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莊村

蟒莊村

蟒莊村為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村落,民國時期(1947年),蟒莊一度成為伊陽縣(汝陽)縣政府的駐地;蟒莊村位於中原腹地,伏牛山北麓,屬於豫西丘陵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面積僅僅五平方公里的蟒莊村在地形地貌上具有平原、丘陵、盆地等幾種迥然不同的奇觀,堪稱中國村莊中的“黃山”。蟒莊村四鄰皆為名山大川,中嶽嵩山九皋山西泰山萬安山分居蟒莊東、南、西、北,村東的青石嶺巔為眺望賞景的絕佳之處。國民革命軍中將王凌雲出身於斯,同為國民黨中將的孫殿英受業於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蟒莊村
  • 外文名稱:mangzhuang village
  • 別名:永昌寨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洛陽市
  • 下轄地區:蟒莊村
  • 政府駐地:蟒莊村民委員會
  • 電話區號:0379
  • 郵政區碼:471241
  • 地理位置:中原
  • 面積:5平方公里
  • 人口:3000
  • 方言:洛陽官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
  • 著名景點:蟒嶺遠眺  池苑之秀  王凌漢老宅
  • 機場:洛陽機場
  • 火車站:洛陽火車站
  • 車牌代碼:豫C
  • 著名人物:王凌雲 孫殿英
  • 村莊榮譽: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村落
  • 蟒莊精神:和衷共濟 自力更生
地形地貌,歷史沿革,歷史大事件,典故,蟒莊四景,蟒嶺遠眺,池苑之秀,蟒莊民居,概述,王凌漢老宅,‘架水泊’和‘荒坡’,交通區位,氣候農業,人物,王凌雲,孫殿英,經濟建設,傳說,王莽攆劉秀,吳起石的傳說,蟒莊姓氏,蟒莊村發現的鱟蟲,礦產資源,未來發展,蟒莊村的水井,蟒莊村老井,蟒莊南井,蟒莊現代水井,蟒莊水利建設,蟒莊風水,

地形地貌

蟒莊村位於伏牛山北麓,屬於豫西丘陵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面積僅僅5平方公里的蟒莊村在地形地貌上具有平原、丘陵、盆地等幾種迥然不同的奇觀,堪稱中國村莊中的“黃山”。蟒莊往東即為緩慢的下坡地帶,在蟒莊到內埠的7公里距離內,地勢起伏高高低低,頗具特色;距臨汝鎮廣成關15公里;歷史上為葉、宛入洛陽的交通要道。往西2公里,往西北2.5公里,往正南1公里為蟒莊平原地帶,東北與庫頭村和辛店村交界的地方也是數百畝的平原地帶,往西,西北兩個方向過了兩公里即為千溝萬壑的荒坡地帶;往南一公里為孟腦村深溝地帶,過了孟腦深溝就是汝河川區的陶營鄉了。 蟒莊村可分為3個階梯;從東南往西北依勢往下走;第一階梯為'架水泊’和‘荒坡’之間和‘荒坡’以西的'南面'地塊,‘南面’地塊大概有1.5平方公里左右。第二階梯為村中央盆地住宅區,村中央住宅區圍繞蟒莊寨壕南北而建,村中央盆地住宅區地塊面積大概有1平方公里左右;第三階梯為蟒莊村西,北,東的低洼平原地帶,面積大概有3平方公里左右。
蟒莊村民居蟒莊村民居

歷史沿革

蟒莊村距古都洛陽僅30公里;距伊河僅僅7公里,屬於伊洛河流域,在蟒莊東部地塊出土的陶器證明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蟒莊村地帶便是河洛先民的活動中心區域之一。
夏商時期蟒莊村屬於豫州,周代屬於晉國,戰國時期屬於韓國,秦屬三川郡,漢屬河南郡,西晉屬司州,隋屬河南郡,唐宋時屬河南府,汝州,明清屬汝州,民國屬伊陽縣、自由縣管轄,現屬洛陽市汝陽縣管轄.明清時期蟒莊村為汝州到潼關的絲路通道的中樞地帶,商業設施鱗次櫛比,盛極一時。
蟒莊的村的中間有個天然形成的水井,據說是千年的蟒蛇神的洞穴;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封建社會時代,村民以水為生命線的硬性指標在蟒蛇洞旁得到了滿足,所以就在蟒蛇洞的周圍漸漸的聚起了村落;因為蟒神的幫助,讓這一帶的人們有了生命之源——,人們為了紀念蟒神的功勞,就把村莊的名字取名為蟒莊村。
蟒莊村地方勢力王凌漢曾把伊陽縣(汝陽)政府遷到蟒莊村一段時間,1947年夏,解放大軍南渡黃河,挺進豫西,王集四方地主武裝,將蟒莊建為中心寨,妄圖長期與解放軍頑抗。蟒莊解放前夕,王逃往重慶,繼續頑抗,任豫陝邊區綏靖第一路第11縱隊司令,在四川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繳械。後潛匿武漢,1950年被公安人員捕獲。解放後(1949年-1951年)伊陽縣劃分為五個專區,蟒莊村為伊陽縣第五區區部駐紮地,也稱蟒莊專區,下轄伊陽山北之蔡店、陶營、內埠等鄉鎮;蟒莊區區委書記兼區長吳克亮(或范欽周),蟒莊專區民兵大隊長韓長合。後蟒莊專區解散,劃分為內埠公社和蔡店公社。蟒莊專區改為蟒莊村,改屬於蔡店公社。

