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四相

蜀漢四相

蜀漢四相: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 蜀漢政權四位有名的治國能臣,都懷相國之才。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蔣琬(178—246年),字公琰。零陵湘鄉(今湖南省湘鄉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大司馬。諸葛亮將其培悉心培養,並密表劉禪可以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諸葛亮死後,蔣琬執政,總攬蜀漢軍朝。採取閉關息民政策,使國力大增。曾制定由水路進攻曹魏的計畫,但未被採納。

費禕(168-253年),字文偉,荊州江夏鄳縣(今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人,三國時蜀漢大將軍。深得諸葛亮所器重,諸葛亮死後,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再遷大將軍,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為蜀漢的發展盡心竭力。

董允(185-246年),字休昭,瀘縣嘉明鎮人,三國時期蜀漢尚書令。東漢末年,其父董和事劉璋為益州郡太守,劉備立太子時,允被選為洗馬,後為黃門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輔國將軍,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書令,任大將軍費禕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蜀漢四相
  • 所屬朝代:蜀漢
  • 人物:諸葛亮、蔣琬、董允、費禕
  • 貢獻:治國
  • 出處:《華陽國志
  • 傑出貢獻:幫助劉備取得巴蜀
  • 傑出貢獻:匡扶君主,保持蜀漢後方穩定
  • 傑出貢獻:休養生息,增強蜀漢國力
簡介,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

簡介

蜀漢四相:諸葛亮蔣琬董允費禕
蜀漢四相
蜀漢政權四位有名的治國能臣,都懷相國之才。

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諸葛亮諸葛亮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劉備趁曹操北歸之機,聽從諸葛亮之計,平定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
建安十九年(214年),諸葛亮聽聞劉備攻打成都,且軍師龐統中流矢身亡。留關羽留守荊州,與張飛、趙雲率兵溯長江而上,攻克巴東,與劉備會師成都。至江州,打敗並生擒了巴郡太守嚴顏。劉璋被迫出城投降。成都攻下後,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漢延康元年(220年),劉備即帝位,任諸葛亮為丞相、 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被害,諸葛亮領司隸校尉一職。
蜀建興三年(225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闓、孟獲,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十二月班師成都。蜀漢在南中安定並獲得大量的資源,並且組建了無當飛軍這支勁旅。經過長期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
章武三年(223年)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行取度。”諸葛亮涕泣地說:“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
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府治事。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
蜀建興四年(226年),魏文帝曹丕死,其子曹叡繼位,缺乏統治經驗。諸葛亮抓住有利時機,決定出師北伐。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
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被追謚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蔣琬

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今湖南省湘鄉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大司馬。與諸葛亮、董允、費禕合稱“蜀漢四相”。
蔣琬蔣琬
初隨劉備入蜀,被任命為廣都縣長,後因為不理政事激怒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蔣琬免於一死,後重新被啟用,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調蔣琬入任尚書郎
建興元年(223年),劉禪即位,丞相諸葛亮開府治事,辟蔣琬為東曹掾。後遷為丞相參軍
建興八年(230年),蔣琬任丞相長史,加撫軍將軍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蔣琬執政,任尚書令,不久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升任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
延熙元年(238年),劉禪命蔣琬為大司馬、開府治事。蔣琬採取閉關息民政策,使國力大增。曾制定由水路進攻曹魏的計畫,但未被採納。
延熙九年(246年)病卒,謚曰恭。死後葬於涪城西山。

費禕

費禕,字文偉,荊州江夏鄳縣(今湖北孝感市孝昌縣)人,三國時蜀漢大將軍,深得諸葛亮所器重。
費禕費禕
費禕少時喪父,跟隨族父費伯仁生活。伯仁之姑,正是益州牧劉璋之母。劉璋遣使迎接費伯仁,費伯仁便帶著費禕遊學入蜀。後來劉備平定蜀中,費禕便留在益州,並與汝南人許叔龍、南郡人董允齊名。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立太子時,費禕與董允俱為太子舍人,後遷太子庶子。
建興元年(223年),劉禪繼位後,任黃門侍郎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北伐漢中,任命費禕為參軍,以奉使稱旨。曾出使東吳孫權諸葛恪、羊茞等人以辭鋒論難,而費禕據理以答,辭義兼至,始終不為所屈。孫權甚異其才,自禮遇之,費禕也因常使吳。
建興八年(230年),費禕轉為中護軍,後又任司馬。當時將軍魏延與長史楊儀不和,坐常爭論,費禕常為二人諫喻,兩相匡護,以盡其用。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死後,費禕為後軍師。不久,費禕代蔣琬為尚書令。
延熙六年(243年)十一月,費禕任大將軍,錄尚書事
延熙七年(244年),大司馬蔣琬因病請求將益州刺史之職讓與費禕,劉禪便任命費禕兼任益州刺史。
延熙十五年(252年),劉禪命大將軍費禕開府治事。費禕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為蜀漢的發展盡心竭力。
費禕性格謙素甚廉,家無餘財,後為魏降將郭循行刺身死。死後,葬於今廣元市昭化古城城西,墓碑為清朝光緒年間昭化知縣吳光耀所立,墓志銘為其長女所書。

董允

董允,字休昭,瀘縣嘉明鎮人,三國時期蜀漢尚書令。掌軍中郎將董和之子。
蜀漢四相
東漢末年,其父董和事劉璋為益州郡太守,董允少時與費禕在蜀中名聞遐邇。
劉備冊立太子劉禪時,任命董允與費禕太子舍人,後任太子洗馬
公元223年,劉禪即位後,與費禕同為黃門侍郎
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準備北伐,駐於漢中。董允為侍中,兼領虎賁中郎將,統率宮中宿衛親兵。當時,諸葛亮北伐在外,蔣琬負責處理丞相府政務,而董允則負責在宮中匡扶君主,共同保持蜀漢後方穩定。
延熙六年(243年),董允被加封為輔國將軍
延熙七年(244年),大司馬蔣琬因疾轉增劇,不能處理國事,朝廷於是任命費禕為大將軍,代理軍國大事。董允以侍中的身份擔任尚書令,成為大將軍費禕的助手。
延熙九年(246年)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