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

主要指蕁麻: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100厘米,四棱形,分枝少。葉片近膜質,寬卵形、橢圓形、五角形或近圓形輪廓,裂片自下向上逐漸增大,三角形或長圓形,上面綠色或深綠色,下面淺綠色,葉柄密生刺毛和微柔毛;托葉草質,綠色,雌雄同株,花序圓錐狀,雄花具短梗,花被片在中下部合生,雌花小,幾乎無梗;瘦果近圓形,表面有帶褐紅色的細疣點;8-10月開花,9-11月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蕁
  • 外文名:Nettle
  • 領域:植物學
形態特徵,物種區別,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藥用成分,藥理作用,栽培管理,1 選地與整地,2 播種,3 田間管理,4 採集及食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橫走的根狀莖。莖自基部多出,高40-100厘米,四棱形,密生刺毛和被微柔毛,分枝少。葉近膜質,寬卵形、橢圓形、五角形或近圓形輪廓,長5-15厘米,寬3-14厘米,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截形或心形,邊緣有5-7對淺裂片或掌狀3深裂(此時每裂片又分出2-4對不整齊的小裂片),裂片自下向上逐漸增大,三角形或長圓形,長1-5厘米,先端銳尖或尾狀,邊緣有數枚不整齊的牙齒狀鋸齒,上面綠色或深綠色,疏生刺毛和糙伏毛,下面淺綠色,被稍密的短柔毛,在脈上生較密的短柔毛和刺毛,鐘乳體桿狀、稀近點狀,基出脈5條,上面一對伸達中上部裂齒尖,側脈3-6對;葉柄長2-8厘米,密生刺毛和微柔毛;托葉草質,綠色,2枚在葉柄間合生,寬矩圓狀卵形至矩圓形,長10-20毫米,先端鈍圓,被微柔毛和鐘乳體,有縱肋10-12條。雌雄同株,雌花序生上部葉腋,雄的生下部葉腋,稀雌雄異株;花序圓錐狀,具少數分枝,有時近穗狀,長達10厘米,序軸被微柔毛和疏生刺毛。雄花具短梗,在芽時直徑約1.4毫米,開放後徑約2.5毫米;花被片4,在中下部合生,裂片常矩圓狀卵形,外面疏生微柔毛;退化雌蕊碗狀,無柄,常白色透明;雌花小,幾乎無梗;瘦果近圓形,稍雙凸透鏡狀,長約1毫米,表面有帶褐紅色的細疣點;宿存花被片4,內面二枚近圓形,與果近等大,外面二枚近圓形,較內面的短約4倍,邊緣薄,外面被細硬毛。花期8 10月,果期9-11月。
蕁麻蕁麻

物種區別

蕁麻是托葉合生類群在中國分布最廣的一種,它的葉邊緣變異較大,一般具數枚淺裂片,但湖北、陝西和四川的某些標本,則為掌狀3半裂或深裂,有些幼小的葉還未分化成裂片,僅具粗大的牙齒。這表明,葉片的分裂似乎是一種較進化的性狀;另一方面,從性狀不穩定的事實也說明這群植物似乎處在分化中。
蕁麻蕁麻

生長環境

蕁麻生長於海拔約100米(在浙江)或500-2000米的山坡、路旁或住宅旁半蔭濕處。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中國安徽(祁門)、浙江、福建、廣西、湖南、湖北、河南(伏牛山)、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四川、貴州和雲南中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藥用成分

