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效益

行政效益

行政效益是指一定的行政活動中所產生的符合社會需要的社會效果與在此活動過程中的耗費的比例。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現行的行政效益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機構臃腫、人浮於事、效率低下、素質不高、政令不暢、行政費用居高不下等等一系列問題明顯存在。這些問題的存在,是政令不暢的原因所在,是“三亂”行為屢禁不止的根源,從本質上講,嚴重製約了行政效益的提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政效益
  • 外文名:Administrative benefit
行政效益的內容,行政效益基本特徵,行政效益與行政收益,行政效益與行政效率,行政效益和行政效率的區別,行政效益和行政效率的聯繫,提高行政效益的途徑,

行政效益的內容

行政效益是政府行政活動所獲得的行政收益與所消耗的資源的比較。政府每一行政活動,一方面要消耗一定的資源,這形成了政府的行政成本,另一方面,又會產生某種結果,如果這種結果能夠給這個社會帶來利益,這就是行政收益。如果帶來同樣的利益,資源消耗少,行政成本低,那么,行政效益就大,反之,則小;如果消耗了資源,付出了行政成本,不僅沒有給這個社會帶來利益,反而給這個社會造成了損失,那么,它所獲得的,就是負的行政效益,可稱之為“行政負效益”;如果它給這個社會帶來的利益小於它所付出的行政成本,即俗話說的“得不償失”,也是一種負的效益。由此可見,行政效益就是政府行政活動所獲得的行政收益與行政成本的比較,用數學語言來表述就是:行政效益=行政收益-行政成本
從上面公式中可以看出,行政效益是行政收益與行政成本的差額,它類似於企業的利潤,是所費與所得的比較。行政效益的本質要求是,政府應當以儘可能小的資源消耗,或者儘可能低的行政成本,獲得儘可能大的行政收益。
行政效益率是行政效益與政府資源消耗和資源占用的比較。行政效益率可用行政效益與資源消耗或行政成本進行比較,也可以用行政效益與政府占用的資源進行比較:行政效益率=行政效益/資源消耗或行政成本
這類似於企業成本利潤率。這一公式反映了行政效益與資源消耗的關係。如果分母不變,即消耗同樣的資源或付出同樣的行政成本,獲得的行政效益愈大,行政效益率就愈高;反之則相反;如果分子不變,獲得同樣的行政效益消耗的資源愈少,或者說,付出的行政成本愈低,行政效益率就愈高,反之則相反。
上面的公式反映了行政效益和資源消耗的關係,並未反映出行政效益和資源占用的關係。反映行政效益和資源占用的關係可用下面公式來表述:行政效益率=行政效益/資源占用
這一公式類似於企業的資金利潤率,可以全面反映行政效益和政府資源占用的關係。
按照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觀點,資源消耗可以歸結人類勞動的消耗,人類勞動消耗包括活勞動和物化勞動兩個方面,資源占用也包括活勞動和物化勞動兩方面的內容。因此,行政效益率也可以表述為行政效益與勞動消耗和勞動占用的比較。
行政效益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個方面的內容。從經濟方面來看,經濟方面的行政效益是指政府活動對社會經濟活動所產生的積極影響。政府雖然是一個行政組織,屬於上層建築,但是政府活動與社會經濟活動並不是截然分開的。政府的活動總是和物質財富的消耗聯繫在一起的,而政府是不生產物質財富的,政府消耗的物質財富來自於社會,這是其一。其二,政府的收入最大,沒有哪一個社會組織能夠比擬;在市場上,政府是最大的購買者,也是沒有哪一個社會組織能夠相比擬的。政府的收支活動對社會經濟的影響力最大;其三,政府是一國巨觀經濟的管理者和調控者,政府採取的巨觀經濟政策直接影響著社會經濟的運行和發展;其四,政府採取的其他社會管理政策也會影響社會經濟活動。正因為政府活動與社會經濟之間存在的這種密切的關係,使得如果政府行為得當,特別是事關全局行政決策得當,會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如果政府行為錯誤,特別是決策失誤,會對社會經濟活動產生巨大的阻礙。政府的每一活動,都應考慮它對社會經濟系統的反作用。政府的活動應當有利於維護社會經濟的穩定,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這是注重政府經濟方面的行政效益的客觀要求。