歷史大事件

1916年,孫殿英由洛陽縣付店街(今伊川縣城)李鳳朝引薦,拜廟道會道首蟒莊村王凌霄為師。(廟道會:豫西以信奉“姜太公”的宗教組織,其時的首領為蟒莊村的王凌霄,會員遍布豫西洛陽、南陽一帶,影響力甚大,有信徒數十萬之眾。)
孫殿英孫殿英
1919年,頭腦靈活的孫殿英取代王凌霄成為廟道會的道首,孫殿英利用廟道會一面蠱惑人心,大肆發展信徒,一面利用廟道會道首的身份販賣海洛因,賭博敲竹槓。
不久,孫殿英利用廟道會會眾組織的力量反了老上司丁香齡,還攻打了彭婆街,依附孫殿英的會眾達到數千人,一時間聲勢浩大;得意忘形的孫殿英放出不知天高地厚的話來 :“跟老子來乾吧,要劫劫皇綱,要日日娘娘,天塌下來老子頂著。”師父當然願意徒弟出息,王凌霄把賣了六十畝良田籌集到的資金以及追隨自己的武裝力量朱錫川所部百餘人,連同自己的三個兒子同時交由愛徒孫殿英指揮。
1928年,以豫西、豫西南廟道會為基幹發展而來的國民革命軍的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孫殿英部,以防匪護陵,聲稱“舉行軍事演習”,把清東陵三十里內戒嚴。盜了清東陵乾隆陵與慈禧陵寢。
1944年5月4日,日軍入侵臨汝鎮,5月8日,國民革命軍第13軍西撤,蟒莊陷入日軍之手,王凌漢率地方武裝避敵入付店、靳村一帶。時洛陽專員楊天民,亦逃靳村,因楊王兩家系同僚加內親,遂委王凌漢為伊陽縣縣長。
1944年5月,蟒莊淪陷後,正在滇西指揮作戰的遠征軍第二軍軍長王凌雲派副官處長郭紹緒、副官蔣保林、軍需科長趙子和由雲南到蟒莊村接王凌雲的母親和家眷到四川避難。當郭紹緒一行人到達洛陽的時候,王凌雲的母親和家眷已由王凌漢護送到了伊陽南部山區;郭紹緒令蔣副官和趙子和先去伊陽南部山區聯繫軍長家屬。而自己則大搖大擺的回到了老家-黃兌村。
1944年8月25日,郭紹緒率領詐降了日軍伊川自衛團,設宴刺殺了日軍110師團139聯隊第三大隊以大內義弘大尉為首的日軍頭目等八人,傍晚,郭紹緒率眾到蟒莊村王凌雲家補充彈藥槍枝,隨後南撤伏牛山區。
1944年8月26日,氣急敗壞的的日軍糾集三個中隊,追擊郭紹緒部,放大火燒了蟒莊村王凌雲家,並在化為灰燼的房屋廢墟的房基上立一牌子,上書“這就是抗日將軍的下場”。還揚言,誰交出王凌雲的母親,賞兩萬元。
1945年8月,國民黨伊陽縣長王凌漢在蟒莊村組建成立洛陽十區保全團。
1946年1月,國軍第九十軍以檢閱為名,命駐紮在蟒莊村的洛陽十區保全團(團長郭紹緒)到洛陽接受檢閱,後將中隊長以上軍官遣返回家,士兵一千餘人盡數編入九十軍。
1947年9月12日,解放軍秦基偉部九縱二十七旅七十九團占領伊陽縣城,縣長龐公路撤退;9月16日,國軍新三師五五九團重新奪回伊陽縣城,河南省政府任命王凌漢為伊陽縣長;9月28日,秦基偉第二十六旅再次占領伊陽縣城。
9月28日,伊陽縣長王凌漢撤退到蟒莊村,縣政府也隨其遷往。
11月12日,王凌漢辭職潛入洛陽。留在蟒莊的武裝力量“洛陽十區保全團”由李長新代理指揮(實際由王凌漢遙控指揮),下屬三個大隊:李長新、張震、盧建章分別任大隊長。趙宏接任縣長後,任命陳旦(梅亭)、武仁仲為縣自衛隊正副大隊長,下屬兩個中隊,董清文、李文光任中隊長,盤踞在以蟒莊為中心的大虎嶺以北地區對抗解放軍。
11月14日,秦基偉派九縱二十七旅部眾5000餘人進軍伊陽縣城駐紮地蟒莊村,先在蟒莊寨池子頭村擊潰了伊陽縣自衛隊第一中隊後,當夜把號稱金湯之寨的蟒莊寨(清末民初以來,伊陽規模稍大的村莊都建有寨牆,蟒莊寨牆全部有大如耕牛天然玄武石石塊修建;蟒莊寨今日已廢,僅殘存有部分遺址)團團包圍。面對數倍於己的解放軍,洛陽第十區保全團僅僅抵抗兩個小時,便已潰不成軍,縣長趙宏率900餘眾四散出逃。
1948年2月3日,王凌漢,趙宏、申汝瑛在洛陽龍門召集國民政府伊陽政府的殘餘勢力,策劃重新奪回伊陽。2月5日,殘餘勢力重新從解放軍手中奪回蟒莊、大安等村。
1948年3月14日,解放軍擊潰盤踞蟒莊的殘餘國民黨勢力,蟒莊宣告解放。

