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絲花(草本植物)

菟絲花(草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菟絲花攀附寄生的特性,在生物學上卻賦予它許多可怕的綽號:“魔王的絲線”“致命絞索”“植物吸血鬼”等等。菟絲的莖看似柔軟細嫩,卻生長迅速,而且莖上長有一種特殊的吸器,可以打開寄主植物的莖幹,從寄主植物的維管束中汲取營養物質,因此寄主植物常常會逐漸枯萎而被絞殺。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菟絲花
  • 拉丁學名:Cuscuta chinensis Lam.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旋花科
  • :菟絲子屬
菟絲花的來歷,形態特徵,分布範圍,藥用價值,寄生,古詩中的菟絲花,菟絲名字的來歷,

菟絲花的來歷

金燈藤是旋花科菟絲子亞科菟絲子屬的植物,雖然拉丁名直譯過來叫作日本菟絲子,中國卻也是其原產地之一。菟絲子屬及其近似種植物中國有8種,古時常常將其統稱為菟絲子,包括所說的中國菟絲子、南方菟絲子、金燈藤等。

形態特徵

菟絲花是一年生寄生草本。莖細柔呈線狀,左旋纏繞,多分枝,黃色,隨處生吸器,侵入寄主 菟絲子組織內。無綠色葉,而有三角狀卵形的鱗片葉。花白色,簇生;小花梗缺如或極短;苞片則、苞片鱗狀,卵圓形:花萼杯狀,長約2毫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或橢圓形;花冠短鐘形,長2~3毫米,5淺裂,裂片三角形;雄蕊5,花葯長卵圓形,花絲幾無,每雄蕊下生一鱗片,長圓形,邊緣縫狀;雌蕊短,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花柱2,外伸,柱頭頭狀。蒴果扁球形,長約3毫米,褐色,有宿存花柱;種子2~4粒,卵圓形或扁球形,長3~5毫米,黃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生長於田邊、荒地及灌木叢間。寄生於草本植物,尤以豆科、菊科、藜科為多。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苞片和小苞片小,鱗片狀。花萼杯狀,5裂。花冠壺狀或鐘狀,頂端5裂,裂片向外反曲,宿存,雄蕊5枚。

分布範圍

我國分布普遍,常寄生於豆科、菊科、藜科等植物上。

藥用價值

現代生物學對菟絲研究開展得比較多,菟絲子的一些生理作用如對生殖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作用、神經營養作用、免疫調節作用等均得到一定程度的實驗證實。以生殖調節機理為例,研究表明,菟絲子可以增加下丘腦—垂體—卵巢促黃體功能。垂體菟絲子種皮堅硬,活性成分提取不易,《神農本草經》說菟絲子“得酒良”,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技術路線。確實,採用乙醇提取法可以較好地保留菟絲子中黃酮等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最近的一些文獻也證明菟絲子乙醇提取物可以抑制人皰疹病毒,對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等也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寄生

從基因組的水平來看,菟絲子亞科丟失了對於寄生生活不需要的根吸收及光合代謝途徑等上千個基因。所以在菟絲過度繁殖的林區,還是需要適當控制一下這個溫柔殺手的。菟絲花在西方的花語為戰勝困難,看來也是和菟絲絞殺寄主這一生物學特性有關。但是菟絲的寄生是有選擇性的,據調查,菟絲偏愛豆科等植物,而對魚腥草則避而遠之,菟絲通常還是不會造成林業災害的。
 

古詩中的菟絲花

在古人看來,菟絲天生柔弱細嫩,又和寄主植物纏繞同心而相伴生長,無疑是女人與愛情纏綿的絕好象徵。這種文化意象在漢代和唐宋詩詞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揚,《古詩十九首》中有“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蘿”之句,李白的《古意》中“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則進一步明確指出菟絲象徵著女人和愛情這種文化意象,唐代杜甫、王建、元稹及後世的朱熹等著名詩人也都寫有與菟絲這種文化意象有關的詩句。

菟絲名字的來歷

只是在有些版本中,菟絲是以“兔絲”之名出現的。菟絲的得名,一般認為是因為菟絲子浸泡煮沸後,種皮破裂露出黃白色細長卷旋狀的胚,如同吐絲一般,故名“菟絲”。但“兔絲”之名在漢代以前使用得更多,如《史記》《呂氏春秋》《淮南子》等著作中均有提及,只是當時兔絲所指也有可能是茯苓在地表的菌絲,葛洪的《抱朴子》說,兔絲出生的根像兔子,所以得名“兔絲”;另外也有民間傳說是因為兔絲治好了兔子的腰傷而得名。至於兔絲在後世如何演化並與菟絲混而為一則不得而知,梁朝以後的兔絲所指已經皆為我們所說的植物菟絲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