行政效益基本特徵

它注重的是巨觀經濟效益,而不是微觀的經濟效益。舉例來說,政府投資修建一條公路,承建這條公路的施工企業關心的是微觀經濟效益,即完成這條公路的修建能夠賺取多少利潤。政府關心的則不是修建這條公路所能賺取的利潤,而是這筆投資能夠拉動經濟有多大的增長和這條公路建成後能夠對沿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政府注重巨觀方面的經濟效益,是由政府的性質和政府在社會活動中扮演的角色決定的。但這並不是說,政府不關心微觀經濟效益。因為微觀經濟效益巨觀經濟效益的基礎。微觀經濟效益與巨觀經濟效益的關係,經濟學界有很多論述,這裡就不再重複。
政府活動當然應當講求經濟效益,這是不言而喻的,但政府是個行政組織而不是經濟組織,政府行為不完全是經濟行為,政府行政的根本目的是國家的安全、政權的鞏固、社會的穩定和社會進步等,這也是政府行政要講求的社會效益的全部內容。與經濟效益相比,政府活動更注重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是從屬於社會效益的,這是行政效益最基本的特徵。

行政效益與行政收益

行政收益是指政府提供公共產品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公共產品的收益不同於私人產品。私人產品的生產者是通過市場交換來實現他的全部收益的,公眾對私人產品的評價通過對其支付的價格表現出來。如果用R表示私人產品的收益,用Q表示私人產品出售的數量,用P表示人們願意對其支付的價格,私人產品的收益可用公式來表示:R=Q*P
可見,構成私人產品收益的因素有二:一是產品產量,二是消費者願意支付的價格。
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在數量上是可以衡量的,但價值卻無法衡量。雖然政府在進行行政活動、生產公共產品時也要消耗勞動,特別是政府所生產的物質性公共產品也凝結或物化了政府的勞動,但它是不通過市場交換而直接供社會消費的,它進行行政活動、生產公共產品所耗費的勞動不能轉化為價值。由於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沒有市場價格,公眾在消費它時也無須支付貨幣。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用什麼來衡量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的收益呢?作者認為,既然不能從價值入手分析政府公共產品的收益,就只能從政府公共產品的功效方面來分析它的收益。功,即功能;效,包括效果和效用兩個方面。功能是政府某一行政活動、某一公共產品所固有的功能作用;效果是該行政活動或該公共產品的客觀效果;效用是公眾對該行政活動或該公共產品的主觀評價。功能與效果是客觀的,效用是主觀的,評價政府行政收益應該把主觀和客觀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評價。
由於政府行政活動或政府公共產品的收益不能使用貨幣對其進行直接衡量,只能從功效入手,結合主、客觀兩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因而,不可能像評價私人產品收益那樣精確無誤,它只能近似地、儘可能客觀地反映政府行政活動或政府公共產品的收益。作者認為,衡量政府行政活動或政府公共產品收益的指標主要有群體滿意度、經濟擴張(收斂)指數、社會進步指數
群體滿意度。群體滿意度是指消費或享受政府提供的某一或某類公共產品的群體對該公共產品的滿意程度。它可以用絕對數,即該類群體中滿意或不滿意的總人數來表示,也可以相對數,即滿意或不滿意的人數占該群體人口總數的百分比。群體滿意度是衡量政府公共產品收益的一個重要指標。用群體滿意度來衡量公共產品的收益,可以用公式表述為:
公共產品收益=公共產品供給量Ⅹ群體滿意人數Ⅹ該公共產品的壽命周期 或
公共產品收益=公共產品供給量Ⅹ群體滿意度Ⅹ該公共產品的壽命周期
經濟擴張(收斂)指數。經濟擴張指數是指政府提供某一公共產品對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與之相反的是經濟收斂指數。它是指政府減少某一公共產品的供應或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不當對社會經濟活動所起的收斂作用。政府活動,特別是政府對社會經濟的干預活動,會直接或間接的作用於社會經濟系統,擴張或者收斂社會經濟。在現代經濟中,政府對社會經濟的干預主要表現為政府的巨觀調控。在繁榮時期,政府一般用“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收斂社會經濟規模,抑制經濟的過度膨脹;在蕭條時期,政府一般用“松”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擴張社會經濟活動,以實現經濟成長、充分就業的目標。即使政府提供一般性公共產品,也會對社會經濟活動產生作用。例如,政府對城市的改造、修路、建機場、失業救濟、乃至辦醫院、學校,發展國防事業、發展科學文化教育事業等,無一不對社會經濟活動產生影響。因此,經濟擴張或收斂指數是反映政府收益的一個重要指標。