典故

打孽
民國初年,政局動盪、社會混亂豫西諸縣刀客滋擾,匪焰甚熾。其桿子之多、類型之雜、為禍之廣,涉及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層面,再現豫西匪患即可真實再現 豫西大動亂、大饑荒、大災難。
民間的相互仇殺,在豫西被稱為“打孽”:張三之父被李四殺了,張三必將復仇,接下來,李四會組織人馬去殺掉張三的全家。如此殺來殺去,造成仇恨疊加,並由此產生一 批“打孽手”(職業殺手或打手)。他們收人錢財,替人消災,專為僱主報仇雪恨。
為“打孽”,王凌雲的胞弟殺了王凌雲的內弟。
你該說,什麼胞弟?什麼內弟?怎么這么亂呀?
是的,說起來有點兒亂,但事實就是如此,這說明了那時候的人“打孽”時六親不認!
蟒莊人王凌雲,是民國時期豫西響噹噹的人物,他官至國民黨陸軍中將,成為了蔣介石的嫡系愛將,年輕時曾跟著民團首領王建昭在豫西剿匪。其親戚朋友中有很多人耍槍,如胞弟王凌漢、內弟趙祥,都是著名“打孽手”。
1927年,伊陽常渠寨的首戶張夢華,依仗自己的常渠寨長的身份,仗勢欺人,同村的堂兄弟倆張韜、張炳對暗中使壞剝奪了寨主名分,但事兒還沒有結束,竟僱請“打孽手”殺了張夢華。張夢華的妻子決心報仇,便找當時十里八鄉著名的“打孽手”趙祥,出重金要買張韜、張炳的人頭。“收人錢財,替人消災”的趙祥接了錢,根本不問是非曲直,當天晚上帶上兩個“打孽手”就把張韜、張炳殺了,並且把張韜的父親張豐年(清廩生,有科舉功名)也一併解決了。
這一來,張家全家縞素,哭聲震天,發誓要報仇!其中一人報仇心切,她叫閻葛娃,是死者張炳的妻子,其膝下有一子,當時才三四歲。閻葛娃的父親家是蟒莊村的地主富戶閻永太。
閻葛娃為了報仇,選定蟒莊最厲害的人物王凌漢(其兄王凌雲當時任伊陽縣城防營長)。她煞費苦心,先派人送給王凌漢兩千元,再悄悄地讓兒子拜到王凌漢膝下做乾兒子。後與王凌漢來往密切,頗有幾分姿色的閻葛娃常向他哭訴衷腸,暗通款曲。俗話說“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心軟”王凌漢被閻葛娃錢、色擊中軟肋,遂答應幫閻葛娃除掉趙祥。
1928年春節,天降大雪。王凌雲、王凌漢兄弟倆正在家中過年,忽然大門洞開,雪幕里走來了王凌雲的小舅子趙祥,身後還跟著兩個“打孽手”,三人來拜年,都帶著槍。
王凌漢暗喜,心想:正愁不知如何收拾你,你趙祥自己倒送上門來了,這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闖進來呀!但哥哥王凌雲與那三個人吃著花生、油饃,談笑風生。王凌漢趁機讓佃戶文清心邀請蟒莊寨長趙用貞,趙用貞到後,在另外一間房子告訴趙祥正在自己家中。
這個趙寨長是該村第一大地主。此前,趙寨長為了保護蟒莊的安全,曾開槍打死趙祥的族弟趙二春。所以,當王凌漢過來商量殺掉趙祥時,他馬上表示支持,並借給王凌漢一把自來得手槍。眼看天色將晚,那三個人沒有走的意思,這時正好有人過來請王凌雲去吃酒,王凌雲就出去了。王凌漢把趙用貞借給自己的手槍別在後腰,叫上文清心,覺得人手不夠,又叫上王凌雲的勤務兵趙元庚。三人把對方灌醉,下了槍,全部綁了起來。
這時,王凌雲已經從外面吃酒回到家,一看如此情形,認為不妥,他來到趙寨長家裡商議此事。趙寨長說:“你不常在家,不知道內情,這幾個人與咱村裡的敵對勢力孟家有勾結,將來對整個蟒莊非常不利,況且事已至此,三人都被綁起來了,你就不要過問這件事了。”
王凌雲心情矛盾,左右為難,想:若放走這三個人,今後自己的親弟弟王凌漢就性命堪憂。於是,他放棄內弟,沒再回家,在外溜達。到了半夜,趙寨長命令打開寨門,王凌漢等三人把捆綁起來的趙祥等三個人拉到野外槍殺了。(以上資料引自王凌雲《豫西舊社會軍匪橫行的概況》)
王凌雲後來回憶:“第二天晚上,閻葛娃牽著她三四歲的兒子來到我家,見了王凌漢就叩頭謝恩。我這才知道這件事的全部真相,才知道誰是幕後指使者,可自己已經做了一次殺人的幫凶!可嘆可嘆!”

