣,但對品牌的追求卻是與日俱爭。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傳統的奶糖了,取而代之的是朱古力。
在喜糖內容變革的同時,喜糖的外在也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人們不再滿足於塑膠口袋了,紙包裝應勢而生。原先只是一個方方正正的小盒子,印上喜字或是蝴蝶結就是一個喜糖盒了;之後,人們對喜糖盒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於是出現了別於傳統意義上的紙盒,球形的、轎形的、派形的、包形的......喜糖盒也開始登上大雅之堂,甚至於變成了婚禮上的一個小亮點。
可是,你知道嗎?在中國喜糖變革的同時,西方國家也有喜糖,他們的喜糖也在日新月異。原先,西方人結婚都會在聚餐後準備一些小禮品送給親朋,作為回禮以感謝親朋們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加婚禮。一般也取與中國人相同的用意,用糖果或朱古力來表示新婚的甜蜜,請眾人分享。一般總是選擇蛋形的朱古力或糖果,在每個塑膠包袋中裝上若干,分發給每位親友。
之後,人們發現,喜糖不貴多而貴精。一個成功的婚禮,要人們長期地記住它,喜糖確實幫了不少的忙。於是,應運而生的是非常女性化的蕾絲包裹的朱古力,它不但是喜糖,更是結婚當天的小裝飾。親朋們拿回家後,捨不得打開,而將其放在書桌上做為擺設。這樣,新人們的婚禮就會被人們記住。
當生活節奏開始變快,辦公室文化開始興起時,人們發現,每每不定時地就會在辦公桌上看到兩盒喜糖,但卻不知又是公司哪位同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所以,訂製的印上新人名字的喜糖盒開始風行走俏。這不但說明了這是兩個人獨有的喜糖,更向周圍人傳送著宣告自己成家的訊息。所以,這樣的訂製喜糖盒一經出現,便讓新人們爭相傳送,,這陣喜糖風也從西方吹到了東方,並有國際化的大一統趨勢。
但是,西方人送喜糖也與我們有異。一般新人們訂製喜糖都會訂製不同的很多種顏色,大多會有四五種顏色的包裝盒,並將它們一排一排地放在宴會廳出口的長台上。來賓們在散宴之後,都會自行到台前取上兩盒,中意哪兩個顏色,就取哪兩個顏色的。這樣既避免了席間發喜糖的尷尬,也使得來賓們各取所好。這樣的喜糖文化是否值得我們借鑑一下呢?

相關傳說

在婚禮上,人們都要向新娘:產討喜糖吃。其實,最初不是發喜糖,而是發紅雞蛋。那么結婚為什麼要發紅雞蛋呢?這有一個傳說:
三國里有個“劉備招親”的故事,“劉備招親”是東吳都督周瑜的計謀。周瑜想用假招親、真扣留的辦法,把劉備當作人質,讓劉備交還荊州。不料這—計策早被劉備的軍師諸葛亮識破。諸葛亮為劉備準備的“錦囊妙計”里就有—“獻紅雞蛋計”。
劉備去東吳招親時,諸葛亮叫人煮了許多紅雞蛋帶上。一到東吳,不論宮廷內外,大小官吏,將士兵卒,逢人便給,並說這是皇室成婚的禮儀。東吳本來沒有這種風俗習慣,覺得十分新鮮,便一傳十一傳百,弄得家家戶戶都知道東吳公主孫尚香與皇叔劉備即將成親了,並以吃過皇叔的紅雞蛋而自豪,有些沒有得到紅雞蛋的,都紛紛跑到劉備的住地去討。
一時間,鬧得整個東吳沸沸揚揚。結果,只得假戲真做,劉備娶了東吳公主,周瑜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 從此,江南傳統婚俗中便有了討紅喜蛋的內容,久而久之,便演化為發喜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