應當指出,不能認為經濟擴張指數就是政府的“正”收益,經濟收斂指數就是政府的“負”收益。在特定時期,需要政府對社會經濟進行收斂,例如,通貨膨脹時期。政府通過對社會經濟活動的收斂,穩定了社會經濟,也是一種“正”收益。只有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不當,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才是“負”收益。
經濟擴張或收斂指數一般可以用“乘數”進行計算,也可以通過分析由於政府提供或未提供某種公共產品對報告期基期的經濟成長指數反映出來。
社會進步指數。什麼是社會進步?目前在理論界並沒有統一的定義。社會進步首先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其內涵包括人的素質的提高,科學、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的發展,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改善等諸多內容,其核心是人的素質的提高。其次,社會進步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過程,它泛指一個社會從落後走想現代的過程以及當時所達到的水準。社會進步指數是指當前社會發展所達到的水平同過去(或對比的歷史時期)社會的發展水平的比較。社會進步指數可採用多個指標來進行計算,如反映人的素質提高的指數,就可用當前人均壽命、人均享有的醫療衛生、人均享受的受教育程度同對照期的人均壽命、人均享有的醫療衛生、人均享受的受教育的程度相比較;科學技術的進步可用當前科學技術達到的水平同過去的科學技術水平相比較;文化進步可用現代人們享有的人均文化用品、文化娛樂設施同過去人們享有的人均文化用品、文化娛樂設施相比較。如此等等。
促進社會進步是政府的當然職責,也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應當具有的功能。但是如果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不當,不僅不能促進社會的進步,反而會阻礙社會的發展。因此,促進社會進步,是衡量政府收益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政府為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就說政府的活動獲得了收益;如果政府為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促進了社會快速的發展,就說政府獲得的收益大;反之,政府獲得的收益小。如果不僅沒有促進社會的發展,反而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就可以說政府獲得的是“負”收益。

行政效益與行政效率

在行政學界,對什麼是效率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認為,行政效率是政府行政活動的產出與投入之間的比率:
行政效率=行政產出/行政投入

行政效益和行政效率的區別

表現為:
第一,計算方式不同。行政效率是行政投入與行政產出的比率,行政效益是行政收益與行政成本的差額。
第二,內涵不同。從效率的本來意義上講,它是輸入與輸出的比率;經濟學和管理學引入這一概念,是研究投入和產出的關係;人們日常生活中講的效率,更多的是一個時間觀念,即在較短的時間內辦更多的事;行政學引入效率這一概念,是研究行政投入與行政產出的比例關係,而行政效益研究的是政府活動和政府行政產出的後果。
第三,外延不同。行政效率的核心要求是以最小的行政投入獲得最大的行政產出。至於這一產出的後果是什麼,是給社會帶來利益還是損失,則不是行政效率所回答的問題。行政效益研究政府活動和政府的行政產出的後果,它回答的是這種後果究竟是給政府和社會帶來了利益還是帶來了損失。如果帶來利益,那是一種什麼利益,是經濟利益還是社會利益?帶來的利益有多大?誰在受益?同樣,如果帶來的是損失,它也要回答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損失?損失有多大?誰來承擔這種損失?
事實上,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效率和效益是分開的。在行政管理學中,由於沒有效益這一概念,往往把二者混同起來,這不能不說是行政管理學研究中的一大遺憾。

