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長因子

表皮生長因子

表皮生長因子(EGF)是一種由53個胺基酸殘基組成的耐熱單鏈低分子多肽。EGF與靶細胞上的EGF受體特異性識別結合後,發生一系列生化反應,最終可促進靶細胞的DNA合成及有絲分裂。EGF無糖基部位,非常穩定,耐熱耐酸,廣泛存在於體液和多種腺體中,主要由頜下腺、十二指腸合成,在人體的絕大多數體液中均已發現,在乳汁、尿液、精液中的含量特異性地增高,但在血清中的濃度較低。EGF作用廣泛,對估計腫瘤預後,選擇治療方案以及胃潰瘍、肝功能衰竭等治療上均有重要意義。臨床可採用放射免疫法(RIA)或雙抗體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血清或體液中EGF含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表皮生長因子
  • 拉丁學名:Epidermal augmentum factor
  • 別稱:epidermal growth factor
  • 簡稱:EGF
  • 性質:一種小肽
  • 作用:多功能的生長因子
  • 發現時間:1974年
臨床意義,正常值參考範圍,

臨床意義

表皮生長因子測定可用於診斷各種腫瘤和潰瘍病。
升高:許多腫瘤中有EGF及其受體的異常表達,且與腫瘤轉移和患者預後有密切關係,如胃癌、肝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在胃癌患者中,胃癌細胞分化程度越低,EGF水平越高;中晚期胃癌患者血清EGF水平高於早期患者。EGF及其受體在肝癌組織及癌前病變組織中也明顯升高。
降低:EGF對消化系統具有廣泛的生物效應,可刺激靶細胞DNA合成,調節細胞防禦及胃腸道分泌,可作用於壁細胞,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因此EGF可能是胃腸黏膜的天然促生長因子,故與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有關,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胃液和血清中的EGF含量均顯著降低。

正常值參考範圍

血清:1032±485pg/ml;血漿:192±106pg/m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