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黴素

氯黴素

氯黴素(chloramphenicol)是白色或無色的針狀或片狀結晶,熔點149.7~ 150.79C,易溶於甲醇、乙醇、丙醇及乙酸乙酯,微溶於乙醚及氯仿,不溶於石油醚及苯。氯黴素極穩定,其水溶液經5h 煮沸也不失效。氯黴素分子中含有對位硝基苯基基團、丙二醇和二氯乙醯胺基。由於氯黴素分子中有2 個不對稱碳原子,所以氯黴素有4 個光學異構體,其中只有左旋異構體具有抗菌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氯黴素
  • 外文名:Chloramphenicol 
  • 類屬:抗生素
  • 類別:抑菌性廣譜抗生素
  • 敏感菌:腸桿菌科細菌及炭疽桿菌
  • 弊端:造血系統有嚴重不良反應
  • 作用:阻撓蛋白質的合成
  • 分子式:C11H12Cl2N2O5
  • 分子量:323.14
  • 別稱:左黴素
藥品信息,編號系統,物性數據,分子結構數據,計算化學數據,安全信息,生產方法,用途,分析方法,生化作用,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毒理學資料,生態學資料,廢棄處置,藥典標準,藥物說明,作用機制,主要用途,臨床套用,藥理性能,藥代動力學,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用法用量,適應症,注意事項,中毒,

藥品信息

氯黴素
中文名稱:氯黴素
中文別名:D-蘇式-(-)-N-[α-(羥基甲基)-β-羥基-對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醯胺;(1R,2R)-N-[α-(羥基甲基)-β-羥基-對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醯胺;D-(-)-蘇-1-對硝基苯基-2-二氯乙醯胺基-1,3-丙二醇; 左旋黴素; 左旋-蘇-1-(對硝基苯基)-2-二氯乙醯氨基-1,3-丙二醇;
英文名稱:chloramphenicol
英文別名:2,2-Dichloro-N-[2-hydroxy-1-(hydroxymethyl)-2-(4-nitrophenyl)ethyl]acetamide;D-(-)-threo-1-p-nitrophenyl-2-dichloracetamido-1,3-propanediol; Mychel; chloroamphenicol; CAF; Chloramphenicol;
EC號: 200-287-4
分子式:C11H12Cl2N2O5
分子量:323.1294
精確質量:322.01200
PSA:115.38000
LogP:1.82310

編號系統

CAS號:56-75-7
MDL號:MFCD00078159
EINECS號:200-287-4
RTECS號:AB6825000
BRN號:2225532
PubChem號:

物性數據

1.性狀:白色或微黃帶綠色針狀結晶。
2.密度(g/mL,25/4℃):1.474
3.相對蒸汽密度(g/mL,空氣=1):未確定
4.熔點(ºC):150.5-151.5℃(149.7-150.7℃)。在高真空下可以升華。
5.沸點(ºC,常壓):未確定
6.沸點(ºC,5.2kPa):未確定
7.折射率:未確定
8.閃點(ºC):未確定
9.比旋光度(º):19.5° (c=6, EtOH)。
10.自燃點或引燃溫度(ºC):未確定
11.蒸氣壓(kPa,25ºC):未確定
12.飽和蒸氣壓(kPa,60ºC):未確定
13.燃燒熱(KJ/mol):未確定
14.臨界溫度(ºC):未確定
15.臨界壓力(KPa):未確定
16.油水(辛醇/水)分配係數的對數值:未確定
17.爆炸上限(%,V/V):未確定
18.爆炸下限(%,V/V):未確定
19.溶解性:微溶於水(2.5mg/ml,25℃),略溶於丙二醇(150.8mg/ml),易溶於甲醇、乙醇、丁醇、乙酸乙酯、丙酮,不溶於乙醚、苯、石油醚,植物油。

分子結構數據

1、摩爾折射率:72.55
2、摩爾體積(m3/mol):208.8
3、等張比容(90.2K):595.5
4、表面張力(dyne/cm):66.1
5、極化率(10-24cm3):28.76

計算化學數據

1.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無
2.氫鍵供體數量:3
3.氫鍵受體數量:5
4.可旋轉化學鍵數量:5
5.互變異構體數量:2
6.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115
7.重原子數量:20
8.表面電荷:0
9.複雜度:342
10.同位素原子數量:0
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2
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3.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4.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5.共價鍵單元數量:1

