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力光

袁力光

袁力光由於在上古時,爰、袁、轅、(氵+袁)、榱、援同音通用,後來因傳寫不同,一姓分為6家,爰姓也作袁、轅、漬、榱、援姓,相互混用。如濤塗字仲,死後被追謚為宣,故稱宣仲濤塗。但當時人又把袁姓始祖稱做轅宣仲、轅濤塗,《左傳》中把轅濤塗的兒子寫成袁選,孫子寫成袁僑,即是證明。《北史》載,北魏人李繪南朝梁大臣縱論姓氏,袁狎道:“未若我本出自黃帝,在十四姓之限。”李繪道:“兄所出雖遠,當是共車千秋分一字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袁力光
  • 國籍:中國
  • 時代:魏
  • 性別:男
歷史傳說,袁姓的發展,

歷史傳說

《袁姓》 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載:
袁力光
相傳,早在人類的洪荒時代,黃帝作為中原部落聯盟的首領,主要活動在今黃河中下游地區。他有子昌意,昌意有子高陽。黃帝死後,葬於橋山,高陽繼承帝位,這就是顓頊帝。顓頊的兒子窮蟬時失去帝位,家道中落。窮蟬子敬康,敬康子句望,句望子橋牛,橋牛子瞽叟,都地位卑微,只是普通百姓。瞽叟子有虞氏舜,名叫重華,冀州人。曾經在歷山種過田,在雷澤捕過魚,在黃河邊做過陶器,在壽丘做過多種手藝,又在負夏趕集做過小生意。舜的父親瞽叟瞎了眼睛,舜的母親死後,瞽叟續弦娶了後妻生了象。瞽叟心不向善,喜歡後妻所生兒子。他的後妻也討厭舜,象在父母的寵愛下,變得狂傲驕縱。他們都虐待舜,甚至想置他於死地。而舜每到大難臨頭時,都能逢凶化吉。事後,他順從父母不失子道,待兄弟友善,一天比一天誠篤小心,從不懈怠。 舜20歲時,有孝順之名。30歲時,主持中原部落聯盟事務的陶唐氏帝堯,已在位70年,年事已高,就向四方諸侯領袖讓賢。四方諸侯領袖覺得他們德行不高,難擔重任。堯就讓他們儘量推薦賢人。四位向堯推薦虞舜,堯說:“我聽說過此人,他到底怎么樣呢?”四位都說:“他是盲人的兒子,父親心不向善,母親言不及義,弟弟倨傲無禮,他卻能夠和睦孝順,把一個家庭處理得井井有條,沒有什麼差錯。”帝堯答應試試他。
於是堯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觀察他怎樣治家;又使9個兒子與舜共處,觀察他怎樣處世。舜住在媯水轉灣處,家居行為認真不苟,堯的兩個女兒不敢因為身份高貴而驕傲,侍奉舜的親人,能遵守為婦之道;堯的9個兒子也都更加友愛。舜在歷山耕種,歷山的人能讓出田界;在雷澤捕魚,雷澤上的人能讓出自己的住所;在黃河岸邊做陶器,黃河沿岸出產的陶器沒有粗製濫造的。一年之後,他所在的地方成了村落,兩年後便成城邑,三年便成都市。堯於是賞給舜細葛布衣和琴,又為他建築倉庫,送給他牛羊。瞽叟和象並不因舜成為帝堯的貴婿而有所收斂,仍然想法設法謀害他,以奪取其家產。可是舜都巧妙地擺脫了災:難,仍然孝順瞽叟,友愛弟弟。堯對舜十分滿意,就讓他用心宣揚五種倫理,這五種倫理都為人民所樂為。堯又使舜擔任各種公職,他把事務都處理得井然有序;使他在國都四門接待賓客,四方的賓客如歸,一片和睦,從諸侯國遠道而來的賓客都肅然起敬;堯又使舜進入原始山林川澤之地,在暴風雷雨中,舜能夠不迷失方向。堯經過3年之久的考察,認為舜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足以託付天下,就著意栽培他。20年後他從帝位上退下來,使舜代行天子之事,巡視天下。舜30歲時被重用,替堯辦事20年,50歲時代行政事。8年後堯去世,舜為堯守喪 3年。
