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髯客傳

虬髯客傳

《虬髯客傳》是唐末杜光庭創作的唐代傳奇(小說),收錄於《太平廣記》卷一百九十三。

《虬髯客傳》以楊素寵妓紅拂大膽私奔李靖的愛情故事為線索,描寫隋末有志圖王的虬髯客在“真命天子”李世民面前折服並出海自立的故事,曲折反映了廣大人民厭惡戰爭,期待天下太平安定的美好願望。

該小說成功刻畫了李靖、紅拂、虬髯客這三個人的形象,後世因稱他們三人為“風塵三俠”。該小說對後世影響頗深,明代張鳳翼和張太和先後所撰劇本《紅拂記》,凌初成雜劇《虬髯翁》,均據此演繹而成。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虬髯客傳
  • 創作年代:唐末
  • 作品出處:《太平廣記》卷一百九十三
  • 文學體裁:唐代傳奇(小說)
  • 作者:杜光庭
  • 字數:2500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後世影響,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虬髯客傳》的故事講述了隋煬帝臨幸江都,司空楊素掌大權,生活奢侈糜爛。一天,布衣書生李靖獻策求見楊素,兩人相談無果。楊素府上有一名家妓張氏,手持紅拂,在李靖離去後查得李靖投宿的驛站,當夜就投奔李靖,共結連理,離開京師去太原。
一日,二人到一客棧投宿,一個滿臉虬髯的人闖入窺看紅拂女梳頭,紅拂女看出虬髯客的不凡,當機立斷與虬髯客結為兄妹,並且引丈夫李靖與虬髯客相識。李靖、虬髯客相見甚歡,並且相約在太原相見。
三人抵達太原後,李靖引虬髯客通過劉文靜見李世民。虬髯客本有爭奪天下之志,見李世民神氣不凡,知不能匹敵,便放棄逐鹿中原的意圖,並再次約定李靖擇日相見。
李靖攜紅拂女至虬髯客府第,與虬髯客夫婦相見。虬髯客將全數家產贈與李靖以助李世民爭天下,自己則帶妻子離開。貞觀十年,李世民已是天下之主,李靖官至左僕射平章事,虬髯客則入扶餘國自立為王。

創作背景

唐王朝的統治者在創造了輝煌的盛世之後,從“安史之亂”開始走上了動盪的下坡路,晚唐時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當時各地藩鎮勢力強大,而且互相敵視,除了招兵買馬加強軍事實力之外,還把蓄養刺客作為牽制和威懾對方的秘密武器,遊俠之風因之在社會上盛行。而神仙方術的蔓延,又賦予這些俠客超現實的神秘色彩。亂世之中的人們對現實不滿,又找不到出路,便寄希望於那些鋤強扶弱、伸張正義的俠客。不畏強暴、本領非凡的俠客就成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受到人們的敬重和愛戴,關於他們的傳奇故事也就應運而生。在這種背景下,晚唐傳奇出現了以《虬髯客傳》、《崑崙奴》等為代表的豪俠傳奇。
《虬髯客傳》最早見收於《太平廣記》卷一百九十三,末有註:“出《虬髯傳》。”不具作者姓名。但宋人洪邁《容齋隨筆》卷十二和《宋史·藝文志》都作“杜光庭《虬髯客傳》”,則當為杜光庭作。至元人陶宗儀所編《說郛》及後來《王朝小說》、《唐人說薈》、《龍威秘書》都作“唐張說撰”,不知何據。前此所見印本,僅《顧氏文房小說》本直接題杜光庭撰。此故事亦見杜光庭另一著作《神仙感遇傳》卷四,但不作“虬髯客”而名“虬須客”,故事並同而字句大異。所以曾有人疑傳奇小說系後人據《神仙感遇傳》改作。但改作時間至晚當在《太平廣記》纂輯之前,距杜光庭去世時期不到五十年。