安全信息

海關編碼:2941400000
危險品運輸編碼:2811
WGK Germany:3
危險類別碼:R45
安全說明:S53-S45
RTECS號:AB6825000
危險品標誌:T

生產方法

世界各國對氯黴素的生產方法進行過大量的研究,歸納起來有:
(1)對硝基苯乙酮法;
(2)苯乙烯法;
(3)肉桂醇法;
(4)對硝基肉桂醇法;
(5)對硝基苯甲醛法。我國採用對硝基苯乙酮法,該法由乙苯經硝化;氧化;溴化;成鹽;水解;乙醯化;加成;還原;分解;分拆;二氯乙醯化而得氯黴素。
合成以對硝基苯乙酮為原料,溴化生成對硝基-α-溴代苯乙酮,與環六亞甲基四胺成鹽後,以鹽酸水解得對硝基-α-氨基苯乙酮鹽酸鹽,用醋酐乙醯化,再與甲醛縮合,羥甲基化得對硝基-α-乙醯氨基-β-羥基苯丙酮,以異丙醇鋁還原得(±)蘇阿糖型-1-對硝基苯基-2-乙醯氨基丙二醇,鹽酸水解脫去乙醯基,以鹼中和得(±)蘇阿糖型-1-對硝基苯基-2-氨基丙二醇(氨基物),用誘導結晶法進行拆分,得D(-)-蘇阿糖型氨基物,最後進行二氯乙醯化即得。

用途

用於治療由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流感桿菌、布氏桿菌、肺炎球菌等引起的感染

分析方法

柱型 活性相 溫度 (°C) 保留指數 (I) 參考文獻
填充柱 SE-30 2310. Perrigo and Peel, 1981
柱型 活性相 溫度 (°C) 保留指數 (I) 參考文獻
其他柱型 Methyl Silicone 2310. Ardrey and Moffat, 1981

生化作用

氯黴素類抗生素可作用於細菌核糖核蛋白體的50S亞基,而阻撓蛋白質的合成,屬抑菌性廣譜抗生素。
細菌細胞的70S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主要細胞成分,它包括50S和30S兩個亞基。氯黴素通過可逆地與50S亞基結合,阻斷轉肽醯酶的作用,干擾帶有胺基酸的胺基醯-tRNA終端與50S亞基結合,從而使新肽鏈的形成受阻,抑制蛋白質合成。由於氯黴素還可與人體線粒體的70S結合,因而也可抑制人體線粒體的蛋白合成,對人體產生毒性。因為氯黴素對70S核糖體的結合是可逆的,故被認為是抑菌性抗生素,但在高藥物濃度時對某些細菌亦可產生殺菌作用,對流感桿菌甚至在較低濃度時即可產生殺菌作用。
氯黴素
氯黴素對革蘭陽性、陰性細菌均有抑制作用,且對後者的作用較強。其中對傷寒桿菌、流感桿菌、副流感桿菌和百日咳桿菌的作用比其他抗生素強,對立克次體感染如斑疹傷寒也有效,但對革蘭陽性球菌的作用不及青黴素和四環素。抗菌作用機制是與核蛋白體50S亞基結合,抑制肽醯基轉移酶,從而抑制蛋白質合成。
各種細菌都能對氯黴素發生耐藥性,其中以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變形桿菌等較為多見,傷寒桿菌及葡萄球菌較少見。細菌對氯黴素產生耐藥性比較慢,可能是通過基因的逐步突變而產生的,但可自動消失。細菌也可以通過R因子的轉移而獲得耐藥性,獲得R因子的細菌能產生氯黴素乙醯轉移酶(acetyltransferase)使氯黴素滅活。

急救措施

1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議:請教醫生。向到現場的醫生出示此安全技術說明書。
吸入:如果吸入,請將患者移到新鮮空氣處。 如呼吸停止,進行人工呼吸。 請教醫生。
皮膚接觸:用肥皂和大量的水沖洗。 請教醫生。
眼睛接觸:用水沖洗眼睛作為預防措施。
食入:切勿給失去知覺者通過口餵任何東西。 用水漱口。 請教醫生。
2 主要症狀和影響,急性和遲發效應
噁心, 頭痛, 嘔吐
3 及時的醫療處理和所需的特殊處理的說明和指示
無數據資料