堯知道自己的兒子丹朱不賢,不能把天下交給他,於是一反常道,傳給了舜。堯在世時權衡了很久,這樣說道:“把天下傳給舜,天下便都可得到好處,只有丹朱痛苦;傳給丹朱,天下便都痛苦,只是丹朱得到好處。總不能拿全天下的痛苦,去造福一個人。”帝堯三年喪過後,舜為了要讓位給丹朱,走避到南河的南方。諸侯來朝見天子的,不去朝見丹朱而去朝見舜;打官司的,不去找丹朱,而去找舜;歌頌政德的,不歌頌丹朱而歌頌舜。舜說:“這是天意吧。”於是回到首都,登上天子之位,這就是有虞氏帝舜。舜61歲時,正式登上帝位,在位39年,到南方巡狩時,死於蒼梧之野(今湖南、廣西、廣東交界處)。葬於長江之南的九嶷山,這就是零陵。
舜的兒子商均也不賢,舜於是早作打算,立禹為繼承人。禹登帝位後,封商均為諸侯,封於虞(今屬河南),以供奉先人祀典,其服飾、禮樂都獨自擁有,並用客人的身份朝見天子,天子也不把他們當做自己的臣下,表示不敢專有天下。由於舜曾在媯水邊居住,其子孫便以地名為氏,形成媯姓。夏朝時,夏王曾封舜之後虞思、虞遂官爵。到商朝時,已湮沒無聞。虞遂的後代投奔周部族,任陶正(負責陶器的燒制),生下兒子名滿,他是帝舜的嫡系子孫。到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大封宗族子弟和異姓功臣,並追封五帝時名君、名臣之後時,就把媯滿封到古陳氏部落故地,建立陳國,都宛丘 (今河南淮陽),讓他承襲帝舜的祭祀、香火,並把大女兒太姬嫁給他為妻。媯滿就是陳國的開國始祖,史稱陳胡公
陳胡公卒後,子申公犀侯繼位。犀侯嫡子突又承襲國君之位,是為陳孝公,犀侯庶子靖伯庚成為陳國卿士。靖伯庚的9世孫,也即陳胡公的第11世孫名諸,字伯爰。伯:爰的孫子宣仲濤塗因功受封陽夏 (今河南:太康),成為卿士,就以祖父的字為氏,形成爰姓。
魯僖公四年、陳宣公三十七年(前656年),諸侯霸主齊桓公為獨霸中原,率魯、衛、宋、鄭、陳、曹、許等諸侯聯軍擊潰蔡國軍隊後,進兵討伐楚國,兵駐召陵(今河南郾城東),轅濤塗率陳國軍隊從征。楚國在嚴加防範的同時,派使臣屈完到聯軍帳中與齊桓公當面理論。齊桓公被駁得理屈詞窮,又見楚兵防守嚴密無隙可乘,便與楚國訂立盟約。諸侯國聯軍罷兵回國,將經過陳國鄭國邊境,轅濤塗怕齊軍過境給陳國增加物資供應方面的負擔,就與鄭國領兵將領申侯商量,最好讓齊軍繞過陳、鄭邊境,從東夷部落穿過。申侯當面答應,背後為了取悅齊桓公,把轅濤塗出賣了。申侯提醒擠桓公說:轅濤塗的計策不可行,經過幾番征戰,大軍已經很疲憊了,如果兵出東道,一旦遭到敵人進攻,恐怕要受損失,不如從陳、鄭兩國邊境經過保險。我們鄭國願意供應糧草,保證大軍平安歸國。齊桓公聽後,覺得此計甚妙,為嘉獎申侯,就把齊國以前侵占的虎牢之地歸還鄭國。他認為轅濤塗不忠於霸主,就把轅濤塗抓了起來,押送齊國。第二年,齊國又指使魯國的叔孫戴伯率諸侯軍隊討伐陳國陳宣公被迫屈服請罪並訂立和約,齊國這才把轅濤塗放回。
轅濤塗為了國家利益而受此磨難,使陳宣公深受感動,任命他的後世子孫代代為陳國上卿。魯哀公十一年、陳(泯+曰)公十八年 (前484年),濤塗裔孫轅頗為陳國司徒 (官名。掌土地和人民,負責田地管理和徵發勞役),因事被國人驅逐,逃往鄭國,隨他同時逃難的還有其族人轅糠。鄭被韓國所滅,轅頗裔孫又為韓國人。秦滅韓後,他們又為秦人。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轅頗的裔孫轅告率眾避難於河洛之間 (黃河、洛水之間地區,今河南洛陽、偃師、鞏義一帶)。到了漢代,轅告的少子轅政,將“轅”去掉“車”旁改從袁姓,因此有人把袁政奉為袁姓的立姓始祖

袁姓的發展

後發展之江蘇江西福建四川廣東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