人物介紹

虬髯客,豪爽慷慨,是該篇的主要人物和作者著意描寫的形象。他為人豪俊卓異,嫉惡如仇,一諾千金,本來胸懷大志。想在國土上一展稱王霸業,但自認識“真命天子”李世民後,即把全部家財悉贈李靖,囑咐李靖好好輔佐李世民,自己與妻帶一奴,乘馬而去,並在異地稱王。
紅拂,原為楊素府中歌妓,後來慧眼識英雄,化裝夜奔李靖,從中足見紅拂女非凡的見識,以及機智大方、豪爽的性格,及對自由愛情生活的熱烈追求。此外,紅拂不僅慧眼識李靖,更見出虬髯客的不凡。
李靖,是“布衣之士”,器字軒昂,曾謁見權臣楊素,以其不凡的見識及言語,使踞傲的楊素“斂容而起”,是隋末動亂之際的奇才。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小說故事背景發生在隋朝末年,刻畫了被後人譽為“風塵三俠”的李靖、紅拂和虬髯客三個英雄人物,並表達了對即將代隋而立的“真命天子”李世民的景仰。小說的旨意正如結尾所言:“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螳臂之拒走輪耳。我皇家垂福萬葉,豈虛然哉。”可見,作者只不過為大唐帝國的解體唱了一首有聲有色的輓歌而已。
小說其實是以三次“選擇”作為情節演變的基本構件的:第一次選擇是紅拂女對李靖的“願托喬木”,即“美女擇夫”。第二次選擇是紅拂女主動結交虬髯客,即“英雄擇友”。第三次選擇是虬髯客退出逐鹿中原之局,轉而資助李靖夫婦投靠李世民,即“將相擇主”。這三次選擇構成了小說的主體內容,它所反映的主題就是“巨眼識窮途”、“慧眼識英雄”。
小說在最後發為議論,稱“我皇家垂福萬葉,豈虛然哉”,聯繫當時唐王朝皇綱不振、藩鎮割據的史實,可見作者在其中寄託了對唐太宗這樣的聖主明君,對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的渴望,以及對那些覬覦政權的割據軍閥的勸誡。

藝術特色

故事從權傾天下的楊素居功自傲、“尸居餘氣”寫起,引出雖身為布衣,卻胸懷大志、關心國家的李靖席上進言。再由李靖進言表現出來的英見卓識、凜然正氣,引出楊素侍女紅拂的慧眼識英、夜半來奔。又由紅拂、李靖同歸太原,巧遇虬髯客,引出風塵三俠的結交。再由靈石旅舍把酒言歡、暢談平生志向,引出虬髯客二訪李世民,最終放棄逐鹿中原的壯志,捐出全部家財,遠走海外別創基業的豪俠壯舉。這些情節環環相扣,漸至高潮,具有很強的故事性。
小說生動地展示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風流倜儻的李靖,見識超群的紅拂,慷慨豪氣的虬髯客。不但男人英雄,女子同樣英雄。
楊素為一代權臣,“奢貴自奉,禮異人臣”,其氣勢與威風自然不凡。一介布衣李靖,直斥其倨傲,令其“斂容而起”,顯示出超人的膽識與氣度。在與楊素的交談中,又令其“大悅,收其策而退”,足見其過人的見識與風采。紅拂更是一個奇女子,她不過是楊素府中的歌伎,卻能夠一見李靖便識其不凡,改妝夜奔,譜寫出一曲美人識英雄的愛情傳奇。其大膽與勇敢、機智與見識,足稱“女中丈夫”。
虬髯客則是整個故事的主角,他一出場即帶著一股粗獷的氣息,不拘小節,豪放瀟灑,是一位有志於功業的志士,更是一位快意恩仇的俠士。
小說善於氣氛的營造,以人物的心理刻畫與生動的細節描寫見長,表現出不凡的藝術造詣。
細節方面,如李靖離開楊府的時候,紅拂“臨軒指吏日:‘問去者處士第幾?住何處?’公具以對”。這一問一答,是紅拂夜半投靖的鋪墊,也是她能夠找到李靖的前提。又如紅拂來奔之夜,李靖又喜又懼,作者用“窺戶者無停履”這一細節,來表現李靖“瞬息萬慮不安”的忐忑心境。再如靈石夜宿,紅拂“髮長委地”,突出紅拂的殊色。虬髯客“投革囊於爐前,取枕欹臥,看張梳頭”,看似冒昧的舉動傳神地表現出其豪放與粗獷。李靖“怒甚,未決,猶親刷馬”,以不變應萬變,寫出其克制和冷靜。紅拂“急急梳頭畢”,則寫出她化解矛盾的急切。這些細節對推動情節的發展,刻畫人物的性格,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小說就是通過這些細節描寫,使三人風姿各具,因而成就一段傳奇。
氣氛營造方面,如三人的旅舍初遇,虬髯客“取枕欹臥”,肆無忌憚地看紅拂梳頭,屬無禮在先;李靖怒而未發,靜觀其變,暫忍在後;紅拂則熟視虬髯客,又以手勢示意李靖,壓制其怒。從三個人的動作描寫中,營造出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此後紅拂與豪客結拜,將緊張的氣氛一下轉換成英雄際會的惺惺相惜,酣飲暢談間,充盈的是英雄豪傑指點江山的壯烈昂揚。小說就是在如此熱烈激昂的氛圍中,展現出隋末英雄的風雲際會。
又如,李靖與紅拂前往虬髯客的宅邸時,作者不厭其煩地用一系列的排場、擺設、妝飾、珍異之物,營造出虬髯客生活的富貴,“雖王公家不侔”的豪奢。而虬髯客對之棄若敝屣,更顯出其不凡的英雄本色。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善於運用對話描寫,語言描寫極具特色。最為精彩的是靈石旅舍的暢飲劇談。結拜之後,虬髯客徑問“煮者何肉”,又直言“飢”;對李靖與紅拂之同行,同樣直接發問:“觀李郎之行,貧士也,何以致斯異人?”“然則將何之?”當交談之中,言及太原有異人時,他先後問“何姓”、“年幾”、“今何為”一系列的問話均直截了當,簡短有力,正是其豪爽個性在語言上的體現。而且,虬髯客與李靖的幾次相約,一是“達之明日,日方曙,候我於汾陽橋”,二是“李郎宜與一妹復入京,某日午時,訪我於馬行東酒樓”,三是“到之明日,可與一妹同詣某坊曲小宅相訪”。時間、地點、語氣都肯定而不容置疑,更顯示出虬髯客的“龍虎之狀”與英雄霸氣。
小說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還運用了對比烘托的表現手法,如“風塵三俠”之間的互相欣賞、惺惺相惜,可以看作彼此之間的襯托,表現出英雄俠士的豪爽與正直。又如,作者先是極力描寫了虬髯客豪氣乾雲的英雄氣概,接下來又描寫他一見李世民便折服於其風采,這就更能烘托出李世民的氣質與英姿。