消防措施

1 滅火介質
滅火方法及滅火劑
用水霧,抗乙醇泡沫,乾粉或二氧化碳滅火。
2 源於此物質或混合物的特別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氯化氫氣體
3 給消防員的建議
如必要的話,戴自給式呼吸器去救火。
4 進一步信息
無數據資料
6. 泄露應急處理
1 作業人員防護措施、防護裝備和應急處置程式
使用個人防護用品。 避免粉塵生成。 避免吸入蒸氣、煙霧或氣體。 保證充分的通風。
人員疏散到安全區域。 避免吸入粉塵。
2 環境保護措施
如能確保全全,可採取措施防止進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讓產品進入下水道。
3 泄漏化學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處置材料
收集和處置時不要產生粉塵。 掃掉和鏟掉。 放入合適的封閉的容器中待處理。
4 參考其他部分
丟棄處理請參閱第13節。
7. 操作處置與儲存
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項
避免曝露:使用前需要獲得專門的指導。避免形成粉塵和氣溶膠。
在有粉塵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適的排風設備。
2 安全儲存的條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貯存在陰涼處。 使容器保持密閉,儲存在乾燥通風處。
對光線敏感
3 特定用途
無數據資料
8. 接觸控制和個體防護
1 容許濃度
最高容許濃度
2 暴露控制
適當的技術控制
根據良好的工業衛生和安全規範進行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結束時洗手。
個體防護設備
眼/面保護
帶有防護邊罩的安全眼鏡符合 EN166要求請使用經官方標準如NIOSH (美國) 或 EN 166(歐盟)
檢測與批准的設備防護眼部。
皮膚保護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須受檢查。
請使用合適的方法脫除手套(不要接觸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膚部位接觸此產品.
使用後請將被污染過的手套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有效的實驗室規章程式謹慎處理. 請清洗並吹乾雙手
所選擇的保護手套必須符合EU的89/686/EEC規定和從它衍生出來的EN 376標準。
完全接觸
物料: 丁腈橡膠
最小的層厚度 0.11 mm
溶劑滲透時間: 480 min
測試過的物質Dermatril® (KCL 740 / Z677272, 規格 M)
飛濺保護
物料: 丁腈橡膠
最小的層厚度 0.11 mm
溶劑滲透時間: 480 min
測試過的物質Dermatril® (KCL 740 / Z677272, 規格 M)
, 測試方法 EN374
如果以溶劑形式套用或與其它物質混合套用,或在不同於EN374規定的條件下套用,請與EC批准的手套的供應商聯繫。這個推薦只是建議性的,並且務必讓熟悉我們客戶計畫使用的特定情況的工業衛生學專家評估確認才可.這不應該解釋為在提供對任何特定使用情況方法的批准.
身體保護
防滲透的衣服, 防護設備的類型必須根據特定工作場所中的危險物的濃度和數量來選擇。
呼吸系統防護
如危險性評測顯示需要使用空氣淨化的防毒面具,請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或P3型(EN143)防毒面具筒作為工程控制的候補。如果防毒面具是保護的唯一方式,則使用全面罩式送風防毒面具。呼吸器使用經過測試並通過政府標準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毒理學資料

1 毒理學影響的信息
急性毒性
半數致死劑量 (LD50) 經口 - 大鼠 - 2,500 mg/kg
半數致死劑量 (LD50) 腹膜內的 - 大鼠 - 1,811 mg/kg
半數致死劑量 (LD50) 腹膜內的 - 小鼠 - 1,100 mg/kg
皮膚刺激或腐蝕
無數據資料
眼睛刺激或腐蝕
無數據資料
呼吸道或皮膚過敏
長期或反覆接觸導致個別人過敏反應
生殖細胞致突變性
實驗室測試表明由誘變效應
細胞突變性-體外試驗 - 大鼠 - 肝
DNA損傷
細胞突變性-體內試驗 - 小鼠 - 腹膜內的
細胞發生分析
致癌性
該產品是或包含被IARC, ACGIH, EPA, 和 NTP 列為可能是致癌物的組分
可能的人類致癌物
IARC:2A - 第2A組:或許對人類致癌 (Chloramphenicol)
生殖毒性
無數據資料
特異性靶器官系統毒性(一次接觸)
無數據資料
特異性靶器官系統毒性(反覆接觸)
無數據資料
吸入危險
無數據資料
潛在的健康影響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攝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膚 通過皮膚吸收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皮膚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觸後的徵兆和症狀
噁心, 頭痛, 嘔吐
附加說明
化學物質毒性作用登記: AB6825000