行政效益和行政效率的聯繫

表現為:
1、從資源的占有與消耗(或勞動的占有與消耗)角度來看,行政效率愈高,獲得同樣的行政產出所占有與消耗的資源愈少,行政成本愈低,行政效益就愈高;反之,行政效率低,獲得同樣的行政產出所占有與消耗的資源多,行政成本就大,行政效益就低。因此,二者是正相關關係。
2、在行政產出積極、有益的前提下,提高行政效率就是提高行政效益。但是,如果行政產出的是廢品或次品,行政效率愈高,行政“負效益”愈大,對政府和社會的危害也愈大;
3、如果行政產出是積極的、有益的,但行政產出所獲得的收益小於行政成本,提高行 政效率是降低行政成本,是使行政效益由“負”變“正”的必要手段。
總之,在保行政活動方向正確、行政決策正確的前提下,提高行政效率就是提高行政效益;如果行政活動方向不正確、行政決策失誤,提高行政效率不僅不能提高行政效益,反而會給政府和社會帶來危害。

提高行政效益的途徑

政府行政活動要講求行政效益,以最小的行政投入,獲得有益於社會的最大的行政產出,是社會對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是政府活動應當遵循的基本準則。提高行政效益無論是對推動社會進步,還是對於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講求行政效益,能夠減輕納稅人的負擔。講求行政效益,要求政府儘量減少資源的消耗與占用,不僅政府可以實行低稅政策,並減少稅收以外的其它費用負擔,還能夠儘量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使企業能夠集中精力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講求行政效益,有益於社會。講求行政效益,要求政府不僅要降低行政成本,而且要求行政決策要正確,其產出即公共產品必須符合社會的需要,能夠促進社會的進步。
講求行政效益,有益於政府自身建設。講求行政效益,要求降低行政成本,政府必須精簡機構,減少資源的消耗與占用;講求行政效益,要求政府必須規範自己的行為,按照法定程式進行行政決策,能夠減少政府行政決策的失誤;講求行政效益,要求政府辦事必須節約,有利於加強政府的作風建設;講求行政效益,要求杜絕腐敗,有利於政府的反腐倡廉,重塑政府在民眾中的威望。
提高政府活動的行政效益,其途徑是很多的:
首先,政府及政府官員要樹立行政效益的觀念。由於理論研究的落後,理論界至今沒有提出行政效益的概念,有的雖然偶爾見到行政效益的提法,也沒有對其作出科學的解釋和界定。怎么能夠去講求並提高行政效益呢?因此,要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益,首先要加強對行政效益的研究,並在幹部的培訓教育中補上行政效益這一課,使其明確行政效益的內涵、外延、意義及其基本要求,牢固樹立起行政效益的觀念,才能在政府的活動中講求行政效益,提高行政效益。
其次,要精簡政府機構,倡行節約,反對大手大足,提高辦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行政成本愈大,行政效益就愈小;反之,行政成本愈小,行政效益就愈大。降低行政成本是提高行政效益的主要途徑。政府在降低行政成本方面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再次,提供社會需要的公共產品公共產品是滿足社會共同需要的,但並不是政府生產的所有的公共產品都是社會需要的。舉例來說,某縣準備修建一座網球場,滿足全縣人民打網球的需要。這對於愛好打網球的人來說,當然是需要的,但對於大多數工人、農民來說,則是不需要的。此外,提供社會需要的公共產品還應當適度。公共產品也是受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制約的。公共產品供給過度,會使其收益減少,也會影響行政效益的提高。
最後,要減少政府公共產品生產的廢品,杜絕次品流向社會,控制副產品。廢品耗費了成本,卻不能獲得任何收益;公共產品的次品如果供給社會消費,為害無窮,應該杜絕向社會提供;公共產品生產的副產品,弄不好就會造成“搭車收費”,所以應該嚴格控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