有機酸類:莖皮含蟻酸,丁酸.枸櫞酸,延胡索酸,甘油酸,蘋果酸,草酸,磷酸,奎寧酸.琥珀酸,蘇糖酸,蘇糖酸-1,4-內酯.
水溶性糖蛋白:含有絲氨酸-O-半乳糖甙,糖肽鍵的水溶性糖蛋白和半乳糖醛.
維生素類成分:β-胡蘿蔔素,羥基-a-胡蘿蔔素,黃體呋喃素,葉黃素環氧化物,堇黃質;維生素c.
黃酮類成分:傾皮素,山柰酚,山奈酚-3-O-葡萄糖甙,以及三半乳糖基甘油二酯,咖啡酸,阿魏酸,芥子酸馬栗樹皮素,還有異鼠李素-3-O-新橙皮糖甙.
微量元素:含鉀、鈣、鎂、鈷、銅、鐵、錳、鎳、鋅等無機元素.
木質素類:3、4羥基苯甲醛,2、4羥基苯甲醇,4-羥基苯乙酮,4-羥基-3-甲氧基苯乙酮,l,4-二羥基-2,6-甲氧基苯,高香草酸,4-羥基-3-甲氧基苯丙醇,香草醛,二去氫異落葉松樹脂酚,右旋異落葉松樹脂酚,左旋開環異落葉松樹脂酚,3-甲氧基開環落葉松樹脂酚,羥基開環異落葉松樹脂酚,新橄欖脂素.
萜類(主要是單萜類和半萜類):6α-甲基-2,6β-二羥甲基雙環[3.1.1」-2-庚烯及其2β-O-葡萄糖甙,6α-甲基-2α,6β-二羥甲基雙環[3.1.1]庚烷及其2a-O-葡萄甙,2β-羥基-2α-羥甲基-6,6-二甲基雙環[3.1.1]及其2α-O-葡萄糖.
活性成分:9-羥基-10E,12z-十八碳二烯酸,以及腦酚胺4s,β-谷甾醇,胡蘿蔔甙,7α-羥基谷甾醇及其3-O-β-D-葡萄糖甙,(6’-O-棕櫚醯)谷甾醇-3-O-β-D-葡萄糖甙,24R一乙基—5α膽甾烷-3β,6α-二醇,綠原酸,咖啡酸基蘋果酸,東莨菪素,有活性的多糖.根莖還含凝集素、系異外源凝集素的絡合混合物

藥理作用

1 消炎作用
2 止血作用
3 抗過敏作用
4 治療糖尿病
5 治療前列腺炎
6 治療心臟病

栽培管理

1 選地與整地

選擇種植區域的氣候條件必須達到年降水量800 ~ 1000mm, 1 月平均氣溫- 18℃ , 7、8 月平均氣溫20 ~ 21℃。無霜期90 ~ 140 天。周圍無污染、距公路主幹道200m以上, 水源、大氣和土壤符合《環境質量標準》的國家二級標準。交通方便、水電充足、便於集散。
選好地塊後, 於秋季深耕30cm以上, 以凍死土壤中的病蟲源。翌春耙細整平, 趟起60cm大壟。將趟起的大壟兩壟做1 個苗床。床寬1. 2m、高10 ~ 15cm, 長度適中。結合整地, 每畝 ( 667m2, 下同) 施入優質農家肥2000kg, 充分混合均勻後施入20cm耕層中。要求苗床無石塊、雜草和大土塊。播種前一天將苗床澆足底水, 待用。

2 播種

狹葉蕁麻的耐寒性較強, 播種可在早春進行。播種前用清水將種子浸泡48 小時, 撈出陰乾至種子表面無水即可播種。每畝播種量在500g左右。通常採用條播或穴播。因其種子細小, 要求床面整平, 播種要淺, 上覆1cm細土後稍加鎮壓即可。條播行距30cm, 穴播株距30cm。無性繁殖是將野外的幼苗挖回移栽到苗床中, 較易成活, 但緩苗時間長, 也不適宜大面積栽植。

3 田間管理

種子出土前後要及時除草, 切不可形成草荒。一般播後15 天左右畦面萌發出子葉, 逐漸進入苗期, 此期需及時拔除雜草, 保持畦面清潔。當幼苗長到3 ~ 5cm高時進行疏苗, 防止幼苗擁擠, 為幼苗生長創造適宜條件。應及時進行中耕除草。當苗高5 ~ 7cm時, 按株、行距30cm × 30cm進行定苗。要求田間有草必除, 嚴防草荒, 結合除草進行中耕。2 年生以上的植株生長速度快, 主要於生長前期進行鬆土除草作業, 通常進行1 ~ 2次, 待苗長高后可與少量雜草伴生。
狹葉蕁麻適應性較強, 生長旺盛, 幾乎不用多加管理。一般在休眠期, 把餅肥或腐熟好的豬糞, 在土壤結凍前後覆蓋在清理乾淨的床面上。狹葉蕁麻以幼苗、嫩莖葉為產品, 應勤澆水, 保持較高的含水量, 使產品柔嫩。

4 採集及食用

人工栽培的狹葉蕁麻從4 月即可採收, 直到7月。幼苗長到16cm以上時, 採收其嫩莖嫩尖, 沸水焯後可做湯、做餡、涼拌及炒菜。7、8 月採收全草, 陰乾供藥用。9 月可割取地上部分剝麻。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狹葉蕁麻有螫刺, 採摘時要戴手套, 以免螫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