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英花月東牆記

元·白樸作。

名目、版本、存佚、現今收藏地:

賈本錄鬼簿著錄,題目作:《馬君卿寂寞看孝齋》,正名作:《董秀英花月(原遺‘月’字)東牆記》,簡名:《東牆記》。曹本錄鬼簿、也是園書目、今樂考證、曲錄,並著錄此劇正名。太和正音普元曲選目,簡名:《東牆記》。今流傳版本有:(一)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脈望館抄校於小谷藏本,北京圖書館藏;題目作:《老夫人急配好姻緣,小梅香暗把詩詞遞》,正名作:《馬文輔平步上鰲頭,董秀英花月東牆記》。(二)孤本元明雜劇本,第三冊,又作簡名:《東牆記》;據脈望館本校印。

故事情節:

寫書生馬文輔與董秀英相愛而私自結合,最終大團圓的故事。共五折一楔子。 劇情是:書生馬文輔與董秀英由雙方父親自幼定親,馬文輔父母雙亡之後家道中落,前往松江府問親,投宿於董府隔壁一人家。秀英遊園散悶,恰巧馬文輔立於東牆賞花,二人一見鐘情。秀英相思成病,又聞馬文輔月夜琴聲,由丫環從中傳遞書信,兩人私下結合。此時董父已死,董老夫人知道此事後,堅持不招白衣女婿,立逼馬文輔赴京應試。馬文輔一舉考中狀元,夫榮妻貴,最終團圓。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董秀英花月東牆記
  • 作品別名:東牆記
  • 創作年代:元
  • 作品出處:元曲選
  • 文學體裁元雜劇
  • 作者:白樸
個人簡介,個人作品,

個人簡介

董秀英花月東牆記
白樸(1226~1306以後)元代戲曲作家、詞人。字太素,號蘭谷。初名恆,字仁甫。山西河曲人,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華為金樞密院判官。白樸幼年蒙古軍攻占南京(今開封),父母離散,曾由元好問照料。蒙古滅金後,白樸終生不仕。後移居金陵(今江蘇南京),與諸遺老詩酒往還。作雜劇16種,今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牆頭馬上》、《董月英花月東牆記》三種,而以《梧桐雨》為代表作。《梧桐雨》取材於唐代陳鴻《長恨歌傳》,以李隆基、楊玉環二人愛情為主線,反映了安史之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對李、楊二人既有同情又有批判,主題思想較複雜,藝術表現亦較成功,對清代的傳奇戲曲《長生殿》有重大影響。白樸也是元代有成就的散曲作家之一。散曲內容大多是嘆世、詠景和閨怨之作。曲詞秀麗清新,有些小令頗有民歌特點。白樸的詞流傳至今100餘首,大多為懷古、閒適、詠物與應酬之作,豪放婉約兼而有之,不少懷古之作,寄託了故國之思。今存《天籟集》詞2卷。散曲存小令37首,套曲4首,今人隋樹森《全元散曲》收錄。
出身金朝的官僚家庭,父親白華任金朝樞密院判官,是著名文士。白樸處於動盪的年代,金哀宗開興元年(1232年),蒙古軍攻南京(今開封),白華隨哀宗奔歸德,白樸則與母留南京,次年崔立叛降,南京失陷,史稱壬辰之難。崔立擄王公大臣妻女送往蒙古軍中,白樸的母親也在內。當時白樸年甫七歲,由父親好友元好問收養,渡河至山東聊城,又遷居山西忻州,一路上元好問視如已出。後北歸隨父移居真定(今正定)。終身未仕,至元十七年(1280年)移居金陵,作為在野的一代名士,專注於詩酒和雜劇創作。元好問讚賞他“元白通家舊,諸郎獨汝賢。”
白樸自幼聰慧,記憶過人,精於度曲。與關漢卿,王實甫(另一說為鄭光祖),馬致遠等人並稱元曲四大家。散曲儒雅端莊,與關漢卿同為由金入元的大戲曲家。在其作品中,著名的雜劇《梧桐雨》,內容講述幽州節度使安祿山與楊貴妃私通,出任范陽節度使,與楊國忠不和,於是安祿山造反,明皇倉皇幸蜀。至馬嵬驛時,大軍不前,陳玄禮請誅楊國忠兄妹。明皇只得命貴妃自縊於佛堂中。李隆基返長安後,一日夢中相見貴妃,後為梧桐雨聲驚醒,追憶往事,不勝惆悵之至。此劇在歷代評價甚高,清人李調元《雨村曲話》說:“元人詠馬嵬事無慮數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劇為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說:「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劇,沈雄悲壯,為元曲冠冕。」另有一部作品《牆頭馬上》全名《裴少俊牆頭馬上》,是白樸最出色的作品,與關漢卿的《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合稱為「元代四大愛情劇」。故事寫唐代尚書裴行儉之子裴少俊奉父命由長安去洛陽買花,途中和李世傑女李千金隔牆以詩贈答。當晚私約後園,二人私奔到長安定居,育有一子一女。後為少俊父親發現,強令少俊休妻回家。李千金回到洛陽,父母已亡故。少俊中進士後,正式與李千金完婚。

個人作品

白樸的詞流傳至今一百餘首,大多以詠物與應酬為主;其作品歌詞典雅,屬於文采派。雜劇有16種:《絕纓會》、《趕江江》、《東牆記》、《梁山伯》、《賺蘭亭》、《銀箏怨》、《斬白蛇》、《梧桐雨》、《幸月宮》、《崔護謁漿》、《錢塘夢》、《高祖歸莊》、《鳳皇船》、《牆頭馬上》、《流紅葉》、《箭射雙鵰》。散曲有《天籟集摭遺》一卷,收其小令三十七首,套曲四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