生態學資料

1 生態毒性
對水蚤和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的毒性
半數效應濃度(EC50) - 大型蚤 (水蚤) - 345 mg/l - 48 h
2 持久性和降解性
無數據資料
3 潛在的生物累積性
無數據資料
4 土壤中的遷移性
無數據資料
5 PBT和vPvB的結果評價
無數據資料
6 其它不良影響
無數據資料

廢棄處置

產品將剩餘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給有許可證的公司處理。與易燃溶劑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備有燃燒後處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學焚化爐中燃燒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裝按未用產品處置。

藥典標準

來源(名稱)、含量(效價)
本品為D-蘇式-(-)-N-[α-(羥基甲基)-β-伊羥基-對硝基苯乙基]-2,2-二氯乙醯胺。按乾燥品計算,含C11H12Cl2N2O5應為98.0%~102.0%。
性狀
本品為白色至微帶黃綠色的針狀、長片狀結晶或結晶性粉末;味苦。
本品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丙二醇中易溶,在水中微溶。
熔點
本品的熔點(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ⅥC)為149~153℃。
比旋度
取本品,精密稱定,加無水乙醇溶解並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50mg的溶液,依法測定(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Ⅵ E),比旋度為+18.5°至+21.5°。
鑑別
(1)取本品10mg,加稀乙醇1ml溶解後,加1%氯化鈣溶液3ml與鋅粉50mg,置水浴上加熱10分鐘,傾取上清液,加苯甲醯氯約0.1ml,立即強力振搖1分鐘,加三氯化鐵試液0.5ml與三氯甲烷2ml,振搖,水層顯紫紅色。如按同一方法,但不加鋅粉試驗,應不顯色。
(2)在含量測定項下記錄的色譜圖中,供試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時間應與對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時間一致。
(3)本品的紅外光吸收圖譜應與對照的圖譜(《藥品紅外光譜集》507圖)一致。
檢查
結晶性
取本品少許,依法檢查(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ⅨD),應符合規定。
酸鹼度
取本品,加水製成每1ml中含25mg的混懸液,依法測定(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Ⅵ H),pH值應為4.5~7.5。
有關物質
精密稱取本品適量,加甲醇適量(每10mg氯黴素加甲醇1ml)使溶解後,用流動相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搖勻,作為供試品溶液;另精密稱取氯黴素二醇物對照品與對硝基苯甲醛對照品適量,加甲醇適量(每10mg氯黴素二醇物加甲醇1ml)使溶解,用流動相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含氯黴素二醇物5μg與對硝基苯甲醛3μg的混合溶液,作為雜質對照品溶液。照含量測定項下的色譜條件,取雜質對照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調節檢測靈敏度,使氯黴素二醇物峰的峰高約為滿量程的25%;精密量取供試品溶液與雜質對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別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按外標法以峰面積計算,含氯黴素二醇物不得過1.0%,含對硝基苯甲醛不得過0.5%。
殘留溶劑
1乙醇與氯苯
取本品約0.5g,精密稱定,置10ml量瓶中,加二甲基亞碸溶解並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供試品貯備液,精密量取2ml置頂空瓶中,再精密加二甲基亞碸1ml,搖勻,密封,作為供試品溶液:精密稱取氯苯約36mg、乙醇約500mg,置100ml量瓶中,加二甲基亞碸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品貯備液;精密量取對照品貯備液1ml置頂空瓶中,再精密加二甲基亞碸2ml,搖勻,密封,作為系統適用性試驗溶液;精密量取對照品貯備液1ml置頂空瓶中,精密加供試品貯備液2ml,搖勻,密封,作為對照品溶液。照殘留溶劑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P第二法)測定,以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矽氧烷(或極性相近)為固定液的毛細管柱為色譜柱:起始溫度為40℃,維持10分鐘,再以每分鐘10℃的速率升至200℃,維持4分鐘;進樣口溫度為250℃;檢測器溫度為300℃;頂空瓶平衡溫度為85℃,平衡時間為45分鐘。取系統適用性試驗溶液頂空進樣,洗脫順序依次為:乙醇、氯苯,各色譜峰之間的分離度應符合要求。取對照品溶液頂空進樣,計算數次連續進樣結果,相對標準偏差不得過5.0%。取供試品溶液與對照溶液分別頂空進樣,記錄色譜圖,用標準加入法以峰面積計算,均應符合規定。
乾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乾燥至恆重,減失重量不得過0.5%(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L)。
熾灼殘渣
不得過0.1%(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Ⅷ N)。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二部附錄Ⅴ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0.01mol/L庚烷磺酸鈉緩衝溶液(取磷酸二氫鉀6.8g,用0.01mol/L庚烷磺酸鈉溶液溶解並稀釋至1000ml,再加三乙胺5ml,混勻,用磷酸調節pH值至2.5)-甲醇 (68:32)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77nm;取氯黴素對照品、氯黴素二醇物對照品與對硝基苯甲醛對照品各適量,加甲醇適量(每10mg氯黴素加甲醇1ml)使溶解,用流動相稀釋製成每1ml中各含50μg的溶液,取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各相鄰峰的分離度均應符合要求。
測定法
精密稱取本品適量,加甲醇適量(每10mg氯黴素加甲醇1ml)使溶解,用流動相定量稀釋製成每1ml中約含0.1mg的溶液,搖勻,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記錄色譜圖;另精密稱取氯黴素對照品適量,同法測定。按外標法以峰面積計算,即得。
類別
醯胺醇類抗生素。
貯藏
密封保存。
製劑
(1)氯黴素片 (2)氯黴素膠囊 (3)氯黴素眼膏 (4)氯黴素滴耳液 (5)氯黴素滴眼液