蟒莊四景

蟒嶺遠眺

春和景明,草長鶯飛,惠風和暢,正是攜兒帶女踏春賞青的最佳時刻,村東的青石嶺巔即為賞景的絕佳之處;沿青苔石階拾級而上,三步一泉,五步一溪,但聞泉水汩汩,溪流潺潺;百餘步而登青石嶺巔。緩步間,但見嶺巔自北向南依次排開十餘人工湖泊,頗具天池之秀;正凝眸於“水瀲瀲,波粼粼”的湖光山色之中,“撲稜稜”三五隻野鴨從正吐嫩芽的酸棗樹間凌空而越,落如平靜如鏡的湖泊中央,盪起一片片漣漪。
蟒莊村一角蟒莊村一角
蟒嶺四鄰皆為名山大川也,臨蟒嶺而極目遠眺;東臨嵩岳,巍巍嵯峨,連綿起伏;西連九皋,崤函,群峰層巒疊嶂,磅礴逶迤;南傍三塗,西泰,山勢崔嵬,遮天蔽日;北依伊闕,萬安,伊水中流,山色空濛,宛若丹青畫卷;遙望伊汝二川,田疇縱橫,阡陌交錯,桑巔雞鳴,野村犬吠百里能聞;此即為蟒莊的第一勝景“蟒嶺遠眺”也。

池苑之秀

蟒莊池苑初為曾任伊陽縣長的王凌漢修建的蟒莊寨壕,後又陸續開鑿擴大三角塘,紅土塘,鍋底塘等數個人工池塘,從東南的架水泊到西北的北窪小平原地帶逐步形成數百畝的水鄉澤國;塘中天然怪石突兀,鶴汀鳧渚,塘前廣植桃李,楊柳,梧桐,桂梅。
春冰即溶,池水清湛,樓台倒影,毫髮可鑑,鳧鴨浴戲,鴛鴦戲水,楊柳搖曳,歸燕呢喃;繼而桃花初綻,三月桃花雪飄灑紛揚,柳絮緊隨殘雪漫天皆白。
清明之後,虹銷雨霽,草木葳蕤,花香瀰漫,鳥歌嘹亮,浚其泉源,無數股涓涓細流淙淙匯入西苑之塘,水澹澹兮生煙,煙生成兮起氤氳,清澈見底的西苑池塘在湛藍的蒼穹的映襯下宛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窈窕淑女。
酷夏時節則水色空明,蓮動竹喧,蟾蛙競技,魚翔淺底,蜻蜓翱翔,白鷺遨遊,彩蝶翩躚飛舞,喜鵲唱響梧桐枝頭,三五浣衣女子赤足浣衣於積翠之畔;咯咯笑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裊裊秋風起,菡萏香銷翠葉殘,殘陽如血耀起金波泛泛;天、水、假山渾然一體,恰如唐才子王勃名作之佳句‘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冬之北風呼嘯凌冽,旦夕之間落葉、萬花紛謝;值大雪時節,鵝毛大雪紛飛,惟余莽莽,即而堅冰即結,其明若監,六七童子,相與蹩蹙其上,做溜冰之戲;水旁岸邊之臘梅迎風綻放,傲立於冰天雪地之中;北宋詩人林逋寫過這樣的詩句正適合此時的景色,“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月夜則萬籟俱靜,村外山脈的朦朧輪廓,銀河霄漢,村莊原野構成一幅磅礴大氣的自然畫卷。此即為蟒莊的又一勝景:“池苑之秀”。

蟒莊民居

概述

蟒莊村2013年6月27日被評選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村落蟒莊民居屬於典型的北方民居,自古以來蟒莊人利用村里多有吳起石(玄武岩)的便利,建起了一幢幢一棟棟的石頭房子;蟒莊村尚保存完好頗具特色的從清代,民國,計畫經濟時代的石頭房子數十棟,分布在村內各方,其中最具價值,最有氣勢魄力的民居當屬保存完好雕樑畫棟規模龐大的王凌漢老宅,其次為東的水泥廠廠房和村西的大戲台(化工廠,建築上雕刻有備戰備荒為人民字樣)保存最為完好,再次,村內尚保存有各色計畫經濟時代以石頭為主體建築的石頭房。
王凌漢 老宅正門王凌漢 老宅正門

王凌漢老宅

王凌漢老宅是民國時期國民黨陸軍中將王凌雲之弟王凌漢所建的大宅,建築坐西朝東,平面呈長方形,總面積1035平方米。 形制是一個三進四合院式建築,由東側的門房、西側的上房和南北兩側對稱的廊坊組成。房屋二十餘間,中部庭院長25米,寬9米,地面用青磚順列平鋪。王凌漢莊園大部分為糧庫所占,小部分為村委會和衛生所辦公之地。
王凌漢老宅始建於1932年,當初老宅氣勢恢宏,富麗堂皇,占地面積是王凌漢的數倍,1944年被日軍所焚毀,1946年重建,重建王宅時,王凌漢強迫周圍數十里民眾給他運送建築材料,日夜不停。青石、磚瓦全由五十多里外的金谷堆村採制;壘牆所用的土坯,全來自三十多里外的妙水寺;大型木材由南山農民砍伐運送,沿途累餓而死者甚多。集四方能工巧匠百餘人到王府聽用,歷時年余,西院落成,有前廳後樓、南北廂房七十餘間,雕樑畫棟巍峨闊綽,全是榨取勞動人民的血汗凝聚而成。西院竣工,王又計畫以西式建築再建東院,圖紙方成,伊陽解放,西式洋房的美夢成了一枕黃粱。
王凌漢老宅雖然始建年代距今並不算久遠,但卻是洛陽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傳統民居大院,單從建築構件完整性和精美程度來講,在洛陽地區傳統民居中最為完好。

