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諸葛亮作品)

誡子書(諸葛亮作品)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2016年,本文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語文教材。

基本介紹

作者簡介,作品原文,《藝文類聚》版,《太平御覽》版,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版本比較,為“慆慢”的有:,為“淫慢”的有:,

作者簡介

諸葛亮(181—234),三國時期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早年避亂於荊州,隱居隴畝,時稱“臥龍”。劉備三顧茅廬,他提出聯合孫權抗擊曹操統一全國的建議。此後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劉備稱帝後,任為丞相。劉禪繼位,被封為武鄉候,領益州牧,主持朝政。後期志在北伐,頻年出征,與曹魏交戰,最後因病卒於五丈原。有《諸葛亮集》。

作品原文

《藝文類聚》版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太平御覽》版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誡:警告,勸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發語詞,引出下文的議論,無實在的意義。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
⑷養德:培養品德。
⑸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寧靜:這裡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⑺才:才幹。
⑻廣才:增長才幹。
⑼成:達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經心。慢:懈怠,懶惰。勵精:盡心,專心,奮勉,振奮。
⑾險躁:冒險急躁,狹隘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⑿與:跟隨。馳:疾行,這裡是增長的意思。
⒀日:時間。去:消逝,逝去。
⒁遂:於是,就。枯落:枯枝和落葉,此指像枯葉一樣飄零,形容人韶華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務,對社會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⒃窮廬:破房子。
⒄將復何及:又怎么來得及。
⒅淫慢:過度的享樂,懈怠。淫:過度。

白話譯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蘇國龍作品誡子書蘇國龍作品誡子書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當作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作品鑑賞

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鑑之處。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也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文章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後來更成為修身立志的名篇。
《誡子書》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在《誡子書》中,諸葛亮教育兒子,要“澹泊”自守,“寧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勵志,從澹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他說,“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意思是說,不安定清靜就不能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諸葛亮教育兒子切忌心浮氣躁,舉止荒唐。在書信的後半部分,他則以慈父的口吻諄諄教導兒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話看起來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但它是慈父教誨兒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話,是他人生的總結,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這篇《誡子書》,不但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了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在這篇《誡子書》中,有寧靜的力量:“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有節儉的力量:“儉以養德”;有超脫的力量:“非澹泊無以明志”;有好學的力量:“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有勵志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則不能勵精”;有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治性”;有惜時的力量:“年與時馳,意與歲去”;有想像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有簡約的力量。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傳遞出的訊息,比起長篇大論,誡子效果好得多。
文章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說理平易近人,這些都是這篇文章的特出之處。

版本比較

為“慆慢”的有:

轉漢典論壇木居士網友的考證:似乎兩個版本都有,仔細搜了下,以下書錄均為“慆慢”。
1.《戒子通錄》 卷三
以致逺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嵗去遂成枯落悲
2.《國小集注》 卷五外篇
明志 夫學湏靜也才湏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歳去遂成枯落悲
3.《續後漢書》 卷十五列傳第十二
以致逺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其自頌曰吾心如稱不能為人作
4.《正蒙會稿》 卷二
偽慢者未嘗知其性也 險躁則不能理性不誠可以盡性乎慆慢則不能硏精不 莊可以窮理乎蓋人性之德何嘗不誠亦何嘗
5.《五倫書》 卷五十四父道一
致逺夫學須靜也才須學 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 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歳去遂成枯落
6.《困學纂言》 卷一
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 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 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
7.《資治通鑑補》 卷七十二漢紀六十四
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硏精 慆音滔 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
8.《守官漫錄》 卷二
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悲
9.《文章辨體》 卷三十九原戒
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悲
10.《漢魏六朝一百三家集》 卷二十二漢諸葛亮集
以致逺夫學欲靜也才欲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
11.《文章辨體匯選》 卷二百六十
以致逺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嵗去遂成枯落悲
12.《張莊僖文集》 卷五
之痼此數者學者之大戒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悲
13.《四書近指》 卷四
兩勿字乃固學實際功夫 諸葛武侯雲非靜無以成學又雲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觀此則不重不固之理自見 愼
14.《榕村語錄續集》 卷十六
侯如何予雲孔明戒子云慆慢則不能研精自是勤學曰 然 自宋以後讀書說理人動輙輕
15.《撫黔紀略》
舍已之田芸人之田而荒於嬉也孔明化行於黔者誡子書曰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多士佩之母以家薄而志不壯母
16.《三國志補義》 坿録卷一
致遠夫學欲靜也才欲學也非學 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則不能 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
17.《孫徵君日譜錄存》 卷八
之言曰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 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此之謂眞儒 此之謂名世 二
18.《史傳三編》 卷十七名臣傳九
以致逺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硏精險躁則不能理性皆自道其所得也亮卒瞻嗣爵蜀
19.《存硯樓文集》 卷十六
以致逺夫學欲靜也才欲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研精險躁則不能理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

為“淫慢”的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