藥物說明

作用機制

氯黴素自腸道上部吸收,一次口服1.0g後2小時左右血中藥物濃度可達到峰值(約10~13mg/L)。血漿t1/2平均為2.5小時,6~8小時後仍然維持有效血藥濃度。氯黴素廣泛分布於各組織和體液中,腦脊液中的濃度較其他抗生素為高。氯黴素的溶解和吸收均與製劑的顆粒大小及晶型有關。肌內注射吸收較慢,血濃度較低,僅為口服同劑量的50%~70%,但維持時間較長。注射用氯黴素為琥珀酸鈉鹽,水中溶解度大,在組織內水解產生氯黴素。
氯黴素
氯黴素在體內代謝大部分是與葡萄糖醛酸相結合,其原形藥及代謝物迅速經尿排出,口服量5%~15%的有效原形藥經腎小球過濾而排入尿中,並能達到有效抗菌濃度,可用於治療泌尿系統感染。腎功能不良者使用時應減量。

主要用途

屬廣譜抑菌抗生素,是治療傷寒,副傷寒的首選藥,治療厭氧菌感染的特效藥物之一,其次用於敏感微生物所致的各種感染性疾病的治療。由於不良反應嚴重現用得越來越少。

臨床套用

氯黴素曾廣泛用於治療各種敏感菌感染,後因對造血系統有嚴重不良反應,故對其臨床套用現已做出嚴格控制。可用於有特效作用的傷寒、副傷寒和立克次體病等及敏感菌所致的嚴重感染。氯黴素在腦脊液中濃度較高,也常用於治療其他藥物療效較差的腦膜炎患者。必要時可用靜脈滴注給藥。由於氯黴素可引起嚴重的毒副作用,故臨床僅用於敏感傷寒菌株引起的傷寒感染、流感桿菌感染、重症脆弱擬桿菌感染、腦膿腫、肺炎鏈球菌或腦膜炎球菌性腦膜炎同時對青黴素過敏的患者。套用時療程避免過長,既往有藥物引起血液學異常病史的病人應禁用。所有套用氯黴素治療的病人在開始治療時必須檢查白細胞、網織細胞與血小板,並每3~4天複查一次,若出現白細胞減少應立即停藥。嬰幼兒套用氯黴素應十分謹慎,除非無其他藥物替代而必須使用時方考慮,有條件時可進行血藥濃度監測。
氯黴素
甲碸黴素與氯黴素是同一類抗生素,僅是氯黴素苯環上的硝基為一甲碸基所取代,其抗菌譜與氯黴素相似。甲碸黴素主要從腎臟排泄,尿中活性濃度較氯黴素高,故腎功能不良時需減小劑量。雖然也有血液系統毒性,但均為可逆性變化,不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有的國家認為其療效優於氯黴素,但中國認為療效並不優於氯黴素。