‘架水泊’和‘荒坡’

‘ 架水泊’是橫亘在蟒莊村東南與西金莊交界長一直往東南延伸到內埠一座青石山坡,如一條巨龍般的在守護這蟒莊世世代代的村民,聽老人講山坡上自古以來就有個大架子(不復存在),因山坡上有天然形成坑塘(蟒莊及其附近的村民在架水泊上打青石賣到水泥廠而又形成了很大的人工坑塘);每到雨季,雨水便灌滿了全山坡的坑塘,所以村民就叫她‘架水泊’。
‘荒坡’是架水泊以西100米的一個方圓500畝高出蟒莊21米的大土堆,因為解放前上面雜草叢生,所以村民就叫她‘荒坡’。有堪輿先生評價:“‘架水泊’是龍身而‘荒坡’是頭,龍的首尾相接的地方剛好是蟒莊寨壕,龍得了水以後肯定要飛黃騰達的,,蟒莊的地勢可見一斑。

交通區位

蟒莊村位於俗稱“十省通衢,中州腹地”的洛陽市以南三十公里,交通地理位置極其優越, 距二廣高速(G55),寧洛高速(G36)僅僅五分鐘車程,距連霍高速(G30)20分鐘車程,從蟒莊村駕車到南京5小時,北京六小時,上海7小時,西安兩小時30分,鄭州1小時15分,武漢5小時,廣州13小時。成都8小時。

氣候農業

蟒莊村地理條件優越。它位於暖溫帶南緣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4.2`C,降雨量600毫米。蟒莊村適宜於多種農作物生長,小麥穀子稻穀玉米黃豆綠豆紅薯芝麻花生油菜,菸葉,棉花等為蟒莊村種植的主要農作物。
蟒莊村一角蟒莊村一角

人物

王凌雲

王凌雲(1899~?)蟒莊村人,抗日英雄,國民黨陸軍中將;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畢業,陸大將官班甲級第3期畢業;1920年10月,入洛陽吳佩孚西工兵營當兵,1929年,任伊陽城防總隊長,1930年8月,隊伍擴編到6000千餘人;9月,與張鍅接洽,所屬部隊被整編入國民革命軍第20路軍,隨後率部協助楊虎城進攻駐防洛陽的宋哲元部。
1934年10月,進南京高等教育班受訓,1935年10月畢業。1936年2月3日敘任陸軍少將;1937年9月,率部入蘇州,在戰爭前夕的10月16日,被蔣介石擢升為第76師中將師長,參加淞滬會戰後,率部轉戰於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地,參加武漢會戰長沙會戰南昌會戰隨棗會戰、岳陽會戰,進攻宜昌,桂南會戰,1940年1月,王部76師劃歸第2軍;1942年1月任第2軍副軍長兼76師師長,6月任第2軍軍長。1943年,率部進入雲南,參加滇緬抗戰,隸屬中國遠征軍序列;1945年8月,入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三期受訓;1946年7月任整編第9師師長,同時兼任雲南警備總司令部副總司令。
1947年,王凌雲奉命率整編第九師入山東參加內戰;11月,蔣介石在青島召開軍事會議,王凌雲被范漢傑黃維詆毀,蔣當場以作戰不力為由撤了王的整編第九師師長一職,調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任中將高級參謀;當月,又改任膠東兵團中將副司令。1947年12月下旬,蔣介石在漢口任命王為十三綏靖區司令兼行政長官,下轄國民黨第二、第十五軍及宛西地方民團,駐守南陽;1948年9月22日銓敘陸軍中將,1948年11月與解放軍對峙失敗後,拋棄南陽逃奔襄陽;1949年初,被宋希濂奪權,後在顧祝同、張群、胡宗南的幫助下成立河南第一路挺進軍,訓練新軍,布防在陝西、四川一線,與解放軍對峙,1950年初,兵敗被俘。1961年12月25日特赦後,被 安排到大興紅星公社學習農業技術,1963年移居河南鄭州後出任河南政協秘書處專員。1968年9月,離家出走,就此失蹤。有遺作《王凌雲回憶錄》一部。

孫殿英

孫殿英(1889--1947),字魁元,河南省永城馬牧鄉孫莊人,曾任國民黨第四方面軍三縱隊司令官。
孫殿英出身貧窮,為人機警,狡猾奸詐。自幼頑皮,嗜好賭博。經常與地痞無賴鬼混。精心研究賭具,久練成術,無一不精。他常說:“我是個粗人,沒真才實學,如果沒這點本事,如何混人?”於是他便憑這點本事闖蕩江湖,開設賭場,販賣鴉片,騙人錢財。
1913年,24歲的孫殿英離家出走,流竄到豫西,投豫西張治公部。時值廟道會在豫西民眾中頗有影響,廟道會:亦作廟會道,廟會,是信奉姜太公的神道會,共約有五十萬左右的道友(亦作道徒,男女兼有),以洛陽縣付店街(今伊川縣城)為最多.孫殿英看準了該會可以利用,就前往付店街,投奔前清秀才,忠實道友李鳳朝家,由李引進,拜伊陽縣(今汝陽縣)蟒莊村王凌霄為師.後來竟成了洛陽廟道會的頭目。

