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白絹病

蘭花白絹病

蘭花白絹病又稱白絲病、菌核病。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真菌。4至5月開始侵染,6至8月發病高峰期,病害發生迅速,導致被害蘭株爛枯死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蘭花白絹病
  • 別稱:白絲病、菌核病
  • 病原半知菌亞門真菌
  • 患病植物:蘭花
  • 侵染期:4至5月
  • 發病高峰期:6至8月
症狀,病原及發病特點,防治措施,

症狀

白絹病又稱白絲病、菌核病。發病始自蘭株近地莖部,初呈黃色至淡褐色的流水病斑,後變褐至黑褐色腐爛,並在根際土壤表面及莖基部蔓延,破壞莖部並感染幼葉和根部,葉鞘、根群產生白色菌絲;被害部位呈水漬狀,腐爛變軟,發黑,直至葉片枯萎,病菌擴散至假鱗莖,菌核由白色變為赤褐色至茶褐色壞死,嚴重時整株葉叢枯死。

病原及發病特點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以菌核在土中或肥中及未腐爛的殘體上越冬,在冬季溫度較高的地區菌絲也可在未腐爛的殘體上越冬,菌核翌年萌發,在土中蔓延,從蘭葉基部侵入為害。菌核對不良環境抵抗力強,在土中可存活數年,借流水、灌溉水、雨水濺射和施肥傳播。土壤偏酸,發病最嚴重,高溫多濕天氣易誘發病害。4至5月開始侵染,6至8月發病高峰期,病害發生迅速,導致被害蘭株爛枯死亡。

防治措施

1.改變養蘭的基質酸鹼度
此病在基質偏酸(pH值小於5.3)時易發病。所以在基質中拌入1/10體積比的草木灰,或澆施0.3%石灰水將pH值調高,使之達到6.5左右,可減少白絲絹病的發生,效果明顯。
2.土壤消毒
基質土壤用0.2%五氯硝基苯5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消毒,也可用五氯硝基苯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粉劑800倍液噴灑根際和土壤,或用五氯硝基苯粉50克拌半乾濕細沙土4至5公斤,撒在病株根莖處,可抑制病情蔓延傳播。
3.撒新鮮草木灰預防
南方5至6月多雨季節,土壤濕度較大,易在盆面發生白絹病,應迅速搬出蘭場“隔離”,並將基質扒開,將染有菌絲的基質取出,將病根剪除,噴施高猛酸鉀溶液1000倍液消毒,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噴施根系、傷口,並撒新鮮草木灰在蘭根周圍,然後覆上基質護根,2至3天后才澆水,如基質濕可推遲5至 7天后再澆,防治效果良好。
4.改善通風條件
當病害發生時,用醫用氯黴素針劑2000倍水溶液,淋施病株,每日一次,連澆3次。一旦發病應剪去病葉,改善通風條件,將全株蘭浸於10%的硫酸銅溶液中消毒。對附近蘭株,也要全面噴施,淋濕基部、盆面,每日一噴,連施2次,可控制病情,防治效果良好。
5.氯黴素噴灑
新芽長出土面後,每周用0.05%氯黴素噴施一次,連噴2至3 次,如盆土乾燥時,可用此藥澆施,以預防細菌感染。也可澆噴阿斯匹林1500倍液,可增強蘭株免疫力,阻止病菌侵入、擴散。
6.其他噴藥
新芽伸長期和展葉期,可選用醫用青黴素鏈黴素氯黴素或青黴素混合稀釋成2000倍液,淋灑病株,並全面噴藥,每3至4天一次,連噴2次,防治效果良好。
發病後噴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7至10天噴一次,連噴2至3次,防治效果良好。也可在陰雨或降雨前後噴藥防治,可採用50%速克靈粉劑500倍,或50%農利靈(乙烯菌核利)粉劑500倍液,防毒礬500至600倍液,5%井岡黴素水劑300倍液,噴施株莖、葉片、盆面,防治效果顯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