藥理性能

氯黴素為廣譜抑菌劑。通過脂溶性可彌散進入細菌細胞內,主要作用於細菌70s核糖體的50s亞基,抑制轉肽酶,使肽鏈的增長受阻,抑制了肽鏈的形成,從而阻止蛋白質的合成。高濃度時或對本品高度敏感的細菌也呈殺菌作用。
氯黴素
氯黴素一般對革蘭氏陰性菌作用較革蘭氏陽性菌強。敏感菌有腸桿菌科細菌(如大腸桿菌、產氣腸桿菌、克雷伯氏菌、沙門氏菌等)及炭疽桿菌、肺炎球菌、鏈球菌、李斯特氏菌、葡萄球菌等。衣原體、鉤端螺旋體、立克次體也對本品敏感。本品對厭氧菌如破傷風梭菌、產氣莢膜桿菌、放線菌及乳酸桿菌、梭桿菌等也有相當作用。但對綠膿桿菌、結核桿菌、病毒、真菌等均無效。
細菌對氯黴素有發展緩慢的耐藥性,主要產生乙醯轉移酶。通過質粒傳遞而獲得。某些細菌的一些菌株(綠膿桿菌、變形桿菌、克雷伯菌等)也因改變了細菌胞壁通透性,使氯黴素不能進入菌體而耐藥。

藥代動力學

氯黴素氯黴素
本品靜脈給藥後廣泛分布於全身組織和體液,在肝、腎組織中濃度較高,其餘依次為肺、脾、心肌、腸和腦組織。可透過血-腦脊液屏障進入腦脊液中,腦膜無炎症時,腦脊液藥物濃度為血藥濃度的21%~50%,腦膜有炎症時,可達血藥濃度的45%~89%,新生兒及嬰兒患者可達50%~99%。也可透過胎盤屏障進入胎兒循環,胎兒血藥濃度可達母體血藥濃度的30%~80%。還可透過血眼屏障進入房水、玻璃體液,並可達治療濃度。尚可分泌至乳汁、唾液、腹水、胸水以及滑膜液中。
表觀分布容積(Vd)為0.6~1L/kg。蛋白結合率約為50%~60%。血消除半衰期(t1/2b)成人為1.5~3.5小時,腎功能損害者為3~4小時,嚴重肝功能損害者血消除半衰期(t1/2b)延長(4.6~11.6小時),出生2周內新生兒血消除半衰期(t1/2b)為24小時,2~4周者為12小時,大於1月的嬰幼兒為4小時。在肝內游離藥物的90%與葡萄糖醛酸結合為無活性的氯黴素單葡萄糖醛酸酯。在24小時內5%~10%以原形由腎小球濾過排泄,80%以無活性的代謝產物由腎小管分泌排泄。透析對本品的清除無明顯影響。