經濟建設

蟒莊村的村民雖然早在20多年前就解決了溫飽問題,但在經濟上還非常的滯後,經濟上基本上靠種地和農閒時外出打工賺來的微薄工資度日。

傳說

王莽攆劉秀

王莽新朝末期,漢王朝的皇裔後嗣劉秀經過了昆陽之戰而 聲名顯赫,實力和地位大增;王莽與劉秀數次交鋒,都一敗塗地,王莽的新朝在劉秀的威脅下岌岌可危,因此劉秀成為王莽的心腹大患。
這是一個洛陽地區流傳盛行的傳說,這一天,王莽軍從西南山一路塵土飛揚地追殺而來,劉秀飛步快跑,莽軍箭步急追,形勢十分危機,劉秀看勢不妙,從一塊蘆葦地里逃出,上了青石嶺。正在上天沒路、入地無門的大難關頭,劉秀猛然抬頭,數丈之外的青石嶺的荒坡上盤踞著一條抬頭吐信的大蟒。這大蟒足足有石輥粗,通身薑黃,蟒頭上的兩邊有微微隆起的兩個寸把來高的菱形小角,腹部之下物似是魚鰭,又象四肢,相貌極其怪異;劉秀心裡一驚:“莫非天要亡我劉秀不成。”誰知這條大蟒見了劉秀,毫無傷害他的意思。反而向劉秀連連點了了幾下頭,就鑽到了一個石洞裡。劉秀想轉身逃走,隨即想到莽軍近在咫尺。與其讓莽賊捉住受辱,倒不如葬身蟒腹來的省心。如此這般,劉秀把心一橫,俯身也鑽進了蟒窟窿。
王莽遠遠看到劉秀鑽到了個石窟窿里,以為就可以來個瓮中捉鱉,活擒漢室餘孽劉秀;於是把隊伍都拉過來,把那個石窟窿圍了個水泄不通。誰知圍困了整整七天七夜,也沒看到劉秀出來。兵卒只好向王莽回報說:“洞下並無一人!”
據說這條大蟒是玉皇大帝派的黃龍氏化身為大蟒,專門下界搭救人皇劉秀的。它從蟒窟窿鑽到地下的洞裡後,一直鑽到伊川縣的姬磨村才拱出來。劉秀也早就順著蟒窟窿,經過地下洞,逃得無影無蹤了。劉秀坐穩江山後,村裡的人們為了紀念劉秀在此脫險的神奇事跡,就叫把村莊的名字改為“蟒莊”。蟒莊還有:“蟒莊井裡掉個桶,姬磨河裡等一等”的俗話。

吳起石的傳說

蟒莊村是遠近聞名的黑石頭村(玄武岩),這黑石頭在當地也加吳起石,說起吳起石,當地流傳著“天打吳起”的故事。
戰國時期,七雄爭霸。各國君主為了統一天下,都招兵買馬、養精蓄銳,禮賢下士、網羅人才。吳起投奔了楚王,成為楚國的頂樑柱。
吳起在楚國大力進行改革,提出依法治國,裁掉庸才。他還高瞻遠矚,加強內政,發展生產,注重富國強兵。楚王接受了他的主張,還封他為令尹。有了吳起,楚國國力逐漸強盛。
楚國強盛了,楚王的野心也膨脹起來。他把統帥三軍的大印交給吳起,讓其調兵遣將,領兵出征。吳起統帥大軍,擊敗了一些弱小國家,楚國的疆域越擴越大,楚王天下揚名,眾王臣服。
楚王見天下統一指日可待,便命吳起乘勝追擊,調遣重兵,西行伐秦。吳起注重選賢,把全國能征善戰的良將匯聚在一起,把普通士兵訓練得英勇頑強,做好充分準備。
大軍行至中原伊河流域的蟒莊村一帶,突然狂風大作,隨著風勢,大大小小的怪石密密麻麻地從天而降,砸住馬,腦漿迸裂;砸住人,鮮血橫流。風停石落後,吳起清點人馬,發現死傷大半,他只好帶著人馬返回京都。
吳起回到楚國都城,無顏見朝中大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在政治改革時得罪的那些貴戚王族,藉機造謠中傷:“吳起排除異己,迫害王族,是對祖宗法規的侵犯,他觸怒了上天,‘天降石頭’是老天對他的懲罰。”
不久,楚王駕崩,那些對吳起心懷不滿的人趁機作亂。他們埋伏在王宮道旁,趁吳起弔喪之機,用亂箭將其射死。就這樣,為楚國立下赫赫戰功的吳起屈死在叛軍的亂箭之下。
宮廷內亂平定之後,新王登基,為吳起平反昭雪,將叛軍斬盡殺絕。
當然,故事只能當做故事來看,蟒莊村的石頭為地殼運動,岩漿噴發所致。
後人把這種石頭取名“吳起石”,在蟒莊村西北形成了一個村子,村子叫“吳起嶺”