後世影響

《虬髯客傳》的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有隋末李淵與李密爭王這一扣人心弦的歷史事實作為背景,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生氣勃勃,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引人入勝,故一經問世,就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反響,以至於社會各界爭相傳閱,不斷地進行藝術加工。明代張鳳翼將其改寫成傳奇劇《紅拂記》,凌濛初又將其改編成雜劇《虬髯翁》,李靖、紅拂女和虬髯客由此而走上舞台,被世人稱之為“風塵三俠”,並常演常新,成為傳統戲劇的保留劇目,流傳千年而不衰。清代畫家任伯年又依此故事畫了多幅《風塵三俠圖》,其中有一幅就是描繪三俠於靈石旅店相見時的情景。三人目光相視,各有不同的表情,畫的背景上有三棵樹,其中一棵樹幹上纏繞著兩條粗藤,意寓紅拂語“絲蘿非獨生,願托喬木”。由此可見《虬髯客傳》這個傳奇故事對後世文學、戲曲和繪畫的深遠影響。

作品評價

當代作家金庸《俠客行》:《虬髯客傳》或許可以說是我國武俠小說的鼻祖……歷史的背景而又不完全依照歷史;有男女青年的戀愛;男的是豪傑,而女的是美人。

作者簡介

杜光庭(850~933),唐末五代人,宇賓聖,號東瀛子。處州縉雲(今屬浙江)人。少年學習儒學,勤奮好學。學問淵博,但科舉卻很不順利。他感慨古今沉浮,於是入天台山修道,拜天台道士應夷節為師,成為司馬承禎的五傳弟子。唐僖宗聽說他的名聲,將他召到京城,封為麟德殿文章應制,後來隨唐僖宗避亂入蜀,從此留在成都。唐亡後,受到前蜀高祖王建賞識,封蔡國公,賜號廣成先生:後主王衍封杜光庭為傳真天師、崇真館大學士。後來杜光庭辭官,隱居青城山白雲溪,潛心修道終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