不良反應

主要不良反應是抑制骨髓造血機能。症狀有二:
傷寒沙門菌傷寒沙門菌
一為可逆的各類血細胞減少,其中粒細胞首先下降,這一反應與劑量和療程有關。一旦發現,應及時停藥,可以恢復;
二是不可逆的再生障礙性貧血,雖然少見,但死亡率高。此反應屬於變態反應與劑量療程無直接關係。可能與氯黴素抑制骨髓造血細胞內線粒體中的與細菌相同的70S核蛋白體有關。
為了防止造血系統的毒性反應,應避免濫用,套用時應勤查血象,氯黴素也可產生胃腸道反應和二重感染。此外,少數患者可出現皮疹及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過敏反應,但都比較輕微。新生兒與早產兒劑量過大可發生循環衰竭(灰嬰綜合徵),這是由於他們的肝發育不全,排泄能力差,使氯黴素的代謝、解毒過程受限制,導致藥物在體內蓄積。因此,早產兒及出生兩周以下新生兒應避免使用。
[注意事項]
包括有氯黴素、甲碸黴素及無味氯黴素等。氯黴素為廣譜抗生素,由於其對血液系統的毒性較大,故已較少用。外用其滴眼劑防治眼部感染。注意:主要不良反應有粒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久用可致視神經炎 、共濟失調及二重感染等。有時有消化道反應。新生兒可致灰嬰綜合症,故禁用。精神病人可致嚴重反應,故禁用。肌注易致嚴重反應。甲碸黴素抗菌譜與氯黴素相似,且不會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但是腎功能不良時需減小劑量。兒童可服用無味氯黴素。

藥物相互作用

配伍注意:本品注射劑,遇強鹼性及強酸性溶液,易被破壞失效。
氯黴素
(1)大環內酯類和林可黴素類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機理與氯黴素相似,可替代或阻止氯黴素與細菌核糖體的50s亞基相結合,故兩者同用可發生拮抗而不宜聯合套用。
(2)氯黴素是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的抑菌劑,對青黴素類殺菌劑的殺菌效果有干擾作用。應避免兩類藥物同用。
(3)氯黴素能拮抗維生素B6,使機體對B6的需要量增加,亦能拮抗維生素B12的造血作用。
(4)氯黴素對肝臟微粒體的藥物代謝酶有抑制作用,能影響其他藥物的藥效,如顯著延長動物的戊巴比妥鈉麻醉時間等。
(5)本品與某些抑制骨髓的藥物如秋水仙鹼、保泰松和青黴胺等同用,可增加毒性。

用法用量

1.口服:成人0.5g,每6小時一次.治療傷寒可用較大首劑量,病人體溫正常後應繼續套用2-3天,以防止復發,最高劑量不超過26g.兒童每日每千克體重25~50mg,分劑量每6小時一次.肌注或靜滴:1日量:0.5-1g,分2次注射。以液體稀釋,1支氯黴素(250mg)至少用稀釋液100ml。
2.滴眼:每次1-2滴,每日3-5次.滴耳:每次2-3滴,每日3次.注:氯黴素注射液(含乙醇、甘油或丙二醇等溶媒),宜用乾燥注射器抽取,邊稀釋邊振盪,防止析出結晶。
3.症狀消退後應酌情減量或停藥。

適應症

氯黴素氯黴素
1.傷寒和其他沙門菌屬感染:為敏感菌株所致傷寒、副傷寒的選用藥物,由沙門菌屬感染的胃腸炎一般不宜套用本品,如病情嚴重,有合併敗血症可能時仍可選用。
2.耐氨苄西林的B型流感嗜血桿菌腦膜炎或對青黴素過敏患者的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奈瑟菌腦膜炎、敏感的革蘭陰性桿菌腦膜炎,本品可作為選用藥物之一。
3.腦膿腫,尤其耳源性,常為需氧菌和厭氧菌混合感染。
4.嚴重厭氧菌感染,如脆弱擬桿菌所致感染,尤其適用於病變累及中樞神經系統者,可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聯合套用治療腹腔感染和盆腔感染,以控制同時存在的需氧和厭氧菌感染。
5.無其他低毒性抗菌藥可替代時治療敏感細菌所致的各種嚴重感染,如由流感嗜血桿菌、沙門菌屬及其他革蘭陰性桿菌所致敗血症及肺部感染等,常與氨基糖苷類聯合。
6.立克次體感染,可用於Q熱、落磯山斑點熱、地方性斑疹傷寒等的治療。