蟒莊姓氏

蟒莊村的姓氏眾多,主要有韓、趙、魏、劉、李、閻、閆、張、馬、文、張、王、段、楚、汪、申、蔡、孟、徐、陳、楊、尚等數十姓。

蟒莊村發現的鱟蟲

蟒莊村的地勢可分為三個階梯;從東南往西北依勢往下走;從村中央往西走三百米左右的西場底下小平原地塊,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被村民挖取地塊的黃土,幾年以後逐漸形成了一個面積10餘畝深度1到2.5米的低洼地帶;到了八十年代後期,一次暴雨過後,幾個小孩子西場底下低洼地帶形成的池塘里嬉戲,卻發現了一種相貌怪異的水生小動物,背殼呈橢圓形,腹部細長,柔軟靈活。長尾巴成叉狀。體長大約有30-55毫米之間,肢體多達70多對,頗像一條皮帶穿了一件盔甲,孩子們根據它的外形親切的給它起名為:“皮帶衣”。
鱟蟲鱟蟲
後來,查資料才知道這種水生小動物的學名叫“鱟蟲”, 鱟蟲生活在距今約2億年前,是一類小型的甲殼動物,屬鰓足綱背甲目,70多對肢體學名叫腮足,是鱟蟲呼吸和覓食的器官。棲息在湖泊池塘中,中國只發現豐盛鱟蟲1種。它的卵屬於休眠卵,可在地下休眠1-25年不等,當條件適宜的時候,便會終止休眠信息,幼蟲破殼而出。

礦產資源

蟒莊村地下有大量的石油,屬於洛陽地區的富油區,架水泊上的含有豐富的鋁礦。蟒莊的玄武岩還是河南高速公路建設供應商。

未來發展

黃山的“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旅遊文化奇蹟,在同樣具有地形地貌奇觀的蟒莊村並沒有得到效仿和學習。蟒莊的奇特地貌和王凌雲老宅,蟒莊國小,蟒蛇神井等等一批文化品牌等候您的光臨!

蟒莊村的水井

蟒莊村老井

蟒莊村井水汲水便用疏①(清嘉慶十年)
邑城北三十八里許,有蟒莊焉。內有井一孔,邑志記三十餘仞。當且鑿井得泉,不知如耿恭之拜否?迄今百有餘家無不食德而飲福,但每值天旱,泉幾於涸,來取無次,恐起事端,故同村人議以定規,開列於石,使汲用者有茲以往,依此而行,庶免爭競。鄉里一以美俗,此其口也歟。
嘉慶十年②九月吉日
汲水規則③
一不許另繩拔水,偷拔者罰錢五百文。
一來取水,攜一筒繳一筒;攜兩筒,繳一擔,照先後次序取水。或將筒繳滿,攜罐汲筒中水解渴,仍許將筒添滿。不許一人攜四支來取水。無論幾人、擔幾對筒,總要見幾人到,違者罰錢三百文。
一取水不許在井上借筒用,亦不許有筒者和做人情,違者每人罰錢十文。
一不許在井上私飲六畜,違者罰錢三百文。
一或殘疾或男□□□以孤寡無靠、男子外出者來取水用,有願導給水者不罰,仍許繳水,旁人不許。
一有將筒送至井上,或有故偶然離(去),來時仍許照前次序繳水。不得以身離井上,遂置後取水。
□□□□□凡有所罰錢文,村□□□□□公事用。
簡註:
①井水汲水便用疏碑:現樹於汝陽縣蟒莊村老井房內牆壁上。碑高35厘米,寬30厘米,正文12行,滿行10字,正楷豎寫。疏:詳細的解說,此指汲水制度。
②嘉慶十年:公元1805年。嘉慶,清仁宗年號。
③“汲水規則”四字為編者所加。碑高45厘米,寬75厘米。正文24行,滿行14字,與“井水汲水便用疏”碑並樹在一起,保護較好,無大的損傷。規則共6條,汲水辦法要求甚嚴,足見水源奇缺,取水甚艱,現蟒莊村已打了十數眼深井,並開挖了數百畝的人工池塘,在雨季蓄水數以百萬計,不僅改變了歷史上吃水難的問題。並大大的改觀了蟒莊村的整體面貌,使本少雨乾旱之地,變成了山水園林之鄉。

