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

叛逆期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處於心理的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監護。他們反對父母把自己當小孩,而以成人自居。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也就對任何事物都傾向於批判的態度。

正是由於他們感到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產生,從而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雖然說不上是一種非健康的心理,但是當它反應強烈時卻是一種反常的心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叛逆期
  • 外文名:Treason
  • 原因: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
  • 高峰年齡:14歲左右
  • 性別特點男生多於女生
  • 教育特點:學習成績差更加反叛。
  • 主要表現:家長和孩子,老師和孩子對抗
  • 行為特點:以不計後果為主
  • 主要心理逆反心理
  • 開始年齡:10~12歲
  • 結束年齡:16~20歲、有些到24歲才結束
特點,解讀,誤區,如何孩子相處,權利,溝通,方法,

特點

青少年叛逆行為,呈現出一些共同的特點:
叛逆期
1、年齡特點——14歲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為的高峰年齡。
2、性別特點——具有反叛性格的學生當中,男生多於女生
3、教育特點——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比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更加反叛。
4、誘因特點——主要表現在家長和孩子或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激烈對抗。
5、行為特點——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計較行為後果,做出某些十分極端的事情,諸如長期在網咖,甚至可能流浪乞討賭博、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等等。

解讀

“孩子突然像變了個人一樣,真難管”,這是諸多家長對孩子叛逆的共鳴,卻不知到底是什麼原因所致。其實這一切是孩子青春叛逆期到來的表現,我國把11-12歲定為青春期早期,由於這個時期的孩子難管,所以國外也將其稱為“狂躁期”、“困難期”等。
由於升學、人際關係等壓力的增大,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心理發生變化,如果沒有對其進行適當引導,孩子很容易在認知、理解、運用等環節產生技能和心理上的障礙,尤其在一些非正常的外界因素影響下,往往會激發他們潛意識的反抗,刺激他們對外界採取抗拒行為,形成逆反心理
據調查顯示,由於現今孩子所處環境較其父母所處環境複雜得多,所以他們的青春叛逆期比其父母早到1-2年,也承受了更多的壓力。所以當孩子有些“叛逆”時,家長不必過於擔心,要理解孩子,注意調整教育方法。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為什麼難管教?要知道原因,家長還需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了解他們到底在想什麼。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由於生理變化引發心理變化,他們遇事開始思考,形成並不成熟的主見,對父母的話開始懷疑。而父母在權威動搖後,一時難以適應,又不願降低身價、調整教育方法去面對孩子,對此,孩子便心生抗拒,讓家長覺得難以調教。
面對這些處在十字路口的孩子,家長的教育要更加耐心、細心和用心。

誤區

家長應辯證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該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個性和創造性都恣意升騰,侍機張揚;同時,由於孩子身心發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們形成的諸多想法並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但在現實的教育中,一些家長卻很容易陷入教育兩極分化的誤區。
叛逆期
誤區一
全面打擊。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覺得不把孩子的這股“邪勁”壓下去,孩子就有可能變壞。於是家長採取了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復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實際上,已關上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從而可能誤入歧途,甚至跌進犯罪的深淵
誤區二
放任自流。在現實中,一些家長面對難教的孩子,在幾度管教而不見多大起色後便失去了信心,開始對孩子放任自流。此時,無論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樣,家長都不再過問、指導。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響,行為發生偏差,待家長懊悔時,才發現已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如何孩子相處

1、家長要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係,並允許孩子也能參與家庭的管理。
2、家長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儘可能支持他們,在其遇到困難、失敗時,應鼓勵安慰,成功了應儘量給予表揚。
3、家長要有勇氣向孩子請教,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過失。
子女理解父母。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們大都視子女的幸福為自己的生命。他們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經驗的總結,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作為子女應經常向父母談談自己的思想和活動內容。當自己的選擇與父母的願望相違時,要通過商量來解決,要擺出事實,來證明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權利

孩子進入叛逆期後,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尊重。所以,家長要注意對他們下放各種權利,以幫助孩子從不諳世事向成熟過渡。
叛逆期
自主權:“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麼”諸如此類的話是不少家長的口頭禪。建議家長們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儘量少說這樣的話,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的口吻的。
發言權:“考不上大學就去掃廁所”等話語,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他們的耳朵已經長繭,叛逆期的他們對這些話可以說是“百毒不侵”了。這時家長應少說多聽,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麼。
時間支配權: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長不要自作主張,將孩子的時間按自己的意願排得滿滿的,要將時間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對安排的不合理處,家長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千萬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表決權: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買房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徵求孩子的意見,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
隱私權:孩子在進入國中後,一些家長發現,以前經常跟自己說心裡話的孩子變得不太愛搭理自己了,孩子開始有了自己上鎖的日記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稱,如果孩子實在不願同家長交流,也不必過於強迫,尤其是不要偷窺孩子隱私,尊重孩子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溝通

對於叛逆較明顯的孩子,家長會感覺到與之難以溝通。這裡介紹幾條比較實用的親子溝通技巧。
尊重孩子
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弱點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儘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並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自己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有了共鳴後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忌談成績
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穩定情緒
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許犯錯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是在所難免的。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給孩子減負
父母都懷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長把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孩子從學校放學回來還要進行他們不願意的培訓,使得孩子們沒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鬆,這樣就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壓力,希望家長讓孩子學習的時候也適當的給他們玩的時間。

方法

大多數的孩子在2歲以後,即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俗稱“寶寶叛逆期”),只要是父母要求的事情,孩子都會對著幹。要不就說孩子淘氣呢,女孩子可能稍微好點。
第一個“叛逆期”可以說是父母最頭痛的時期,因為此時的孩子還小,耐著性子給他們講道理,他們根本不聽,或者聽了根本不去理會,無法用言語平息最後就只能“武力鎮壓”,最終導致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受到傷害。
孩子具有“自我意識萌芽,走向獨立的欲望滋長”這樣一個必然的發展階段,家長們應該清楚地看到這個階段對孩子成長帶來的積極意義,就可以從容些,更多的時候不會被激怒,轉而尋找多種應對的策略。
應對孩子的“叛逆期”,最不妥當的做法就是和孩子對抗。只有2歲大,剛剛脫離嬰兒期的孩子,遇到了來自父母強大的對抗,要么就會激發起他們在將來一直與父母對抗下去的動機,要么被父母的強權壓制後會讓孩子變得懦弱退縮,一旦遇到外力的阻擋就畏懼順從。而且將來孩子還很可能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壓抑自己的感情,變成表面乖巧、內心叛逆雙重人格,當內心集聚了相當的反抗情緒後,一旦爆發則難以收拾
另外,“聲東擊西”也不失為一種應付寶寶叛逆期的好方法,但有關原則的問題父母肯定不能讓步。如果正面衝突,則會換來寶寶大哭而且影響親子關係。最好的方法是引開孩子的注意力,從而走向正確的路線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