注意事項

1.由於可能發生不可逆性骨髓抑制,本品應避免重複療程使用。
2.肝、腎功能損害患者宜避免使用本品,如必須使用時須減量套用,有條件時進行血藥濃度監測,使其峰濃度在25mg/L以下,谷濃度在5mg/L以下。如血藥濃度超過此範圍,可增加引起骨髓抑制的危險。
3.在治療過程中應定期檢查周圍血象,長程治療者尚須查網織細胞計數,必要時作骨髓檢查,以便及時發現與劑量有關的可逆性骨髓抑制,但全血象檢查不能預測通常在治療完成後發生的再生障礙性貧血。
4.對診斷的干擾:採用硫酸銅法測定尿糖時,套用氯黴素患者可產生假陽性反應。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
由於氯黴素可透過胎盤屏障,對早產兒和足月產新生兒均可能引起毒性反應,發生“灰嬰綜合徵”,因此在妊娠期,尤其是妊娠末期或分娩期不宜套用本品。
本品自乳汁分泌,有引致哺乳嬰兒發生不良反應的可能,包括嚴重的骨髓抑制反應,因此本品不宜用於哺乳期婦女,必須套用時應暫停哺乳。
兒童用藥
新生兒由於肝臟酶系統未發育成熟,腎臟排泄功能又差,藥物自腎排泄較成人緩慢,故氯黴素套用於新生兒易導致血藥濃度過高而發生毒性反應(灰嬰綜合徵),故新生兒不宜套用本品,有指征必須套用本品時,如有條件應在監測血藥濃度條件下使用。
老年患者用藥
老年患者組織器官大多退化,功能減退,自身免疫功能亦降低,氯黴素可致嚴重不良反應,故老年患者應慎用。

中毒

氯黴素(左旋黴素)廣譜抗菌藥,其對革蘭陰性桿菌的作用較對革蘭陽性菌為強;對厭氧菌、衣原體、支原體和立克次體也有抗微生物作用。口服吸收迅速完全,血漿蛋白結合率約為60%,半衰期1.5~3.5h,容積分布0.92L/kg。可透過血腦脊液屏障進入腦脊液,也可透過血胎盤屏障進入胎兒循環,尚可分布到乳汁、唾液、胸、腹水以及滑膜液。最適宜的治療藥物濃度範圍是5~20μg/ml,超過此範圍可增加引起骨髓抑制的危險。成人常用量l~2g/d,分3~4次服用;或稀釋後靜脈滴注,1~2g/d,分2次給藥。肝、腎功能不全時套用本藥時,應調整用藥量。
臨床表現
1.口服時可有噁心、嘔吐、食慾缺乏、舌炎、口腔炎發生。原有肝病者套用本藥有引起黃疸、肝脂肪浸潤,甚至急性重型肝炎的可能。
2.造血系統毒性:
(1)與劑量有關的為可逆性骨髓抑制,臨床出現貧血、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
(2)與劑量無關的為嚴重的、不可逆的再生障礙性貧血,少數發展為粒細胞性白血病。絕大多數再障患者由口服氯黴素後發生,潛伏期可長達數周至數月,出現出血傾向、易感染和貧血。一些有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不足的患者可發生溶血性貧血。
3.神經系統受損:周圍神經炎、視神經炎及視力障礙,可發展到視神經萎縮,可引起中毒性精神病:嚴重失眠、幻覺、猜疑、狂躁、憂鬱等。
4.過敏反應較少見,可有各種皮疹、日光性皮炎、血管神經性水腫等。局部套用可致接觸性皮炎。偶有發生過敏性休克報導。
5.早產兒或新生兒套用大劑量氯黴素(每日量超過25mg/kg)時,可發生灰嬰綜合徵:腹脹、嘔吐、進行性蒼白、發紺、微循環障礙、體溫不升、呼吸不規則。類似表現也可發生在成人或較大兒童套用量達到100mg/kg時。
治療
氯黴素中毒的治療要點為:
1.口服大劑量者應催吐、洗胃、導瀉、補液,促其排泄。
2.使用氯黴素過量時,無特效解毒藥,透析療法不能清除本藥,以對症、支持治療為主。
3.新生兒發生循環衰竭時給予吸氧,積極治療循環衰竭。
4.發生與劑量有關的骨髓抑制,立即停藥,予以相應治療,一般是可逆的。
5.發生周圍神經炎,出血傾向時及早停藥,給予維生素B6和複合維生素治療,常是可逆的。出現中毒性精神症狀時停藥後,不需特殊處理,一般在2~7d症狀消失。
6.發生過敏反應時及時停藥,給予抗過敏治療,嚴重黃疸者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