蟒莊南井

因地處北方的缺水地帶,除了七,八,九月的豐水期,“滴水貴如油”的諺語用在蟒莊村上是在合適不過了。因為人口的激增,蟒莊村的老井在在明朝中葉已經滿足不了村民的生活和生產需要。由於蟒莊村的位子在架水泊與荒坡的嶺上地帶,尺土之下,全是玄武岩及其青石組成,非常的堅硬。在科學技術不太發達的明代,鑿井對於蟒莊村民而言好比登天。在大旱的年份,蟒莊村中的百餘戶人家都拿上汲水的木桶等在村中央的老井邊等候汲水。有的人家甚至連夜等候在井邊,到了第二天也沒有汲到水。久而久之村民之間就產生了隔閡,隔三差五的就會發生村民械鬥。到了農忙的時候,富家大戶就駕著馬車到10幾里外的的伊河裡打水;貧困人家就自己用扁擔到鄰村水源地汲水。
嘉慶13年到17年的時候,洛陽地區大旱,蟒莊村老井的泉水越來越滿足不了村民的日常之需;村民因為水,撂荒了千頃良田,甚至已經到了放棄蟒莊而逃奔他鄉的想法。村中的陳天福、徐琬、趙榮祖幾位村民非常的擔心蟒莊村的未來。就和村中的眾人商量在村南李東升的田地里集全村村民之力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掘井一口。有了村南的這口井,從此蟒莊的水荒才告一段落。
附:蟒莊村鑿井碑記①;(道光元年) 蓋聞耕田而食者,亦必鑿井而飲,此井養不窮,大易所以有明訓也②。蟒莊村居嶺顛,嵯峨聳起③,巉岩迭現④。尺土之下,積石堅厚莫測,掘井求泉,為尤艱焉。歷世相傳,村中惟有一井,而居民百餘家鹹汲於此。當雨澤調均之歲,猶可相資。一值大旱,恆數汲而桶始滿,遂使親睦之眾,不惟不肯相讓,而且竟起爭端。於是以繩串桶,分其後先。晝則坐俟於旁,夜則臥待於側,甚有竟日竟夜而獲一汲者,然則猶屬閒暇之日耳。每逢農功偕作,富者駕車轉運於異地,貧者荷擔汲於他方,近則三里之外,遠則七里之中。自嘉慶十三年以及十七年,天雨既缺,井泉漸涸,吾鄉因取水有疲其筋者,有誤其耕耨者。同里陳君天福、徐君琬、趙君榮祖目擊心傷。同興開鑿之人,又慮前人屢次鑿井,訖不見泉。今雖欲為利物之舉,未必不為半途之廢。爰聚鄉人,乞其同心共濟,一唱百和,罔有間言,議既定矣,地尚缺焉。乃審度於村南李君東升田內,既居東西之中,又屬寬平之所,未及相商,李君聞之已慨然願置為公,即分八家一牌,以次用力,雖有饔飱不給,而晝夜亦弗少休,辟及丈余間,有非錘鑿不可者⑤,凡閱三月余,深幾十二仞,而泉涌焉。至十八年、十九年,米麥騰貴,每升價錢銀至於三錢,汲水者僉曰⑥:若非此井,吾儕既缺於谷又艱於水⑦,真不至於交困有幾乎⑧。數年以來,倍覺其便,益頌君之德,因勒石以志不朽雲。
邑庠生漢章、汪玉、成仁、寶民撰文並書丹
首事人施地(略)
道光元年歲在重光大荒落仲夏吉日⑨
簡註:
①碑現鑲嵌於蟒莊村南井房內東牆壁上。碑高1.72米,寬72厘米,正文11行,滿行43字,正楷豎寫。碑額中刻“流芳百世”四字,兩旁為麒麟刻像。
②大易:即《周易》。《周易井卦》載“井養而不窮也”句,“明訓”即指此句。
③嵯峨:山勢高峻。
④巉岩:指山高勢險或岩石突起的山峰。
⑤非有錘鑿不可者:意指尺土之下皆為堅硬的石灰岩石,非錘鑽不能下鑿。
⑥僉曰:都說。
⑦吾儕:吾輩。
⑧真不至……:“至”應作“知”。
⑨道光元年……: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道光為清宣宗年號。重光即天干中的“辛”字;大荒落即地支中的“巳”字。此處用太歲紀年法,古代常用乾支紀年法。

蟒莊現代水井

自解放前,蟒莊村民一直用老井和南井的水維持生產和生活;到了解放後,用上的了現代技術的蟒莊人讓水井在蟒莊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地開花,蟒莊的數千畝旱田變成了旱澇保豐收的一級良田。

蟒莊水利建設

解放後,黨和政府在伊河的中游建起了庫容達13億立方的陸渾水庫;在那艱苦的紅色年代,黨和政府把陸渾水庫的水用大渠引到了蟒莊,因為地勢偏高的關係,所以蟒莊‘南方地塊’沒有辦法用上陸渾大渠的水;在資金匱乏的上世紀70年代,蟒莊村民發揚紅旗渠精神,春節不下線,加班加點,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硬是用架子車拉,肩扛的方式,架起了屬於長達300米的一級提灌站和長達400米的2級提灌站。 在蟒莊的北面平原地塊,陸渾水只能在北面的窪地里行走,村黨委用了2個月時間帶領全村村民建起了‘蛤蟆坑水利工程’。在村中央建起了‘紅土坑水利工程’,在村東建起了‘東坑水利工程’。
蟒莊水利工程之二級提灌站局部蟒莊水利工程之二級提灌站局部
1990年蟒莊村在汝陽縣村級單位中首先實現家家用上自來水工程。

蟒莊風水

從蟒莊的衛星地圖上看蟒莊的地形;吳起嶺,庫頭,西金莊,孟腦,此4村分別位於蟒莊村的西北,東北,東南,西南,四個方位,小辛店村處於蟒莊的正東,肖莊村處於蟒莊的正西。此六村如眾星拱月般的圍繞在蟒莊的周圍,暗合北斗七星的星位;蟒莊的架水泊從東南的伏牛山脈一路走來,此脈屬於中華主龍脈的精華在中原休憩之所。蟒莊村中的蟒莊寨壕正暗合天罡湖。蟒莊從地形地貌上看,從“架水泊”到“北面窪心地塊”一共三個階梯;此脈屬於龍椅模樣,正是中華主龍脈的休憩的臥榻。
蟒莊衛星圖蟒莊衛星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